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861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61]
福建省福州三中2007—2008学年度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福建省福州三中2007—2008学年度高三第四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6分,每小题3分)
中华姓氏
古代典章制度中,对于姓氏相当重视,姓氏是家庭出身与社会等级的标志。姓与氏原来是分立的两个概念,在上古时期有姓无氏,西周时随着宗法制、分封制的推进,为了适应宗教支系标识的需要,根据宗族支系的爵位、官职、封国地望等命“氏”。就宗法的角度而言,姓为宗统,氏为分派;从社会角度看,姓是血亲关系的标记,氏又是社会地位高低贵贱的象征。
随着宗法制的动摇、分解,宗族支派—氏逐渐向姓转化,最终在秦汉时期实现了姓氏合一。秦汉以后的姓名与先秦的姓与氏有了显著的区别,姓氏只有基本的家族出身意义,它与个人社会地位没有必然联系。封建社会实行皇权的家族垄断,但它对社会的控制是通过异性百官层级管理实现的,与古代的宗法制度有了根本的不同。姓氏在秦汉成为一般平民的家族标记,现代中华姓氏大多定型于这一时期,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姓氏文化由此奠定了基础。
姓氏脱离了宗法制度,成为平民出身标记,一般不再有明显的高低贵贱的社会区别,但它作为宗族的标识,很难摆脱宗法因素的影响。在传统社会,婚氏是家族的徽号,人生而得姓,此后人的一生跟族姓荣辱与共。家族荣誉、家庭利益在人的心目中有着突出的位置。一人成名,是一族的骄傲;一人犯奸,是一姓的耻辱。在中国姓名文化中,族姓永远摆在第一位。在家庭社会,最重的处罚就是族谱除名,将其逐出族姓。被逐出族姓的人,即使死去也回不了祖宗的墓地。
中国古人有虚构家史的习惯。在家族政治的时代,人们参与社会活动往往不是个人的选择,其背后有相应的家族力量支援。出身并不显赫的家族为了在社会上争得有利位置,就攀附圣贤,自高门第家世。古代姓氏文化中认圣贤功臣为祖的作法,对家族与社会来说有两个积极效用:一是扩大了家族范围,取得了更多的家族互助的机会,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历史上的几位圣贤被众多的后世家族共同奉为祖先,这就给本来无甚瓜葛的族姓提供了联宗的机会,体现了文化的认同,民族文化的凝聚力由此生发。从当代海外华人的寻亲热潮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这一点。二是重视远祖的文化名位与历史声望,有助于培养家族成员的荣誉意识,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平。不要辱没先人,成为一般家族的共同心理。在这种文化价值观的作用下,人们有了更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从而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从这一角度来说,攀附圣贤的文化意义远远高于其虚构历史的消极意义。
1.“封建社会实行皇权的家族垄断,但它对社会的控制是通过异姓百官层级管理实现的,与
古代的宗法制度有了根本的不同。”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封建社会的皇权家族垄断与真正的宗法统治是有区别的。
B.封建社会的皇权家族垄断本质上是“家天下”,但维护统治的并不都是皇族势力。
C.封建社会的皇权家族垄断已经完全跳出了宗法制度的姓氏势力的影响。
D.封建社会的皇权家族垄断较之古代宗法制度有一定的进步。
2.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浏览完整试题 A.中国的姓氏是家族出身与社会等级的标志。
B.中国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对社会的稳定,文化的认同有着积极的意义。
C.现代中华姓氏定型于秦汉时期,之后姓氏只有基本的家族出身意义,它与个人社会
   地位没有必然联系。
D.中国古人虚构家史的习惯,是为了培养家族成员的荣誉意识,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6分,每小题3分)
据英国《新科学家》报道,为尽可能减少飓风带来的损失,科学家提出了五花八门的消除飓风或降低飓风强度的方法。
有人提出,用核武器摧毁热带气旋。专家认为,这种方法并没有什么效果。核爆炸物会产生冲击波或者高压脉冲,这种冲击波从爆炸现场以比声速还快的速度传播开来。在震动通过后,这种活动不会提高大气压力。正常的大气压力,相当于每平方米的表面上承受10吨的空气。在最强大的飓风中,只有9吨空气。如果要把5级飓风变成2级飓风的话,必须在风眼(强烈的热带气旋最中心是下沉的空气,将形成一个风眼)里为每平方米增加半吨空气,或者说在半径20公里的风眼里增加总共5亿吨空气,移动这么多的空气是难以想象的。
还有一种设想是,在微弱的热带海浪和低气压形成飓风前对其进行摧毁。但科学家认为这也是不可能的。在大西洋附近,每年约有80个这样的大气扰动产生,但每年也就有5个这样的扰动最后成为飓风。在形成飓风前,无法预测哪一个会发展成飓风,盲目干预只会付出毫无意义的代价。
数十年来,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及其前身曾利用飞机在飓风内部最高、最冷处投撒碘化银,试图减少飓风的威力。碘化银能够产生过冷水(保持在凝结点以下温度的液态水)来冷却内部云层,这样,就能够释放潜在的热量,并且使得外部降雨云增多,从而削弱了风眼墙(包围风眼的是圆桶状的风眼墙,风眼墙内对流非常强烈,亦是热带气旋风力最强的地方)的强度。但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过冷水气。观测结果显示,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飓风没有获得足够的过冷水气。
另一种策略是,在飓风到来之前将薄薄的一层鱼油覆盖在海洋表面,阻止海水与空气的“交流”,减少海水蒸发,从根本上减缓飓风的生成。但麻省理工学院飓风专家凯利·伊曼纽尔2002年进行的实验表明,强风会令鱼油层分散,使它无法发挥作用。他说最好的办法可能就是利用气候系统的混乱特征去改变飓风行进的路线,令其远离人口众多的城市,这也是美国“大气与环境研究”研发公司的研究人员罗斯·霍夫曼所提出的主意。这一想法建立在“蝴蝶效应”理论之上:对诸如飓风等混乱的气候系统进行轻微的改变,最终产生足以改变其行进路线的巨大影响。
3.根据文意,下列与飓风形成的原因没有关系的一项是 (    )
A.强烈的热带气旋最中心空气的下沉。
B.微弱的热带海浪和低气压。
C.海水蒸发而形成的海水与空气的“交流”。
D.大西洋附近的大气扰动。
4.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拥有巨大破坏力的核武器奈何不了飓风的生成和发展,人类的力量永远不可能影响
   大自然。
B.“蝴蝶效应”理论仅适用于为科学家们研究飓风这种自然现象提供某种依据。
C.飓风的威力巨大,必然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损失,对发达国家而言损失会更大。
D.面对飓风可能造成的灾难,人类完全有可能运用科学手段来保护自己。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尚节亭记
【明】刘基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署,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①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为液,为瘿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传②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注】①大易:指《易经》;②传:在此指《礼记·中庸》的注。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坐右之器以欹;             欹:倾斜,这里指“倾斜的物品”
B.于是乎有裨焉               裨:好处
C.信乎,有诸中,形于外,     信:真实
D.必有义焉,不可胶也   胶:固执
6.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传 曰 行 前 定 则 不 困 平 居 而 讲 之 他 日 处 之 裕 如 也 然 则 中 立之 取 诸 竹 以 名 其 亭 而 又 与 吾 徒 游 岂 苟 然 哉
7.下列各项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古代的人种植花草树木都是为了取其所蕴涵的精神,并不是只为了好玩。同样别的一些物什也能反映人的精神追求。


