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阅读:1061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1]
2008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突破
2008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突破
一、知识梳理
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的重点和难点。《考试说明》的总体要求是“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所谓社科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的文章,包括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的文章;所谓自然科学类文章,是指研究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文章;所谓文学作品,是指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中,各种类型均出现过。本部分的考试要点有以下九个方面。
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二、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
三、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五、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六、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七、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
八、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九、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考点例析
专题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材料,但在汉语中,一个词有时会有多种相关的词义。这种词的多义现象是语言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对思想的表达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使语言丰富多彩。因此,对于词的多义现象,我们必须联系上下文去体会,有了上下文,就可以肯定它表示的是何种意义。所以,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是高考每年必考的知识点。
【要点讲析】
一般地说,高考试题测试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意思,而是在文章中的具体的义项。现代文阅读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词语的含义:①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②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③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④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⑤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
(一)联系上下文推断多义词在文中的特殊语境义
现代文阅读中多义词的含义,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的词语含义,与一词多义不同,它的含义是不固定的,是在语境中临时具有的,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其意义就不存在。因而,要分析其在文中的含义,必须把握它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然后再推断、确定词语在文中的不同含义。那么,什么是语境呢?在阅读中,它指的是读物的语言环境,包括书面语运用的时间、地点、人物、对象、场合、题旨、上下文等。阅读语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语境指对语义影响最直接的现实语境,如上下词、上下句、上下段、上下篇等;广义的语境除现实语境外,还包括在一定时代、社会条件下书面语交际的时间、场合、对象和话题的社会语境以及由作者和读者的文化修养、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语言风格和方言基础等构成的个人语境。
所谓“文中”可以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对文章全局的“整体把握”;二是指具体的词语的上下文,即通常说的“语境”。在理解任何一个词语时,这两种含义在阅读分析的过程中都必须同时起作用。
1.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隐含意义
词语作为文章的语言材料,每一个词语都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论证的道理,说明的事物密不可分。所以阅读时,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意义,结合作者的感情脉络、说明逻辑等具体的语言环境,深刻体味、理解作者的用意。
浏览完整试题
2.理解临时意义,辨别不同义项
每个词语都有基本意义,但有时却冠以临时意义。要准确理解临时意义,也要根据上下文来推断,它们往往足基本意义以外的,或与基小意义在词义、色彩、感情上有差别的意义。
3.理解概念间的关系
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大体上有同一、种属、交叉、矛盾、反对等关系。
(二)准确把握指示代词的含义
文章中的代词非常灵活,指代的范围极为广泛,它既可以替代实词、短语、句子、语段,又可以替代动植物及天上地下的仟何事物,还能替代复杂的概念。
一般代词指代的内容,应把握如下几个方面:
1.了解代词的用法。如“这”“这个”“这些”是近指;“那”“那个”“那些”是远指;“某”“某类”是不定指等等。
2.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代词指代的具体内容,然后进行分析、概括。
3.将所找出的指代内容代人原文,看是否合适。
【方法指导】
一、学生在高考阅读方面,对词语含义的把握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去复习
(一)勤查字典。要养成自觉主动、认真、勤奋地查字词典的好习惯,决不能图省事,靠“猜”“蒙”来代替正确理解词义。对常用词语的义项要适当记忆,并在运用中熟练、牢固地掌握。
(二)要注意有关文字、词汇方面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应用,如汉字造字法知识、词的结构知识等;要在学习中注意归纳、总结解释词语、辨析词义的常用方法。
(三)要注意不断增加生活体验的积累,并使之与语言文字联系起来,加强词语方面的基本训练,增强语言感受能力。
二、学生在高考阅读方面。对词语含义的把握可采用如下几种做题方法
(一)仔细推敲。如果缺乏认真、细致、扎实的态度,或望文生义,主观臆测,马虎粗疏,似懂非懂,势必会导致答案的不准确,甚至相距甚远。
(二)结合语境。采用机械、呆板的学习方法,只是会照背词典或注解的释义,不会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考察、分析、推断词义,于事无补。
【例题一】
在四千余年古国的中国,散文的内容自然早已发达到了五花八门,无以复加。我们只需一翻开桐城正宗的《古文辞类纂》来看,日论辩,日序跋,日奏议……一直到辞赋哀祭之类,它的内容①真是富丽错综,活像一部二十四史零售的百货商店。这一部《古文辞类纂》之所以风行二百余年,到现在还有人在那里感激涕零的理由,一半虽在它的材料的丰富,但一半也在它的分门别类,能以一个类名来决定内容②。但言为心声,人心不同又各如其面,想以外形的类似而来断定内容的全同,是等于医生以穿在外面的衣服而来推论人体的组织;我们不必引用近代修辞学的分类来与它对比,就有点觉得靠不住了。所以近代的选家就更进了一步,想依文章本体的内容③,来分类而辨体。于是乎近世论文章内容者,就又把散文分成了描写、叙事、说明、论理的四大部类;还有人想以实写、抒情、说理的三项来包括的。
这一段有三个用黑体字和序号标出的“内容”,它们的所指是否相同?
