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1097
标签:
粤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97]
澄海中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澄海中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级语文科试卷
注意:1.本试卷共六大部分,21小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案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错位置不给分。
3.涂卡应规范,文字表述题应用黑色字迹的笔作答,否则不给分。
一、基础知识(5小题 每小题3分 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俯瞰(kàn) 晦暝(huì) 怆然(chàng) 鳞次栉(zhì)比
B.节旄(máo) 冰霰(xiàn) 跛脚(bǒ) 力能扛鼎(káng)
C.蠲免(juān) 缧绁(léi) 趔趄(qie) 翘首以待(qiào)
D.暴敛(liǎn) 赭色(zhě) 挣揣(chuài) 炙手可热(zh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希冀 滋漫 肆无忌惮 洁白无暇
B.匮乏 醅酒 沽名钓誉 飞扬跋扈
C.通碟 携手 惟妙惟肖 直抒胸臆
D.徜徉 帐蓬 萧墙祸起 翻来复去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中国父母在生活上为子女考虑得特别周到细致,而认为国外父母那种培养孩子自立精神的做法近乎残忍,因而不足为训。
B.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善于动脑筋,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
C.近年来,某些地方为了搞活经济,发展旅游业,把当地的一些文物古迹改造得面目全非, 真是焚琴煮鹤、大煞风景。
D.我们要坚持环境综合治理的方针,反对本位主义,警惕和防止出现以邻为壑的倾向。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从一些国家著名的足球运动员的成长经历可证明,培养足球专门人才需要从娃娃时期就抓起。
B.为了防止这次财务大检查不走过场,市审计部门要求各单位在自检中先要严格,发现问题就立即纠正。
C.经过技术改造,他们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以前出十窑瓷器需要十天,现在五天就可以了,时间缩短了一倍。
D.知道一大堆的影星、歌星,却不知道科学院的院士,这能怪孩子们吗?看看我们的媒体每天都在传播些什么吧。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云霞明灭或可睹(熄灭) ②毋妄言,族矣(被灭族) ③霸才无主始怜君(同情)④梁以此奇籍(认为……不同凡俗)⑤稽其成败兴坏之纪(考察)⑥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⑦胜败兵家事不期(约定)⑧圣贤发愤之所为作(发泄愤懑)⑨高峰夜留景(日光)⑩汉王使人间问之(间接)
A.①④⑤⑥⑧⑨ B.②③④⑤⑦⑩ C.②④⑤⑥⑧⑨ D.②④⑤⑥⑦⑩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10题。(20分)
赵广汉字子都。为阳翟令,以治行尤异,迁京辅都尉,守京兆尹。会昭帝崩,而新丰杜建为京兆掾,护作平陵方上①。建素豪侠,宾客为奸利。广汉闻之,先风告。建不改,于是收案致法。中贵人豪长者为请无不至,终无所听。宗族宾客谋欲篡取,广汉尽知其计议主名起居,使吏告曰:“若计如此,且并灭家。”令数吏将建弃市,莫敢近者。京师称之。
浏览完整试题
广汉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尤善为钩距②,以得事情。钩距者,设欲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唯广汉至精能行之,他人效者莫能及也。郡中盗贼,闾中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皆知之。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至冬当出死,预为调棺,给殓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
广汉尝记召湖都亭长,湖都亭长西至界上,界上亭长戏曰:“至府,为我多谢问赵君。” 亭长既至,广汉与语,问事毕,谓曰:“界上亭长寄声问我,何以不为致问?”亭长叩头,服实有之。广汉因曰还为吾谢界上亭长勉思职事有以自效京兆不忘卿厚意其发奸擿伏如神皆此类也。
(选自汉•班固《汉书•赵广汉传》)
【注】①方上:墓穴。 ②钩距:指反复调查。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京辅都尉,守京兆尹 守:代理
B.广汉闻之,先风告 风:讽刺
C.京兆尹赵君谢两卿 谢:告诉
D.死无所恨 恨:遗憾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以治行尤异,迁京辅都尉 ②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B.①中贵人豪长者为请无不至 ②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C.①设欲知马贾,则先问狗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①亭长既至,广汉与语 ②君安与项伯有故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昭帝去世,京兆掾杜建监造昭帝陵墓平陵,他的宾客乘机非法牟利,赵广汉当即将杜建依法逮捕,并将其处死。
