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92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92]
北京市崇文区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统一练习
  北京市崇文区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统一练习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互利  利弊  声色俱利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B.美意  意外  仁至意尽  读书百遍,其意自见
C.顾虑  思虑  殚精竭虑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D.副食  副余  不修边副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一组是 (    )
①这句话告诫人们,在前进的过程中,        越好,道路越平,成绩越大,越应该谨慎;否则,“倾覆”、“沉沦”之类的不测事件就很可能发生。
②至于作家写作时异于常人的诸般表现,更令人见其肝胆:传说汤显祖写《牡丹亭》至“赏春香还是你旧罗裙”,       不住,跑到柴房里落泪……
③我终于发现有一棵树干丰满、树叶树梢异常壮观的大山毛榉,出现在枝柯互相交叉的树木行列前面,像古代的国王向敌人         ,要求单枪匹马较量似的,前来向我挑战。
A.形势  抑制  叫阵 B.形势  限制  对阵
C.形式  抑制  对阵 D.形式  限制  叫阵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连降了一个月雨,他不由得杞人忧天,暗暗担心着今年的收成。
B.临近年底时候,也是公司的多事之秋,各种各样的杂事多如牛毛,大家忙得不可开交。
C.正因为我们的许多干部能以身作则,上行下效,我们的国家才安定团结,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D.必须打好基础,才能够建造房子,这道理是很浅显的,但是好高骛远,贪抄捷径的心理,却常常妨碍人们去认识这最简单的道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在美国所信奉的“民主自由人权”背后,不得不支付着沉重的代价。
B.如果能够以红军的精神来打造我们的团队,那么我们就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披荆斩棘,所向无敌。
C.小学生追逐名牌只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影响学习,还会从小养成爱荣、讲攀比、大手大脚花钱的坏习惯。
D.21世纪的中国有没有希望,关键在于一种新的民族精神的再造;人类在21世纪能否再造辉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族精神的发扬。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孟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史和散文史上的名著,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为《四书》,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B.李白和杜甫是唐代诗坛上两座并立的高峰。李白的古体诗和七绝向来为后人所称道,诗风飘逸豪放;杜甫尤长于古体诗和律诗,诗风沉郁顿挫。
C.《阿Q正传》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作者继承我国文学的民族传统,用“传”的形式结构全篇,用喜剧的外套,包装了一个悲剧的故事。


浏览完整试题 D.《变形记》的作者萨缪尔·贝克特,被尊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与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弗兰茨·卡夫卡同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问  说
刘  开
君了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①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②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
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敌,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注】①子思:战国初期思想家,孔子的孙子。②刍荛(ráo):割草打柴的人。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非问无以广识 广:增加
B.审问而明辨之也 审:审问
C.是己而非人 是:认为……对
D.孔文子不耻下问 耻:以……为耻辱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相辅而行者也
好学而不勤问
所谓以能问于不能
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
孜孜焉唯进修是急
忌之而不愿问焉
取其有益于身而已
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
8.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此)所谓就有道而正也 
B.学有未达,(而)强以为知
C.不如己者,(则)轻之而不屑问焉
D.智者千虑,(故)必有一失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反映勤问的重要性的一组是 (    )
①非问无以广识 ②《书》不云乎?“好问则裕。”
③询天下之异文鄙以快言论 ④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
⑤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⑥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本文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君子学必好问”,接下来从正反两方面阐明为什么要勤问。
B.学与问相辅相成,好学而不勤问的人,可能会犯理论脱离实际的毛病,可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C.文章对有学无问者“是己非人”、“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所问非也学”、“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的诸般表现提出了批评。
D.本文在论证方法、语言风格上,都可以看出有模仿韩愈《师说》的痕迹,这两篇文章共同论及的关于“尊师”与“重道”的观点至今仍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第II卷(共120分)
注意事项:
1.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11.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直线的部分断句。(5分)
所 谓 治 国 必 先 齐 其 家 者,其 家 不 可 教 而 能 教 人 者 无 之 故 君 子不 出 家 而 成 教 于 国 孝 者 所 以 事 君 也 悌 者 所 以 事 长 也 慈 者 所 以 使 众 也。(取材于《大学章句》)
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7分)
听  筝
柳中庸①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②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柳中庸:唐代诗人。②啼鸟:这里指杜鹃鸟。古代常有“杜鹃啼血”之说。
①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A.首句“抽弦促柱听秦筝”中“抽弦促柱”点出弹筝的特殊动作,“听”是此诗的“诗眼”,下面的内容均从“听”字而来。
B.第二联中,诗人巧妙地把弦上发出的乐声同大自然的景物融为一体,使乐声转化为鲜明生动的形象,营造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欢快的景象。
C.筝弦促动心弦,诗人在筝声中感时伤别,进而推人及己,触发了对亲人的怀念之情,最后一句“江南歧路洛阳城”便道出了南北远离、两地相思之苦。
D.诗人展开丰富的联想,用别具一格的表现手法描写了听筝时的感受,着眼于表现弹琴者精湛的技艺,可谓独具匠心,本诗堪称写艺人的佳作。


