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879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四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79]
河南省许昌市2007—200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考试试卷(语文)
  河南省许昌市2007—2008学年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考试试卷
高二语文
注意选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含答题纸)。总分150分,考试限时120分钟。
2.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机读卡的考生请答在机读卡上,没有机读卡的考生请答在答题纸上的第I卷答题表格内。
3.第II卷答案请直接写在答题纸上,不要答在试题卷上。答第II卷前将答题纸密封线内的项目及右下脚的座号填写清楚。
4.考试结束,只交机读卡和答题纸。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一、(1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苗裔(yì) 纨素(wán) 纤细(xiān) 引吭高歌(háng)
B.青冥(míng) 机杼(zhù) 炽热(zhì) 数见不鲜(shù)
C.追溯(shuò) 庐冢(zhǒng) 缙绅(jìn) 怨天尤人(yóu)
D.舟楫(jí) 福祉(zhǐ) 徘徊(huí) 光风霁月(j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是
A.10月24日18时,当我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顺利升空时,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电视机前,密切关注着发射进程,一时间万人空巷。
B.他调兵遣将组建了生物物理学研究所,然后高屋建瓴,看准国际上科学发展趋势,带领队伍进入国际前沿领域。
C.书本上有关古玩收藏和鉴定的方法,落后于现代防伪技术10年,如果按图索骥收藏古玩,肯定要吃大亏。
D.只有领导勤政爱民,以身作则,才能上行下效,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市政府关于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的决定,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
B.近年来,该地派出所主动与小区内的农村留守儿童结对子,建立起学习、生活上的“朋友”,使哪些缺失亲情、缺少关照的留守孩子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C.《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
D.宇宙空间是人类希望之所在,然而,与合作开发太空、和平利用太空的世界主流意愿相反,美国的“太空武装”战略正逐步成型。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①③⑤⑥⑦⑧
信念是经,意志作纬,筑起中国丰碑那挺拔而坚实的巨构。                。
①历史长河有多么久远 ②根基有多么深厚
③丰碑之路就有多么绵长 ④锦绣中华有多么辽阔
⑤丰碑之基就有多么宽广 ⑥丰碑就有多么高大
A.③①⑥④⑤②     B.①③④⑤②⑥
C.①③②⑥⑤④     D.③②①④⑤⑥
二、(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哈利•波特要得意了。一个由美国和英国科研人员组成的小组已经研制出了一种“隐形斗篷”。当然,它现在还称不上完美无缺。不过这只是一个开始,而且它已经出色地让一个铜柱达到了隐形的效果。
在这次试验中,科学家用微波来探知这个铜柱。和光波及雷达一样,微波在遇到物体后会发生反射,这样物体就会被发现,并形成一个阴影,不过这要通过专门的工具来探查。如果能够让物体不被微波发现,那么也能让它不被雷达发现,这样一种可能性会引起军方的兴趣。
“隐形斗篷”不同于隐形技术,后者并不是让飞机变得看不见,而是减小雷达波反射的横截面,使得雷达难以跟踪飞机的轨迹。“隐形斗篷”只是让雷达波或其他形式的波绕过物体,就像物体根本不存在一样,这和溪水流过光滑的石头是一个道理。


浏览完整试题这个领域的研究工作为更好地实现隐形指明了方向。“隐形斗篷”的设计者戴维•舒里希承认:“从工程学的角度来讲,这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工作。”但是,在舒里希提出这一理论5个月后,给铜柱披上“斗篷”,让它不被微波发现的技术就问世了。
