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860  
标签:人教版 高三 必修一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60]
浦东新区200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六
  浦东新区200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六
第Ⅰ卷(共29分)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题。(12分,每小题3分)
地图的信息传播优势
地图,既是人类认识自然、对环境空间认知的结果,又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有力工具。地图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可以扩大人们的视野,有更加广泛的空间信息,为人们正确判断空间事物问的彼此联系提供参考依据,成为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更有力的工具。因此,重视地图的文化价值,提高人们的空间认知水平已显得尤其重要。
在当今信息社会里,信息传播手段日益快捷,因特网、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形式各样的众多媒体时刻在向人们传播信息。媒体带来的信息充满了生活空间,成为一种很起作用的生活环境。而人类获得真实世界的绝大多数信息与环境空间有关,这些空间信息如果不与地图相配合,则会大大降低信息传播的功效,甚至让信息接受者产生错误的空间概念。地图的空间特征和形象化特征,使之具有其他信息载体不可比拟的优势。一方面由表象性符号构成的地图可以启发人们的形象思维能力,使人们对地图信息的理解更快捷而全面,它有利于人们从整体上对空间的认识;另一方面,地图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弥补了人们活动范围的不足。任何一个渴望知识的人都不可能亲自踏遍他想了解的每一个角落,而地图却能帮助他做到这一点。地图使人的视野达到任何个人都无法直接感知的事物,建立起清晰的空间信息概念。“图形”给人一种特殊的、并在很多方面优于自然语言的感受效果,在传播空间信息方面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
一切具有空间分布特征的事物都可以地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因而只要选择适当的地图,就可以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地图可以提供每一客观事物的背景、位置、环境等。地图能表示一切具有空间分布特征的事物和现象,故地图还具有连接各领域和与之相关的各项事物的能力。正因为如此,各种专题地图也应运而生,如政区地图、交通地图、气候地图、洋流分布地图、人口分布地图、城市车辆流量地图等等,无穷无尽。通过对各种分类地图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到地图在各个领域的惊人表现力,利用地图可以构建起各种客观世界的认知模型。这是地图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体的一大优势所在,它是无可替代的。
    地图使人们过去的思想和劳动成果,以及人们生活其间的客观环境得以固定下来,让人们随时可以了解已经逝去的情况,而不必借助于时光隧道回到过去。例如,我们根据中国唐朝时期都城“长安”的地图,可以了解唐长安的基本情况(地理位置、城区布局、各种建筑、皇宫的位置等),如果没有这样的地图,从文字资料上了解总是显得抽象。
    地图的文化传播优势是多方面的。地图是自古就有的传播媒介,经过长期的发展,它不但没有消失,而且还会在人们的认知领域和社会文化传播领域里起到愈来愈大的作用。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始终要以地图作为背景介绍全国各地的气温、降水等情况,我们听完天气预报后,可以了解很多关于全国天气变化的情况,但假设没有地图为背景,我们所获得的有关信息还能这么丰富吗?
    (选自《教学研究》2003年第3期)
1.下列对地图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地图既是人类认识自然、对环境空间认知的结果,又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有力工具。


