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122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22]
2008年高考全真模拟试题(之一)
  2008年高考全真模拟试题(之一)
语  文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经络     煞风景      流恋忘返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B.授予     执牛耳      涣然冰释     一张一驰,文武之道
C.立即     撒手锏      出尔反尔     一言即出,驷马难追
D.挥毫     绵里针      永葆生机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下列各句加点的熟语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暮春时节是潭柘寺“二乔玉兰”的盛花期,4月上旬,这两株玉兰的树冠上就布满了含英咀华的花蕾。
B、电话给人们带来了莫大的方便,但打电话有时并不是最好的联系方法,有些事情非得耳提面命,一边说一边比划才能真正讲清楚。
C、在极端贫困的生活条件下,曹雪芹呕心沥血,惨淡经营,历时十余年,先后修改五次,终于完成了《红楼梦》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
D、美国总统布什和到访的英国首相布莱尔5月25日在华盛顿公开承认,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犯有无可非议的错误。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素质可以理解为人在先天条件的基础上,在家庭、社会的影响下,经过后天的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格。
B. 在质量月活动中,他们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进行了综合治理,尤其加强了对工艺流程、验收程序的监控。 
C.几组蝴蝶展框吸引了参观者,大家都以为这是标本,看到展框上方“仿真蝴蝶微型风筝”的标志,使大家恍然大悟。
D.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4.将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民居并不仅仅是为人们生活提供一个物质外壳,而且是显示着传统文化内涵的复杂的信号系统。
②徽派民居的某些特征是徽人思想观念的建筑外化。
③徽派民居山墙顶上砌有上方下圆状如朝天官印的装饰物,反映了徽人对仕的向往与追求。
④建筑是人类信念和崇高理想的表达。
⑤徽派民居“高墙深院小窗,对外封闭隔绝”,反映了徽人在理学之风盛行、宗法制度森严下的慎独心理。
⑥其结构、形式、布局等无不表达一定的意义,即蕴涵着人们的理性和追求。
A.①⑥④②③⑤        B.④①⑥②⑤③
C.①⑥②④③⑤        D.④①⑥⑤③②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从起源的角度说,文化是“人化”,它相对于“自然”,是人的主体性或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从功能的角度说,文化的最主要功能是“化人”,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创造物,通过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创造,促进人的社会化、文明化、个性化,从而塑造健全的人、完善的人。
文化是由多种层次存在和表现的复杂系统。人们首先感知到的是较浅显、具体的层次,属显性文化,包括人的社会活动及其产品。一个人的某种活动、“做什么”,不是文化;一个群体在一个时期内的共同行为、都“做什么”,就成了一种文化现象。一个深埋于地下的石块不是文化,一个经过远古人群加工改造的石块作为活动的产品就成了文物。显性文化反映了文化的更深层次,即一个群体在一个时期内的活动规范、方式。人的活动效果既取决于“做什么”,更取决于人的活动规范、方式“怎么做”。


