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938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38]
河北玉田一中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语文试卷
  河北玉田一?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
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共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
A.百舸(gě)   引吭(háng) 累(léi)赘   自艾(yì)自怜
B.戕(qiāng)害 譬(bǐ)如     炽(zhì)热    出类拔萃(cuì)
C.后裔(yì)    贫瘠(jí)      旖(qǐ)旎    恃(shì)才傲物
D.煮茗(míng)   曝(bào)背     愀(qiǎo)然  晶莹剔(tī)透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肴馔  矫饰  上苍环宇   不可思义
B.想象  温馨  沧海桑田   出人头地
C.瘸腿  焦躁  美妙绝伦   无精打采
D.喧嚣  宣泄  靡室靡家   迥然不同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孩子,希望你踏进“反抗”的年龄时,能避免摭拾一些概念、术语,    地对父母下评判。
   (2)我认为,真正的阅读      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
   (3)一个选择了自己所      的职业的人,一想到他可能不称职时就会战战兢兢。
   (4)当那通道变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时,生命的重中之重,就    而挺拔地凸现了。
A.草率   必需    珍惜   简捷     B.草率   必需    珍视   简洁
C.轻率   必须    珍视   简洁   D.轻率   必须    珍惜   简捷
4.选出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难道我不该与土地息息相通吗?我自己不也是一部分绿叶与青菜的泥土吗?
B.即使是愤世嫉俗的可怜人和最最忧悒的人也能在大自然中找到最甜蜜、最天真和鼓
       舞人的伴侣。
C.狼的嗥叫使那些在夜里听到声音,白天去察看狼的足迹的人毛骨悚然。
D.我们的团支部是一个特别能战斗的集体,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总是不甘落后,首当
       其冲,多次受到学校的表扬。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灾难使成批的人流离失所,尤其是战争,不但造成田园寥落,骨肉分离,还不免导
       致道德崩坏,人性扭曲。
B.那种失望不同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
       和赶车谣。
C.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
D.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
    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浏览完整试题A.老师出了题目——写下“你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我拿起笔,面对一张白纸,
       周围一下静寂无声。
B.我不知道我对你的爱,十八年来是否杂夹有一些不经心的、任性的,以及成人对孩
       子不够了解的责备,而曾使你难过?
C.那是怎样的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呐!盼着,盼着,有风吹过来了……
D.阅读《你拥有属于自己的青春经典吗?》,开展“寻觅青春经典”的活动,在本学期
       末举行一次读书报告会。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10题。
人类面临抗生素危机
1940年青霉素开始用于临床,几十年来,它挽救了数以万计的生命,使人类平均寿命从40岁提高到了65岁。青霉素的“功绩”可谓抗生素为人类社会所做贡献的缩影。
抗生素是指治疗细菌、真菌或立克次氏体感染的药物。这类药物是从细菌或霉菌中分离出来的,或者是人工合成的,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抑制感染,如:抑制细胞壁合成;激活一系列溶解细胞壁的酶.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干扰蛋白质合成或者核酸合成等。
但是,在抗生素投入使用至今的60多年间,很多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有的甚至产生了多重耐药性,这些耐药细菌毒力很强,而大多数高效抗生素又战胜不了。许多可怕的毁灭性新生或再生性传染疾病正在世界各个角落出现,如20世纪50年代在欧美就发生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这种感染根快席卷全球,有5000万人被感染,50多万人死亡。
各国学者研究发现——耐药菌的出现是人类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直接后果,并且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远远快于人类新药开发的速度,如不遏止,人类将进入“后抗生素时代”,即回到抗生素发现之前人们面对细菌性感染束手无策的黑暗时代。
