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056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56]
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阅读训练
  八年级语文五单元阅读训练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选文的作者是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
   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缘溪行: 欲穷其林
   才通人 悉如外人
   3、翻译下列句子。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译: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译:
   4、按要求写出原文中的句子。
   (1)描绘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2)描绘桃源社会环境宁静的句子 
   5、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
   6、这段文字着重写的是什么?由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陶渊明 潜 元亮 东晋 2、顺着 穷尽 仅 全 3、(1)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2)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3)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彼此都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4、(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5、活动、穿戴、心情 6、着重写桃花源美好的生活环境,由此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短文两篇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陋室铭》作者是 朝的 。“铭”是古代的一种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 的。
   2、文中提挈全篇的句子是: 
   3、文中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4、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试联系全文内容作具体分析。
   答:
   5、请说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本文的作者是 朝的 。
   7、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可爱者甚蕃 不蔓不枝 
   亭亭静植 陶后鲜有闻
   8、用原句回答问题。


浏览完整试题   (1)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2)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3)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句子是: 
   (4)比喻君子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的句子是: 
   9、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 
   10、翻译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参考答案:1、唐 刘禹锡 文体 用韵 2、惟吾德馨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原句是从“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以此结束全文,显得立意高远,因为“君子居之”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全篇之中,略去后才有余味。5、从文中的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来看,作者并不是不喜欢音乐,不愿意读书。这里指的是在“陋室”中听不到官僚们那寻欢作乐的声音,为了升官而故作巴结奉迎的表现。6、宋 周敦颐 7、多 生枝蔓 立 少8、(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香远益清(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4)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9、不慕富贵,洁身自好10、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这要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该是很多了。
   《核舟记》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 , ”,左刻“ , ”。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持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
   1、选文出自《核舟记》,作者是 代的 。后来又被清代的 收入编辑的《 》中。
   2、选文第二段中前面的两句话是“ , ”,这两句话出自苏轼的《 》;后面的两句话应填“ , ”这两句话出自苏轼的《 》。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二黍许 轩敞 相比者 绝类弥勒
   勾画了了 船背稍夷 曾不盈寸
   4、翻译下列句子。
   ①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②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5、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其本字。
   ①长约八分有奇。 ②诎右臂支船。
   ③左手倚一衡木。 ④王毅叔远甫刻。
   6、选文在结构上的特点是 关系。一至三段介绍的是 面,四段介绍的是 面,五段总括全文。在第一段和二至四段对小舟的说明中,又运用了 顺序。
   参考答案:1、明 魏学洢 张潮 《虞初新志》2、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赤壁赋》3、上下 高 靠近 像 清楚明白 平 竟然 满 4、①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同②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是挑选狭长的桃核雕成的。啊,技艺真是奇妙极了。5、①有同“又”②诎同“屈”③衡同“横”④甫通“父”6、分—总 正 背 空间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本文选自《礼记》,是 家经典之一,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 答问的著作。与《 》《 》《 》《 》合称为“五经”。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货恶其弃于地也。 ②谋闭而不兴。
   ③外户而不闭。 ④不独子其子。
   3、从句中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①选贤与能。
   ②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②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5、试简要概述“大同”社会的三个基本特征。
   6、文章从 、 两个方面说明了“大同”社会的优越性。
   参考答案:1、儒孔子《诗经》《尚书》《易经》《春秋》2、①憎恶②奸邪之谋③泛指大门④动词,以……为子3、①与通“举”,选拔,举荐②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4、①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②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或译为“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5、①人人得到关爱 ②人人安居乐业 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6、社会制度 社会公德
   杜甫诗三首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是一首 。热情地赞美了泰山 ,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 。
   2、这首诗的诗眼是 。 , 是远望之景; , 是近望之景。


展开余下试题   3、诗中曾化用了孔子“ , ”的名言。
   4、表达站得高望得远这种思想境界,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示的两句是: ,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这是一首五言 。作者通过写沦陷中的 城的破败景象,抒发了 的情怀。
   6、诗中典型地写出了战火弥漫中人们共有的感受而传颂千古的名句是: ;移情于物,表达感时伤世之情的句子是: , 。
   7、从表达方式来讲,前两联是 ,后两联是 。
   8、颈联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9、杜甫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创作了著名的现实主义诗篇“三吏”“三别”,“三吏”是《》;《 》《 》“三别”是 《 》《 》《 》
   10、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说,这是一首 诗,全诗的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 ”。
   诗中表明战争之惨烈的句子是二男新战死;暗示老妇已被抓走的句子是独与老翁别。
   11、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当时思想上的矛盾,他歌颂了老妇人 ,说明他支持唐王朝进行的这场平叛。但是,他又写出了老妇一家人的 。说明他又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
   12、妇人“致词”分为三层,用“‖”在文中标出层次,并归纳层意。
   参考答案:1、五言古诗 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远大抱负 2、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5、律诗 长安 感时忧国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7、描写 抒情 8、对偶和夸张 9、安史之乱 《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10、叙事 致辞 11、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 悲惨遭遇 深感悲痛 (222.188.177.134)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八年级语文”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5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