B.赵广汉擅长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如要了解马的价钱,却先问狗、羊、牛的价钱,然后再问马价,这样互相比较,就不会有差错。
C.有两人劫持郎官苏回,赵广汉亲自带人来救助,对两人进行说服,晓以利害,两人慑于赵的威名,终于开门出来,叩头谢罪。
D.界上亭长托湖都亭长转达对赵广汉的问候,赵广汉也让湖都亭长表示对界上亭长的谢意,并对他作了一番勉励。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计如此,且并灭家。(4分)
答:
(2)唯广汉至精能行之,他人效者莫能及也。(4分)
答:
10.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曲线的句子加上标点。(3分)
广 汉 因 曰 还 为 吾 谢 界 上 亭 长 勉 思 职 事 有 以 自 效 京 兆 不 忘 卿 厚 意 其 发 奸 擿 伏 如 神 皆 此 类 也
11.默写(任选4道作答,共8分)
(1)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 。
(2)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 。
(3)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
(4) , ,故述往事,思来者。
(5)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 。
12.欣赏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村 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 信马悠悠野兴①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 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 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 村桥原②树似吾乡。
① 野兴:指陶醉于山林美景,怡然自得的乐趣。②原:原野。
(1) 诗的颔联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请简要分析一下这一联在写法上的特点。(4分)
展开余下试题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三、现代文阅读 (必考)(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5题。
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
王 澍
回顾近二十多年来的历史,在相当长时间里,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流于简单地向西方学习,建设高楼大厦。现在看起来城市的建设应该根据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思路。有悠久文明历史的西欧,根本不是当年我们从电视图像上看到的那种高楼林立的“现代化”。但是,发现这一点时已经有点晚了。现在我国不少城市都是“崭新”的,大部分都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别说和欧洲比,就是和“没有历史”的美国比也要短得多。www.
这种现象和中国近代以来长期处于落后形成的追赶心态有关。很多人希望城市从外观上都向发达国家靠近。很多旧城拆迁中,地方决策层都认为“太落后了”、“太破旧了”,非拆不可。www.qikan.com.cnECpl7apXjDkYgZGW
实际上,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和西方不同,中国从唐朝开始就出现很多城市。由于社会具有成熟的宗族礼法格局,到明代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成熟、优美、先进的古代建筑。把苏州切一块放到皖南山区的农村,或是把皖南农村的一部分放大挪到苏州,几乎是一样的。
从秦汉时人们开始用夯土技术造房子,在杭州这座南方富庶大城,至今可以看到那么多的“土房子”,显示出秦汉建筑脉络的延续,是很重要的“城市记忆”。看起来土得掉渣的夯土技术其实是高度理性的产物。“百年的砖千年的土”。中国古代造房子,很注重稳固和长久。www.qikan.com.cnECpl7apXjDkYgZGW
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有很多奇妙的细节,为现代建筑技术所不及。如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从地表大范围地向地下渗透排水,效果很好。而现在的下水道技术,只要有一个地方堵了,其他地方就都要积水。很多抛弃传统简单采用西方技术的建筑方式都是这样,花了大价钱,却制造出新的问题。
举这些例子并不是简单地提倡复古,而是想说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存在的很多“闪光点”,但是目前处于不被人重视的境地。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传统的营造体系受到破坏,除了在最不讲究建筑文化的地方——农村里尚有遗存,在城市中大都已经中断了。www.q城市之魅力,不是来自于大楼有多高,马路有多宽,而是来自于文化的独特性。竞争力就来自于创造这种有差异性的文化的能力。www.qikan.com.cnECpl7apXjDkYgZGW
在很多城市,一些街道原本拥有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各种痕迹,都有其独特的城市记忆,层次分明,形成历史线索的会合,不应该在一次次旧城改造中被全面“覆盖”更新。www.