答:①和② 。 ②和③ 。 ①和③ 。
【例题讲析】
答案:不同;不同;不同。这是考查“联系上下文推断多义词在文中的特殊含义”的能力。文中标号的三个“内容”,第一个指《古文辞类纂》对文章的各种分类,第二个是指由类名所决定的文章的内容,第三个文章自身的内容,它决定文章的体(分类),因此各不相同。
【经典例题二】
(1997全国高考)
我以为一篇散文的最重要的内容,第一要寻这“散文的心”;照中国式的说法,就足一篇的作息,大约就是这“散文的心”了。有了这“散文的心”,然后方能求散文的体,就是如何能把这心尽情地表达出来的最适当的排列与方法。到了这里,文字的新旧等工具问题,方始出现。
这一段中,作者提出“有了这‘散文的心’,然后方能求散文的体”。他所说的“心”,我们现在通常称之为 ;他所说的“体”,不完全等于“体裁”,应该是我们现在常说的 ;至于他所说的“文字的新旧等工具问题”,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 的问题。(4分)
【例题讲析】
答案:主题;表现形式;白话与文言(语言运用)。这是考查“联系上下文推断多义词在文中的特殊含义”的能力。
【经典例题三】
1987年,米切尔·洛林研究了一块盘龙类的头骨化石。随着研究的深入,化石上的一些细节却使他困惑不解。因为大多数的盘龙类在腭部有很大的孔,而在较进化的兽孔类身上,这个孔已被封闭,四角龙也有一个腭孔,但已明显缩小,其直径仅仅为0.635厘米。此外,盘龙类在头部背面有一块很大的骨,用以支持颌骨,在兽孔类中,这块骨头已大大缩小了,而四角龙的这块骨要较兽孔类大,又较盘龙类稍小。更为重要的是,四角龙的头角上有个骨架,穿越颞孔的咀嚼肌像兽孔类那样直接依附在其上,而不像盘龙类那样由肌腱相接。
文中“直接依附其上”的“其”字指代的是( )
A.四角龙的头角 B.头角上的骨架
C.被穿越的颞孔 D.穿越颞孔的肌肉
【例题讲析】
答案:B。本题考查对指示代测对象的理解。A不对,因为头角只是骨架的载体;c也不对,因为咀嚼肌穿越颞孔.不可能依附在上面:D等于说咀嚼肌依附在自己上面,也不成立。
【经典例题四】
甲:听说现在中学语文课本里的文言文还有增多的趋势,我的看法恰好相反。文言文可以学一点,但不要太多,因为我们是反对写文言文的。为什么要反对写文言文呢?首先,现代人要说现代话;其次,是文言文不易写好,为什么要做这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我说可以教点文言文,但是目的不在于此。我也赞成教点古诗文,因为现在的文风不大好。古人是很讲究文字简洁、干净、利落的,这种文章很可以治治我们今天的文风。古文里可学的东西是很多的,但不要去学古代的那些辞藻。我们学文言文,学它的辞藻,这是错误的,会使文章不文不白。学古文,要学它的文风,学它的文气,就是看人家写文章开始怎么写、中间怎么写、最后怎么收的。韩愈不是说“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皆宜”吗?他就提倡这个气,气盛文章就好。学古人的文气,对改变文风大有好处。
展开余下试题
乙:我也主张学习文言文的。现在课本中有四分之一左右是文言文,但师生不满足,教师还自行补充大量古代作品。这里当然有应付高考的成分,不过文言文确实值得学习。古文中有许多精华,文字简洁,形象生动,说理透彻,干锤百炼,经得住推敲。但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目的要明确,不是要复古,小是为学文言文而学文言文,而是古为今用。阅读当代文章,有时需要有文言的知识。这些文章经常引用成语典故,也使用一些古代词语。当然,文白夹杂的文风不好,但古代词语吸收得当,文章是能增色的。我们不能成为民族虚无主义者,全部否定传统的语言文字、文学。