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954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4]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区统考)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区统考)
语 文 试 卷 (120分钟)2008.1
考
生
须
知 1.考生要认真填写密封线内的学校、班级、姓名、考试编号。
2.第Ⅰ卷均为单项选择题,答题前认真审题,将答案填写在第Ⅰ卷卷首指定表格中。
3.第Ⅱ卷有多项选择题、简答题,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在本试卷上作答。
4.答题时字迹要工整,卷面要整洁,必须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书写。
5.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譬如(bì) 点缀(zhuì) 混混沌沌(hùn)
B.嘶叫(sī) 桀骜(jié) 殒身不恤(xuè)
C.喋血(xiě) 踌躇(chóu) 抱薪救火(xīn)
D.浸渍(zì) 尸骸(hái) 一椽破屋(chuá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萧索 徘徊 深思慎取
B.落寞 屠戳 对牛弹琴
C.编篡 绯红 疏疏落落
D.恬淡 攒射 莫名奇妙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近日宣布了一个大快人心的喜讯:渤海湾地区发现了规模储量达10亿吨的大油田,而且属于优质、高效油田。
B.《水浒传》英译为《在河边发生的故事》,《西游记》英译为《猴》,《红楼梦》俄译为《红色阁楼里的梦》,韵味全失,中国读者简直不可理喻。
C.在饼干行业,广东饼干在全国居于无可非议的老大地位,而这其中,东莞饼干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D.玄奘不远万里前往印度取经,其间风餐露宿,长途跋涉,历尽磨难,终于取得真经。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的4月22日是第38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善待地球——从节约资源做起”,目的是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和行为。
B.当今社会生活中,信用缺失已成为一种普遍化的短期行为,它扰乱了市场秩序,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使企业难以正常地成长和发展,对整个社会贻害无穷。
C.亚洲的朋友担心,日本淡忘历史会成为社会的风潮,导致自己陷入孤立而不能自拔的境 地。
D.在进入2007年即南京大屠杀事件70周年之际,日本国内的右翼分子不但没有深刻反省,反而掀起了一股否认南京大屠杀事实,更加猖狂地兴风作浪。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B.《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抒情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C.《游褒禅山记》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唐宋八大家之一。
浏览完整试题
D.《六国论》选自苏洵《嘉祐集•权书》。苏洵,字明允,北宋散文家,他与儿子苏轼、苏辙被后人并称为“三苏”。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阅读《项脊轩志》(节选),完成6-10题。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迨诸父异爨 爨:cuàn
B.东犬西吠 吠:fèi
C.先妣抚之甚厚 妣:pǐ
D.以手阖门 阖:hé
7.比较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顷之,持一象笏至
① ②
先妣尝一至 他日汝当用之
A.两个“先”字相同,两个“之”字也相同
B.两个“先”字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C.两个“先”字不同,两个“之”字也不同
D.两个“先”字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8.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内容,错误的一项是
A.(汝)呱呱而泣
B.(吾儿)何竟日默默在此
C.(大母)持一象笏至
D.(余)瞻顾遗迹
9.对下面两句话的意思,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②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A.①我们家读书长久没有收到效果,这孩子,指日可待呀。
②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来朝见的。
B.①我们家读书长久没有收到效果,这孩子取得成就,就可以等待了啊!
②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来朝见的。
C.①我们家读书长久没有收到效果,这孩子长大,就可以有指望了呀!
②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上朝用的。
D.①我们家读书长久没有收到效果,这孩子能否成功,我们拭目以待。
②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上朝用的。
10.下面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主要写了三件事,一是大家庭的分崩离析和破落,二是母亲对子女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三是写祖母对作者的牵挂、赞许和期盼。
B.这段文字主要采用即事抒情的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
C.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刻画人物,善于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亲切感人。
D.这段文字,将大家庭分崩离析、破落之感慨,对祖母、母亲的深深怀念与眷恋对亡妻恩爱情深的真挚感情巧妙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动人的魅力。
第Ⅱ卷(共30分)
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根据要求完成11、12题。
1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5分)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庆庵寺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南宋人,南宋亡后,仍坚持抗击元兵,兵败后隐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此诗写于隐居期间。
(1)白诗“觅”和谢诗“寻”的对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2分)
(2)两首诗你更喜欢哪一首?请结合诗句从某一角度试作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5题限选作4题)(8分)
⑴唐代诗人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 ,不尽长江滚滚来。”今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宋代词人柳咏的《雨霖铃》中的名句:“执手相看泪眼, 。”常被用来表现亲朋洒泪而别、欲言又止的感人场面。
⑵白居易《琵琶行》中表达与琵琶女同病相怜、一见如故的两句诗是:“ , !”
