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956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6]
2008年高三第一次联考卷(江苏卷)
2008年高三第一次联考卷(江苏卷)
语文
理科只答第Ⅰ卷,文科答ⅠⅡ两卷
第Ⅰ卷,1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们大都认为长生不老只是人类的一种美好愿望,但一种简单的注射剂让长生不老的希望离我们更近了一步。科学家们已经在探索一种可以消除与年龄相关的健康问题的治疗上迈进了这一步。虽然他们的突破与两种罕见遗传病背后的受损基因有关,但他们采用的这种方法在将来有一天可能被用于延缓衰老的过程,甚至研制出一种“长生不老”药。
这项研究主要集中在线粒体上,线粒体是除红血球之外人体每一个细胞中腊肠形状的“发电站”。它们将我们所吃的食物转化成人体心脏、肌肉、大脑和其它部分可以使用的能量。研究表明,线粒体的退化是导致衰老的一个重要因素。在5000名儿童和成人中大约有一人有患一种线粒体疾病的风险,包括神经系统的紊乱和失明。线粒体的一个特点就是它们有自己的DNA,即线粒体DNA,这种DNA只遗传母亲的。
这种线粒体DNA的缺陷是引发一系列罕见遗传病的“罪魁祸首”,包括一些糖尿病、失明和心脏病。它们还与衰老有关,研究表明,修复这些缺陷能延缓衰老。不过,通过将健康的DNA注入线粒体来修复缺陷的所有尝试,即一种叫做“基因治疗”的方法都宣告失败了,注入的新基因无法进入线粒体。
现在,通过给这些功能基因标上一个“地址代码”,地址代码能有效地告诉它们去往何方,法国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地将它们送入线粒体内。《新科学家》杂志上的这份报告称,一旦进入线粒体,这对基因就会修复导致一种罕见形式的失明和一种肌肉萎缩病的受损线粒体。
最终,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研制基因注射剂,这种注射剂将消除被认为与衰老过程有关的线粒体缺陷。不过,虽然这种方法可以延缓衰老,但它不会完全终止衰老,因为线粒体只是众多与衰老过程有关的因素之一。
一位在线粒体紊乱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英国专家帕特里克•金纳利教授说:“它不是一种万能药,但如果成功的话,它可能潜在地修复了部分这种相关的线粒体受损,而线粒体在延缓衰老上可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他们所做的听起来似乎是一个非常聪明的想法。对这些疾病来说尚没有任何治疗方法,所以任何进展无疑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现在,巴黎玛丽-居里大学的研究人员准备将他们的实验从细胞转向老鼠,应用于人类身上是最终目标。不过,他们有很多障碍需要跨越。例如,研究人员需要确信,这些基因会按照预想的发挥作用,不会扰乱其它重要的生理过程。他们还需要解决如何把它们送到人体需要的部位,不会给其它器官带来有害的副作用。
——摘自2007年8月17日《参考消息》
1.下列对“线粒体”这一概念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线粒体”是一种将我们所吃的食物转化成人体心脏、肌肉、大脑和其它部分可以使用的能量的细胞。
B.“线粒体”是一种腊肠形状的细胞,主要作用是将我们所吃的食物转化成人体心脏、肌肉、大脑和其它部分可以使用的能量。
C.“线粒体”是存在于每一个人体细胞中用于将食物转化成人体心脏、肌肉、大脑和其它部分可以使用的能量的腊肠形状的细胞器。
D.“线粒体”是存在于每一个人体细胞中并为人体心脏、肌肉、大脑和其它部分提供能量的腊肠形状的细胞器。
浏览完整试题
1.C(“线粒体”存在于细胞内,可见它本身不是细胞,据此,可排除AB两项;D项说“线粒体”“为人体心脏、肌肉、大脑和其它部分提供能量”错,依据原文内容,应是“将我们所吃的食物转化成人体心脏、肌肉、大脑和其它部分可以使用的能量”。)
2.依据原文,不属于科学家们已经做的与“线粒体”有关的实验的一项是( )
A.将健康的DNA注入线粒体来修复缺陷。
B.给功能基因标上一个“地址代码”, 将它们送入线粒体内。
C.修复导致一种罕见形式的失明和一种肌肉萎缩病的受损线粒体。
D.用基因注射剂修复受损的线粒体。
2.D(D项曲解文意,基因注射剂尚未研制出,用它修复受损的线粒体只是一种假设。)
3.下列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科学家们已经在探索一种可以消除与年龄相关的健康问题的治疗上取得了突破,这一突破与两种罕见遗传病背后的受损基因有关。
B.线粒体DNA的缺陷是引发一系列罕见遗传病的“罪魁祸首”,包括一些糖尿病、失明和心脏病。
C.帕特里克•金纳利教授是英国一位从事线粒体紊乱研究的专家,他在这方面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
D.巴黎玛丽-居里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将他们的实验从细胞转向老鼠,但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将其研究成果应用于人类。