文言文中的词汇和文字表现力等还在不断丰富现代汉语。从另一个角度讲,学点古代作品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也是必要的。实践证明,中小学生可以欣赏古代诗词。古诗确实有艺术魅力,吸引人,所以中小学生喜欢读,甚至超过了新诗。自然,我们毕竟是生活在现代的人,总要以学好现代汉语为主,因此中学学习文言文要摆好主次位置。总之,我主张学文言文与古诗词,现有的分量还可以适当增多,但目的要明确,比例要适当。
丙:要问我的意见,我说,文言可以念点儿,可是念多少还值得研究。似乎应该先研究一下学习文言文的目的。教学大纲提出培养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按现在课本里的文言文数量和一般的讲解方法,能否达到这个目的,还得打个问号。如果说现在的几篇课文不解决问题,那么加大分量怎么样?加到三分之一?二分之一?这就牵涉到会不会妨碍学生学好现代文的问题。会不会搞得不好,弄成驼子摔跤,两头没着落?
有的同志说,学文言文对学生作文有帮助,不但是没有坏影响,不会“不文不白”,倒大有好处;点缀一点文言词语,和一些文言句法,很有滋味。听口气,大有非此不可的味道,虽然没有说得这么明白。当然,我不否认学习文言文在一定程度上对白话文的写作有帮助,帮助表现在两个方面:篇章和语言。这也可以说是对现代作家的一种批评。为什么这些不能从现代作品中学到,还要到老祖宗那儿去讨救兵呢?但是也要想一想,文言文有将近三千年的历史,留下来的作品都是经过时间筛选的,而把白话作为全面使用的工具才半个多世纪啊。帮助是有的,但是否非此不可呢?文言文中有用的东西是否能从现代文里学到呢?比如:“豁然开朗”出于《桃花源记》,不读《桃花源记》足否也能学到呢?我看文言里有用的东西多数都能从白话学到,不一定非要读《桃花源记》才能学到“豁然开朗”。有些人学文言对他写文章有好处,但也不能担保人人如此。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举过报纸上存在的滥用文言词语的例子,记者、作家尚且如此,中学生就不会犯这种毛病?退一步说,学生在作文中没有文白杂糅的毛病,但是文言词语用得很多,义会形成一种什么风格?是不是现代气息少了点?据说白话里加点文言成分就像菜里边加点盐,味道好,可是也要想到盐多了会咸得咽不下去。文绉绉的语言有文绉绉语言的味道,可以说是“别有风味”,但是毕竟不如人民嘴里来的语言那么新鲜、生动、泼辣,有泥土味,有时代气息。
1.分别指出文中两个“此”字(加点)所指代的内容
(1)但是目的不在于此。( )
A.说现代人的语言 B.多选些文言文 c.反对写文言文 D.用文言文写作
(2)帮助是有的,但是否非此不可呢?( )
A.从文言文里学习写作 B.把文言文的比重加大
c.在白话文里添加文言成分 D.从白话文里学习文言词涪
2.甲和乙的发言中多处使用了“文字”一词,其中三处加了横线,对它们的止确理解是( )
(1)古人是很进究文宁简洁、干净、利落的
(2)全部否定传统的语言文字、文学
(3)文言文中的词汇和文字表现力等还在不断丰富现代汉语
A.语言运用的风格 B.写作运用的语言
c.记录语言的符号 D.连缀成篇的文章
答:句(1)中的“文字”指
句(2)中的“文字”指
句(3)中的“文字”指
【例题讲析】
答案:1.D 2.A 3.(1)B(或D)(2)C(3)B
【考点精练】
(一)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最近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人体细
胞中大都含有肽,它是细胞健康状况的标志物。细菌或病毒侵入细胞后会破坏该细胞①,同