浏览完整试题文化的最深层次是价值观,这是文化的核心,与一定时期群体共同的理想、信念密切相关。他要解决的是“为什么做”的问题,是人的活动的取向、目的问题。正是价值观的不同,“为什么做”的问题,最终决定了人们“做什么”和“怎么做”。人的活动是由价值观所指导的,人的活动及其结果,说到底,不过是人的价值观的外在表现。由于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所谓文化,说到底,就是指一个社会中的价值观,是人们对于理想、信念、取向、态度所普遍持有的见解。中西文化的不同,古今文化的不同,一切文化的不同,最根本的是价值观的不同。文化的社会作用,最主要的是价值观的作用。任何一个社会群体,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都有群体成员共同拥有和信奉的价值观。任何一个社会个体,都是文化的产物,都有自己接受和遵循的社会群体的价值观。任何社会群体的形成,都是由于社会个体的文化认同,由于一种大家共同认可的价值观、一个共同追求理想目标而走到一起的。价值观是群体认同的基石,是群体力量或弱点的根源。
5.下列对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是人的主体性或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B.文化是一个复杂系统,它是以深浅不同的多层次存在和表现的。
C.文化的浅显层次是指一个群体在一个时期内的活动规范、方式。
D.文化的最深层次是人们对于理想、信念、取向、态度所普遍持有的见解。
6.下列对“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这一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活动是文化的外在显现,受价值观的指导。
B.价值观的不同,决定了古今文化、中西文化的差异。
C.文化具有群体性特征,价值观是群体认同的基石。
D.每个社会个体的价值都能形成社会总体认同的价值观,也就是文化的核心。
7.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分别从起源、功能、构成等角度对文化进行了阐述。
B.“人化”之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化人”指人是文化的创造物,二者体现了人与文化相互作用的关系。
C.经过远古人群加工改造的石块属于显性文化,它反映了远古文化的更深层次。
D.“做什么”和“怎么做”决定了“为什么做”,这是人的价值观的外在表现。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皆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①,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②。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帕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校,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王粲传》)
注释:①通侻:随便,不拘小节。侻,同“脱”。②军谋祭酒:官职名。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乃之荆州依刘表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B、┏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
    ┗仰不足以事父母
  D、┏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因利乘便,宰割山河
9.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王粲才华出众的一组是(      )
①车骑填巷,宾客盈坐                    ②博物多识,问无不对     
③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皆惊          ④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⑤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⑥文武并用,英雄毕力
A.②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粲备受当时的名人蔡邕的赞赏推重,当时“一坐皆惊”的原因是王粲才华出众,连蔡邕都愧叹“吾不如也”。而荆州刺史刘表却不很看重他。
B.荆州刺史刘表去世之后,王粲劝说刘表之子刘琮归顺曹操,因劝降有功,曹操封王粲为丞相掾,并赐予关内侯的爵位。
C.王粲将袁绍、刘表两人与曹操进行对比,指出袁、刘二人在人才使用上都存在严重不足,进而称赞曹操不仅能够收纳贤人豪杰,而且能够让他们各尽其才。
D.王粲博闻强记,碑文过目不忘,擅长撰写文章,提笔一挥而就,不用再做修改。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13. 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题,每空1分)
(1)                 ,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2)__________________,水澹澹兮生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4)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已亥杂诗》)
(5)            ________      ,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
(7)                         ,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梵高的坟茔(节选)
范曾
①冬天来到了巴黎,寒风料峭,木叶尽脱。顺着塞纳河西北行,便是一片冬天的萧瑟。我们驱车向瓦兹河上的欧维尔城疾驰,去瞻仰我心灵深处的艺术殉道者梵高的遗踪。
②梵高这位荷兰籍的天生奇才一百年前来到法兰西后等待他的是贫困与饥饿。梵高一生卖不出一张画,人们也根本不知道梵高,艺术界汪洋大海般的平庸在压抑着他。他曾在一张画上描写了一个最粗糙的木椅,在破烂的藤座上放着他的烟斗和一张纸包的些许烟草,它似乎向我们唱出一首凄凉的身世之歌。艺术既不能提供面包,那就让需要面包的艺术家速朽,而自裁便是最简捷的方式。梵高拿起了手枪,走到萨都的草坪,向心窝射了一枪,他在华贵的建筑前对这不平的社会用生命作一次壮烈的抗议。
③梵高过着清白无瑕的生活,他没有金钱的刺激,没有女人的诱惑,没有鲜花的慰藉。当罗丹命丰腴清丽的模特儿们在画室翩然起舞时,当莫提格里昂尼面对着妩媚而慵懒的美女,在画面上把她们的脸“令人愉快地拉长”时,梵高在哪里?他正对着一片平常的农田,一张破旧的靠椅,一双踏遍人间含辛茹苦的皮鞋,画这些巴黎的大师们不屑一顾的事情。在他的画笔下,野地里摘来的向日葵燃烧着一把火,蓝色野花临风摇曳,这哪里是在依物描像?这是在倾诉爱情,但是他的情人却在大地的草木盛衰中,天穹的日星隐耀中。看他画的所有自画像,那眼神没有一幅不咄咄逼人,那其中闪现的光芒有坚毅,有不平,有尊严,充满了对人生的批判和对自己命运的抗争。梵高在美术史上的出现确实是一个奇迹。他远离了传统审美的藩篱,以神奇的手法、高妙的色彩、超绝的构图,一扫艺术界的平庸浅薄和乡愿惰性。这种画风一旦问世,美术史就必须重写,色彩学甚至美学就必须修正,这正是梵高撒向人间的一种永恒的谜。
④梵高死了很多年以后,评论家才像天文学家发现新星一样仰望他,赞叹他。今天所有豪华壮丽的画馆,都以一展梵高的杰作为荣。当一幅《没有胡须的梵高》最后以七千一百五十万美金卖出时,举世震惊,欢声雷动。而这一切和寂寞痛苦的梵高毫不相干。
⑤我们来到梵高的坟茔,它坐落在一所极平凡的公墓里,梵高和他心爱的弟弟德奥合葬,两块墓碑,方身圆顶,没有任何纹饰,没有花岗岩的墓室,碑前只有一抔黄土,覆盖着长青的蕃藤。公墓寂然无声,所有体面的、稍微精致的坟茔前都空无一物。然而梵高墓上的碧草却在刺骨寒风中颤动着不屈的生命。堪告慰于九泉梵高之灵的,不是拍卖场的呼啸,而是一束束的鲜花,放在坟茔的四周。这不禁使我想起鲁迅先生的《坟》,总有一些人是不会被人们忘却的。
14.为什么说梵高是一位“艺术的殉道者”?阅读第二自然段的有关内容,作出简明的回答。(回答不超过30个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第三自然段中,作者提到罗丹和莫提格里昂尼这两位艺术大师的创作情况,这是用了一种什么表现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展开余下试题答:
这是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手法。(1分)
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6.梵高的作品有哪些特点?仔细阅读第三自然段,用简要的语言分条归纳。(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这篇文章语言朴实而生动,你如何理解下面两句话。(6分)
(1)所有体面的、稍微精致的坟茔前都空无一物。(3分)
答:                                                                         
                                                                              
(2)这种画风一旦问世,美术史就必须重写,色彩学甚至美学就必须修正。(3分)
答:                                                                          
                                                                              
六.(15分)
18.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5分) 
头渡小镇精巧  ①  秀丽,藏在一片狭长的山谷之中,一边是金佛山的主峰,一边是柏枝坡的山峦。  ②  处于两个巨人的脚下,  ③  让人感到的不是局促的压抑,而是一种舒缓的安定,像如歌的行板,  ④  风吹雨打,  ⑤  世事变迁,  ⑥  在大山的怀抱中酣然高卧。 
答:①         ②           ③         ④          ⑤          ⑥          
19.仿照文中开头一句话的句式,在横线处写两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并与开头的一句话构成排比句式,使文段语意完整。(6分) 
没有大海的粗犷豪放,可以有小溪的轻盈从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向每一个人敞开胸怀,我们总能在那里找到自己的色彩,自己的价值。 
20.阅读下面一则寓言,用一个精练而深刻的语句总结其寓意。(不超过10个字)(4分)
螃蟹妈妈对儿子说:“我的孩子,你别再横爬了,直爬多好看啊!”小螃蟹回答说:“好妈妈,一点儿不假。如果你教我直爬,我一定能学着做。”螃蟹妈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8年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2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