尤其不能简单地用“有没有住过名人”、“有没有发生过著名事件”作拆除与否的依据。前几年发生的拆除中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的事件,当时的说法就是“不是文物,也不是名人故居,也不是著名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这种思路左右了我们城市保护工作很长一段时期。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中国建筑文明并不是个别名人和历史事件构成的,普遍意义上的大众生活才构成文化的根基,很多路边的小东西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痕迹;但是人们都把它们忽略了。
中国要变成有文化魅力的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动力就包括历史文化的记忆,这是产生自主创新灵感的土壤。而城市的文化价值不是简单的“先进”、“落后”之比较,而应该是“文化之差异”,从这个角度讲,面对越来越迅猛的城市化热潮,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已经到了无论怎么说都不为过的地步了。(选自《新华文摘》2007年第15期,有删改 )www.qikan.com.cnECpl7apXjDkYgZGW
13.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 近二十多年来,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喜欢简单地向西方学习,失去了本应有的自我个性。
B 现在我国不少城市都是“崭新”,这主要是由于地方决策层有着盲目追赶的心态。
C 由于社会具有成熟的宗族礼法格局,中国从唐朝就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
D 文中所说的“城市记忆”是指城市里曾经所出现过的人与事。
E 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超越现代建筑技术。
F 城市建筑要体现文化差异。
14.中国传统建筑同西方对比,有哪些闪光点。(3分)
15.结合全文,你认为我们该如何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5分)
四、现代文阅读 (选考)(15分)
注意:请从下面两篇文章中选择一篇阅读,作答前填写文本序号“(一)”或“(二)”。
(一)文学类文本(15分)
磨剪子锵菜刀
赵文辉
十二三岁的时候,清林在乡下念书,住在舅妈家。那时候日子紧巴巴的,白米白面舍不得吃,来个客什么的才做一顿。舅妈家偶尔也开个小灶,却根本没有清林的份儿。吃糊涂面条的时候,小表哥能有碗放了鸡蛋的捞面,吸溜吸溜吃得喷香,清林在一边不住地咽口水。好多次清林回家,只见小铁锅冒热气,馍却被藏了起来。那一年,县里最大的庙会——马桥大会又到了。恰逢第二天是星期天,班上不少同学商量明天去马桥赶会,摸一串螃蟹,瞧一场“空中飞人”,再吃一碗马桥凉粉。清林在心里算了算,全部活动只用1块钱就行了。回到家,他鼓足了勇气向舅妈要钱,舅妈却黑着脸说没有。
第二天,小表哥和一群伙伴欢天喜地地去了,清林噙着眼泪挎了一只篮子去打猪草。来到空旷的田野,清林再也忍不住了,蹲在麦子中间伤心地哭起来,哭他住了牛棚的爸爸,又哭他狠心离去的妈妈。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清林身后来了一个人,肩上背着一只长条板凳,板凳上绑着磨石和铁夹。他轻轻拍了拍清林的头,清林吓了一跳,回头一看,才认出是磨剪子锵菜刀的老黄。老黄是滑县人,每天走乡串户,总是人未到吆喝声先到:“磨剪子嘞——锵菜刀——”老黄爱逗小孩玩,没大没小的脾气,小孩们常常趁他正做活时用土坷垃砸他,用木棍桶他屁股,老黄也不恼,逮住谁就把谁的手脚捆在一起,名曰“老头看瓜”。一次老黄在麦场睡觉,被清林他们几个捆了个“老头看瓜”。现在清林见了老黄,以为老黄要跟他算账,起身就跑,老黄却一下子逮住了他。老黄说:“不追究那事了,不过有个条件,你要告诉我你为什么哭鼻子。”
一提今天的事,清林的眼泪又出来了,呜呜哭个不停。老黄弄清了今天的事,鼻子竟也酸酸的。他摸着清林的头说:“甭哭,甭哭。活人能让尿憋死?她不给,我给。”说着摸出一块钱给清林,清林不接,老黄黑了脸,说你不接我就捆你个“老头看瓜”。他硬把钱塞给清林,让清林快点去马桥,说还赶得上瞧杂技团的“大变活人”。见清林接了钱,老黄挑起板凳沿着麦城走了。正是麦子扬花时节,清林站在麦子中间,闻到阵阵清香。他紧攥着那一块钱,望着远去的老黄,在心里说:我一定还你。
一晃二十年过去了,清林返城后念念不忘老黄的一块钱。一天,楼下传来那种久违的吆喝声,“磨剪子嘞——锵菜刀——”他从楼上跑下来,见一老者正坐在长条板凳上磨剪子。清林越打量越觉得他像老黄。一问果真是滑县人。清林不敢冒认,就问老者:“认识不认识老黄?”老者答:“一个村的,咋不认识?”清林一听很高兴,问老黄近况,老者告诉他:“老了,走不动了,在家闲着。”清林很激动,跑上楼拿来五百块钱,讲了那一块钱的事,非让老者捎给老黄。老者不肯接钱,说:“在外寻生计,谁不被人帮,谁不帮别人?”老者做完活,收了工具,对清林说:“带回去,老黄也不会要。”说罢,悠悠去了。
展开余下试题
望着老者的背影,清林又想起那个麦子扬花的时节,“磨剪子嘞——锵菜刀——”清林的眼晴霎时湿润了。
16.文中的老黄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还写了另一个老者,他对塑老黄的形象有什么作用?(4分)
17.文中两处写到“麦子扬花的时节”,分别有什么作用?(5分)
18.有人认为小说既然不是以写老黄的职业“磨剪子锵菜刀”为主,而是以写老黄这个人为主,不如用《老黄》为题更好。你认为呢?(6分)
(二)实用类文本(15分)
感佩陈寅恪
宋振锐
①爱因斯坦在给居里夫人的悼词中写到:“第一流的人物对于时代的意义,其人格的力量常常远胜于单纯的才智。”陈寅恪堪当此论!