时自己也分解繁殖。这时肽分子就会与细菌或病毒结合。这样,附近的免疫细胞就得到该
塑胞②受感染的信号,然后通知其他免疫细胞一同将受感染的细胞及其中的感染物杀死。
该科研小组是利用x射线晶体分析法发现这一奥秘的,他们选用了能诱发某些白血病的
HTLV病毒作为研究对象,并在免疫细胞T细胞中发现了这一病毒的受体。当肽分子与该
病毒③残片结合后,就会激发附近的T细胞上该细胞④的受体,从而使T细胞发挥作用。科
学家说,T细胞上含有上百万个不同的受体,利用它可发现大量细菌或病毒并将受其感染的
细胞杀死。
1.文中有两组画横线的“该细胞”和“该病毒”,他们之间的关系是( )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二)
据有关地球每日温度变化的凋查报告称,满月的月光能使地球的气温发生变化。据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的三位学者共同撰写的报告说,卫星对低层大气温度测量的结果表明,满月时地球两极地区的温度比月缺时要商0.55。C,但对热带地区的温度影响不大。
气象学家早就试图找出月球与地球气候之间的联系。两年前,这几位科学家就声称,全球气温出现随月相变化略升高的现象,因为他们发现满月时地球平均气温升高0.02℃。随后他们又按纬度与卫星测得的数据进行核对,结果发现,满月时地球两极气温升高的幅度是地球甲均气温升高的25倍。但在中纬度地区,情况却截然相反,月缺时气温略高,满月时气温却略低。
科学家们认为,月球距热带地区比距地球两极远,因而对热带地区气温的影响比对两极气温的影响更大些。虽然他们尚不能对月运周期与两极温度变化的原因做出准确的解释,但他们推测,两极空气比其他地区的空气清洁,因而照进的月光更多些;满月时受潮汐的作用,地球两极的空气比别处空气受更多的压缩而发热;这可能足其中的原囚。而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上述观点还需进一步完善和证实。
展开余下试题
2.根据义意,给画线的“情况”一词的所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地球平均气温因气温月相改变而发生改变。
B.地球两极气温因气温月相改变而发生改变。
c.中纬度地区因气温月相改变而引发的气温变化。
D.热带地区因气温月相改变而引发的气温变化。
(三)
这两位学者是利用直径为26米的射电望远镜,来寻找由浩瀚宇宙深处发出的未知讯号的。他们以波长2l厘米和10.5厘米的电波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分别进行了三次和两次调查,许多从事探索地球外文明的科学家认为,波长为2l厘米的电波在宇宙空间中极为普通,如果地球外文明要向其他星体发出讯号,就很有可能会使用这个波长。
3.对上文中的“三次和两次”所指判断正确的是( )
A.向宇宙中的37个讯号分阶段进行调查的次数
B.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进行分片调查的次数
c.使用两种不同波长的电波分别进行调查的次数
D.按照时间(天数)的长短分别进行调查的次数
(四)
我们把媒介传播的新闻看成足信息的一种存在形式,即话语的存在。作为话语本身就包含有六种囚素,这六种因素分别具有各自的功能。如下图所示:
语境(指称功能)
发话者 信息(美学功能) 受话者(受众)
(情感功能) 接触(交际功能) (意动功能)
代码(元语言功能)
