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中考模拟卷
阅读:928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28]
2007年中考适应性训练题
0 0 7年 中 考 适 应 性 训 练 题
第一部分 书 写(3分)
请将下边的句子抄写在答题卷的格子内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注意:此题根据抄写文字和卷面书写水平综合评分,后边的答案文字都要认真书写。)
第二部分 阅 读(57分)
一、下面是一些关于读书的名句,读后回答问题(本题共6小题,12分)
材料一、 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材料二、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
材料三、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需要多思量。
材料四、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材料五、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送东阳马生序》)
1、材料一前两句的内容可以概括为读书要勤奋,那么后两句的内容则是读书要 (2分)
2、请将材料二诗句填写完整。(2分)
3、材料三的意思可以用这样一句俗语来概括,这句话是: 。(2分)
4、材料四中巧妙地嵌入了 、 这两个历史故事,以此来激励自己努力读书写作,终于完成了《聊斋志异》。(2分)
5、材料五的作者说,一个人就算天质不好,也能业精德成,请用材料五中恰当的话加以解释。(2分)
6、古之文人论读书者多矣,举凡为什么要读、如何读等,皆有精辟之见解。请你再举出两句古人关于读书的名句。(2分)
二、阅读《读书养气》,然后答题。(本题共3小题,计8分)
读书 养气 写作
转眼年届不惑。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但是“野孩子”脾气未改,喜欢读书的“积习”亦未改——恐怕今生今世也改不掉了,只是在读书之余的日子里时不时地冒出“读书究竟有什么作用”之类的问题。
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提高修养,为了改变命运,为了作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均无不可。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
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英灵之气,平和之气,浩然之气,可以养也;邪气,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可养也。读书于人,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缺,我们可以从书本汲取无尽精神力量——不,汲取气,汲取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在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菜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避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杂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夫子说的那样: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
浏览完整试题
如果说读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于文章,读者又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取了文章的气。你我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经验,不就是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么?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所载之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便是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之差异,贯透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言宜”——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谓“气”者,分为两个层面:先天为禀赋(本气),后天为学养(养气)。自身气弱的人,器小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故世上有多有食书不化的“两脚书橱”。而自身气足的人,不仅读书可以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也。正因为如此,“野孩子”们的身上虽有侠气、野气和不驯之气,可是经过书卷气的浸染,其笔下之文,便多有杀气、霸气和蓬勃之气,别有手眼,异光灿烂,爽!
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可以养气,则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起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气,用不了半个时辰,便三魂荡荡,七魄悠悠,蹬小腿翻白眼,简直像个垂死挣扎的瘪三。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那手笔,真叫个: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选自《新华文摘》2001年第12期,有删节)
