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203  
标签:粤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03]
2007-2008学年度汕头一中高三级语文模拟考试试题
  2007-2008学年度汕头一中高三级语文模拟考试试题
一、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奇数    通缉    豆萁    放荡不羁    犄角之势
    B.商榷    雀跃    宫阙    声名鹊起    生性怯懦
    C.茁壮    濯足    浑浊    着手成春    擢发难数
D.谚语    笑靥    砚台    狼吞虎咽    雁过拔毛
2.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一直以来成绩不佳的张国政披肝沥胆,几年如一日地刻苦训练,终于成为世界男子69公斤冠军级人物。
B.由于对队医水平的不信任,阿莫鲁索曾两次久假不归,置俱乐部的催促于不顾。
C.在可口可乐的广告中,“新星”是永远的题材,触动着许多年轻人的心,广告上行下效,带动国内的销售增长了24%。
D.这些飞行人员在处置重大空中特殊情况的过程中,气贯长虹;用忠诚、果敢和智慧谱写了一曲曲革命英雄主义壮歌。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视察团在充分肯定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与老工业基地改造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的同时,对山西省老工业基地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希望。 
   B.这些措施有的放矢,有利于消除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准入方面受到的各种限制,有利于缓解“贷款难、融资难”这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C.高等学校扩招后,学校对整个录取比例不那么看重了,开始拼命追求考上名牌和重点大学。
   D.如果说原来劳动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让广大务工者因为担心“饭碗”不保而不敢拿起法律武器维权的话,如今劳务工紧缺的状况则为劳务工有效维权提供了机遇。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树繁花不经意间闯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不禁为之震颤。我惊诧,三年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  a  ,一连好几天,  b  ,望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使我领悟了一句话:  c  。
①可我竟然从未留意过这近在咫尺的美      ②可对这近在咫尺的美,我竟然从未留意过
③我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站在阳台上望它们  ④我天天都在阳台上望它们,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
⑤美丽如河流,越深越无声                ⑥美丽如醇酒,越久香越浓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二、本大题7小题,共3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题。(21分)
平原君朱建者,楚人也。故尝为淮南王黥布相,有罪去,后复事黥布。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布不听而听梁父侯,遂反。汉已诛布,闻平原君谏不与谋,得不诛。
平原君为人辩有口,刻廉刚直,家于长安。行不苟合,义不取容。辟阳侯行不正,得幸吕太后。时辟阳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不肯见。及平原君母死。陆生素与平原君善,过之。平原君家贫,未有以发丧,方假贷服具,陆生令平原君发丧。陆生往见辟阳侯,贺曰:“平原君母死。”辟阳侯曰:“平原君母死,何乃贺我乎?”陆贾曰:“前日君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义不知君,以其母故,今其母死,君诚厚送丧,则彼为君死矣。”辟阳侯乃奉百金往税。列侯贵人以辟阳侯故,往税凡五百金。


浏览完整试题辟阳侯幸吕太后,人或毁辟阳侯于孝惠帝,孝惠帝大怒,下吏,欲诛之。吕太后惭,不可以言。大臣多害辟阳侯行,欲遂诛之。辟阳侯急,因使人欲见平原君。平原君辞曰:“狱急,不敢见君。”乃求见孝惠幸臣闳籍孺,说之曰:“君所以得幸帝,天下莫不闻。今辟阳侯幸太后而下吏,道路皆言君谗,欲杀之。今日辟阳侯诛,旦日太后含怒,亦诛君。何不肉袒为辟阳侯言于帝?帝听君出辟阳侯,太后大欢。两主共幸君,君贵富益倍矣。”于是闳籍孺大恐,从其计,言帝,果出辟阳侯。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见辟阳侯,辟阳侯以为倍己,大怒。及其成功出之,乃大惊。
吕太后崩,大臣诛诸吕,辟阳侯于诸吕至深,而卒不诛。计画所以全者,皆陆生,平原君之力也。
孝文帝时,淮南厉王杀辟阳侯,以诸吕故。文帝闻其客平原君为计策,使吏捕欲治。闻吏至门,平原君欲自杀。诸子及吏皆曰:“事未可知,何早自杀为?”平原君曰:“我死祸绝,不及而身矣。”遂自刭。孝文帝闻之惜之,曰:“吾无意杀之。”乃召其子,拜为中大夫。使匈奴,单于无礼,乃骂单于,遂死匈奴中。(《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夫受人之德必有以报受不义之恩其报之也亦必将出于不义以不义为小人谋则不至于自杀其身不已。建既受金,故遇辟阳之难,不得不求为之脱;既为辟阳之客,闻文帝追案,不得不自刎。呜呼!以百金之故,丧名失节,遂杀其身,士君子取与之间,宜何如哉? (戴钧衡 《朱建论》)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不苟合,义不取容。           取容:曲从讨好
