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882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下册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82]
泰州市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初联考
泰州市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初联考
高三语文试题
命题人:张本良(省泰州中学)袁建生(省黄桥中学)赵长河(省兴化中学)
审题人:周仕龙(省口岸中学)石文虎(省泰州中学)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分三卷,甲卷为必考题,乙卷为选考题,丙卷为附加题。其中丙卷(第9、10页)由选考历史的考生完成。理科总分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文科总分为2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选择题部分使用答题卡的学校请将选择题的答案直接填涂到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特别提醒:选做论述类题的考生将17、18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17、18题号处;选做实用类题的考生将17、18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21、22题号处。
甲卷(必考内容,共142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2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蒙古长调
巴音博罗
①听蒙古长调就像站在夏季辽阔无边的草原上,穹庐似野,青草波及心灵,羊群俨然天外使者,到人间布施福音……唱歌的人有福了,而倾听者的眼睛亮如星辰。听蒙古长调又犹如在静静长夜,风空空地掠过飘浮不定的牧村,瓦罐里的奶茶飘出浓郁的香气,这时候谁小心翼翼擦亮一根火柴,照亮了蒙古刀鞘上镶嵌的宝石。当然,你也会看到烈酒辣过喉咙时汉子们脸上的酡红,他们会把酒苗直接栽到胃里,看着它生根发芽,慢慢长成大树。你也会看到姑娘们腮边的萨仁花,以及土地一样宽厚仁慈的老额吉手边的那盏马灯……
②也许我的天性中与蒙古人有着非常相近的质地吧,作为女真人的后裔,听蒙古长调仿佛回了一趟远及天际的故乡,那种扑面而来的亲切感就像祖父活着时将宽温的手掌安放在幼时我的脊背上。草场,篝火,瓦罐,敖包山,牧鞭上的日子,牧羊女用力抖开的长长的绿腰带。蒙古人骑在马上的姿势非常动人,好像帆船在海浪上起伏。蒙古人眯着眼睑的瞭望也异常让人着迷,望与不望的模样都酷似气度不凡的王者。特别是蒙古摔跤手在得胜或比试前跳的那种山摇地动的步子,摇摇摆摆,得意忘形而又威风凛凛,真神力无比的勇士也。
③80年代,我在油画家韦尔申的作品里,第一次吃惊于蒙古男人那富于特点的典型脸形——细眼长面,刚毅仁厚。我当然知晓血统和遗传基因的作用,但蒙古人骨子里那种与生俱来的豪放旷达而又略带忧郁的性情却是后天的养育和凝聚,像勒勒车深深的辙痕。
④我的朋友——散文家鲍尔吉•原野在其文章里曾提出聆听蒙古民歌的三重境界:刚刚听到蒙古民歌的人,听出的是悠远,是第一楼台;听出蒙古民歌的苍凉悲抑,乃第二楼台;而进入第三重境界,才会听见蒙古人那绸子一样柔软的心肠。他还说:“长调,像族人在背上的行囊中装进尽可能多的什物,又像是魔术师从口袋中拽出无穷尽的彩带。”他说得极是。但蒙古长调肯定与传统的中国审美观不同,它既不是拿腔作势的戏曲舞台上的拖腔,也非咏花弄月才子佳人式的吟哦。它是原始的,荒凉的,辽阔的,雄奇的,且又带有某种神秘色调的质朴的咏唱——内心剧烈涌动而出口成歌时又分外委婉无言,仿佛无话可说,只有千年万载的伫望,只有彻头彻尾的沉醉,只有长歌当哭的感念……那蒙古民族的游牧史、征战史和迁徙史又如长河落日的悲壮一瞥。
⑤寒霜在马头琴弦上凝挂,弱顺的羔牛跪食母乳,而鹰在天庭上沉雷般笼罩着,一动不动……良久,听歌者感思至深,腮边温热,淌下泪来;听歌者的心像是飞累了的翅膀,急着要找一根树枝歇歇脚;听歌者的全身像是被热乎乎的温泉水泡过,舒筋活血,补气提神,他现出一副幡然醒悟的样子,重活过来的样子……他泣,他悲,他无助地落入忧伤——他像做过一回弯弓射雕的蒙古汗王! (节选自《散文•海外版》)
浏览完整试题
1.文章开头说“听蒙古长调就像站在夏季辽阔无边的草原上”,文章结尾说听蒙古民歌者“像做过一回弯弓射大雕的蒙古汗王”,联系全文,简要表述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6分)
答:
2.文章第2段中写蒙古人动人的骑马姿势、望与不望的模样以及摔跤手山摇地动的步子是为了表明什么?(4分)
答:
3.读了这篇散文,你对蒙古民族有怎样的了解?请加以归纳。(4分)
答:
4.有人说,文章第4段里作者用中国传统的戏曲与蒙古长调作比较,目的是对前者的否定,对后者的肯定。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阐述理由。(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共18分)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选自《三国志》)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 引:率领
B.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 徙:迁移
C.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夺:改变