舒里希说,目前研制出的能够发挥作用的“隐形斗篷”只是二维的,的确会投下小块阴影。下一步是研制三维的“隐形斗篷”,从而让阴影彻底消失。
人们之所以能够看到物体,是因为它会反射照在自己身上的光线,其中有些光线反射到了观看者的眼里。舒里希说:“‘隐形斗篷’既减少了物体反射的光线,也减小了物体投下的阴影,因为这两点都会被发现。”
“隐形斗篷”是由超材料——由金属和电路板等多种材料制成,其中可能包括陶瓷、特氟隆或纤维合成物等。“隐形斗篷”针对的是辐射波的特定频段。 比如这次研制出的“隐形斗篷”针对的是微波,监测微波的人不能判断出微波曾经过一个物体。研究人员希望在光波经过物体时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舒里希说:“在理想状态下,斗篷是透明的。由于我们在现阶段还没有研制出一种完美无缺的斗篷,因此还是存在一些反射和阴影,也就是说还是看得见背景,只不过背景显得有些模糊。”
舒里希还说:“在理想的状态下,反射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根本就不会有任何阴影。第一次试验的结果证明,这样做是可行的,我们现在只需改进它的性能。”
舒里希在评价这项技术时说,让电磁波改变线路不仅可以让物体实现隐形,还可以用来保护一些敏感的电子器件免受有害的辐射。
他谈到了一种完全建立在理论上的用途:“可以设想一下用这种技术来遮蔽震动波,这样就可以让某个地区免受震动或地震活动的困扰。”
(选自2007年9月《参考消息》)
5.下列对“隐形斗篷”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形斗篷”是由超材料——由金属和电路板等多种材料制成,其中可能包括陶瓷、特氟隆或纤维合成物等。
B.“隐形斗篷”只是让微波或其他形式的波绕过物体,就像物体根本不存在一样。
C.目前研制出的能够发挥作用的“隐形斗篷”只是二维的,存在反射,会投下一块阴影。
D.研制出的透明的“隐形斗篷”已经出色地让一个铜柱在微波前隐形。
6.根据原文,以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光波和微波在遇到物体后发生反射。并形成一个阴影,通过专门的工具可以探查得到。
B.军方最感兴趣的是让物体不被微波和雷达发现,这样飞机就能变得看不见,从而完成任务。
C.“隐形斗篷”不仅可以让物体实现隐形,还可以用来保护一些敏感的电子器件免受有害的辐射。
D.“隐形斗篷”使铜柱不被发现,但人眼还可以看见背景,只不过背景显得有些模糊而已。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舒里希承认,他们研制出的“隐形斗篷”并没有达到最佳状态,因为它还会散射部分光线。
B.第一次试验的结果证明,改进“隐形斗篷”的性能后,物体对微波照射就会根本没有反射和阴影。
C.将来研制出的三维“隐形斗篷”可遮蔽震动波,从而让某个地区免受震动或地震活动的困扰。
D.“隐形斗篷”实现隐形的原理是:减少甚至消除物体反射的光线,减小甚至消除物体投下的阴影。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一l0题。
裴政,字德表,河东闻喜人也。政幼明敏,博闻强记,达于时政,为当时所称。政明习故事。簿案盈几,剖决如流,用法宽平,无有冤滥。囚徒犯极刑者,乃许其妻子入狱就之,至冬,将行决,皆曰:“裴大夫致我于死,死无所恨。”其处法详平如此。
转左庶子,多所匡正,见称纯悫。东宫凡有大事,皆以委之。右庶子刘荣,性甚专固。时武职交番,通事舍人赵元恺作辞见帐,未及成。太子有旨,再三催促,荣语元恺云:“但尔口奏,不须造帐。”及奏,太子问曰:“名帐安在?”元恺曰:“禀承刘荣,不听造帐。”太子即以诘荣,荣便拒讳,云“无此语”。太子付政推问。未及奏状,有附荣者先言于太子曰:“政欲陷荣,推事不实。”太子召责之,政奏曰:“凡推事有两,一察情,一据证,审其曲直,以定是非。臣察刘荣,位高任 重,纵令实语元恺,盖是纤介之愆。计理而论,不须隐讳。又察元恺受制于荣,岂敢以无端之言妄相点累。二人之情,理正相似。元恺引左卫率崔茜等为证,茜等款状悉与元恺符同。察情既敌,须以证定。臣谓荣语元恺,事必非虚。”太子亦不罪荣,而称政平直。
政好面折人短,而退无后言。时云定兴数入侍太子,为奇服异器,进奉后宫,又缘女宠,来往无节。政数切谏,太子不纳。政因谓定兴曰:“公所为者,不合礼度。又元妃暴薨,道路籍籍,此于太子非令名也。愿公自引退,不然将及祸。”定兴怒,以告太子,太子益疏政,由是出为襄州总管。妻子不之官,所受秩奉,散给僚吏。民有犯罪者,阴悉知之,或竟岁不发,至再三犯,乃因都会时,于众中召出,亲案其罪,五人处死,流徙者甚众,合境惶慑,令行禁止,小民苏息,称为神明。尔后不修囹圄,殆无争讼。卒官,年八十九。及太子废,高祖追忆之曰:“向遣裴政、刘行本在,共匡弼之,犹应不令至此。”
(节选自《隋书•列传》)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裴大夫致我于死,死无所恨     恨:遗憾,不满意。
