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中考模拟卷

阅读:1051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51]
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模拟题
  初三语文总复习第一轮模拟试题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   共20分)
一、基础知识(共10分  每小题2分)
1、  选出注音无误的一项(   )
A、 现在只有蓬蒿(hāo)  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藉(jì)的幻梦
B、 大抵没有这样阔绰(chuò)  何满子却隐匿(nì)在柳棵子地里
C、 荫(yìn)庇树下的幽花芳草   房屋也倒坍(dān)了不少
D、满天阴霾(mái)  望其旗靡(mí)
2、  选出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   )
A、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瘁,尽那边,我沾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B、 他脑子里又开始胡思乱想,又给幻相弄的得迷迷糊糊,而神志清楚的时候也越来越少。
C、 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
D、您讲的话很有道理,不愧是法律界的中流抵柱。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        ,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
②他摔倒的时候就休息,一到垂危的生命火花        起来,微微燃烧的时候,就漫漫向前走。
③阳光        于高山、大川、平野对它的欢呼致意,却从来没有到这深深的峡谷的底部来过。
A、露出   闪烁   沉浸    B、绽出   闪烁   沉湎
C、绽出   闪亮   沉湎    D、露出   闪烁   沉浸
4、下列句中成语运用准确的一项是(  )
A、张老师批阅作文时总是吹毛求疵,他常常连文中的一个错别字都不放过。
B、13日晚,舞蹈《千手观音》主演邰丽华回到家乡宜昌市,与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演员们一起为父老乡亲们献上一台眼花缭乱的晚会。
C、阳春三月,春姑娘翩翩飞舞到人间,用她温柔的手轻抚大地,柳枝绿了,梨花白了,桃花红了,真是妙手回春啊!
D、许多科幻书对地球的前景都抱着一种悲观的态度,这并非杞人忧天,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环境,科幻就会成为可怕的现实。
5、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B、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C、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D、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0分  每小题2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浏览完整试题6、选出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二者不可得兼   同时得到        B、万钟于我何加焉   好处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到        D、是亦不可以已乎   停止
7、选出与“此之谓失其本心”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吾既已言之王矣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D、寡助之至
8、选出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   )
A、舍生而取义者也    呼尔而与之      B、万钟于我何加焉   胡不见我于王
C、所欲有甚于生者   甚矣,汝之不惠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入则无法家拂士
9、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生命是我所喜爱的,我喜爱的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B、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让人们所讨厌的不要超过死亡,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有什么不可做呢?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10、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作者以“舍鱼而取熊掌”为喻,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结论,这也是本文的主旨。
B、文中所说的“甚于生者”就是指“义”;所说的“甚于死者”就是“不义”。
C、作者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是为了突出“万钟”对一个人的重要。
D、作者指出,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那些在“义”上有亏的人不过是丧失了他们的“本心”罢了
第II卷(其他类型题共80分)
三、名言名句填空(8分)
11、填出上下句(4分)
(1)                ,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2)                ,白露未晞。                ,在水之湄。
(3)宁为百夫长,                  。
(4)我歌月徘徊,                  。
(5)                           ,玉垒浮云变古今。
(6)半夜军行戈相拨,                        。
12、根据提示填空(4分)
(1)《曹刿论战》中鲁庄公想靠祭祀神灵来取得战争胜利,曹刿对此事的评价是“                    
                             。”
(2)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合作,与人和谐相处是十分重要的,借孟子《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中的名句来说就是“                     ,                      。”
(3)生活中难免经历痛苦与挫折,请你用古诗文中的语句对身处逆境的朋友进行激励或劝勉:“                                                                          ”
(4)“柳”婀娜妩媚,摇曳多姿,常常受到文人雅士的青睐。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柳”字的上下句:                         ,                             。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7题(16分)
火 的 发 现
(1)火,原是大自然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如火山爆发引起的大火,雷电使树木、含油特质等燃烧而产生的天然火,这些野火远在人类诞生以前就存在于地球上了。人类在童年时代还不会用火,人们称这个时代是“茹毛饮血”的时代。从现有资料看,人类最迟在50—60万年前开始用火。
