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1048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48]
株洲市第十八中学2007年下学期期末暨必修2结业考试
株洲市第十八中学2007年下学期期末暨必修2结业考试
高一语文
命题人:胡 红 审题人:李果盈 时量: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基础知识(1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赎shú罪 游说shuì 估ɡū计 气氛fèn
B.愀qiǎo然 扁biān舟 弥mí望 蓊wēnɡ蓊郁郁
C.枕藉jí 瑰怪ɡuī 诽谤fēi 镣铐liào
D.袅娜nuó 蕈菌xùn 否泰pǐ 湍急tu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幽避 诅咒 豁然开朗 历尽苍桑
B. B.烦燥 驰骋 人才辈出 一翻好意
C.嘉宾 推销 好高骛远 吹毛求疵
D.磐石 嬉戏 义愤填鹰 金璧辉煌
4.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____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②树缝里也____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③薄薄的青雾____起在荷塘里。
A.泻 漏 浮 B.照 漏 浮
C.泻 洒 飘 D.照 洒 飘
4.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A.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设身处地去闻才能明了。
B. B.王主任退休后,画画、跳舞、垂钓的闲情逸致,使他精神矍铄。
C. C.妈妈批评起我来,总是洋洋洒洒,没完没了。
D. D.头一天我打电话约他在公园门口见面,第二天却不期而遇地在公园门口
见到了他。
5.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面对防不胜防的餐桌污染问题,众多人大代表呼吁有关部门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提高食品的安全系数,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的食品。
B.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
C.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抗洪英雄的报告。
D.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6.下列句中加点词无偏义复词的一组是( )
A.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B.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C.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D.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7.指出下列句子中用到比喻修辞的一句( )
A.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给爱我如爱他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B.她彷徨在这只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浏览完整试题
C.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D.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8.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
A.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B.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D.浩浩乎如冯虛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9.分析下列诗句的含义,选择最适宜的一项是:( )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这些诗句着力铺陈的作用是:( )
A.表明兰芝恋恋难舍,强作精神,掩饰内心的哀怨。
B.写出兰芝的美丽,突出她坚忍刚强,从容自如的性格。
C.表明兰芝不甘示弱,有意在婆婆面前示威。
D.写出兰芝有意装饰,绝不肯受别人歧视的心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16分)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焉。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不随以止也(停止) B.往往有得(收获、心得)
C. 非常之观(观赏) D. 于是余有叹焉(感慨)
11.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②然力足以至焉
③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④其孰能讥之乎
A.①和②句用法相同,③和④句用法也相同
B.①和②句用法相同,③和④句用法不同
C.①和②句用法不同,③和④句用法相同
D.①和②句用法不同,③和④句用法不同
1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2分)
A.此余之所得也 B.侣鱼虾而友麋鹿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火尚足以明也
13.简答(4分)
①在作者看来,要达到某种最高成就的境界,应具备哪些条件?其中哪个条件起决定作用?
②选文中有一句话同“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很相近,你认为是哪句?
14.翻译画横线的三个句子(6分)
(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默写(共10分)
15.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共10分,每空1分)
(1)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 。(《卫风•氓》)
(2)长太息以掩涕兮, 。(《离骚》)
(3)山不厌高, 。 ,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4)同心而离居, 。(《涉江采芙蓉》)
(5) ,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
(6)仰观宇宙之大, 。(王羲之《兰亭集序》)
(7)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
(8)问其深, ,谓之后洞。(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1题。(共16分)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花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尘上留下来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展开余下试题
16、《故都的秋》的“文眼”就在上面四段中,请写出来。(2分)
——————————————————————————————————————————————————。
17、作者笔下的“南国之秋”,其景象有何特色?(请分条列出,4分)
——————————————————————————————————————————————————。
18.课文中,两次写到声音:一次是“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一次是“秋蝉的衰弱的残声”。这样写有何作用? (4分)
19.“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一句从___ 觉、__ _ 觉和_____觉上写出了故都之秋______的特点。(4分)
20. “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一句的含义所凝成的成语是 。(2分)
五.作文(40分)
21. 请以“快乐,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字数在700字以上。
提示:首先应把“乐”理解为一种高尚的乐,如解出难题是乐;得到别人关怀和理解是乐;战胜自己懦弱的性格是乐;做成了一件事情是乐……另外,应该尽可能站得高些,想得深远些。一般容易把得到某种满足和关怀看做乐,这固然不错,但有的人把奉献,把帮助别人看做乐,这就显得境界更高。
六、阅读与鉴赏(50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第22题。(8分)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①一夜声。
【注】:①潺湲:形容溪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22.(1)韩愈在论述七言诗时曾发表过这样的观点:六字寻常一字奇。简要指出“溪水无情似有情”一句中的“似”字“奇”之所在。(4分)