3.D(D项已然和未然不分,原文只是说“研究人员准备将他们的实验从细胞转向老鼠”。)
二、(19分)
阅读下边一篇文言文,完成9~12题。
欧阳頠,字靖世,长沙临湘人也,为郡豪族。祖景达,梁代为本州治中。父僧宝,屯骑校尉。頠少质直有思理,以言行笃信著闻于岭表。父丧毁瘠甚至。家产累积,悉让诸兄。州郡频辟不应,乃庐于麓山寺傍,专精习业,博通经史。
梁左卫将军兰钦之少也,与頠相善,故頠常随钦征讨。钦为衡州南征夷獠,擒陈文彻,所获不可胜计,献大铜鼓,累代所无,頠预其功。还为直阁将军。刺史庐陵王萧续深嘉之,引为宾客。钦征交州,复启頠同行。钦度岭以疾终,頠除临贺内史,启乞送钦丧还都,然后之任。时湘衡之界五十余洞不宾,敕令衡州刺史韦粲讨之,粲委頠为都督,悉皆平殄。
侯景构逆,粲自解还都征景,以頠监衡州。京城陷后,岭南互相吞并,兰钦弟前高州刺史裕攻始兴内史萧绍基,夺其郡。裕以兄钦与頠有旧,遣招之,頠不从。乃谓使云:“高州昆季隆显,莫非国恩,今应赴难援都,岂可自为跋扈。”及高祖入援京邑,将至始兴,頠乃深自结托。裕遣兵攻頠,高祖援之,裕败,高祖迁頠为始兴内史。
侯景平,元帝遍问朝宰:“今天下始定,极须良才,卿各举所知。”群臣未有对者。帝曰:“吾已得一人。”侍中王褒进曰:“未审为谁?”帝云:“欧阳頠公正有匡济之才,恐萧广州不肯致之。”乃授武州刺史,欲令出岭,萧勃留之,不获拜命。
时萧勃在广州,兵强位重,元帝深患之,遣王琳代为刺史。勃遣其将孙信监州,尽率部下至始兴,避琳兵锋。頠别据一城,不往谒勃,闭门高垒,亦不拒战。勃怒,遣兵袭頠,尽收其赀财马仗。寻赦之,还复其所,复与结盟。萧勃死后,岭南扰乱,頠有声南土,且与高祖有旧,乃授頠散骑常侍、都督衡州诸军事。未至岭南,頠子纥已克定始兴。及頠至岭南,皆慑伏,仍进广州,尽有越地。
初,交州刺史袁昙缓密以金五百两寄頠,令以百两还合浦太守龚翙,四百两付儿智矩,余人弗之知也。頠寻为萧勃所破,赀财并尽,唯所寄金独在。昙缓亦寻卒,至是頠并依信还之,其重然诺如此,时人莫不叹伏。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言行笃信著闻于岭表 信:守信用
B.頠除临贺内史 除:授官
C.五十余洞不宾 宾:充当宾客
D.寻赦之,还复其所 寻:不久
4.C(宾:归顺。)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欧阳頠“言行笃信”的一组是( )
①家产累积,悉让诸兄 ②献大铜鼓,累代所无,頠预其功
③启乞送钦丧还都,然后之任 ④頠别据一城,不往谒勃
⑤及頠至岭南,皆慑伏 ⑥頠寻为萧勃所破,赀财并尽,唯所寄金独在
A.②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①③⑥
5.D (②是说欧阳頠有战功。④是说欧阳頠不愿与元帝的部队作战。⑤是说欧阳頠有威望,岭南的部队愿服从他。)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頠生于长沙郡一个豪门望族,祖父、父亲都曾任官,但他却屡次拒绝了州郡的征召,专心于学业。
B.侯景叛乱时,岭南局势动荡,兰裕攻打萧绍基,夺取了萧绍基的郡邑,欧阳頠毫不客气地对他提出了批评。
C.萧勃死后,岭南局势又出现动荡,欧阳頠奉命前往,平定了始兴,并进一步平定了广州等南越所有地区。
D.欧阳頠为人清廉、守信,友人在他那里寄存钱财,他在资财丧尽的情况下也没有动用,在友人死后,把这笔钱还给了友人之子和龚翙。
6.C(原文“未至岭南,頠子纥已克定始兴”,可见,平定始兴是欧阳頠儿子所为而非欧阳頠所为。)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州郡频辟不应,乃庐于麓山寺傍(3分)
译文: 。
(2)刺史庐陵王萧续深嘉之,引为宾客。(4分)
译文: 。
(3)其重然诺如此,时人莫不叹伏。(3分)
译文: 。
展开余下试题
7.(1)州里郡里频繁征召他做官他都没有答应,于是在麓山寺旁建造房屋。(2)刺史庐陵王萧续非常欣赏他,召引他作为宾客。(3)他就是这样地把许诺看得很重,当时人没有不惊叹佩服他这种行为的。
三、(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11分)
雪中偶题 郑谷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8.填空:这是一首咏 诗,描写了 、 、
三个场景,这样写的作用是 。
(5分)
9.“乱飘僧舍茶烟湿”一句中用得最好的是哪个字?请简要赏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对这首诗有人说它“奇绝”,有人说它“浅俗”,你怎么看?请略加阐述。(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雪;僧舍飘雪、密洒歌楼、渔人雪夜归;既突出了下雪的景象,更表现了雪景中不同人物的不同生活。(每空1分)
9.“湿”字用得好,“茶烟”有“湿”的感觉,突出了下雪时的潮湿阴冷。
10.“浅俗”在语言上:全诗语言通俗,明白如话;“奇绝”在写景上:选材有特色、有深意,特别是“渔人披得一蓑归”这一景象描绘富有诗情画意,也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生活的向往(这是一道开放题,可选择一面也可两者兼答,关键点是“浅俗”在语言,“奇绝”在写景选材)