(2)人类发展历史告诉我们,用火是继石器制作之后,在人类获取自由的征途上又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它开创了人类进一步征服自然的新纪元。据推测,原始人用火可能有两个阶段,最初只是利用火山爆发的火,或者雷电击树木或石油物质所产生的天燃火。当他们最初尝到经大火烧熟的野物时,觉得比起生吃野物的味美得多,而且更易咀嚼,于是人们开始变生食为熟食,改变了“茹毛饮血”的原始状态。原始人还利用火驱赶洞穴里的野兽,为自己争得居住的场所。当时,人们对火种的保存和火堆的管理还是煞费苦心的。
(3)原始人类在使用天然火的漫长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火的认识。最早的取火方法是用黄铁矿法拓击燧石,冒出火花点燃引火物而获得火种。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随着钻孔和磨制技术的发展,才发明了摩檫的人工取火方法。
(4)人们学会取火后,便尽力扩大火的用途,从而使火在人类征服自然界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5)首先,用火来帮助狩猎。其次,火可用来加工武器和工具,例如木矛用火烧后再冷却,它的尖部变得坚硬。第三,借助火的使用,人们学会了在任何气候下生活,人类向过去未曾生活过的地区扩散。第四,特别是人类在长期用火的过程中,发现泥土经过焙烧后变得坚固而不透水,并且还可以依照人们的需要烧制成各种器皿,这就发明了陶器。陶器的制造成功,是人类在火的作用下,对于一种物质(黏土)的物理化学变化最早的有意义的运用。第五,原始农业的发展与火的合用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时的农业十分粗放,然而“刀耕火种”,却对人们定居下来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展开余下试题(6)原始社会末期,社会的各种物质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随着用火的提高,人们开始冶炼金属,使用青铜器了。以后由于鼓风技术的诞生,人们进一步发明了生铁的冶炼。有了青铜器和铁器后,大规模地砍伐森林、开垦荒地、发展农业和开发牧场成为可能。因此,火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13、文中有一句概括性的语句,它揭示火的发现对于人类的重要性,这句话是       (2分)
14、第(2)段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联系全文看,作者在此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是什么?(2分)
15、第(2)段“据推测,原始人用火可能有两个阶段”一句中的“据推测”几个字,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16、请各在10字内概括第(2)、(3)、(4)(5)段的大意。(6分)
(1)第⑵段: 
(2)第⑶段: 
(3)第⑷⑸两段: 
17、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人类在利用它的时候,它是朋友,但它又可能成为人类的敌人。请就火是敌人这个话题举个例子,并简述避免(战胜)它的方法。(3分)
(1)列举事例: 
(2)战胜的方法: 
 五、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60分)
文题一:初中生活即将结束了,梳理自己的思绪时你难免心潮起伏: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师长的关爱、朋友的相助……把自己难忘的经历及感悟倾诉出来吧。
请以“心声”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表达真情实感;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字数600字以上。
文题二:生活需要           
要求:1、在题目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如:互助、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感动……
      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3、字数600字以上。
 
B卷(共50分)
一、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答题(4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颔联描写了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哪里?(2分)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则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2分)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 “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3分)
(1)已而之细柳军
(2)军士吏被甲,锐兵刃
(3) 彀弓弩
(4) 天子为动
(5)天子且至
(6)居无何
4、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4分)
(1)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2)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6、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3分)
三、阅读(22分)
(一)名著阅读
7、某出版社要出版一套“中学生喜爱的中外名作”丛书,请你从下面列出的篇目中选择一部(篇)推荐给出版社,并写出推荐理由。(4分)
篇目:《水浒传》《格列佛游记》《简•爱》《孔乙己》《变色龙》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6题(18分)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
赵丽宏
     果然,你喜欢那几株腊梅了,我的来自南方的朋友。
     你的钦羡的目光久久停留在我的书桌上,停留在那几株刚刚开始吐苞的腊梅上。你在惊异:那些看上去瘦削干枯的枝头,何以竟结满密匝匝的花骨朵儿?那些看上去透明的、娇弱无力的淡黄色小花,何以竟吐出如此高雅的清香?那清香不是静止的,它无声无息地在飞,在飘,在流动,像是有一位神奇的诗人,正幽幽地吟哦着一首无形无韵然而无比优美的诗。腊梅的清香弥漫在屋子里,使我小小的天地充满了春的气息,尽管窗外还是寒风呼啸、滴水成冰。我们都深深地陶醉在腊梅的风韵和幽香之中。
     你久久凝视着腊梅,突然扑哧一声笑起来。
     假如下一辈子要变成一种植物的话,我想做一株腊梅。你呢?
     你说着笑着就走了,却留给我一阵好想。假如,你真的变成一株腊梅,那会怎么样呢?
     我默默地凝视着书桌上几株腊梅,它们仿佛也在默默地看我。如果那流动的清香是它们的语言的话,那它们也许是在回答我了。
     好,让我试着来翻译它们的语言,你听着——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假如你乐意成为我们家族中的一员,那么你必须坚忍,必须顽强,必须敢于用赤裸裸的躯体去抗衡暴风雪。你能么?
     当北风在空旷寂寥的大地上呼啸肆虐,冰雪冷酷无情地封冻了一切扎根于泥土的植物,当无数生命用消极的冬眠躲避严寒的时候,你却应该清醒着,应该毫无畏惧地伸展出光秃秃的枝干,并且要把毕生的心血都凝聚在这些光秃秃的枝干上,凝结成无数个小小的蓓蕾,一任寒风把它们摇撼,一任严霜把它们包裹,一任飞雪把它们覆盖……没有一星半瓣绿叶为你遮挡风寒!你能忍受这种煎熬么?也许,任何欢乐和美都源自痛苦,都经历了殊死的拼搏,但是世人未必都懂得这个道理。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你必须具备牺牲精神,必须毫无怨言地奉献出你的心血和生命的结晶。你能么?