(2)“惜别潺湲一夜声”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达到了怎样的修辞效果?(4分)
(二)用一句话表述下面一段文字的基本信息。(不超过20个字,不含标点)(4分)
莫斯科时间4月30日11时59分(北京时间4月30日15时59分),经过两天太空飞行后,载有人类第一位太空游客美国人蒂托和两名俄罗斯宇航员的“联盟TM- 32”号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到达目的地后,蒂托感慨地说:“我爱太空!”今年2月,蒂托与俄航空航天局签订了赴国际空间站旅游的合同,并为此支付了两千万美元。
23.答: 。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第题(20分)
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之。于是明年上计(年终考核地方官的治绩),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钱财礼物)不至;陂(池塘)波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今臣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曾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波之鱼,入于权家(在朝中掌权的人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再拜,便辟。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复治东阿。东阿者 ,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
24.对下列四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景公召而数之 数:责备 B、而君反以罪臣。 罪:责怪,加罪
C、仓库少内。 内:交纳 D、景公乃下席而谢之 谢:感谢
25.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3分)
A.今臣之治东阿 B.景公许之
C.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D.邻之厚,君之薄也
26.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不属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3分)
A.于是明年上计 B.便事左右
C.陂池之鱼 D.属托不行
27.根据文中所述,齐景公是一个怎样的君主?请联系全文加以说明(5分)
2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2)陂波之鱼,以利贫民。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9一32题。(18分)
老 家
孙犁
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请假不准,总是难以成行。有时决心起程,单人独行,又总是在日已西斜时,迷失路途,忘记要经过的村庄的名字,无法打听。或者是遇见雨水,道路泥泞;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太大,有时鞋太小,有时倒穿着,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绳索。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
也好,醒了也就不再着急,我还是躺在原来的地方,原来的床上,舒一口气,翻一个身。
其实,“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已经回过两次老家,这些年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也不想再回去了。一是,家里已经没有亲人,回去连给我做饭的人也没有了。二是,村中和我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
前两次回去:一次是陪伴一位正在相爱的女人,一次是在和这位女人不睦之后。第一次,我们在村庄的周围走了走,在田头路边坐了坐。蘑菇也采过,柴禾也拾过。第二次,我一个人,看见亲人丘陇,故园荒废,触景生情,心绪很坏,不久就回来了。
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实在说不清楚。
我是从十二岁离开故乡的。但有时出来,有时回去,老家还是我固定的窠巢,游子的归宿。中年以后,则在外之日多,居家之日少,且经战乱,行居无定。及至晚年,不管怎样说和如何想,回老家去住,是不可能的了。
是的,从我这一辈起,我这一家人,就要流落异乡了。
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
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
我越来越思念我的故乡,也越来越尊重我的故乡。前不久,我写信给一位青年作家说:“写文章得罪人,是免不了的。但我甚不愿因为写文章,得罪乡里。遇有此等情节,一定请你提醒我注意!”
最近有朋友到我们村里去了一趟,给我几间老屋拍了一张照片,在村支书家里,吃了一顿饺子。关于老屋,支书对他说:“前几年,我去信问他,他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看来,他对这几间破房,还是有感情的。”
展开余下试题
朋友告诉我:现在村里,新房林立;村外,果木成林。我那几间破房子,留在那里,实在太不调和了。
我解嘲似的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村中的一户。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破房,就会想起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
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
29、(1)作者在文章开头描写梦境中回家有哪些“困扰”?试分条概述。
(2)描写这些梦境有什么作用?(6分)
答:(1)“困扰”:① ② ③
(2)作用:
30、作者在文章中多次写到老屋,这对表现文章中心有什么作用?(4分)
答:
31、综观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老家有什么样的复杂心情? (4分)
答:
3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 (4分)
A、作者以自己的两句诗作为文章的开头,入题很自然。这两句诗也委婉地解
释了自己这些年没有回老家的真实原因。
B、“文化大革命”后作者曾两次回老家,两次的情况不同,作者的心绪也不同。可见他对故乡的感情深浅取决于当时的心情。
C、作者在第九段中运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老家的河流、风沙、炊烟以及灶下
做饭的人等,表现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伤感情绪。
D、从文章倒数第二段来看,作者坚持“老屋也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
了再说”主要是怕老屋不在了而被家乡父老乡亲遗忘。
E、文章的最后一段表明,故乡面貌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作者的老屋最终也将
会消失。作者对老屋的消失虽伤感却又能理解。
株洲市第十八中学2007年下学期期末暨必修2结业考试
高一语文答案
(每小题2分,共2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C A B A D D C B C D A
13.①志、力、物;志。(2分)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2分)
14.(略)(6分)
15.古诗文默写(略)(共10分)
16.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2分)
17.草木凋得慢,空气润,天颜色淡,多雨少风.(4分)
18.两种声音的描写,以声写静,更能让读者感受到了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4分)
19.听、嗅、触;静。(4分)
20.一叶知秋(2分)
21.作文(40分)(略)
22.诗歌赏析(共8分)
(1)答:“似”字将人的主观情感注入客观景物之中,使本无生命的溪水充满了情趣;(2分)在结构上,这个字勾联以下三句,“同行”、“分头”、“惜别”这些情感皆由此而来。(2分)
(2)答:用拟人,使本无生命的溪流充满了人的惜别之情,显得情趣盎然。(手法2分,效果2分)
23.(4分)4月30日人类第一位太空游客抵达国际空间站。
24.D(3分) 25.B(3分) 26.C(3分)
27.(共5分)偏听偏言,不做实际调查就轻下结论,从而造成赏罚不明(颠倒);但也能尊重贤才,知错便改,及时反省和纠正自己。(注意:回答正确却未联系文本的,必须扣除2分,得3分。)
28.(1)我要对你施加严厉的责罚。(3分)
(2)水泽池塘的鱼,全用来使贫苦
上一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
下一篇:
湖北省荆州市2008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Ⅱ)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株洲市第十”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4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