四、(6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①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杜牧《阿房宫赋》)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而人之所罕至焉,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4)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11.(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2)常在于险远,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3)两情若是久长时(4)长河落日圆
五、(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21分)
山地回忆
孙犁
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河里结了冰,我登在冰冻的石头上,把冰砸破,浸湿毛巾,等我擦完脸,毛巾也就冻挺了。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的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我又登在那块石头上去,砸开那个冰口,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
“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
这声音是那么严厉,我听了很不高兴。这样冷天,我来砸冰洗脸,反倒妨碍了人。心里一时挂火,就也大声说:
“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
我站在上风头,狂风吹送着我的愤怒,我听见洗菜的人也恼了,那人说:
“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
“你怎么骂人?”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象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
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人往返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
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我说:
“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
她冷冷地望着我,过了一会才说:
“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
我笑着说:
“你看你这人,我在上水洗,你说下水脏,这么一条大河,哪里就能把我脸上的泥土冲到你的菜上去?现在叫你到上水来,我到下水去,你还说不行,那怎么办哩?”
“怎么办,我还得往上走!”
她说着,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登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
我哭不得,也笑不得,只好说:
“你真讲卫生呀!”
“我们是真卫生,你是装卫生!你们尽笑我们,说我们山沟里的人不讲卫生,住在我们家里,吃了我们的饭,还刷嘴刷牙,我们的菜饭再不干净,难道还会弄脏了你们的嘴?为什么不连肠子都刷刷干净!”说着就笑得弯下腰去。
我觉得好笑。可也看见,在她笑着的时候,她的整齐的牙齿洁白的放光。
“对,你卫生,我们不卫生。”我说。
“那是假话吗?你们一个饭缸子,也盛饭,也盛菜,也洗脸,也洗脚,也喝水,也尿泡,那是讲卫生吗?”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刨抓。
“这是物质条件不好,不是我们愿意不卫生。等我们打败了日本,占了北平,我们就可以吃饭有吃饭的家伙,喝水有喝水的家伙了,我们就可以一切齐备了。”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
“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八年。可是不管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我们总是要打下去,我们不会悲观的。”我这样对她讲,当时觉得这样讲了以后,心里很高兴了。
“光着脚打下去?”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洗菜了。
我一时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问:
“你说什么?”
“说什么?”女孩子也装没有听见,“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也是卫生吗?”