展开余下试题 B.会稽的黄中立,就是因为竹子有节而喜欢种植竹子,并在竹林中修了一座“尚节亭”。作者看到了以后很喜欢。
C.作者认为,花草树木的节,体现出阴阳寒暑的中和之道;而作为人的大节,则体现为极难做到的中庸之道。
D.《礼记·中庸》的注书上说:为人处世,平时在家就开始讲究,他日必能做到应对自如。黄中立却不是这样的。
四、(32分)
8.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定公问:“一言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论语·子路篇十三》
   (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3分)
                                                                            
                                                                                  
②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4分)
                                                                            
                                                                             
   (2)孔子对定公提出的“兴邦”和“丧邦”的看法怎样?(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答: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梦寻梅
方岳
野径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
马蹄残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
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
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侍玉华。
【注】(1)诗人一生坎坷,屡遭贬谪(2)金貂是汉代的官饰,玉华是唐代的宫殿名。
   (1)诗中显示“隐者家”特征的事物有哪些?(2分)
答:                                                                    
                                                                        
                                                                                    
   (2)诗的结尾是诗人跳出梦境后的感慨,表现了他怎样的志趣?(4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3)                      ,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4)实迷途其未远,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                   ,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展开余下试题   (6)信而见疑,                。(司马迁《屈原列传》)
11.简答题(每题100字左右)(10分)
   (1)《匹克威克外传》中,匹克威克先生遭受“毁婚”陷害后进了监狱,简述他在狱中的事。
答:                                                                        
                                                                            
                                                                              
                                                                               
   (2)吴荪甫与赵伯韬的矛盾冲突是《子夜》的结构主线,简述吴赵最后生死角逐的事。
答:                                                                        
                                                                            
                                                &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福建省福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6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