⑶苏轼在《石钟山记》中用反诘句提出的全文中心是:“ , ,可乎? ”这句话是作者经过实地考察后得出的结论,也是对李渤的主观臆断、自以为是态度的批评。
⑷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名句甚多。如宋代词人秦观《鹊桥仙》中的结句:“ , 。”这是两位主人公的誓言,是心愿,也是安慰。
展开余下试题
⑸《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想当年, , 。”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5题。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13.“欣然前往”表现了什么?(1分)
答:
14.作者为什么突出“其一是手枪”? (1分)
答:
15.“但她还能坐起来”中的“她”指的是谁?(1分)
答: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读荷
吴长忠
(1)世人皆爱荷,叹其美艳,赞其高洁。常常地、细细地品味荷花,我感觉荷花、也许只有荷花,达到了美而至圣的境界。
(2)圣和美无疑是人类所追求的价值体系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在人类感知自身及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形成了人类的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的主要形式中,每一种形式都对应着一个核心概念,或曰核心价值。正如哲学之对应真,道德伦理学之对应善,法律之对应安,体育之对应力,圣和美则分别是宗教与艺术的核心概念。这个价值体系中的诸核心价值,在其最高境界则是相通的。其一例是高水平的体育竞赛不仅能引起人们对“更高、更快、更强”之趋于力的极限的赞叹,也能同时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即由核心价值“力”至核心价值“美”的提升。其另例如古希腊雕塑“断臂的维纳斯”,千百年来,面对这尊美得令人炫目的人体,没有人想过触摸或占有,她在人们的心底激起的是神圣的感觉,因为她的美而使人找到了一种近乎神圣的自信,这是由核心价值“美”至核心价值“圣”的升华。
(3)观诸四季花卉,或暗香清芳,明媚娇艳,或姹紫嫣红,百态千姿,实乃自然造化之精华。若自然界亦有核心价值体系,我相信“花”应居于体系之高端,正如“美”居于人类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之顶层。
(4)然因四时花卉生长特征自然品性之差异,给予欣赏主体的感觉也是不同的,更何况欣赏主体亦有千差万别,作为同一个体的欣赏者在不同时空环境下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5)秋天品味菊花,我为其风节而感动,“宁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伟丈夫也。冬天品味梅花,我为其勇毅而击节,自知风寒侵凌,依然前行报春,真勇士也。春天品味牡丹,我为其气韵而赞叹,看那姚黄魏紫(姚黄魏紫:泛指名贵的花卉)在春阳下绽放,在春风中摇曳,似将日月精华集于一身,纵情恣肆地展示着生命的高贵与艳丽。
(6)此花中三品,可赞可叹。然而细品其生命过程,止于在自然形态之美艳中展示其节其气,而未入由美至圣之境界。入此境者,唯有荷花。你看她自盈盈清水中拔节而出,在纤尘不染的绿叶间绽放,在暖暖夏晖中凋谢,生来默默,归去静静,不争不嚣,无艾无怨。在转瞬间开放,为夏晨染一片亮丽,又在转瞬间逝去,为午后添一层静穆。我曾多次守候荷塘,却从未见一片荷花落下,似乎她特意选择人们不经意时归去。那不知什么时候洒落在荷叶上的花瓣,却片片鲜嫩,似从清水中绽出的新的花朵。你再看那未曾落下的残荷,却依然在惠风中、在清水上、在绿叶间摇曳着,绽放着妩媚。此时,我为荷的美艳而炫目,为荷的神圣而感动。
(7)人生之匆匆犹荷花之来去。作为生命个体的人生是否也能像荷花一样,在归来归去间这么幽寂这么静美呢?荷花以其整个生命过程的纯美臻至“圣”的境界,似乎也以至美的一生昭示着我们,引导着我们戮力前行。
(文章有改动)
16.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2分)
A.荷花勇毅,高贵和艳丽,纤尘不染,幽寂静美。
B. 荷花生来默默,归去静静,不争不嚣,无艾无怨。
C.我们应该学习荷花,努力工作,默默奉献出自己的才华,为美化生活做出自己的贡献。
D.我们应该学习荷花,平静地看待生命的旅程。
E.我们应该学习荷花,乐于在困境中生存,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17.文章第(1)段“常常地、细细地品味荷花”中“品味”一词有什么含意?这句话在文中有哪些作用?(2分)
答:
18.文章第(2)段举“断臂维纳斯”的例子,目的是什么?(2分)
答:
展开余下试题
19.作者在第(5)段中写菊花、梅花、牡丹,其作用是什么?请结合原文具体说明。(3分)
答: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5分。
20.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要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人文教育,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塑造一种文明、开放、民主、科学、进步的民族精神。 ,推动社会的进步,实现民族的振兴。
A.有了这种不断提升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有了这种民族精神作支柱,我们才能不断增强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我们才能加速现代化的进程
B.有了这种民族精神作支柱,有了这种不断提升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我们才能不断增强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我们才能加速现代化的进程
C.有了这种不断提升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有了这种民族精神作支柱,我们才能加速现化化进程,我们才能不断增强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D.有了这种民族精神作支柱,有了这种不断提升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我们才能加速现代化的进程,我们才能不断增强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21.前一段时间,一些媒体播发或刊登了有关高考“报告会”、“培训班”或推销辅导材料的消息,这些虚假宣传声称主讲教师由考试中心“副主任”、“高考命题组顾问”、“命题人员”等人担任,辅导材料也由这些人组织编写。请你针对这些虚假宣传,为“考试中心”草拟一条恰当、得体的声明。不必写标题和落款,不超过100字。(3分)
第Ⅲ卷(共50分)
七、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牛顿看到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研究它的原因,发现了万有引力的秘密,开创了物理学的一个新时代。瓦特从水开时蒸汽顶起壶盖的现象中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他们都善于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其中的规律,为人类做出了贡献,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请以“平
上一篇:
榜头二中07-08年度秋季八年级(上)期末考试试卷
下一篇:
2008年永州八中高考语文模拟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2007——20”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