     当你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迎着风雪开放出你的小小的花朵,你一定无比珍惜这些美丽的生命之花。然而灾祸常常因此而来。为了在万物肃杀时你的一枝独秀的花朵,为了你的预报春天信息的清香,人们的刀斧和钢剪将会无情地落到你的身上,你能承受这种牺牲么?也许,当你带着刀剪的创痕进入人类的厅堂,在一只雪白的瓷瓶或者一只透明的玻璃瓶里默默完成你生命的最后乐章时,你会生出无穷的哀怨,尽管有许多人微笑着欣赏你,发出一声又一声由衷的赞叹。如果人们告诉你:奉献和给予是一种莫大的幸福,你是不是同意呢?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你必须忍受寂寞,必须习惯于长久地被人们淡忘冷落。你能么?


展开余下试题     请记住,在你的一生中,只有结蕾开花的那些日子你才被世界注目。即便是花儿盛开之时,你也是孤零零的,没有别的什么花卉愿意和你一起开放,甚至没有一簇绿叶陪伴你。好花须得绿叶扶,这样的格言与你毫不相干。当冰雪消融,当温暖的春风吹绿了世界,当万紫千红的花朵被水灵灵的绿叶扶衬着竟相开放,你的花儿早已谢落殆尽。这时候,人们便忘记了你,春之圆舞曲是不会为你奏响的。
     假如你问我:那么,你们何必要开花呢?
     我要这样回答你:我们开花,决不是为了炫耀,也不是为了献媚,只是为了向世界展现我们的风骨和气节,展现我们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当然,我们的傲骨里也蕴藏着温柔的谦逊,我们的沉默中也饱含着浓烈的热情。这一切,人们未必理解。你呢?
     我把做一株腊梅的幸与不幸、欢乐与痛苦都告诉你了。现在,请你告诉我,你,还想不想做一株腊梅?
     哦,我的南方的朋友,我把腊梅向我透露的一切,都写在这里了。当你在和煦的暖风里读着它们,不知道你还会不会以留恋的心情,想起我书桌上那几株腊梅。此刻,北风正在敲打着我的窗户,而我的那几株腊梅,依然在那里默默地绽蕾,默默地吐着清幽的芬芳……
   8、读完全文,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旨。(3分)
   9、作者在文中所赞美的腊梅,具备怎样的精神和品质?(6分)
   10、作者所阐述的腊梅开花的原因是什么?(2分)
   11、文章倒数第二段写道,“我把做一株腊梅的幸与不幸、欢乐与痛苦都告诉你了。现在,请你告诉我,你,还想不想做一株腊梅?”假如你就是作者的朋友,请你来回答这个问题,并说明理由。(4分)
   12、文章的最后写道,“此刻,北风正在敲打着我的窗户,而我的那几株腊梅,依然在那里默默地绽蕾,默默地吐着清幽的芬芳……”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四、语言运用(12分)
13、校训是大学的精神。它不仅反映一所大学的学术传统和办学宗旨,也深刻砥砺着一代代学子的品行。下边是中国两所著名大学的校训:
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山东大学:气有浩然,学无止境
请仿照上述示例,为下面几类大学拟制校训,要求:①采用对偶形式。②体现学校专业特点。(任选两处即可)(4分)
某师范大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医科大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地质大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归纳出主要信息,并谈谈你的看法。(4分)
近年,许多国家爆发了SARS、禽流感,它们所带来的危害,显现了对全球化的挑战。中国农业部副部长齐景发在曼谷的“禽流感形势”部长会议上指出,尽管疫情目前只在部分国家发生,但日益频繁的人员往来、不断扩大的禽畜产品贸易,再加上候鸟的迁栖等因素,使每个国家都时刻面临着疫情的威胁和挑战。经济全球化、地区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一个国家与一个地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随之,SARS、禽流感也如恐怖主义、毒品交易等跨国犯罪的威胁一样,已不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问题,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演变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瞬间摧毁或破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信心。
(1)主要信息: 
(2)你的看法: 
初2006级三月试题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答案:B C B D C C B D B C
第Ⅱ卷(共80分)
三、名句填空(8分)
11、(4分)(1)关关雎鸠      窈窕淑女    (2) 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    
(3)  胜作一书生                 (4)   我舞影零乱                  
(5)   锦江春色来天地         (6)       风头如刀面如割           
12、(4分)(1)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 天时不如地利   , 地利不如人和
(3) 可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句子,也可写其他的诗句。    
(4) 渭城朝雨浥轻尘    ,  客舍青青柳色新   。
四、现代文阅读(16分)
13、(2分)这句话是:  它开创了人类进一步征服自然的新纪元
14、(2分)答:能真实、可信地说明火的发现过程。(意合即可)
15、(3分)答:不能。“推测据”,只是作者的估计,并无实据可查,如去掉,则与实际情况不符。(意合即可)
 
16、(6分)第(2)段:学会用火(或:火的利用)      第(3)段:取火的方法。
 第(4)(5)两段:火的用途 (均意合即可)
17、(3分)列举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中考语文第”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5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