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范围内的调查显示,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的约占30%,而我国却占80%~9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就连门诊感冒患者都有75%使用抗生素,大大超过了已经很不正常的国际平均水平。这造成了我国的细菌耐药性问题尤为突出。我国临床分离的一些细菌对某些药物的耐药性已居世界首位。喹诺酮类抗生素进入我国仅20多年,可其耐药率已经达到60%~70%。上海人群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80%已经产生了对青霉素G的耐药性。
造成我国抗生素滥用的原因有很多,有几点可能是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的:一是医疗卫生系统对医务人员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缺乏行政与法律的规定,医务人员在抗生素的使用上存在不规范的操作。二是抗生素在畜牧业中的大量使用,导致在环境中大量的抗生素释放和耐药细菌的驯化与进化。这不光是我们国家的问题,也是全球性的问题。
当前,世界卫生组织已呼吁全球各国采取紧急措施杜绝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和传播。越来越多的国家更多的是采取立法手段禁用抗生素。我国已再次将抗生素明确规定为处方用药,同时,正在起草《合理使用抗生素指南》,并下发了《关于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活动的通知》,以此来规范对抗生素的使用。
(选自《大众科技报》)
7.根据文意,下列关于抗生素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抗生素是指治疗细菌、真菌或立克次氏体感染的药物,能用来杀死感冒病毒,但是
       不能滥用。
B.抗生素通过激活一系列溶解细胞壁的酶,增加细胞膜通透性,进而干扰蛋白质或核
       酸合成来抑制感染。
C.抗生素在抑制细菌感染的同时,也促进了细菌的进化,使所有细菌的破坏性更强。
D.在后抗生素时代,由于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人们难以用抗生素来治疗细菌性感
       染。
8.根据文意,对“人类面临抗生素危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滥用抗生素使很多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有的细菌甚至产生了多重耐
       药性。
B.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远远快于人类新药开发的速度,如不遏止,人类将进入“后
       抗生素时代”。
C.抗生素的大量运用降低了人的抵抗能力,使人更容易受到细菌的侵害。
D.耐药细菌的大量出现,会使许多可怕的毁灭性新生或再生性传染疾病出现在世界各
       个角落。
9.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在我国,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的占80%~90%,而国际上的正常水平约为30%。
B.耐药菌的出现完全是人类不当行为造成的,人类不得不继续与这些细菌做斗争。
C.我国的细菌耐药性问题极为突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已居世界首位。
D.耐药细菌毒力极强,人体受到它的感染后,无药可治,连医生也束手无策。
10.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为彻底解决耐药细菌对人类的危害,人类将集中主要精力,研究新型的更高效的抗
       生素。
B.抗生素多是从细菌或霉菌中分离出来的.所以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的感染。
C.在畜牧业中,只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就不会出现耐药细菌的驯化与进化。
D.如果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和传播在我国越来越严重,那么我国采取立法手段禁用抗
       生素不是不可能的。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展开余下试题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教授。
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岂,哪,何必。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惑:疑惑。
D.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
12.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惑而不从师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而耻学于师           不拘于时,学于余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3.选出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    )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C.吾从而师之。