B.往税凡五百金                     税:赠送
C.孝惠帝大怒,下吏                 下吏:贬为小吏
D.使吏捕欲治                 治:治罪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①辟阳侯乃奉百金往税            ②单于无礼,乃骂单于
B. ①人或毁辟阳侯于孝惠帝          ②辟阳侯于诸吕至深
C. ①平原君家贫,未有以发丧        ②列侯贵人以辟阳侯故
D. ①今辟阳侯幸太后而下吏          ②我死祸绝,不及而身矣
7.下列句子全都表现平原君朱建已“丧名失节”的一组是 (3分)
①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
②乃求见孝惠幸臣闳籍孺,说之曰:……两主俱幸君,君富贵益倍矣。
③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见辟阳侯。
④计画所以全者,皆陆生,平原君之力也。
⑤文帝闻其客平原君为计策,使吏捕欲治。
⑥平原君曰:“我死祸绝,不及而身矣。”遂自刭。
A. ①②⑤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③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平原君朱建曾经两次追随黥布,由于他曾经劝黥布不要造反,也没有参与造反的阴谋活动,所以汉朝平定叛乱以后,并没有追究他的责任。
B.平原君朱建的母亲死的时候,陆生向辟阳侯表示祝贺,认为辟阳侯可以趁此机会拉拢朱建,并让朱建为辟阳侯拼死效力。
C.平原君朱建劝说闳籍孺为辟阳侯求情,说这样可以讨得太后的欢心,他和辟阳侯两人共同受到君主的宠幸,就会更加富贵。
D.戴钧衡认为朱建因为钱丧失了名节并最终自杀的故事,对于君子如何取舍有着警示作用。
9.断句和翻译(9分)
⑴用“/”为下面句子断句。(3分)
夫受人之德必有以报受不义之恩其报之也亦必将出于不义以不义为小人谋则不至于自杀其身不已
⑵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 辟阳侯行不正,得幸吕太后。时辟阳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不肯见。(3分)
②吕太后惭,不可以言。大臣多害辟阳侯行,欲遂诛之。(3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谒金门     李好古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注]李好古,南宋词人。原有题目“怀故居”。
⑴“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运用了什么艺术方法?表现怎样社会现实?(3分)
⑵“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共6分)
⑴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              。(《诗经•氓》)
⑵              ,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⑶其间旦暮闻何物?                 。             ,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⑷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                。(韩愈《师说》)
三、本大题4小题,共18分。
美丽的《诗经》   鲍鹏山
《诗经》对我们而言,是一个谜,它有着太多的秘密没有被我们揭开。可是,它实在是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诗经》是我们民族最美丽最缥缈的传说,可它离我们那么近,“诗云”与“子曰”并称,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几乎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圣经,左右着我们的思维与判断,甚至我们表情达意的方式都蒙它赐予——所谓“赋诗言志”。但它又总是与我们保持着距离——“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我们已经把“子曰”完全历史化,孔子其人其事已经凿凿可信,铭刻在历史之柱上,而作为“诗云”的《诗经》,却一直不肯降为历史——虽然我们也曾认定它与其他经典一样,是史,但那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它本来就不是描述“事实”而是表达“愿望”,如果说它是我们的心灵史,那倒很准确。它确是反映了周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堪称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我们也因此为它冠以“现实主义”之名,但它真正的价值是它表达了那个时代的痛与爱、愤怒与柔情、遗憾与追求……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在“痛苦着他们的痛苦,追求着他们的追求”。它永远是鲜活的生活之树,而不是灰色的理论与道德教条。虽然,从孔子及其门徒开始,我们就在竭力把它道德化;至少从汉代开始,我们就一直把它学术化,但它永远是诗,是艺术,是感性的、美丽的,是作用于我们的心灵与情感并一直在感动我们而不是教训我们的。是的,它应该是,也一直是大众的至爱,是我们心灵的寄托与表达。