B.于众中召出,亲案其罪         案:审查。审理。
C.令行禁止,小民苏息           禁:不准,不许
D.尔后不修囹圄,殆无争讼       讼:诉讼的人,打官司的人。
9.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现裴政“善于断案”的一项是:
①用法宽平,无有冤滥     ②多所匡正,见称纯悫
③察情既敌,须以证定     ④政数切谏,太子不纳
⑤所受秩奉,散给僚吏     ⑥民有犯罪者,阴悉知之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⑤⑥       D.①③⑥
10.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裴政小时候很聪明敏锐,了解当时社会的治理情况,很受人们赞赏;步入仕途后,熟悉典章制度,执法宽仁公正,为官清正廉明,善于断案,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


展开余下试题B.裴政在受命审理刘荣一案时,面对刘荣党羽的诬陷与太子的责难,一方面坚持根据情理进行合理判断,一方面又重视旁人的证词,最终得出正确结论,太子没有怪罪刘荣,却称赞裴政断案公平正直。
C.裴政执法理民恩威并重,对于将处死刑的犯人,允许家属到狱中和他们团聚;对那些初次犯法的人也尽量给予改正的机会;而对那些屡教不改的人,才依法严惩不贷,这也体现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D.裴政刚正不阿,曾因犯颜直谏被太子疏远,外放为襄州总管,但高祖皇帝还是很看重他,在他死后还怀念他,认为如果他和刘行本还在,让他们辅佐太子,太子就不至于废黜了。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0分)
四、(25分)
11.(12分)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簿案盈几,剖决如流。
(2)纵令实语元恺,盖是纤介之愆。
(3)政好面折人短,而退无后言。
12.(8分)阅读下面的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商调•梧叶儿]
客中闻雨
杨朝英
檐头溜,窗外声,直响到天明。滴得人心碎,聒得人梦怎成?夜雨好无情,不道我愁人怕听!
(1)请简析这首小令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手法的?
(2)小令中的“聒”字用得妙,请说说它的修辞效果。
13.(5分)填空。(两题任选一题)
(1)①曰: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②                 ,               。银瓶乍破水浆迸,鉄骑突出刀枪鸣。
 ③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                 。
(2)①                    ,                     ,岂独伶人也哉?
   ②此去经年,             。              ,更与何人说!
 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
五、(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孔庙的断碑
张连水
公元2007年6月27日。暴雨如注。
我撑伞独自走在孔庙,听雨声愤怒,敲击着每一条地砖每一片黄瓦,看急流匆匆,奋力洗刷着这块已变得焦躁庸俗的土地。奎文阁寂然而立,大成殿宛若默哀,十三碑亭僵硬凝固,我仿佛听到两千多年前,杏坛前众贤的齐声诵读“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我仿佛听到那个丑陋的高个子老头儿在语重心长地教导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仿佛听到这个独一无地的、被誉为“天下木铎”的老夫子绝望地感叹:凤鸟不圣,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吾道穷矣!莫我知夫!
雨烟朦胧,水幕潺潺,如梦如幻,如泣如诉。我仿佛看到这位谦逊达智的老者正席地而坐,借着油灯翻着《易经》津津有味,频频点头;我仿佛看到诸多的天子们的御辇络绎不绝鱼贯而入,一队队一行行随从无不庄严谨慎,“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的场景何其盛大;我仿佛看到战火频仍,雷打电击,大成殿前烈焰熊熊,无数身影狼狈逃窜。 
我只有逃离。 