D.古之学者必有师。
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韩愈第一次提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明确了教师的职能作用,这在当时
       是个了不起的进步。
B.第一段主要是正面阐述,作者从年龄大小、闻道先后、地位贵贱等方面全面地论证
       了中心论点。
C.第二段拿“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作对比,使本文更具有现实性,其矛头直指
       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之风。
D.作者举孔子的言行为例,目的是为了说明教师地位与求学的重要性。
第Ⅱ卷(共108分)
四、(18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1)诗题中有“南望”二字,请指出原诗中哪是“望”的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末句中用“画”不如用“衬”更贴切。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说说你的理由。(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默写下面空格中的名句名篇。(4分)
   (1)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3)柴门闻犬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唐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4)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前赤壁赋》)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西地平线上(有删改)
高建群
   (1)这几年,我每年都要去一趟新疆。中亚细亚地面上独特的地貌,奇丽的风光,每每令我惊骇,叫我明白了“世间有大美”这句话,决不是一时偶然而发的诞语。而在所有雄伟的风景中,落日大约是最令我震撼的了。我见过许多次的落日,这里只简约地记述三次。
   (2)我们的车在甘肃的定西高原盘旋。天已经有些暗淡了,头顶上甚至隐隐约约地有几颗星星。汽车转过一个垭口。这时,眼界突然开阔起来,在苍茫的远方,弧状的群山之巅,一轮血红的落日像一辆勒勒车的轮子,静静地停驻在那里。
   (3)它没有了光焰,颜色像我们写春联时用的那种红纸。柔和、美丽、安谧,甚至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像民间剪纸。它大极了。我说它像勒勒车的轮子,只是一个顺手攫来的想法,它当然较这轮子要大得多。它停驻在那里,模糊的群山轮廓线托扶着它。
   (4)面对这落日,我们全都在那一刻惊呆了。我们的车停下来,倚托着一棵树,架起机位,直拍到这落日消失。
   (5)作背景的这棵西行路上的树,亦是一棵大有讲究的树。它叫左公柳。一百多年前,左宗棠率领他的三千湘军子弟兵,一边栽树,一边望乡,一边抬着一口棺材前往新疆。他去新疆走了八个月的时间,而在他身后,从西安近郊的凤翔县东湖起,直抵新疆的伊犁,路途上便留下了两行树木。
   (6)落日在沉入西地平线以下那一刻,是跳跃着,颤抖着降落的。它先是纹丝不动,突然,它颤抖了两下,往下一跃,于是只剩下了半个。半个的它继续依恋地慈爱地注视着人间,好像有些贪恋,不愿离去,或者说不愿离去正在注视它的我们。但是,在停驻了片刻以后,它突然又一跃,当我们揉揉眼睛,再往西看时,它已经消失了。一切都为雾霭所取代,我们刚才见到的那一场奇异的风景,恍然若一场梦境。
   (7)第二个带给我巨大影响和深刻记忆的是在罗布淖尔荒原上看日落。
   (8)我们是从迪坎尔方向进罗布泊的,走的是被斯文•赫定称之为“凶险的鲁克沁小道”的那条道路。这样,车去的方向是东南,而落日的方向是西北,我们只是在匆匆的行旅中,偶尔地回头关注一下身后的落日景象。
   (9)中午一过,太阳刚偏西,就变得不怎么显明了。像一枚灰白色的五分钱硬币,容易被人忽视地停驻在西边天空。罗布淖尔荒原上的大地和天空,浑沌一片,也是灰癠癠的,因此,太阳的存在甚至被我们遗忘了。况且,那枚硬币的四周边缘,也不太清晰。
   (10)我们向死亡之海罗布泊行进。这里是无人区,没有任何的生命存在,荒凉空旷如同月球的表面。四周瘴气雾霭弥漫,我们感到自己如同走入地狱,走入鬼域。为了打破这压抑,越野车司机放起了《泰坦尼克号》的用萨克斯吹出来的音乐,这音乐更给人带来一种梦幻般的死亡感觉。
   (11)整个一个下午,太阳就这样不死不活地在我们的车屁股的地方照耀着。说是白天吧,但是恍然如同晚上,说是夜间吧,在我们匆匆的回头中,分明有一个物什,在西天半空悬着。
   (12)最辉煌的罗布泊的落日出现在黄昏。那一刻,我们的越野车已经来到距古湖盆二十公里的龟背山。当时,在我们不经意的一次回头中,突然看见在一平如抹的西地平线上,一轮血红的落日停驻在那里。
   (13)它是那样鲜艳、温柔,就像我早年间,家里的墙壁上画着的一个姑娘的红脸蛋。记得每个可以偷懒的星期天,我都躺在被窝,瞅着那胭脂脸蛋出神。


展开余下试题   (14)这时我们的车停了下来,包括陪同我们一起进罗布泊的“老地质”,都被西地平线上那辉煌的一幕震撼了。我们下了车。我们,我们的车,还有刚才那死气沉沉的罗布淖尔荒原的黑戈壁,此刻都罩在这一片回光返照中。我们互相看着对方的脸,每个人的脸都泛着红光。我们感到自己像在画中。
   (15)萨克斯管吹奏的《泰坦尼克号》的音乐,这时候适当其时地在放着。在那一刻我突然掉下泪来,我感到,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啊!
