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986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6]
2008年青岛市高考一摸语文试题(2008.3)
2008年青岛市高考一摸语文试题
2008. 03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
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
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
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的(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绾结 浣纱 莞尔而笑 顺蔓摸瓜
B.对峙 伺候 舐犊情深 有恃无恐
C.山岫 星宿 秀外慧中 乳臭未干
D.觊觎 舆论 尔虞我诈 长吁短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浏览 跻身 和盘托出 情礼难容
B.收讫 彩排 顾名思义 真知灼见
C.思辨 筹划 伶牙利齿 蓬头垢面
D.安详 白皙 留芳百世 黄粱一梦
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台湾当局的 下,所罗门群岛等极少数国家致函联大主席,要求将所谓“台湾加入联合国”问题列入联大议程,联大对此无理要求予以拒绝。
②他不仅是个做生意的好手,还是个出色的厨师,自己 出了一些创新的菜式,使得这家菜馆的生意更加红火。
③著名律师朱妙春在谈到自己的创作体会时说,他写书的目的是“将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写出来,让律师同仁借鉴,让年轻学生学习,让社会百家 ”。
浏览完整试题
A.唆使 捉摸 教正
B.支使 琢磨 校正
C.支使 捉摸 校正
D.唆使 琢磨 教正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由于竞争激烈,一些公司出现了优秀员工跳槽的现象,这对那些人力资源本不丰厚的 公司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必将影响到公司的发展。
B.一个人如果总是在约束下生活,就会少一分天真,少一分自由。我愿我的生活是挥 洒自如的,如行云般随意舒卷。
C.社会上有一些人禁不住毒品暴利的诱惑,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制造、贩卖毒品的道路, 他们最终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D.这种作文形式给学生以极大地展示个性的空间,但是有些学生没有仔细研究题目和 写作要求,信马由缰,任意为文,结果导致失误。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上个世纪末期,着眼于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在短时间内的确实现了繁荣经
济、活跃经济、拉动经济的目标。
B.最近一段时间,中科院以及北大、清华等学府为廓清弥漫在学术及科研领域的道
德准则,纷纷出台了自己的学术戒律。
C.百姓自身渴望生存的意志无疑是“闯关东”的重要原因;但政府的政策导向,又往
往将移民潮一次又一次推向高峰。
D.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抗击冰雪灾害的勇士们仍然克服了重重困难,
保证了绝大部分受灾地区春节期间的电力供应。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纺 车
万方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征之一,便是能以衣着保暖和遮羞。制衣不能离开纺织,而中国古代纺织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技术发达,并一度领先于世界。
只要稍作考证,就知道织布之法肯定要比造纸术发明得更早。距今已有将近三千年历史的《诗经》中就有不少关于布、纺织、衣裳的记载。如《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再者,古人写字先写在竹简上,然后是帛上,那时肯定也就有了棉布。而蔡伦造纸是汉代的事了,他造纸用的原料不外是“树皮、麻头、破布、鱼网”等物,这些足以说明布的出现远远早于纸的出现。
早在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便出现了简单的纺坠和腰机。早期的纺坠多用兽骨制成,又有以石、陶、玉等材料制作者;形状有鼓、圆、扁圆、球、锥、四边、蘑菇及齿轮等形状。其工作原理为一手转动拈杆,另一手牵扯纤维续接,将各种纤维纺捻成线,以增长其长度和增大其强度。腰机为一种原始织机,又称“踞织机”,腰束一带,席地而织,右手持打纬木刀打紧纬线,左手投纬引线,将纺线编织成布匹。因纺坠纺纱效率较低且纱线拈度不均匀,故所纺织的布匹比较粗糙。但作为一种简便的纺纱工具,被沿用了几千年,直至20世纪50年代,一些少数民族仍在用纺坠捻线、腰机织布。
西周时期,具有传统性能的纺车、织机等相继出现。纺车初为手摇,即一手摇动纺车,一手从事纺纱工作;后发展为脚踏,即采用脚踏板提综开口,这样将手解脱出来专门从事投梭和打纬,比原始纺车的工作效率提高了20至60倍,是纺车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其出现时间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纺车自发明后,至汉代已非常普及,直至近代,在一些偏僻的地区仍为主要的纺纱工具。