诺大的孔林,在暴雨之后尤显寂寥。“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游人们高声笑语,看了夫子墓就算结束了旅途,欣然返程了。我独自朝着林深处走去。 
孔子生前确属失意,既不被王家重用,更不被时人理解,那些忠诚的弟子们,跟着他又挨饿又挨打,吃够了苦头。临终前七日,这位达天知命的仁者终于掩饰不住内心的失落,对弟子子贡悲歌道: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 
之后的孔子,恐怕成了一个谜。一个宗教或某一思想,在几百年上千年后的发展,离这个创始人的本意究竟相差多少呢?从今古经之辩、独尊儒术,到宋明理学,到康梁变法,到五四运动,以至三十年前的“批林批孔”,恐怕孔子承当的只是被利用的角色罢?这个人,这个人的思想论点,恐怕已是“萧索风高洙泗上,秋山明月夜苍苍”了。 
但是毫无疑问,在人类思想史上,孔子永远是一座泰山,后人无论如何都绕不开他。你可以嘲笑他的学说,你可以任意抨击甚至再一次刨坟掘墓,但是你永远无法否定他的意义和价值。何况,对于每一个正统的中国人而言,孔子早已融入到他的血液里,早已融入他的生活里,他的思维和他的观念里,或多或少无可避免。你变不成美国人,也变不成欧洲人,因为你是一个中国人,因为中国有一个孔子。虽然裂变是巨大的,仍在继续,但是答案远未定性。 
林深草密,阒然无人,唯有神兽诡异,石案斑驳。那断裂的墓碑浸满了泪水,无声无息地默默划下。我仰望墓旁幽绿的柏树,仿佛看到两个痛苦的魂灵仍吊在那里挣扎哭泣。我感到汗水顿消,寒意彻骨,不禁连打冷战。鹭丝鸟此出彼没,啼声如咽,整个天地几乎与世隔绝,不见外界声响,全是凄怆冰冷的惨绿,残余的雨珠随风扑在身上,不一会儿衣衫湿透。
我感到大悲惧。再次逃离。
这个地方,我再不也要来。
①洙泗:洙水和泗水。古代洙泗二水在今山东泗水县北合流而下,至曲阜北又分为二水,洙水在北,泗水在南。洙泗之间是孔子聚徒讲学的地方。
14.(6分)文中说“偌大的孔林,在暴雨之后尤显寂寥。”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15.(6分)文章引用“萧索风高洙泗上,秋山明月夜苍苍”是为了说明什么?
16.(6分)文章结尾说“这个地方,我再也不要来”,为什么?
17.(7分)试述作者对孔子及其思想的态度与思考?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一次中层干部会议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石头怎样才能在水上漂起来?”反馈回来的答案五花八门。有人说“把石头掏空”,张先生摇摇头;有人说“把它放在木板上”,张先生说“没有木板”;有人说“石头是假的”,张先生强调“石头是真的”……终于有人站起来回答:“速度!”张瑞敏露出满意的笑容:“正确!《孙子兵法》上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速度决定了石头能否漂起来”。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速度”无所不在。请以“速度”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
XCS2007—2008学年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考试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一、(16分)
l、A    2、C    3、D  4、B
二、(12分)
5、D(在理想状态下.才是透明的.此次已研制出的斗篷不是透明的。)
6、C(A可见光是光波的一种.形成的阴影不需要专门的工具来探查;B军方最感兴趣的是不被雷达发现;D模糊的背景需要专门的工具才能发现)
7、D(A原因是“存在一些反射和阴影”;B“根本没有反射”错误.原文是“反射量可以不计”;C原文没有说三维“隐形斗篷”有这样的用途)


展开余下试题三、(12分)
8、C(禁:名词,禁止的事情)
9、D(①句“无有冤滥”表明裴政断案不冤枉好人;③句“察情既敌,须以证定”表明裴政断案既重情理推断又重证据,⑥句“民有犯罪者,阴悉知之”说明裴政善于推断案情。以上三句都能表明裴政“善于断案”。②④⑤三句均与断案无关.故答案选D.)
10、C(“屡教不改”表述不对。原文的表述是“至再三犯,乃因都会时,于众人中召出,亲案其罪”意思是“对那些再三犯法的人,则趁聚会的时候,从众人中召出来.亲自审问依法治罪”这里没有“教育”的意思,更谈不上“屡教”。)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0分)
四、(25分)
11、(12分)
(1)(即使)文书案卷堆满桌案(或桌子).(裴政也能)分析决断如同流水一般(或迅速作出分析决断)(“簿案”(文书案卷)、“剖决”(分析决断)各1分,句意2分,共4分。)
(2)即使(刘荣)确实告诉过元恺.也不过是很小的过错。(“纵令”(即使)、“语”(告诉)、“愆”(过错.过失)各1分.句意1分.共4分)