D.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微:如果没有
6.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蒋济“骨鲠之臣”的一组是(3分)
①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②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
③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④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⑤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⑥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
A.① ③ ⑤ ⑥ B.② ③ ④ ⑤
C.① ② ④ ⑤ D.② ④ ⑤ 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权带兵围攻合肥,而此时曹操正带兵攻打荆州,加之军中发生瘟疫,能派的救兵很少;蒋济用计让孙权主动撤兵,合肥得以保全。
B.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文帝问天下“风教”,他大胆进言,以“但见亡国之语耳”回答;明帝时,他以“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告诫皇上要爱惜百姓。
C.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皇帝加封蒋济为都乡侯,邑七百户,他坚决推辞,皇帝没有答应。
D.蒋济文武兼备,忠诚奋发,在数位人主手下任职,都提出恳切建议,深受人主的器重。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3分,共9分)
(1)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译文:
(2) 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译文:
(3)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
译文:
展开余下试题
(二)古代诗歌鉴赏(8分)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
撼庭秋(晏殊)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1)词的首两句,即点出主题,主题是:(3分)
(2)“心长焰短,向人垂泪”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心长”、“焰短”各有怎样的深意?(共5分)
__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 ,士也罔极, 。
(《诗经•卫风•氓》)
(2)子曰:“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_______。
(荀子《劝学》)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18分)
11.下列词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熨帖/熨斗 犄角/掎角之势 拍手称快/瞠目结舌
B.伛偻/佝偻 碾盘/辗转反侧 锲而不舍/楔形文字
C.殉情/徇情 沏茶/休戚相关 买椟还珠 /穷兵黩武
D.侍候/伺候 汲水/岌岌可危 神情沮丧/细细咀嚼
12.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是(3分)
A.在中方的极力斡旋下,朝鲜和美日韩三国已达成共识,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已唾手可得。
B.汪曾祺的小说,叙事简约,只取其涉笔成趣的地方加以渲染,片言只语,却意味深长。
C.在学习先进学校经验的过程中,一大批薄弱学校办学成绩脱颖而出,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D.假如每一个人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正当途径赶上强者,社会形成不断前进的激励机制,你追我赶,相互促进,相互提高;那么我们就真的可以进入和谐社会了。
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鉴于当前恐怖分子十分猖獗,国际反恐怖主义力量要更加紧密地联合起来,才能避免“贝•布托悲剧”的不再上演。
B.在贯彻“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精神的过程中,泰州市教育局制定了“八项规定”,强势推进为中小学生减负的工作。
C.小陈到李教授家,请他把自己将在《文学研究》上发表的论文再审校一遍。
D.对于后进生来说,也没有什么可焦虑的,只要刻苦学习,就会很快提高成绩。
14.阅读下面的文字,给它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3分)
在新年来临之际,一个来自嫦娥一号的特殊语言表达的祝愿从遥远的月球轨道传回。
这个穿越38万公里的“语音”是:“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雪域,让我们同声歌唱美好生活。”和祝福“语音”同时传回的还有《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和《青藏高原》两首歌曲。祝愿伟大的祖国更加富强!祝愿全国人民幸福安康!祝愿全世界人民友好和平!