展开余下试题 E.诗题是“听筝”,诗的内容却又不直接写筝声,没有用一个象声词,而是着力刻画发出“悲怨声”的形象,使人见其形似闻其声。
②第三联写人世悲欢,真切感人。读到此处,你眼前会出现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哪两个字传达了作者此时的情怀?哪两个字又强化了这种情怀?(4分)
答:                                                                      
                                                                              
传达作者此时情怀的两个字是(    )(    ),强化这种情怀的两个字是(    )(    )。
13.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任选3题)(6分)
①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②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                         。(杜甫《旅夜书怀》)
③南声函胡,        ,桴止响腾,            。(苏轼《石钟山记》)
④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分。
宇宙中“第五种力”之争
早在17世纪,伟大的意大利物理学家·枷利略,曾以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实验,挑战亚里斯多德的经典信条。他在高高的比萨斜塔上,将两个质量不等的铁球同时投下,结果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他得出结论说,任何物体,不管是一个铁球还是一根羽毛,如果在真空中自由下落,其加速度必然是一样的,因而必定同时落地。他的这一观点,直接推动牛顿总结力学三大定律,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是在这一基础上提出来的。 
可是,这一300多年来颠扑不破的真理,终于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一个以美国物理学家费希巴赫为首的科研小组,通过实验发现,不同质量的物体,在真空中实际上并不具有相同的重力加速度。费希巴赫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在物体下落时除了受到引力的作用以外,还受到一种尚不为人知的力的作用。 
迄今为止,多数科学家公认,在宇宙中存在着四种力:第一种是引力,第二种是电磁力,第三种是强相互作用力,第四种是弱相互作用力。按照费费巴赫的看法,现在新发现的这种力,应该是宇宙中的“第五种力”,它是一种排斥力,只能在几英尺到几千英尺的距离内对物体起作用。这可能是以一种“超电荷”形式出现的。从实验中可以推断出,“超电荷”抵消了一部分引力的作用,从而减缘了下落物体的加速度。减速的值取决于质子和中子的比,而且和原子的总质量(即质子、中子总质量)加上结合能值成反比。由于结合能的大小随原子而异,它所产生的这第五种力也就随结合能大小而异。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两个体积不同的物体,如一个体积较小的铁块和一个体积较大的木块,即使它们的质量完全一样,也将因为它们结合能的不同而以稍稍不同的速度下落。铁原子的结合能要比木原子的结合能大,所以铁块的下落速度要比木块的        。费希巴赫小组的新发现,引起科学界极大的兴趣。同时,围绕是否存在第五种力,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许多科学家在进行各种有关引力的实验时,也同样遇到了无法单纯以引力解释的现象。因此,一些科学家提出了一些支持费希巴赫的证据。但是,也有为数不少的科学家坚持声称,他们自己的实验表明,目前还找不到存在第五种力的证据。
科学家们对第五种力可能带来的影响的估计也是不一致的。多数人认为这将是物理学上的一次“革命”,动摇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理论基础,而且可能对今后物理学发展的方向以及新兴的航天学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但也有人认为,这第五种力充其量只是一种极其微弱的力量,它只能在局部范围内起作用,不见得能动摇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14.下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伽利略认为任何物理自由下落,其重力加速度是一样的,所以一定同时落地。
B.对于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是否一致,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同。
C.伽利略的结论奠定了牛顿力学三大定律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基础。
D.以美国物理学家费希巴赫为首的科研小组,最先有力质疑了伽利略的观点。
15.下列对“宇宙中‘第五种力’”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以费希巴赫为首的科研小组认为,不同质量的物体在真空中重力加速度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受到“第五种力”的影响。
B.“第五种力”可能是一种“超电荷”的排斥力,能在有限距离内对物体起作用。
C.“第五种力”能抵消一部分引力的作用,从而减缓下落物体的加速度。
D.物体下落速度是由质子、中子的总质量决定的,质量越大的物体,下落速度越慢。
16.根据文意,填出械线上的内容。(2分)
铁原子的结合能要比木原子的结构能大,所以铁块的下落速度要比木块的         。
17.围绕“第五种力”,科学家在哪两方面存在不同观点?他们的理由是什么?请分条归纳。(4分)
答:                                                                        
                                                                                
                                                                                


