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088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88]
07-08学年高一语文必修2期末练习卷
  07-08学年高一语文必修2
期末复习卷
一、基础知识(9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
1、判断下列加下划线的字的字音字形,选出完全正确的一项(B)  
A.磬(pán)石   不可估量(liàng)  彭觞(shāng)        义愤填膺(yīng)
B.舍(shè)于其址  繁芜(wú)丛杂   有碑仆(pú)道       王回深父(fǔ)       
C.愀然(qiǎo)  舳舻(zhú)     卓(zuó)有成效  无物以相(xiàng)之 
D. 取舍万殊      豁(huò)然开朗  诽谤(bàng)      履(nǚ)行
2、下列古代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B)
A.《诗经》的内容以风、雅、颂来划分,而赋、比、兴指《诗经》的艺术手法,《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B.《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由西汉刘向编辑,是我国最早的文人诗集。《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C.王羲之善书法,有“书圣”之称,又因为他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兰亭集序》的书法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D.《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的《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集,是五言诗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号称“五言之冠冕”。
3、下列的文化知识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汉语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一、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二、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三、历史故事,如老骥伏枥;四、文人作品,如青出于蓝;五、外来文化,如火中取栗。
B.语音修辞主要指对偶、押韵、排比、反复、顶真等,如《赤壁赋》中就用了很多语音修辞。语句修辞即古人所说的炼句,常用倒装句、反问、设问等。
C.在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贵族男子称姓,妇人称氏,称氏是为了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春秋时期,同一个贵族,可能在古书中会有不同的“氏”。
D.有亲缘关系的民族,在语言方面一定有相通之处,比如汉藏语系有亲缘关系,所以世界上的不同民族在远古时期就是一家人了。
二、实用文阅读(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间里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浏览完整试题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甚至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这位科学巨匠就是这样,但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甚至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但是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完全不同了。例如,他曾经密切地注意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发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注意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以某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的事业,参加赖有他才第一次意识到本身地位和要求、意识到本身解放条件的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这实际上就是他毕生的使命。斗争是他得心应手的事业.而他进行斗争的热烈、顽强和卓有成效,是很少见的。最早的《莱因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赛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是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做为这一切工作的完成--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别的什么也没有做,也可以拿这一结果引以自豪。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纷纷争先恐后地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4.揣摩第一段的意义和作用,找出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    )
A.“两点三刻”,马克思逝世的时间交代得十分清楚。这表明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历史时刻。
B.用“停止思想”更准确地表明了马克思的逝世。因为人的思维停止了,也就说明他的生命终止了。
C.“还不到两分钟”是说马克思一个人呆的时间很短,可见恩格斯对马克思的关心,也为马克思的去世深深遗憾。
D.用“睡着了”除了有类似于“停止思想”的讳饰手法之外,还突出了马克思的与世长辞时从容、安详的情景。
B(有些词句由于使用了一些修辞手段,产生了字面和深层的双重含义。这些句子所包含的言外之意和深层含义就是隐义,这才是作者要表达的真正内容。上文中的“停止思想”从字面上理解,B项的解释也说得过去,但马克思是一个思想家,因此用“停止思想”比用“停止呼吸”更能表达出作者对马克思逝世的痛惜。)
5、选出对“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中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D )
A.“蛛丝”比喻敌人对马克思的各种各样的打击。
B.“蛛丝”比喻敌人对马克思的攻击时刻缠绕他。
C.“轻轻拂去”表明马克思对敌人的回击力量巨大。
D.“轻轻拂去”表明马克思对敌人的进攻毫不在意,极度蔑视。
6、选出对第二段中的两个“对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马克思对人类的伟大贡献集中体现在两个“对于”所涉及的方面。
B.前一个“对于”是就马克思亲自参加并领导欧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而言。
C.两个“对于”涉及马克思的两大方面的贡献,其位置可以互换。