国家航天局2007年12月31日在播放嫦娥一号传回的语音、歌曲的同时还透露,卫星各项探测工作进展正常。
15.好的标语让人过目难忘,如“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是一则警示司机开车别喝酒的标语,请你说说这条标语好在哪里。(6分)
答:
四、写作(70分)
16.有位成功人士说:“我们应该有勇气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这两者的不同。”
请以“勇气•胸怀•智慧”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乙卷(选考内容,共18分)
以下两类阅读题,考生只能选定其中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中的题目。
特别提醒:选做论述类题的考生将17、18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17、18题号处;选做实用类题的考生将17、18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21、22题号处。
五、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反求我心悟人生
梁衡
①佛教在中国,许多人信,许多人不信。各有各的理由,各有各的角度。但不管信还是不信,它是一种客观存在,从东汉传入中国,已存在了两千多年。不但存在,还有发展,甚至发展之后又再传回它的故乡印度,季羡林先生称之为文化史上很少见的宗教“倒流”。不但有“倒流”,还有“横流”,它又从中国传到日本,传到欧美等地,几乎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这说明什么,说明它有用,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世界,特别是解释人生和人的心理。另外,还说明中华文化的博大,具有宽容与创新的精神。它没有排外、自闭,也没有盲目膜拜,自卑自怯,而是开放吸收,兼容并蓄,进而改革创新。中国古代之佛教早已不是印度之佛教,现在之佛教也不是过去之佛教。
②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又新创几宗几派,已无人能说清。特别是禅宗经六祖革新之后,禅与佛几乎是两个概念。佛教与其他宗教之大不同处是不搞神秘化,强调自我体验,我心皆佛,人人可立地成佛;不宣传神主救世,而强调自度度人。有宽忍、无私、利他、和谐的一面,是积极的。中国文化在佛教西来之前,便有道,强调无为,重自然规律;有儒,强调自强不息,济世救民;再加上佛的慈悲,中华文化就三足鼎立,巍然浩然,源远流长。至今中国许多名山、市井的古庙里,都三教共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是在人们平常的处世用事中也常常是进为儒,守为道,退为佛,像是一套武术的攻防进守,又像是一个人,时而兴奋时而沉静。所以,如林则徐这样的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而他那副名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你已无法确指这里是儒、是道、还是佛。文化,是很有意思的事,就像一道好菜,当你细品其色、香、味时,已无法说清,其中是哪一种料在起作用。
③对佛的体验有一句话讲得最通俗明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自己去体会吧,说出来的就不算是佛,这大概就是禅味,其实是哲学。当年爱因斯坦与波尔两位大物理学家争论物质能不能准确测量,直到死谁也没有说服对方。爱氏说能,波氏说不能,叫“测不准原理”。比如用温度计测水温,你看到的温度是水加上温度计及环境的温度而已不是水的准确温度。有一次毛泽东接见外宾,赵朴初陪同,客人未到,毛即风趣地说:“赵朴初,即非赵朴初,是名赵朴初。佛教有没有这个公式?”赵答:“有。”是又不是,说不准,是哲学。佛教传入中国后得华夏文化之灵,浴神州风土之情,是佛教,即非佛教,是名佛教。就像波尔的那支温度计上的温度,是水温,即非水温,是名水温。它已是哲学、文学、艺术、政治、人生修养等等的一种混合体了。一部红楼梦,有人读情,有人读理,有人读阶级斗争。一部佛教,更是中国人两千年来读不完的书。你看,像梁启超、胡适、鲁迅这样的大家都曾苦心研究佛教,鲁迅还出资刻过佛经。而李叔同、金庸等作家、艺术家则干脆皈依佛门。这是佛教的妙处,每个行为都能在它的思维下找到一种实现的方法,每个人都能在它的背景下找到一个自我。山西隰县小西天寺里,有一副对联:“佛即心,心即佛,欲求佛,先求心,即心即佛;因即果,果即因,种甚因,结甚果,是因是果。”当我们谈佛说禅时,其实是在探寻自我,研究我与周围世界的关系。这种含义是说不很准的,也是“测不准原理”。我心茫茫,佛法无边,唯其不准,才有大用,才有发挥的空间,两千年不衰,天地间永驻。我们对佛千万不敢太认真,烧香拜佛,求其显灵;或打坐入定,求其忽通,那不是佛的本意。列宁说,真理不可太死板,也不能太灵活。至于掌握到一个什么样的度,还是那句话,饮水人冷暖自知,你自己慢慢去品吧。
展开余下试题
(节选自《人民日报》)
17.作者认为传入中国以后的佛教“是佛教,即非佛教,是名佛教”,不能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一项是:(3分)(答案涂在答题卡17题号处)