展开余下试题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8—21题。
关于“媚雅”
王小波
前不久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谈到有关“媚俗”与“媚雅”的问题。作者认为,米兰·昆德拉用出来一个词儿,叫做“媚俗”,是指艺术家为了取悦大众,放弃了艺术的格调。他还说,我们国内有些小玩闹造出个新词“媚雅”,简直不知是什么意思。这个词的意思我倒知道,是指大众受到某些人的蛊惑或者误导,一味追求艺术的格调,也不问问自己是不是消受得了。在这方面我有些经验,都与欣赏音乐有关。高雅音乐格调很高,大概没有疑问。我自己在音乐方面品味很低,乡村音乐还能听得住,再高就受不了。
大约十年前,我在美国,有一次到波士顿去看个朋友。当时正是盛夏,为了躲塞车,我天不亮就驾车出发,天傍黑时到,找到了朋友,此时他正要出门。他说,离他家不远有个教堂,每晚里面都有免费的高雅音乐会,让我陪他去听。说实在的,我不想去,就推托道:听高雅音乐要西装革履、正襟危坐,我开了一天的车,疲惫不堪,就算了吧。但是他说,这个音乐会比较随便,属大学音乐系师生排演的性质,你进去以后只要不打瞌睡、不中途退场就可。我就去了,到了门口才知道是演奏布鲁克纳的两首交响曲。我的朋友还拉我在第一排正中就座,听这两首曲子——在这里坐着,连打呵欠的机会都没有了。我觉得这两首曲子没咸没淡、没油没盐,演奏员在胡吹、胡拉,指挥先生在胡比划,整个感觉和晕船相仿。天可怜见,我开了十几个小时的车,坐在又热又闷的教堂里,只要头沾着点东西,马上就能睡着。但还强撑着,把眼睛瞪得滚圆,从七点撑到了九点半!中间有一段我真恨不能一头碰死算了……克纳那厮这两首鸟曲,真是没劲透了!
  如前所述,我在古典音乐方面没有修养,所以没有发言权。可能人家布鲁克纳音乐的春风是好的,不入我这俗人的驴耳。但我总觉得,就算是高雅的艺术,也有功力、水平之分,不可以一概而论。总不能一入了高雅的门槛就是无条件的好——如此立论,就是媚雅了。人可以抱定了媚雅的态度,但你的感官马上就有不同意见,给你些罪受。
  下一个例子我比较有把握——不是我俗,而是表演高雅音乐的人水平低所致。这回是听巴赫的合唱曲,对曲子我没有意见,这可不是崇拜巴赫的大名,是我自己听出来的。这回我对合唱队有点意见。此事的起因是我老婆教了个中文班,班上有个学生是匹兹堡市业余乐团的圆号手,邀我们去听彩排,我们就去了。虽不是正式演出,作为观众却不能马虎,因为根本就没有几个观众。所以我认真打扮起来——穿上三件套的西服。那件衣服的马甲有点瘦,但我老婆说,瘦衣服穿起来精神,所以我把吃牛肉吃胀的肚腩强箍了下去,导致自己的横膈膜上升了一寸,有点透不过气来。就这样来到音乐学院的小礼堂,在前排正中入座。等到幕启,见到合唱队,我就觉得出了误会:合唱队正中站了一位极熟的老太太。我在好几个课里和她同学——此人没有八十,也有七十五——我记得她是受了美国政府一项“老年人重返课堂”项目的资助,书念得不好,但教授总让她及格,我对此倒也没有什么意见。看来她又在音乐系混了一门课,和同学一起来演唱。很不幸的是,人老了,念书的器官会退化,歌唱的器官更会退化,这歌大概也唱不好。但既然来了,就冲这位熟识的老人,也得把这个音乐会听好——我们是有这种媚雅的决心的。说句良心话,业余乐团的水平是可以的,起码没走调,合唱队里领唱的先生水平也很高。及至轮到女声部开唱,那位熟识的老太太按西洋唱法的要求把嘴张圆,放声高歌“亚美路亚”,才半声,眼见得她的假牙就从口中飞了出来,在空中一张一合,做要咬人状,飞过了乐池,飞过我们头顶,落向脑后第三排。耳听得“亚美路亚”变成了一声“噗”!在此庄重的场合,唱着颂圣的歌曲,虽然没假牙口不关风,老太太也不便立即退场,瘪着嘴假作歌唱,其状十分古怪……请相信,我坐在那里很严肃地把这一幕听完了,才微笑着鼓掌。所有狂野粗俗的笑都被我咽到肚子里,结果把内脏都震成了碎片。此后三个月,经常咳出一片肺或是一片肝。但因为当时年轻,身体好,居然也没死。笔者行文至此,就拟结束。我的结论是:媚雅这件事是有的,而且对俗人来说,有更大的害处。
(略有删改)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语言幽默风趣,但全文笔调并不因此显得轻松明快,文章自始至终都体现着作者深沉而凝重的思考。
B.在作者看来,媚俗与媚雅其实是同一群体对待艺术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C.文章主要记述了作者的两次经历,旨在说明布鲁克纳的音乐艺术造诣应该没有巴赫高。
D.“可能人家布鲁克纳音乐的春风是好的,只是不入我这俗人的驴耳”一句,化用“春风不入驴耳”的俗语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北京市崇文”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9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