浏览完整试题  B.地图可以扩大人们的视野,有更加丰富的时空信息。
C.地图具有空间特征和形象化特征。
  D.地图能够提供每一客观事物的背景、位置、环境等。
2.下列对“地图的信息传播优势”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由表象性符号构成的地图可以启发人们的形象思维能力,使人们对地图信息的理解更快捷而全面。
  B.地图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弥补了人们活动范围的不足。
   C.在信息社会里,人们获得真实世界的信息如果不与地图相配合,就会大大降低信息传播的功效。
D.地图可以保留人们以往的思想、劳动成果及人们生活其间的客观环境,让人们随时可以了解已经逝去的有关信息。    
3.地图能够“构建起各种客观世界的认知模型”“这一优势”“是无可替代的”,对其原因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地图能表示一切具有空间分布特征的事物和现象,因此,地图具有连接各领域和与之相关的各项事物的能力,我们只要选择适当的地图,就可以获得所需要的有关知识。
B.通过对各种分类地图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到地图在各个领域的惊人表现力。
  C.任何一个渴望知识的人都不可能亲自踏遍他想了解的每一个角落,而地图却能帮助他做到这一点。
D.地图给人一种特殊的、并在很多方面优于自然语言的感受效果,在传播空间信息方面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地图。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地图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在当今信息社会里,它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将在各个领域里发挥作用。
B.地图使人的视野达到任何个人都无法直接达到的广阔空间,并且帮助人们认识视觉本身无法直接感知的事物,使人们建立起清晰的空间信息概念。
C.地图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已经过去的和现实存在的情况,而且能够让我们预知未来的情况。
D.掌握了地图的有关知识,可以正确判断事物间的彼此联系,提高认知水平,增强信息感受能力。
二、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5—9题(17分)
对 月
贾平凹
    月,夜愈黑,你愈亮,烟火熏不脏你,灰尘也不能污染,你是浩浩天地间的一面高悬的镜子吗?
你夜夜出来,夜夜却不尽相同;过几天圆了,过几天又亏了;圆得那么丰满,亏得又如此缺陷!我明白了,月,大千世界,有了得意有了悲哀,你就全然会照了出来的。你照出来了,悲哀的盼你丰满,双眼欲穿;你丰满了,却使得意的大为yí hàn,因为你立即又要缺陷去了。你就是如此千年万年,陪伴了多少人啊,不管是帝王,不管是布衣,还是学士,还是村孺,得意者得意,悲哀者悲哀,先得意后悲哀,悲哀了而又得意……于是,便在这无穷尽的变化之中统统消失了,而你却依然如此,得到了永恒! 
    你对于人就是那砍不断的桂树,人对于你就是那不能歇息的吴刚?吴刚是仙,可以长久,而人却要以暂短的生命付之于这种工作吗?
  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谜语!从古至今,多少人万般思想,却如何不得其解,或是执迷,将便为战而死,相便为谏而亡,悲、欢、离、合,归结于天命;或是自以为觉悟,求仙问道,放纵山水,遁入空门;或是勃然而起,将你骂杀起来,说是徒为亮月,虚有朗光,只是得意时锦上添花,悲哀时火上加油,是一个面慈心狠的阴婆,是一泊平平静静而溺死人命的渊潭。
月,我知道这是冤枉了你,是qǖ jiě 了你。你出现在世界,明明白白,光光亮亮。你的存在,你的本身就是说明这个世界,就是在向世人作着启示:万事万物,就是你的形状,一个圆,一个圆的完成啊!
  试想,绕太阳而运行的地球是圆的,运行的轨道也是圆的,在小孩手中玩弄的弹球是圆的,弹动起来也是圆的旋转。圆就是运动,所以车轮能跑,浪涡能旋。人何尝不是这样呢?
人再小,要长老;人老了,却有和小孩一般的特性。老和少是圆的接榫。冬过去了是春,春种秋收后又是冬。老虎可以吃鸡,鸡可以吃虫,虫可以蚀杠子,杠子又可以打老虎。就是这么不断的否定之否定,周而复始,一次不尽然一次,一次又一次地归复着一个新的圆。
  所以,我再不被失败所惑了,再不被成功所狂了,再不为老死而悲了,再不为生儿而喜了。我能知道我前生是何物所托吗?能知道我死后变成何物吗?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有乐,活着也有苦,苦里也有乐;犹如一片树叶,我该生的时候,我生气勃勃地来,长我的绿,现我的形,到该落的时候了,我痛痛快快地去,让别的叶子又从我的落疤里新生。我不求生命的长寿,我却要深深地祝福我美丽的工作,踏踏实实地走完我的半圆,而为完成这个天地万物运动规律的大圆尽我的力量。
  月,对着你,我还能说些什么呢?你真是一面浩浩天地间高悬的明镜,让我看见了这个世界,看见了我自己,但愿你在天地间长久,但愿我的事业永存。
5.根据文中的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2分)
    (1)yí hàn              (2)qǖ jiě
6.第②段,作者将月的圆缺与人的悲欢对照着尽情抒写.有什么作用? (3分)   
答:                                                                                      
                                                                                           