A.中华文化儒、道、佛三足鼎立,巍然浩然,源远流长。
B.佛教能使每个行为都可在它的思维下找到实现的方法,每个人都可在它的背景下找到自我。
C.佛教得华夏文化之灵,浴神州风土之情。
D.佛教已成为哲学、文学、艺术、政治、人生修养等等的一种混合体。
1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答案涂在答题卡18题号处)
A.文化“横流”是普遍现象,莎士比亚的戏剧可以传到中国来,中国的儒学也可以传到欧洲去。
B.对外来文化,我们既不要一概排斥,也不要盲目膜拜,而应该开放吸收,兼容并蓄,进而改革创新。
C.较之于其他宗教,作者认为佛教不搞神秘化,但在谈及对佛的体验时,作者却用“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测不准”、“说不准”这些模糊语言加以表述。可见只有像李叔同、金庸这样的文化精英才懂佛用佛。
D.佛教不宣传神主救世,而强调自度度人,谈佛说禅,其实是在探导自我,研究“我”与周围世界的关系。因此,只要心中有佛,就有利于处理好人际关系。
19.为什么在作者看来,“一部佛教,更是中国人两千年来读不完的书” ?请联系全文分条概述。(6分)
20.请概述作者梁衡写作此文的“用意”。(6分)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近三成公众从来没听过科普报告
①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提升,是决定本世纪中叶我国公民素质接近主要发达国家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立10年来,足迹已经遍布全国所有省区的246个市、县,演讲3500多场,听众达130多万人次。
②可惜的是,这样的演讲次数对于我国的科普宣传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本报调查显示,41.8%的人只听过1~2场科普讲座,26.4%的人一次也没听过。
③据记者了解,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参加过学校组织的科普活动,但是能让他们记忆犹新的活动实属凤毛麟角。本报调查显示,尽管有71.9%的公众认为,科普宣传“很必要,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但是有39.3%的人对科普讲座的印象是“和上课差不多”;26.6%的人则感觉,“高质量的科普讲座当然能起好的作用,可是好的活动很少见”。同时,也有32.1%的人对听过的讲座感到“新鲜有趣,至今难忘”。
④钟琪团长强调,演讲团从创立之日就坚信,科普不是拿原来的旧知识去贩卖,科普讲座是再创造。科学研究做得好,科普报告不一定就能做好。据她介绍,现有的30多名团员是从几百位科学家中层层筛选出来的,淘汰率高达三分之二。空军指挥学院的少将徐邦年,试讲了4次才被通过。
⑤钟琪团长告诉记者,她之所以严把质量关是因为,现在的孩子们升学压力大,能抽出时间听科普讲座是顶着学校和家长的层层压力的,同时,一场好的科普讲座会给青少年开启科学的大门,而一场劣质的讲座会断绝孩子们以后再听科普报告的可能。
⑥听过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的讲座后,有学生留下了这样的反馈:“这是我上学以来参加过的最好的课外活动!”“西部学生的经济条件差,但是求知欲并不差!希望你们再来!再来!再来!”
⑦本次调查显示,公众最希望听到深入浅出、通俗形象的科普讲座,内容排在首位的是“实用的科学知识”,占78.5%;其次是“我国或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占61.0%;列第三的是“可以通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占53.4%。此外,科研过程中的故事、科学家的人格魅力等内容也是吸引听众的亮点。
⑧据翟立原主任介绍,国内的科普讲座,多数传播的是已有定论的科学知识或原理,很少向青少年介绍国内外顶尖的,还没有定论的科学知识。事实上,让孩子们接触一些尚在争论中的问题对启发他们深入思考很有帮助。
⑨科普演讲团的老爷爷们曾在云南一个偏僻的乡村中学作讲座。当时,一个小女孩向爷爷们提出了一个关于无性繁殖的克隆技术方面很有见地的问题:现在的克隆技术都是雄性复制雄性,雌性复制雌性。可不可以用雄性动物复制雌性动物,并保证遗传性状完全相同呢?因为决定性别的是染色体,只要把其中的一个Y染色体替换成X染色体就可以了吧?当时的科普团员们认为,小女孩的思路是很可行的。三年后,美国科学家才完成了类似的克隆实验,这也证实了这个云南乡村中学的小女孩的想法是完全正确的。 (节选自《中国青年报》)
17.调查报告重数据分析,对原文1~2
上一篇:
2007年初中语文总复习基础练习(古文阅读)
下一篇:
扬州市2007~2008学年度第二次调研测试试题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下册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泰州市2007”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8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