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941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1]
第三册第五、六单元课文高考题型检测
  第三册第五、六单元课文高考题型检测
六国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率:全都,一概
 B.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给予,指贿赂
 C.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理:命运
 D.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分清,分出
2.对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能守其土      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③李牧连却之     ④有如此之势
 A.两个“其”字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B.两个“其”字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C.两个“其”字不同,两个“之”字也不同。
 D.两个“其”字相同,两个“之”字也相同。
3.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B.可谓智力孤危
 C.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D.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弃。
译文: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译文: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译文:
5.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叹世
陈草庵
  江山如画,茅檐低凹。妻蚕女织儿耕稼。务桑麻,捕鱼虾,渔樵见了无别话,三国鼎分牛继马。兴,也任他;亡,也任他。
注:三国鼎分:指东汉覆灭后的魏蜀吴三国分立。牛继马:牛谐音“刘”,指刘裕灭司马氏王朝建立刘宋。
有人认为张作站在百姓的立场写兴亡的感受,主题积极;陈作站在个人立场叹世讽世,格调消极。你怎样认为?说说你的看法。
                                                              
                                                                 
6.古诗文默写。
  下面一首诗歌,是根据唐诗组合而成,仔细阅读,并依照出处写出这些唐诗原句。(任选三句)
人月圆(金)吴激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鬓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1)        ,         。(杜牧《泊秦淮》)
(2)        ,         。(刘禹锡《乌衣巷》)
(3)        ,         。(白居易《琵琶行》)
(4)        ,         。(白居易《琵琶行》)
游褒禅山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夷以近           夷:平坦
 B.往往有得           得:心得,收获
 C.于人为可讥          讥:讥讽
 D.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悲:以……为悲哀


浏览完整试题2.对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②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③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④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A.两个“以”字意思相同,两个“而”字用法相同。
 B.两个“以”字意思不同,两个“而”字用法相同。
 C.两个“以”字意思相同,两个“而”字用法不同。
 D.两个“以”字意思不同,两个“而”字用法不同。
3.“此余之所得也”一句,总括了作者游览体会,不属于之“所得”的一项是(   )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B.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至也。
 D.其孰能讥之乎?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译文:
(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至也。
译文:
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试问,诗的第一、二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6.古诗文默写。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
(2)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       ,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杜牧《阿房宫赋》)
伶官传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绳索
 B.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装
 C.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压抑
 D.而皆自于人欤        人:人事
2.下列各句中的“其”的意义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请其矢,盛以锦囊      B.与其所以失之者
 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及凯旋而纳之        B.自然之理也
 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D.仓皇东出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译文:
(2)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译文: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译文: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恨 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诗题为“恨别”,诗中写到那些恨?请你根据诗句,分析诗人所恨之缘由,以及“恨”的表现。有人说,此诗尾联情绪大变,你以为呢?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6.古诗文默写。
(1)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杜牧《阿房宫赋》)
(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      。(《诗•卫风•氓》)
(3)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        。(白居易《琵琶行》)
                                         石钟山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赴:赴任、就职
 B.至莫夜月明           莫:通“暮”
 C.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    栖:站立
 D.汝识之乎            识:记得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③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④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焉”字相同。
 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焉”字不同。
 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焉”字相同。
 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焉”字不同。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B.余方心动欲还
 C.空中而多窍         D.与风水相吞吐
4.试简要分析本段作者的两次“笑”。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固笑而不信也。译文:                                                                                      
(2)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译文:                                                     


展开余下试题(3)古之人不余欺也!译文: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观书有感
朱 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形象生动,富于哲理,请你谈谈对这首诗理解。
                                                                  
                                                            
                                                                
7.古诗文默写。
(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呜呼!            ,           ,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苏洵《六国论》)
(3)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第六单元
项脊轩记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乳:用乳汁喂养
 B.某所,而母立于兹        而:通“尔”,你
 C.一日,大母过余曰        过:经过
 D.比去,以手阖门          比:等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鸡栖于厅        ②而母立于兹
 B.①以手阖门        ②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C.①儿之成         ②顷之,持一象笏至
 D.①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②庭中通南北为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室仅方丈          B.墙往往而是
 C.令人长号不自禁       D.瞻顾遗迹
4.请结合作者的生平回答,为什么祖母平平常常一句话,会使作者“长号不自禁”呢?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译文:                                                                 
(2)余自束发读书轩中。译文:                                                                          
(3)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译文: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这首诗有一个细节,请找出来,并说说这个细节反映出来的诗人的心理。
                                                                        
                                                                
                                                               
7.古诗文默写。
(1)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        。(杜甫《客至》)
(2)       ,    ,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
(3)      ,      ,      ,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杜牧《阿房宫赋》)
五人墓碑记
  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1.对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素不闻诗书之训        训:教诲


展开余下试题 B.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视:察看 
 C.且矫诏纷出          矫:假托
 D.忠义暴于朝廷         暴:显露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佯狂不知所之者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人皆得以隶使之
 C.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D.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3.下面对选文的对比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出身寒微的五人与“易其志”的缙绅作对比,盛赞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崇高精神。
 B.将达官贵人的可耻行径与五人的英勇就义作对比,突出五人品行的高洁和死的意义的重大。
 C.将五人平庸活着的假设与仁人志士的“扼腕墓道”的现实作对比,突出五人慷慨赴死的深远影响。
 D.将作者和同仁为五人树碑立传的义举与阉党肆无忌惮的恶行作对比,表明正义与邪恶势不两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译文:
(2)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译文:                                                                 
(3)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译文: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 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红花一般是表现热闹场面,烘托欢乐情绪的,但在这里却有着重要的反衬作用。请结合全诗,分析其反衬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6.古诗文默写。
(1)古之学者必有师。   ,          。(韩愈《师说》)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杜牧《阿房宫赋》)
(3)       ,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泰山记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京师乘风雪         自:自己。
 B.穿泰山西北谷         穿:穿过。
 C.余始循以入          循:沿着。
 D.磴几不可登          几:几乎。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组是(   )
 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②余始循以入
 ③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④及既上,苍山负雪
 A 两个“以”字用法相同,两个“及”字用法不同
 B 两个“以”字用法不同,两个“及”字用法相同
 C 两个“以”字用法相同,两个“及”字用法也相同
 D 两个“以”字用法不同,两个“及”字用法也不同
3.下列括号中都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泰山)
 B.余始循(西谷)以入
 C.越中岭,复循西谷(进入),遂至其巅
 D.苍山负雪,(雪)明烛天南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译文: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第三册第五”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