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892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必修三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92]
2007高二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2007高二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时量:120分钟 总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投缳(huán) 歆羡(xīn) 摴(chū)蒱 斫直(zhuó)
B.喋血(dié) 租赁(lìn) 长歌当哭(dāng) 惩(chěng)创武功
C.渗漉(shèn) 先妣(bǐ) 长号(háo) 呱呱坠地(guā)
D.心扉(fēi) 洁癖(pì) 潭柘寺(tuò) 珊珊可爱(shān)
2.下列各组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罪蘖 编辑 阴谋密计 逸闻旧事
B.自诩 寥落 殒身不恤 嬉笑怒骂
C.坍驰 匪薄 黯然销魂 芸芸众生
D.落漠 喋血 赁屋授课 忧患倍尝
3.填入下列各句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当代散文家在题材、形式、风格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 ,散文创作更加欣欣向荣。
②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③“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全班同学都读了又读,感
到有无限 。
A.探求 点缀 启迪 B.探索 衬托 启示
C.探求 衬托 启迪 D.探索 点缀 启示
4.下面句子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D.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电力迎峰度夏形势十分严峻,全国已有24个省区市出现拉闸限电,二季度高峰时段全国电力供需缺口超过2000万千瓦。
B.在旧书新出的热潮中,不少出版社和作家把配插图诠释为迎合一代读者的阅读需求,
而在记者的了解中,不少年轻读者却不买这个账。
C.据国家权威机构的统计数字有力支持了这一结果,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
素正在得到遏制。
D.尽管能源生产和运输供应能力大幅度提高,但是仍然无法满足经济发展。
6.下列各句中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国家语委即将出台《人名规范用字表》,给那些起名喜欢剑走偏锋、找来富有含义的生僻字为孩子起名的人士戴上“紧箍咒”。
B.姚明已经成为火箭队的领军人物,从电视到报纸,再到网络,对他的报道连篇累牍。
浏览完整试题
C.相对姚明的炙手可热,王郅治和巴特尔仍然是当初的那个样子,王郅治的境遇与两
年前加盟NBA时的盛况不可同日而语。
D.春,在体育健儿洒落的晶莹汗水中……没有辛勤的劳动,就没有辉煌的成就;没有
春天的五风十雨,就没有福满中华的遍地春花!
7.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A、迨(等到)诸文异爨 极天(天边)云一线异色
客逾(越过)庖而宴 遏其生气(阻碍)
B、发(抒发)其志士之悲哉 雨泽下注(流入)
甘受诟厉(辱骂) 余既为此志(志向)
C、以欹(畸形)为美 殆(大概)有神护者
夭其稚枝(斜长的树枝) 按(查究)诛五人
D、僻(偏僻)不当道者 妪(婢女)每谓余曰
斫其正(砍) 忠义暴(显露)于朝廷
8.选出与“故莫能知”中的“故”的意义不相同一项是 ( )
A、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B、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
C、故谴将守关者 D、轩东故尝为厨
9.下列各句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须臾成五采 B、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C、至莫夜月明 D、殆有神护者
10.对下列作家作品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姚鼐是明代桐城派古文家,他的《惜抱轩诗文集》是以斋室命名的。
B.张溥是明末文学家,组织成立过应社、复社等社团,他的作品集是《七录斋集》。
C.归有光是清代古文家,他的作品集是《震川文集》。
D.龚自珍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就是他写的名句。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10分)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pù)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
A则尽其天年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B.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斯固百世之遇也
C.亦以明死生之大 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D.安能屈豪杰之流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1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老(老人)于户牖之下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同情)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B.视(比较)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人皆得以隶(像奴仆那样)使之,
C.荣(荣耀)于身后 斯固百世之遇(际遇)也
D.而又剪发杜(塞、闭)门 其辱人贱(卑贱)行
13.下列句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不能容身于远近 ②忠义暴于朝廷 ③荣于身后
④匹夫有重于社稷也 ⑤以老于户牖之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14.这一段的关键句是( )
A.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B.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C.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D.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15.对本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把五人和阉党高官“辱人贱行”对比,颂扬了五人临刑时的勇毅。
B.作者把五人同周公并列,众人为之折腰洒泪,可见其品格之高,影响之大。
C.作者运用假设的反问句,从正面说明五人及周公之死的可贵。
D.作者以饱含讽刺的笔墨,揭露了“今之高爵显位”为了苟全性命而表现出来的种种“辱人贱行”。
三、课文默写填空(每空1分,共8分)
16.(1)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
(2)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 。
(3)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
(4)纤纤作细步, 。
(5) ,千载谁堪伯仲间!