D.文章的主体部分围绕两个“对于”的内容展开,因而此句是全文的纲。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10题(13分)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在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什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7.下列加粗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A  ) 
例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余之力尚足以明 
C.险以远,则至者少 
D.常在于险远
8、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C
例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C.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D.所谓华阳洞者,以其在华山之阳名之也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A.其孰能讥之乎?   方其破荆州
B.入之甚寒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夫夷以近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展开余下试题D.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盖音谬也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A.何可胜道也哉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B.无物以相之          相与枕藉乎舟中
C.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羡长江之无穷
D.由山以上五六里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四、古诗文阅读鉴赏
(一)文言文阅读(8分)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 ,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西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11、实词的翻译(2分)
穷回溪:   穷尽              始指异之:   以——为异     
12、句子的翻译。(4分)
(1)然后知西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这样以后才知道这西山高高耸立,与小山丘不是一类。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我认为,凡是这永州山水有奇异形态的,都被我领略过,却不曾知道西山怪异特别。                                                             
13、作者描写西山宴游,表露作者什么样感情?(2分)
答:表露作者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傲世情怀。
(二)诗歌鉴赏(5分)
定风波
序曰:“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头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本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
14、作者在这首词中表现了什么人生态度?(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结合全文,作者在词中又是怎样表现这种人生态度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胸怀开朗、淡泊旷达、平淡闲适的人生态度。
15、“一蓑烟雨任平生”,写出了冒着风雨漫 步旅途时的任其自然,乃是平生惯常经历的态度;“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三句,意蕴丰富,写出经历风雨后内心的坦荡平静,自然界如此,人生的旅途也是如此。从面表达出作者胸怀开朗、淡泊旷达、平淡闲适的人生态度。
五、名句默写(8分)
1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3)苏轼在《赤壁赋》感慨人生短暂的诗句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曹操在《短歌行》中表达同一观点的诗句是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对人生“生死”的看法是固知一死生为虚,齐彭殇为妄作。
(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5)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6)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六、名著阅读(任选一题)(7分)
17、结合《家》的创作背景及故事情节,分析它的主题思想。
18、请简析《巴黎圣母院》中爱斯梅拉达这一人物形象。
                                                                               
七、现代文阅读:(12分)
春 从 心 出
刘心武
     愿乘火车,喜欢那窗外舒卷的田园画面;愿乘轮船,喜欢那船头劈开的浪花飞溅;愿乘飞机,喜欢那舷窗外的云海无边……旅行之乐,在起点,在终点,更在那前往中的沿途浏览。
     愿有机会,被准允一个人进入没有演出的剧场,随便选一个适中的座位,静静地坐在那里,凝望那垂闭的大幕,在万籁俱寂中,以回忆,以想象,以对自己钟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的深深感激,以对艺术的敬畏与对审美的忠贞,从心灵里,演绎出一幕又一幕的活剧,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神秘莫测,难以言喻……啊啊,那是怎样的一种超级享受!
     当近照堆积如山时,我们厌倦了摄影,甚至消退了清理回味的兴致。可是,我们对旧照片的窥视欲久盛不衰。难道,非得当那岁月梳篦过的残照,零星如梳齿上的断发时,我们才能懂得珍惜,生发出琴弦般颤动的情愫么?
     以往,害怕走进书店,是因为总觉得那陈列出的新书,有许许多多都应该抓紧购买,而自己囊中羞涩,欲壑难填——甚至仅仅是站在书店的橱窗前,便有一种受到特殊强刺激的感觉,怦然心动,难以自持:常常是,进去时拼命告诫自己不得癫狂,而出来时却囊空如洗,抱着一大包书,踽踽独行在长街之上,因为连乘公共汽车的钱也没留下,步行抱书回家真乃苦难的历程……及至回到家中,洗手沏茶,仰坐观书,那一份悠哉游哉的劲头,噫,亚赛小神仙!如今呢,害怕走进书店,是因为那些花花绿绿的出版物,虽然呈现着满坑满谷之势,不像以往那样隔着柜台,大半还得有劳售货员取拿,可以随意自选,浏览听便,可是,竟往往很难遇上一两本想买下的书,甚至带去打算购书的费用,竟有花不出去的苦闷;终于淘出购得数种,打“的”回到家中,照例洗手沏茶,倚在沙发上展读,那纸张没得说是雪白挺括的,装帧得也颇称“雅皮”,但仅是头一章,便几乎每页都有别字蹦出,如沙石硌牙,好不扫兴!