(3)裴政喜欢当面指责别人的过错,但回去后事后就不再说什么了。(“面折”(当面指责)、“而”(但,不过)、“退无后言”(回去后事后就不再说什么了)各1分,句意1分,共4分)
12、(8分)
(1)前三句实写雨,写窗外雨声一夜未停;虚写人,写房内的人一夜未眠。“滴得”两句实写人被雨吵得梦不成,虚写愁,使人难眠的愁之多之大。通过这样的虚实结合,突出了作者作客他乡的愁苦心境。(5分)
(2)一个“聒”字将窗外雨人格化.写雨不解人意,好无情,表现了作者因愁而难眠的烦躁心情。(3分)
13、(5分)(两题任选一题)
(1)①不赂者以赂者丧
     ②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①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②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③别时容易见时难
五、(25分)(大意对即可)
14、(6分)不仅写出了雨后孔林的更加清冷寂静的环境,更写出了孔子学说历经几千年历史风雨的冲洗之后,已经被世人冷落。
15、(6分)说明孔子及其思想论点千百年来被人歪曲、利用,现在已与原意相去甚远。萧索苍凉的景色暗示着孔子及其思想论点在当今难觅知音。
16、(6分)在后世,孔子思想受到歪曲和批判,孔林遭受野蛮的破坏,这些都令作者“悲惧”,他不忍心也不敢面对这样的惨象,因此“再也不要来”。
17、(7分)(大意)对孔子无限景仰;对孔子思想的价值充分肯定,但并没有盲目崇拜;对孔子思想遭受歪曲冷落深感痛惜;对孔子在民族思维和观念中的巨大影响非常自信。
六、(60分)
18、作文(请参照2007年全国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的有关要求。)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裴政,字德表,河东郡闻喜县人。裴政幼时聪明敏锐,见闻广博,记忆力强,了解当时社会的治理情况,被人们称道。裴政熟悉典章制度。(即使)文书案卷堆满桌子,也能迅速做出判断。执法宽仁公正,没有量刑过度的情况。有犯死刑的囚徒,就准许他的妻子儿女
到狱中和他团聚,到了冬季将处决的时候。犯人们都说:“裴大夫判处我死刑,我没有什么遗憾。”他执法审慎公正都像这件事一样。
 转任左庶子,纠正了许多不合理的事,被人们称赞为诚实谨慎。东宫凡有大事,都交给他处理。右庶子刘荣,生性非常专横固执。当时武职人员该轮番休假.通事舍人赵元恺奉命写出簿籍文书,没来得及写成。太子有旨意,再三催促.刘荣告诉元恺说:“你只管口头陈奏.不必写出簿籍文书。”等到上奏时,太子问道:簿籍文书在哪里?”元恺回答道:“禀承刘荣的意思,让我不必写出簿籍文书。”太子就拿这件事责问刘荣。刘荣便否认说,“没说过这话。”太子把这件事交给裴政推究审问。还没来得及陈述.有依附刘荣的人先对太子说:“裴政想陷害刘荣。推究案情不合实情。”太子召裴政责问,裴政上奏说:“凡推究事理有两个要点.一是明察实情。一是依据证人证词,辩明事情的实际情况.来判定是非。我推断刘荣,地位高权势重,即使(刘荣)确实告诉过元恺,也不过是很小的过错,按道理说,不必隐瞒。另外元恺受刘荣节制.怎敢拿毫无根据的话胡乱玷污牵累别人。二人所诉的情况.似乎都有道理。赵元恺找出左卫率崔茜等人作证.崔茜等人交代的情况和赵元恺所说完全相符。从情理上既然难分是非.就应当根据证人判定。我认为刘荣告诉过元恺,这一情况一定属实。”太子没有治刘荣的罪.却称赞裴政公平正直。
裴政喜欢当面指责别人的过错,但回去(后)背后就不再说什么了。当时云定兴屡次进宫侍奉太子,准备些奇异的服饰器物,进献给后宫,又凭借后宫的宠幸,来往没有节度。裴政多次恳切劝谏.太子不采纳。裴政趁机对云定兴说:“您的所作所为,不合礼仪制度。再加上元妃突然去世,路上的人们议论纷纷.这对太子来说不是好名声。希望您主动回避,否则将惹祸上身。”云定兴大怒,把这话告诉了太子,太子更加疏远裴政,并因此将他调出京城做了襄州总管。妻子儿女没有跟随上任.所得俸禄.分给下属官吏。百姓有犯罪的,都暗中掌握实情。有的一整年也不揭发他们,至于屡次犯罪的,就趁大规模的集会时,将他们从众人中召出来。亲自审查核实他们的罪行。有五人被处死,流放的人很多,全境的人惶恐不安,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百姓振奋,将他奉为神明。此后境内不建监狱,几乎没有多少人打官司。裴政死于襄州总管任上,终年八十九岁。等到太子被废黜,高祖皇帝怀念裴政说:“假如裴政、刘行本还在.共同辅佐太子.应该还不至到这种地步。” (222.188.196.183)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四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河南省许昌”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7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