   (16)记得,罗曼罗兰在构思他心目中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形象时,他焦躁不安了半年,有一天,他登上山顶,看见一轮太阳正在喷薄而出,于是,罗曼罗兰心目中久久酝酿的英雄在东地平线上出现了。罗曼罗兰因此而热泪盈眶,“让我把你抓紧,亲爱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罗曼罗兰叫道。
   (17)与罗曼罗兰不同,我看到的是落日,是西地平线。不过,它们一样都是大自然的杰作,而且较之日出,落日景象则更庄严、神圣和具有悲剧感。
   (18)西地平线上那一轮胭脂色的物什,终于从我们的眼前魔术般消失,一切又重归于死寂。我们上车,翻过龟背山,进入罗布泊古湖盆。
   (19)我要告诉你的第三次日落,是我在阿勒泰草原遇到的。那次实际上并没有看到落日,落日隐在背后去了。我只看到了火烧云,那火烧云,灿烂地,热烈地,夸张地烤红了西边半个天空,烧红了大地上的一切物什,给我留下一个惊骇的印象。但是,我明白这一切的制造者仍是落日,是落日在云的背后挥舞着魔杖。
……
   (20)西天的那吞没一切的大片火烧云,是太阳坠入云层以后,突然出现的。我们汽车的方向是正西,因此,我们感到自己正向那一片红光走去。
   (21)那辽远的西地平线的地方,火烧云映照的地方,被历史学家称为欧亚大平原,被地理学家称为小亚细亚。在那炫目的红光中,我看到一些匆匆的背影,正向历史的深处走去。曾经在东北亚草原上游荡过许多年的匈奴民族,就是在某一个早晨或黄昏,循着西地平线远去的。还有另外一位叫成吉思汗的英雄,在那炫目的红光中,我也看到了他的背影。正是在此处,我脚下的这个地方,他召开了誓师大会,而后,兵分两路,一路打通伊犁河谷,一路翻越阿尔泰山最高峰——友谊峰,西征花剌子模,尔后进入欧洲,进入非洲。
   (22)我多么地卑微呀!我多么地平庸呀!感谢落日,它让我看见了他们远去的背影,它把世间惊世骇俗的一幕给我看。
   (23)火烧云持久地停驻在西天。直到太阳已经落下去很久了,还将最后的一抹光辉像扫帚一样扫向就近的云彩。直到最后,又贪恋了一阵后,西边天空终于恢复了它平庸的色彩。
   (24)接着就是中亚细亚那著名的白夜了。
   (25)这是我三次见到西地平线上落日的情况。我不敢独享那一幕,所以将它诉诸于笔端,带给更多的人们。也许我会写一本叫《西地平线》的书,来记录我这几年西部行旅的感受的。末了要说的话是,“雄伟的风景”和“世间有大美”两句话并不是我的,前者是一个日本画家叫东山魁夷说的,后者则是中国画家张大千,在看了敦煌壁画以后发出的一声感叹。
18.阅读全文,找出作者评价三次落日的共同特点的词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的第⒂段,作者写罗曼罗兰构思他心目中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形象的目的是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这篇文章是描写三次落日,为什么还要写到左宗棠、罗曼罗兰、成吉思汗等历史人物?(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试分析作者在描写第一次日落时具体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写景?试结合阅读材料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2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4分)
如果说,书本凝聚着古往今来的知识积累,那么,树木就压缩着一去不返的逝水流年。如果说,书本是用文字承载着人类的智慧,那么树木就是用□□记录着地球的历史。因此,读书,让我们得以了解自己,了解人生;读树,让我们懂得把握现在,把握明天。所以,读树与读书一样,是大有益处的事情。
   (1)将文字中缺漏的词语填入下面的空格中。(2分)
□□
   (2)就文中加点的两个词语能否互换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面一段文字在语意、用词和结构上都存在毛病,读后请加以修改。(4分)
    ①昨天,我市举行了以“科技与我们”为主题的第一届中学生科技节。②在开幕式期间,同学们表演了“超级转基因孵化器”、“车轮的遐想”、“人类的明天”等10多个丰富多彩的节目。③这些节目有的以形体演示,有的用模拟道具,还有的借背景衬托等,遭到了在场观众的一致好评。④本届科技节的各项活动将持续10天。
   (1)第          句,改正                &nb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河北玉田一”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3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