     书中毕竟有人生,人生毕竟一部书:书林杂芜,仍要耐心从中淘出善本精品,人生诡谲,仍要坚韧地追求活着的真谛。


展开余下试题     冬去春来,朋友打来电话,兴奋地报告,他那窗外的晴空中,出现了多年不见的南来雁群,一会儿呈一字,一会儿呈人字,跃然翩飞,引出他心中酽酽的诗意,多年不曾写诗的他,一时竟挥就了五首新作!放下电话,我也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的生命都只有一次。生命中的青春也只有一回。我们生命中最辉煌的时刻也只有那么一段。这都很像北国的春天,会飘然而至,绣出万紫千红,却又会匆匆而去,甚至伴随着阵阵沙风,在你不经意时,已然落红满地。现代人里,谁还会像林黛玉那样哀伤地葬花?一时间你会觉得有许多俗众熙熙攘攘,无情地在你跟前践着落花去追名逐利,于是你惆怅,你喟叹……但是,我鼓励自己,也劝告别人,像我那朋友一样,诗意地看待生命,看待青春,看待成败得失,看待生关死劫;需知,有一种春天是永存的,那便是从心灵滋生出来的,大雁跋涉般的豪情……
19、作者在开篇强调“旅行之乐,在起点,在终点,更在那前往中的沿途浏览”,文中二、三、四段的哪些内容具体体现了人生旅途中的“浏览”?
   答:                                                                      
20、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书中毕竟有人生,人生毕竟一部书”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答:                                                                     
21、从全文看,第六段“朋友打来电话”这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答:                                                                     
21、①在没有演出的剧场,从心灵里,演绎出一幕又一幕的活剧。 ②对旧照片的窥视欲久盛不衰。③以往和如今买书的不同经历。
22、 ①人生如书,书如人生。   ②人生诡谲,犹如书林杂芜。 ③人生要追求活着的真谛,犹如要从书林中淘出善本精品。
23、①内容上,这件事启示人们要热爱生活,感悟生活,诗意地看待生活。  ②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深化了作者的思考,引发了议论。
八、语言运用(10分)
22、下面是从一则乱办学的招生广告中摘录出来的话,除内容方面的问题外,在标点、语法,句意表述上也有不少毛病。读后完成后面的两题。(4分)
①我校是×××捐资百万美元,②跨省办起三所外语培训学校之一。③有自己的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及教师队伍。④由于办学成绩突出,⑤国内外80多家新闻界报道了我校。⑥我校饮誉东南亚,⑦除了越南、柬埔寨,⑧某些国家都有姊妹学校。
(1)有毛病的四处是(只填序号)         、       、        、        。
(2)选两处改正
a.(只填序号)      ,改为:                    
b.(只填序号)      ,改为:                    
分析:这段摘自招生广告的文字,从题干可知有标点,语法、句意表述和内容等多方面的错误。从语法的角度看,“跨省办起三所学校之一”不通,应“办起”后加“的”,从标点的角度看,③处“教学楼”和“图书馆”都作“有”的并列宾语,中间的逗号应改为顿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看,⑤处“新闻界”前面不解用“多家”作定语。因为前面有“80多家”,应该将“新闻界”改为“新闻单位”;从内容看,⑧处“东南亚”是一个集合概念,用“某些”修饰“国家”是不恰当的,应改用“许多”,“一些”等。
23、 母亲节即将来临,班级要举行一次以“感恩”为话题的主题班会,你作为这次班会的主持人,请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写一段语意明确的开场白。(50字左右)(4分)
                                                                               
24、 成语运用(任选一题)(2分)
(1)成语对联:有些成语,虽然在意思上相反或相似,结构上却互相对偶,组成十分有趣的四字对。
例:守株待兔——缘木求鱼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2)成语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07-08学年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8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