7.根据文意.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1)你对于人就是那砍不断的桂树.人对于你就是那不能歇息的吴刚。
答:                                                                                      


展开余下试题                                                                                            
    (2)老和少是圆的接榫。    
答:                                                                                      
                                                                                             
8.从全文看。作者笔下的月有怎样的特征?作者对月悟出了哪些哲理?(4分)
答:                                                                                      
                                                                                           
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文章采用了第二人称,作者似与月在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这便于抒发情怀,阐发哲理。
  B.文章中选用了比喻、拟人、设问、排比的修辞格,使语言显得华丽照人,富有美感。
   C.对着一轮明月.作者遐思悠悠,思接千载,显示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哲学功底。
D.在作者看来,人生近乎是周而复始、重复的圆。但消极中含有旷达乐观,与苏东坡的《前赤壁赋》有异曲同工之妙。
   E.本文采用了层进式的思路,中间勾联,首尾呼应,结构严密有致。
第Ⅱ卷(共121分)
三、(13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乌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1) “——风荷举”中的“举”字写出了风荷什么样的特点?(3分)
答:                                                                                  
 (2)下阙两句设问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题) (4分)
(1)唐代诗人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人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2)在文天祥〈〈过零丁洋〉〉中,写古人对待生死的价值观的诗句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将进酒〉〉中揭示全诗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是诗歌的一种,最初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根据字数多少,它可以分为小令、双调、三叠甚至四叠。由于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为“长短句”。
B.《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叙述详备的国别体史书,它保存了战国时的大量史料,文字优美,文学性强。
C.我国古代的诗歌有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分别。近体诗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绝句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律诗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二十四史之先河,《汉书》继承了纪传体的形式,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  
四、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13—17题。(19分)
孟子将朝王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孟子唐兄弟,跟孟子学习)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吾不识能至否乎?”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
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 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展开余下试题《孟子》
13.下列句子加点字与“辅世长民莫如德”中的“长”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⑴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⑵孔子师郯子……
⑶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⑷欲居之为利,而高其直。
⑸置人所罾鱼腹中。        ⑹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A.(2)(3)   B.(1)(5)C.(4)(6)   D.(2)(5)
14.对下面两句中的“是”字指代的内容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1)其心日,是何足与言仁义云   (2)则不敬莫大乎是。
A.①指代“王”。 ②指代“齐人”。  
B.①指代“齐人”。 ②指代“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云尔”。
C.①指代“齐人”。 ②指代“王”。
D.①指代“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 ②代“齐人”
15.根据上下文,下面四句表达了说话人的真实心意一项是(3分)
A.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  B.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C.今病小愈,趋造于朝。         D.请必无归,而选于朝。
16.本文体现了孟子对君臣关系的看法与态度,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认为臣对君的尊敬应建立在仁义的基础上,而不应只停留在礼节形式上。
B.孟子认为君对臣要尊德乐道。
C.孟子认为国君如向贤能的臣子咨询国事,应亲自云造访他。
D.孟子认为国君不能因为自己德高望重就轻慢于地位和年龄比自己低的臣子,即不能“有其一以慢其二”。
1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⑴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8—19题。(7分)
凡闻言必熟论,其於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於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於天下乃令重黎举夔於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於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18.请用斜线“/”给文中画线部分的文字断句,并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昔者舜欲以乐传教於天下乃令重黎举夔於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
答:                                                                                      
                                                                                
标签:人教版 高三 必修一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浦东新区20”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6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