“咳!”我也笑了,“这是没有法子么,什么卫生!从九月里就反‘扫荡’,可是我们八路军,是非到十月底不发袜子的。这时候,正在打仗,哪里去找袜子穿呀?”
“不会买一双?”女孩子低声说。
“哪里去买呀,尽住小村,不过镇店。”我说。
“不会求人做一双?”
展开余下试题
“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
“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
她端着菜走了,我在河边上洗了脸。我看了看我那只穿着一双“踢倒山”的鞋子,冻的发黑的脚,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
……
可巧,这几天情况没有变动,我们也不转移。每天早晨,我就到女孩子家里去洗脸。第二天去,袜子已经剪裁好,第三天她已经纳底子了,用的是细细的麻线。她说:
“你们那里是用麻用线?”
“用线。”我摸了摸袜底,“在我们那里,鞋底也没有这么厚!”
“这样坚实。”女孩子说,“保你穿三年,能打败日本不?”
“能够。”我说。
第五天,我穿上了新袜子。
——(选自《白洋淀纪事》,中国青年出版社1963年版)原文有删节
12.女主人公女孩子在一出场时对八路军战士进行了一系列的刁难和批评。她是真的刁难和批评吗?她的目的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①不是真的刁难和批评。②女孩子想寻找机会与这位萍水相逢的八路军战士找话交往,并给予真诚的帮助。
13.当地的农民生活有什么特点?从哪些信息可以看得出来?(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农民的生活方式离现代文明很遥远:八路军战士“刷嘴刷牙”的生活习惯让女孩子大惑不解;农民的生活艰难:女孩子身上穿的是破旧单薄的袄裤,她一家早饭的食粮是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
14.有人说,“在非常态的生活中发现常态的、日常生活的朴素和美好成为孙犁最主要的对生活的理解和艺术上的审美方式”。试联系本文写作的背景,说说在选文中,这种“非常态的生活”指的是什么?“日常生活的朴素和美好”又表现在哪些地方?(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非常态的生活”指的是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中。“日常生活的朴素和美好”表现在“我”和女孩子的斗嘴、女孩子给“我”做袜子等富有生活情趣的小事上。
15.八路军战士为什么“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女孩儿雪中送炭式的真诚的关心温暖了“我”,令“我”无法推脱,难以忘却。在这片土地上所遭遇的一切会永远存留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离”。
六、(20分)
请从16~18三大题中选定两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中的小题。
16.阅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10分)
①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事件中,最感人的一幕是:②年届七旬的力学系客座教授、世界知名的以色列籍学者列维•利布雷斯库挺身在关键时刻堵住了枪眼,③为全班学生成功逃脱争取了宝贵时间。
④令人感慨的是:⑤利布雷斯库和他的妻子都是纳粹大屠杀集中营的生还者,⑥他遭枪杀的当天也是纳粹大屠杀纪念日。
(1)原文中有一个病句,试找出并加以改正。(4分)
(2)如果你是该班一名学生,你从教授身上看到了什么?对你的人生观有何影响?请写一段文通字顺的感言。(60字以内)(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病句:② 改正:将“挺身”移至“堵住”后。(2)教授身上可贵的品质:珍爱别人的生命胜过自己,用无声的行动诠释生命的意义;对自己人生观的影响: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等积极向上的影响。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锲而不舍 好高骛远 桃李不言
苦口婆心 流芳百世 游刃有余
机不可失 如获至宝 识途老马
(1)填空。(3分)
“桃李不言”出自史学家______的《史记》,“锲而不舍”出自荀子的______,“桃李不言”是写汉代名将_____的事迹。
(2)从所给成语中任选三个,连缀成一个50字左右的语段,要求中心明确,相对完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所给成语中找出结构相同的一类,并简要说出其结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司马迁 《劝学》 李广(2)示例:老师苦口婆心地对我说:“晓乐,学习上不能好高骛远,只有锲而不舍地努力,才能登上成功的顶峰。”(3)成语“好高骛远”、“苦口婆心”都是并列结构。成语“桃李不言”“游刃有余”“机不可失”都是主谓结构。
18.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
提起公诉是侦查终结以后的诉讼阶段,是指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移送案件或免予起诉的案件,以及自行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应向法院提起诉讼,把被告人交付法院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
(1)在横线上填空,说明“提起诉讼”的全过程。(4分)
公安机关移送案件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上一篇:
辽宁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
下一篇:
陕西师范大学附中高三模拟试卷(语文试卷)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08年高三”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