早期纺车的锭子数目一般为二至三枚,最多为五枚。宋元之际,逐渐产生了一种利用水力驱动并有数十个锭子的大纺车,还有利用畜力驱动者,使其具备近代纺纱机械的雏形,适应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纺织效率(以纺麻为例)从一般纺车日纺纱三斤发展为一昼夜纺纱一百多斤。水力大纺车是中国古代将自然力运用于纺织机械的一项重要发明,其技术领先于西方(1769年英国人阿克莱制作的水车纺机)四个多世纪。
古代纺织技术的领先使中国享有丝绸之国的美誉。战国时期,齐国的丝织品便举世闻名,能“织作冰纨绮绣纯丽文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齐(济)阴之缣”、“亢父之缣”均为一时名产;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绢、绮、罗等大量丝织品为后世留下观瞻前人杰作的实物,尤其是被誉为国宝的“素纱禅衣”,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织造技术之高超实乃巧夺天工。
(选自2007年第10期《书屋》,有改动)
6.以下不能作为“布的出现远远早于纸的出现”这种说法依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纺织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技术发达,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B.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是汉代人,而距今约三千年的《诗经》中就有关于布的记载。
C.古人先是在竹简上写字,然后是在帛上写字,之后才是在纸上写字。
D.蔡伦用来造纸的原料中就有“麻头、破布、鱼网”等纺织用品。
7.以下关于纺坠的信息,错误的一项是
A.纺坠是一种简便的纺纱工具,出现于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
B.早期的纺坠大多是用兽骨制成的,但也有用石、陶、玉等材料制作的。
C.一手转动拈杆,另一手牵扯纤维续接,这就是早期纺坠纺线的工作原理。
D.纺坠所纺织的布匹比较粗糙,是因为纺坠的纺纱效率较低且纱线拈度不均匀。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些少数民族直到上世纪50年代还在使用沿用了几千年的纺坠纺纱,主要是因为这种纺纱工具操作简便。
B.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具有传统性能的纺车是纺车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初为手摇, 后为脚踏。
展开余下试题
C.宋元之际出现的水力大纺车已具备近代纺纱机械的雏形,这种纺车将自然力运用于 纺织机械,适应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
D.“齐阴之缣”“亢父之缣”和“素纱禅衣”都是古代留下的纺织品文物,织造技术高超,巧夺天工,举世闻名,被誉为国宝。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高祖孝文皇帝,讳宏,显祖献文帝之长子,母曰李夫人。三年夏六月辛未,立为皇太子。五年秋八月丙午,即皇帝位于太华前殿。
帝虽于大臣持法不纵,然性宽慈。进食者曾以热羹伤帝手,又曾于食中得虫秽之物,并笑而恕之。宦者先有谮帝于太后,太后大怒,杖帝数十,帝默然而受,不自申明。太后崩后,亦不以介意。
孝文皇帝听览政事,莫不从善如流。哀矜百姓,恒思所以济益。天地、五郊、宗庙二分之礼,常必躬亲,不以寒暑为倦。尚书奏案,多自寻省。百官大小,无不留心,务于周洽。每言:凡为人君,患于不均,不能推诚御物;苟能均诚,胡越之人亦可亲如兄弟。常从容谓史官曰:“直书时事,无讳国恶。人君威福于民,史复不书,将何所惧?”南北征巡,有司奏请修道,帝曰:“粗修桥梁,通舆马便止,不须去草铲令平也。”凡所修造,不得已而为之,不为不急之事损民力也。巡幸淮南,如在内地,军事须伐民树者,必留绢以酬其直,民稻粟无所伤践。
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老》《庄》,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自太和十年以后诏册,皆帝之文也。自余文章,百有余篇。爱奇好士,情如饥渴。待纳朝贤,随才轻重,常寄以布素之意。悠然玄览,不以世务婴心。又少而善射,有膂力。年十余岁,能以指弹碎羊髆骨。及射禽兽,其不随所志毙之。至年十五,便不复杀生,射猎之事悉止。性俭素,常服浣濯之衣,鞍勒铁木而已。帝之雅志,皆此类也。
(节选自《魏书·帝纪第七》)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虽于大臣持法不纵 纵:放纵
B.哀矜百姓 矜:同情,怜悯
C.史传百家,无不该涉 该:应该
D.不以世务婴心 婴:围绕,缠绕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又曾于食中得虫秽之物 / 患于不均
B. 凡所修造 / 其不随所志毙之
C. 不得已而为之 / 任兴而作
D. 探其精奥 / 及其成也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孝文皇帝开明的一组是