1、苏辙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曰:“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 。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1分)
2、下面三个形象在文章中的意思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1)两脚书橱 (2)垂死挣扎的癟三 (3)斯须九重真龙出
3、“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这一句分别用潮水、大海、泉水、波澜四个形象比喻韩愈、苏轼、柳宗元、欧阳修四位文学大家散文中的文气或风格。试就其中的一位,结合曾学过的文章,简要谈谈你对这个作家“文气”或风格的理解。(4分)
三、阅读下文,然后答题。(本题共5小题,计11分)
①我八岁开始读书、藏书,至少已历40余年,虽说书屋是一天比一天丰富,而囊中纸币却日趋羞涩。一次盘点书籍,对书价逐一核对统计,大约竟达5万余元。妻子调笑说:“不识夫君是大款,只缘身在此屋中。”
②车胤映雪,孙康囊萤, 。古人夜以继日地苦读,大都为了跻身仕途平步青云。那么,我痴痴读书,又是为什么呢?还是黄山谷说得好:“三日不读书,则理又不交于胸中,便觉面目可憎,言语无味。”
③“问渠那得清如许, A 。”夜阑人静,披衣挑灯,静读《离骚》,顿感屈子那凛然的人格透纸而来;读《三国》,为诸葛孔明神机妙算而拍案叫绝;读李杜欧阳苏轼张岱之文,顿觉笔添灵气,作文韵致无穷;读巴尔扎克卢梭伏尔泰之著,又觉心胸豁达思想开朗;品“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美景,感受“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 B ”的爱情极致,领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 C ……便自然会涨潮般产生强烈的共鸣:“枝头小鸟皆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⒈将第①段中加横线的句子浓缩为四字成语: (1分)
⒉第①段中“不识夫君是大款,只缘身在此屋中”是仿拟 (诗人名)的名句“ ”。 (2分)
⒊第②段中举出古人苦读的事例,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事例?试举出一例,能够填入文中。(不超过8字) 。(2分)
⒋第②段中引出黄山谷的话说明读书的原因和作用,你有类似的感受吗?说说你的感受。(2分)
⒌根据你的阅读体验,仿照第③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再写一组句子(不少于2句)(2分)
⒍第③段中A处的诗句应是 ,B处的诗句应填入“ ”才补充完整,C处可填上的短语为 。(2分)
四、阅读下文,然后答题。(本题共5小题,计13分)
语文诗话
①语文的实质是什么?有人认为语文的实质是工具性。我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它忽视了语文功能的多样性。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正常的人都能很熟练地进行语言交流,甚至有明显语法错误的表达也不影响双方的交流。我认为,语文的产生、发展决定了语文的浅层次表达是生活实践,具有工具性;高层次表达则是精神万象,具有精神性。
②我想,语文应该是热爱。没有一颗对生活炽热的心,怎会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⑴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博大胸襟?若没有没有对故土家乡的关爱与牵挂,怎会有“乡书何处达, ⑵ ”“ ⑶ ,随风直到夜郎西”的乡思愁绪?没有对祖国山水、人文风物的痴迷神往,怎会有“几处早莺争暖树, ⑷ ”的盎然春意?怎会有“绿树村边合, ⑸ ”的田园诗情?怎会有“常记溪亭日暮, ⑹ ”的怡然陶醉?……
展开余下试题
③热爱生活,热爱山川风物,更应该热爱我们人自己,爱亲,爱友,爱人,便会有诗情,便会有语文。
④“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关爱亲人反使诗情更怯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友情因诗句而彼此拉近;“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寂寞因诗句而得以慰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情因友情而发,友情因诗情而更酣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多少萍水相逢的人因此而更具人文关怀……
⑤语文不仅表达着热爱,悠悠千古,浩瀚的文学海洋,更浮涌着多少忧愁、郁闷甚或是猛呼抗争。
⑥屈原忧愁悲思而抒《离骚》,愤懑情极乃发《天问》;东坡遭贬、壮志未酬而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稼轩胡虏未灭而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陈涉苦难深重怒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⑦古今中外,灿烂的文学长卷都缀满一个个“情”字,但也不乏冷静理性。
⑧陶渊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折射出冷静的人生选择;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道出政治家的深重责任感;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已经挣脱并超越了自己的苦难,显露出普度众生的情怀;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更是一代伟人对饱经沧桑的神州大地的历史性洪钟巨响……