②陈寅恪(1890-1969)家学渊源,又游学欧美十数年,他三十多岁便入主清华国学研究院,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并称国学四导师。陈寅恪一生治学涉及宗教、历史、语言、人类学、校勘学等方面,尤其精治魏晋南北朝隋唐之学。他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论述稿》都对隋唐历史研究具有划时代意义。每本书虽只有10万字,但其视野开阔、孕大含深;“研究之缜密、立论之严谨和说服力之强,前所未有”;“即此戋戋小册,亦岂今世学者所能为”?至于《柳如是别传》,虽是人物传记却是一本论述明末清初政治史的力作,对清代文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③以陈寅恪的道德、学问,要获得俗世的名声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但陈寅恪对此不屑一顾。他将身心全部沉浸在艺术与思辨的世界里。陈寅恪面对身体的残疾,在有书不能读,提笔不能写的境况里,他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又由于见识、学养、智慧的差距无人与他对谈,那种深层的孤独亦远非凡庸之人可解可慰的。然而,心有所属,兀兀独处而无悔;志向远大,冷清寂寞仍无怨。漫漫长夜里非凡的孤独反使得他更敏锐地捕捉到光明。孜孜矻矻,心无旁骛,陈寅恪在助手的协助下,以超人的毅力,引用典籍605种,完成了80万字的煌煌巨著——《柳如是别传》。
④ “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官本位的国家。做学问就是为了当官,这种传统根深蒂固,在行政权力独尊的年代尤其突出。1953年,陈寅恪被任命为科学院中古研究所所长,但被他委婉地拒绝了。在《对科学院的答复》一文中:“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请毛公或刘公给一允许证明书,以作挡箭牌”的言论真可谓石破天惊骇人心目。北大教授刘浦江认为:“就老一代的知识分子来说,在1949年以后仍然固守自己的价值主张的,除了陈寅恪先生之外,恐怕再也没有第二人了”。
⑤ “寅恪生平治学,不甘逐队随人,而为牛后。”陈寅恪从一个无名气、无著作、无学位的“三无”学人,而终成为举世公认的学术大师。“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者,道德文章也。陈寅恪还说:“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这种不重复别人,更不重复自己的治学要求,是陈寅恪在学术研究中一以贯之的,表现出了一种纯粹的学者本色。
⑥沧海桑田,物换星移,时代的阻隔,经历的差异,虽然使我们不能透彻地解读陈寅恪的学术精神、立场以及其人格魅力,但丝毫不能影响我们对陈寅恪的敬仰与爱戴。
16.请根据②--⑤段的内容,用简洁的词语概括陈寅恪的形象特征。 (4分)
17.陈寅恪1911年就认真研读过德文版《资本论》,可他却在1953年要求“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对此,作者是怎样理解的?(5分)
18.“第一流的人物对于时代的意义,其人格的力量常常远胜于单纯的才智。”这句话本是爱因斯坦写给居里夫人的悼词,但作者认为“陈寅恪堪当此论”。对此你是否赞同?请结合全文具体阐述你的理由。 (6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9.下面的文字说明了嫦娥一号卫星的奔月过程,请概括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6分)
“嫦娥一号”卫星由长三甲运载火箭送入绕地轨道,然后要在这三条大椭圆轨道上运行共约7天,做三次大的轨道运动,在获得足够的速度后,卫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随后卫星将沿着这条轨道飞向月球,飞行114小时后到达近月点。此时,卫星要进行减速制动,以让月球捕获探测器。随后要进行三次近月制动,让“嫦娥一号”最终变为环月飞行的圆轨道卫星。
(1)第一阶段:(不超过15个字)
(2)第二阶段:(不超过15个字)
(3)第三阶段:(不超过15个字)
20.下面这段话有三处毛病,请找出来并改正。(6分)
广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大量珍贵的地方文献,①翔实地反映了广州历史的变迁和发展。然而,②由于年代久远,经蠹鱼风化之蛀
上一篇: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
下一篇:
高三总复习基础训练(词语、默写、翻译)1
标签:
粤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澄海中学20”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9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