①即皇帝位于太华前殿 ②听览政事,莫不从善如流 ③直书时事,无讳国恶
④才藻富赡,好为文章 ⑤爱奇好士,情如饥渴 ⑥常服浣濯之衣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孝文帝性格宽厚仁慈,宽恕了烫伤他的手的侍者,在膳食中发现不洁之物也一笑了之,对在太后面前诬陷他的宦官也不予追究。
B.孝文帝励精图治,勤于政治,对于祭祀一类的大事经常亲自到场;对于提交上来的公文事务,他多是亲自处理。
C.像历史上其他开明的封建帝王一样,孝文帝注意节俭,关心民生。他出巡时,尽量不去打扰当地的百姓,避免车驾损害庄稼。
D.孝文帝平常喜欢读书,手不释卷,可谓学富五车;并且他擅长写各种文章,平日朝 廷的各种诏书均是他亲笔写成。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直书时事,无讳国恶。人君威福于民,史复不书,将何所惧?(5分)
②巡幸淮南,如在内地,军事须伐民树者,必留绢以酬其直,民稻粟无所伤践。(5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中吕] 朝天子·秋夜客怀
周德清(元)
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砧声催动一天霜。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梦家山,身异乡。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
①“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有什么作用?(4分)
②试分析“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的妙处。(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尽心上》)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② , 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 (杜牧《阿房宫赋》)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荀子·劝学》)
,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④ ,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展开余下试题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五、(12分)
16.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将下列三个句子改写成符合要求的长句。(4分)
奥组委将于2007年8月1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将在北京奥运新闻中心召开。会议将公布北京2008年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活动安排。
①强调新闻发布会的召开地点:
②强调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内容:
17.假如以“知难行易 \知易行难 ”为辩题展开辩论,请针对正方辩词中的某一点为反方写出辩词。(4分)
正方(知难行易)辩词:“知”是“行”的认识、概括和总结,是长期艰苦探索的结
果。我们一旦掌握了“行”的知识和方法,“行”起来必然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因而
“知”比“行”显得更难。
反方(知易行难)辩词:
18.某商场将举行为南方遭受冰冻灾害地区捐款的商品义卖活动,请你为商场写一则活动宣 传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不超过20个字。(4分)
六、(18分)
该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下面所给(一)(二)两个不同的阅读文本中任选一个文本作答(只能选一个,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18分)
走进春天的怀里
司马中原
头一次看见骆驼是在五岁。也许沙漠里的动物不适应滨海和平原地区的气候吧,我看见它们的时候,又正是骆驼褪毛的季节,一块一块半褪落的毛,挂在身上,远看像落魄的穷汉,穿着破衣在路上颠踬着;它们很憔悴,又怪又丑,给我极深刻的记忆。那些经过我家乡的骆驼,不久便离开了。它们颈下的铜铃,摇响在暮春沉迟的大气里,像是一首难以理解的凄凉的歌。那声音,曾在无数个夜晚,伴随过我童年的远梦。
后来,大的战乱来了,无数安守家宅的人流离道途,破衣在风沙里飞舞,饥饿、疲困、丧家失子的惨痛,把人们变成苦忍的骆驼,在无尽的长路上跋涉着。等到看惯了战乱中的人脸,反而修正了我早期的印象,觉得那些骆驼并没有那么怪、那么丑,它们比人更能默默的忍耐,更能吞饮一切的痛苦。
迎着风沙朝西走。在深浓的夜幕中,辽阔的原野上,我走着,心里摇响着驼铃声,幻想自己成为一只骆驼,忍着饥、忍着渴、忍着苦。在风雨霜雪的路上,我想念
上一篇:
重庆市高2008级学生学业质量调研抽测试卷(第一次)语文试题
下一篇:
地下森林断想练习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08年青岛”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