⑨语文,它的母亲是生活,它的成长是生活,它的未来直至永远仍是生活。语文,是热爱,是关怀,是追求,是思想,是幻想……生活就是大语文,大语文就是生活。
⑩“我以我的歌感动上帝/正如山以瀑布/感动遥远的大海”。泰戈尔沉沉的喉音唱出的诗,感动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用语文抒写你的心灵,便是你自己的呢喃情话,同时也感动了——你、我、他。
1.本文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 (2分)
2.如果说第六段引用诗句是阐述了“语文是浮涌着忧愁、郁闷甚或是猛呼抗争”,那么第②—④内容应该怎么概括呢?(2分)
3.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引用了大量的诗文名句。请在第二段中的横线⑴⑵⑶⑷⑸⑹处将诗句补充完整。(3分)
4.第④段引用了大量的“送别诗”,请仿照该段加波浪线的句式特点,顺着此段思路,在省略号处再补写一句。(3分)
5.在第⑨段中作者认为“生活就是大语文,大语文就是生活”。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句话,体现你对“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的理解。(3分)
五、阅读下文,然后答题。(本题共5小题,计13分)
书 韵
吕宜鹏
①读书,是一个对书籍意蕴的把握与接纳的过程。
②读书是人生命的必须。我想,任何一个真实的文明人都会把读书作为生命的组成部分,没有这种必须,“生命就会失去弹性,很容易风干和脆折。”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书,是“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床。”
③古往今来,勤苦读书总是流风不缀,总为人津津乐道。汉匡衡把家里的墙壁凿个小洞,借邻居的灯光来看书;晋孙康在晚上映着雪光勤读;车胤在夏天捉几十个萤火虫,装入绢袋,照览卷册;南齐江秘,则携书上房顶,随月而观。他们俱以刻苦读书,取得成就。
④书似一面神秘的魔镜,折射出迷宫似的世界。从金庸的侠骨,琼瑶的柔情,余秋雨的苦旅,马乐克斯的孤独,乃至泰山之巅,秋毫之末,南飞的雁阵,故枝的新叶,悱侧缠绵的少妇春梦,隽永曲折的真人妙谛,都是书的世界中的藏品。若唐诗宋词:唐代的环佩,宋代的衣裙,在字里行间轻灵飞动,----读去,仿佛听到了幽远的天簌,看到了水月的姿影,人面桃花爱情三分色,才子边将潇潇古愁;安祥地枕在唐风宋韵里,一不小心便一篙从周邦彦的烟柳长堤撑到了欧阳修的深深庭院……
⑤伟大、优秀的艺术,自有其永恒的生命力,自是美的“无尽藏。”歌德说:“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所以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古人谓之“读书有间”,即指能由字里行间,窥见作者立意用心之所在,读书的重点在于“通”:融会贯通,闻一知十,触类旁通,由此及彼。如唐张旭因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悟出笔法而书益精工;吴道子因见裴将军舞剑变化无常,联系到画里面画更大进。读书,特别需要这种举一反三的悟性。
⑥读书还应“反刍”。“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就要温故而知新,就要回味。每读一次有新的收获与心得,有余音绕梁之绝响,有“食已毕而味愈浓,言犹尽而意无穷”之妙不可言。
⑦“腹有诗书气自华”,读几本好书,让熠熠闪光的文字照透你的身体以及灵魂,乃至生命。
1、从第⑤段后面的文字中找出与加点的“益”字意思相同的同义词。(1分)
2、第④段划横线的句子让你想起了古代哪些诗词?请写出两句与之相关的诗词。(4分)
3、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⑥段“读书还应反刍”“反刍”一词的理解。(2分)
4、对下列句子进行仿写:(4分)
⑴书似一面神秘的魔镜,折射出迷宫似的世界。
⑵读书,一不小心便一篙从周邦彦的烟柳长堤撑到了欧阳修的深深庭院。
5、简答,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读书的韵味?(2分)
第三部分 写作(60分)
作文一(40分)
在我们的生活里,我们常常被身边的点点滴滴所触动:一个细微的动作或眼神,一句温馨的鼓励或劝告,一次以外的相遇或碰撞,甚至一滴雨水、一缕春风、一行文字、一片树叶、一棵小草、一幅画面等等,于不经意间怦然拨动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奇妙的感觉,温暖的情怀,美好的想像,深刻的哲思,一瞬间漾遍全身,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坚韧,懂得幸福……并且学会生活与创造。
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以“怦然心动的感觉”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②题目自拟,内容、立意自定。③500字左右
作文二(20分)
同学们一定注意到了,我们的学校不仅注重文化建设,而且也很注重环境建设。多年来的校园绿化已把我们学校建设成为了一座花园式学校。请你用生动的语言将这一幅校园美景描绘出来,展现在大家面前。300字左右。 (58.19.176.132)
上一篇:
广州市第113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
2007年11月实验初中九年级语文月考试题卷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07年中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2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