我们承认新闻的价值就是真实,那么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以话语的方式存在的信息,它就应该把指称的功能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功能。也就是说,新闻是倾向于语境的,这就决定了如“从杭州到北京的距离是1800多公里”这种信息的一般特征,“这个信息意在指出自身之外的一个语境,并且传送有关这个语境的具体的、客观的情况”。这是新闻的首要任务,其他功能都应该处在受支配的位置上,尤其是发话者的情感功能应该控制到最低的程度,以保证新闻的公正、客观。但是,媒介为了发挥自己的煽情作用,会把情感功能放在支配地位,以控制人们接受的角度和方式。所谓情感功能占支配地位,就是指把关人(即在信息传播中工作的记者、编辑、节目主持人、制作人员等)在传播一条消息之前,已经有了关于此类消息的一种评价或定义,受其控制,消息被处理成符合这种观点的样子。而受众在接受信息时往往是将传播者的方式和传播者的情感一同接受过来的,这种接受方法使受众很难辨别哪些是原本信息,哪些是信息以外的内容。媒介的话语一旦形成,传播出去,它实际上就成了一种公众的说法,这个说法影响大众舆论。
4.“原本信息”的内容指: (不超过12个字);
“信息以外的内容”是指: (不超过20个字)。
(五)
读出智慧
沈 石
中学生朋友读书,以积累词汇,积累知识,学习语言运用技巧为目的者甚多。这从中学生的基本任务来说没什么错,但忽略了读出智慧,又实在是非常可惜的;对于将要进入社会搏击,或将到高等学府深造的高中毕业生来说尤其如此。因为智慧作为人类文明之花,作为认识、辨析、判断事理的能力,对于人们的生存意义太重大了。可想而知,一个缺少智慧的人将会多么可悲。
那么,怎样才能读出智慧呢?
要读出智慧,首先要读指挥之书。指挥之书,并非文字华丽之书,亦非明哲保身者的生活技巧,更非投机钻营者的权术;这类书耍弄的是小聪明,为它骨子里的“小”,所以真正有抱负的人是不屑学的。至于时下走红的那些刀光剑影、影星轶事、宫廷秘闻、丰乳肥臀之类的书,离得老远铜臭气就扑鼻而来,哪里还谈得上智慧!能送给它们的,只有嘿嘿几声冷笑而已。
我们说的智慧,是指大智慧。智慧之书,是于社会有用的书。纵观人类文明的历史,智慧之书常出自以天下为己任的大智慧人之手。比如,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他主编《百科全书》,敢于向“上帝存在”之说挑战,敢于怀疑“灵魂不朽”的观念。而诞生在19世纪马克思脑壳中的那个“幽灵”,不仅在《资本论》中得到了论证,而且在地球上变成了现实。中国思想界的巨子鲁迅,大笔如椽,描绘“国粹家”的嘴脸、“软刀子”的权术、“瞒和骗”的脾气、“寇盗式”或“奴才式”的破坏心理、“凶兽样的羊”和“羊样的凶兽”……以杂文作投枪,呐喊进击,为中华民族的生存抗争。这些人的书,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最高智慧。书中铁骨铮铮,勃发着浩气、正气。俗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读这些人的书,常沐浴在智慧之中,还怕读不出智慧来吗?
5.“中学生朋友读书,以积累词汇,积累知识,学习语言运用技巧为目的者甚多。这从中学生的基本任务来说没什么错,但忽略了读出智慧,又实在是非常可惜的”,本段文字中的“这”指代的是
上一篇:
江苏省东海中学2007-2008学年度高一语文上第三次月考试卷
下一篇: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三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2008高考语”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