(6)出师未捷身先死, 。
(7)自胡马窥江去后, , 。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选择题每小题2分,翻译题4分,共16分)
临川之城东,有地隆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展开余下试题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间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世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17.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方以长:长方形。
B.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 教授:当时官名。
C.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 遗风余思:存留于后人心目中的典范德行。
D.晋王右军墨池 王右军:文中的王君盛。
18.“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句中三个“其”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指王盛) 他的(指王盛的) 那些
B.莫非 它的(指州学的) 那些
C.莫非 他的(指王羲之的) 那些
D.难道 他的(指王羲之的) 他的(指王盛的)
19.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 推王君之心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
A.两个“及”相同,两个“推”不同。
B.两个“及”相同,两个“推”也相同。
C.两个“及”不同,两个“推”相同。
D.两个“及”不同,两个“推”也不同。
20.对文中州学教授王盛题字并请作者作记的目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提高景点知名度,招揽更多游客。
B.借表彰、推广王羲之勤学苦练的精神,来劝勉州学学生刻苦读书。
C.附庸风雅,借曾巩才气抬高自己的声望。
D.仰慕王羲之,不想让他的遗迹默默无闻于民间。
21.结合上下文,对“池学书,池水尽黑”解不正确的一句是( )
A.这是写张芝刻苦学习书法的事。
B.这句话是说,天天练习写字,在附近的水池边洗砚洗笔,把池水都染黑了。
C.这是写王羲之效法张芝刻苦学习书法的事。
D.“池”两个字,后来成为一个词,指练习写字。
22.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通过记墨池,指出王羲之的书法的卓越成就,就是从精心学习得来,主旨是借此勉励学者专心致志,努力上进。
B.这篇文章在写作方法上,是记叙与议论结合,一方面记事,一方面紧扣着所记的事发表议论。
C.本文由王羲之的书法成就联想到学习的重要性,指出特别是深造道德,尤不可废学。
D.本文主要交代了“墨池”的由来,王羲之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王君崇尚王羲之书法功夫之精深,曾巩因崇拜以上三人而写了《墨池记》这三方面的内容。
23.翻译上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24-26题。(16分)
报 秋
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
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得一种簪花精神罢。
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们常这样自嘲。
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住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是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可能因气味的原故,不容虫豸近身。
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
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怪谁呢,很难回答。
久居异乡的兄长,业余喜好诗词。前天寄来南宋词人朱敦儒的西江月: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我把“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吟咏,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实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
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24.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看见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5分)
(1)作者为什么吃惊?(2分)
(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怅然?(3分)
25.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26.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8分)
(1)试析《报秋》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2)《报秋》的艺术手法赏析。
(3)谈谈《报秋》的构思技巧。
六、作文(50分)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痕 迹
约翰.罗斯金
把每一个黎明看作生命的开始
把每一个黄昏看作生命的小结
让每一个这样短短的生命
都能为自己留下一点儿可爱的事业的脚印
和你心灵得到充实的痕迹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留下自己的脚印和痕迹,只是这脚印和痕迹有的清晰,历经岁月而不蚀;有的模糊,不待日久而消失。那么,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又有些什么感悟呢?
请以“痕迹”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2007高二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
答 题 卷
时量:120分钟 总分:120分
选择题(共42分,每题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题号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16.(8分)(1)
(2)
(3)
(4)
(5)
(6)
(7) ,
23.
(4分)
展开余下试题
24.(1) (2分)
(2) (3分)
25. (3分)
26.赏析短文(8分)
300
27.作文(50分)
600
800
语文第四次月考参考答案
1.A
2.B(A项中的“蘖”应是“孽”,“密”应是“秘”;C项中的“驰”应是“弛”;D项中的“漠”
应是“寞”,“倍” 应是“备”)
3.D
4.B
5.B(A.缺少中心词,“出现拉闸限电”后加“现象”C.“据”字多余D.缺少中心词“经济
发展”后加“的需要”。)
6.D(A项“紧箍咒”多用为贬义;B项“连篇累牍”也是贬义;C项对象用错,当用于权力
气焰盛;D项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7. A 8. D 9. D 10. B 11、D 12、A 13、B 14、D 15、C
16.(1)尤使我耳不忍闻 (2)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3)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4)精妙世无双
(5)出师一表真名世 (6)长使英雄泪满襟
(7)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17、D 18、C 19.D 20、B 21、A 22、D
23.看来学习功夫怎么可以少化吗!更何况对于想要在道德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的人呢?
24.(1)没几天便是立秋 (2)收获的季节却两手空空
25.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
26.略
27、【写作指导】读约翰•罗斯金的诗《痕迹》,我们可以感悟到“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留下自己的脚印和痕迹”。在过去的人生路上,你都留下过什么样的脚印和痕迹?这些“脚印和痕迹”能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哪些启发?对自己有何警示、意义?在将来的人生路上,我们还应该留下什么样的痕迹?怎么留下让自己最满意的痕迹?别人的脚印和痕迹对自己有何影响?充分展开联想,深挖写作素材,选取最难忘、最能表现主题的细节
上一篇:
2008年高考语用题练习
下一篇:
濉溪县2006-2007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必修三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2007高二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9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