展开余下试题《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事实上,我们无论对《诗经》本身及其中具体诗篇的解释,还是对《诗经》的搜集编辑成书、分类标准及意图,及它所呈现出的艺术独特风采,都莫衷一是。莫衷一是的事实表明我们都只是在臆测,在推断,而不是在证明与发现。是的,我可以稍微武断一点地说,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对《诗经》中的很多问题我们都各持不同见解而互不相让。即便有些问题看起来已经被“公认”,但那也正是全体的无能为力——是全体的无能,从而无力提出更有说服力的结论,便只好就这么得过且过,大家一齐装糊涂,往前挨日子。
种种学术上的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正如一位绝世佳人,她吸引我们的是她的美丽和风韵,而不是她的身份和背景。事实上,正如苏格拉底早就警告过的,“学术”在“美”这样的问题上是无能为力的。纯洁的爱情是没有背景的,真正的文学欣赏也可能正是没有学术性的,我们是否被感动、被感染,是文学欣赏是否发生的唯一标准,而我们是否能被感动或被感染,正是我们是否具有欣赏能力的重要标志。正如一个人对他所追求的绝世佳人身世背景的过分关注,会让我们怀疑他的真正用心一样,过分学术化的文学研究,也让我们怀疑他是否有“爱”文学的能力,甚至是否真的爱文学,或是仅仅因为这种学术研究能给他世俗的好处。所以我有时大逆不道地劝我的学生不要去读学者们的文学史。学术化的东西有时很煞文学的风景。
12.下列关于我们对《诗经》“恋恋不舍”的原因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它神秘,它是我们民族最美丽最缥缈的传说。
B、它真实,它是反映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C、它神圣,它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几乎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圣经。
D、它美丽,它一直是大众的至爱,是我们心灵的寄托与表达。
13.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这是一篇洋溢着学者气息的文艺评论,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诗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剖析,并由此揭开了《诗经》的神秘面纱。
B.文章最后一段“一位绝世佳人”的作用是用“绝世佳人”作比,形象地论证“学术”在“美”这样的问题上是无能为力的。
C.与“诗云”相提并论的“子曰”,指的应该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作者认为,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经典著作已经被历史化。
D.“大家一齐装糊涂,往前挨日子”,是作者对《诗经》研究现状和《诗经》研究者无作为的一种形象概括。
E.文章的语言严谨而整饬。作者个人的主观思想与审美对象的有机融会,使作品更富于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
14.作者为什么说《诗经》“一直不肯降为历史”?请分条陈述。(4分)
15.文章最后一段说:“学术化的东西有时很煞文学的风景。”请解释这句话的含义。(5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心许子午兰
友人赠我一盆伶仃的植物,瘦长的叶子,顶部举着一簇花苞,那花苞左右分披了,一律是待放的姿态。友人告诉我说,这植物,脾性怪,偏在夜半开花,因而得名“子午兰”。
那夜为安妥几行文字,熬到很晚。忽而想起子午兰,该正是开花的时候吧?锨亮阳台的灯,果真看见子午兰开的正好!但与我平空猜想的不一样,不是热烈地全部绽放,而是仅开了一朵花。紫蓝颜色,指甲盖般大小,精致的花瓣,更加精致的花蕊,单单薄薄的样子,却不失风致——真个是禁得起端详的一种花呢!
次日起床,头一件事就是探头去看那朵子午兰,已经不十分精神了;中午下班回家再看时,却早谦卑地垂了头,寻不到半点儿昨夜的姿容。
那些日子就特别喜欢熬夜,熬到夜半时分,去看每次只开一朵的子午兰。有时分明看到分披两侧的花苞各自预备好了一个鼓胀胀的花蕾,在心里跟自己说:这回,可要开出一对姊妹花了!然而,那两个花苞仿佛决心要捍卫某种风格,夜半依然是一枝独放,另一枝呢,自然排到了次日。      
就这样一天一朵地被美好地吊着胃口。二十多个花苞,足足赚走我二十几日的快乐。
很情愿为这棵子午兰付出些快乐的遐想。想她定然是不畏惧寂寞的一种花。不但选择了深夜,而且选择了独放。对着静静绽放的一朵紫蓝小花,总有向她诵读老杜那两句靓诗的冲动——“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嘿,你没觉出“商量”这个词用得妙极吗?设若我的子午兰也需要“商量”,她们该用怎样细嫩的嗓音呢?呢喃说着次第展露芳菲心事的话题,连枝叶都给熏香了呢!不想邀宠,无意争妍,慢条斯理地说出一个个漂亮的心愿,在完成了与星光的神秘对话之后,便义无反顾地凋萎了自己。如果这一株植物也拥有一颗小小的心,它一定是淡定的,从容的,也无疑是聪慧的,睿智的。太欣赏它那么妥帖地安排好了自己的花期,努力迁延了自己生命中最美丽的时光!
如果,如果上帝也让我开出自己的一种花,昨天的我,或许会在选择的时刻惶惑,因为我同时爱着许多种花,掂量中,我定会被不得已的扬弃轻轻折磨;但是,今天,我已毅然决定让自己开成了子午兰!不在喧嚷的时刻喋喋不休地诉说,不在阳光与尘土交织的天空下迫不及待地披露心迹。珍藏着一个紫蓝色调的愿望,面对自己的灵魂,悄然打开。借一方无形的镜子,照见自己的无瑕的容颜。在这个“凋谢”无情地觊觎着每一个无辜生命的世界上,我愿意学着子午兰的样子,每天让自己开出一朵花,不急于和盘托出满心锦绣,不迫着他人喝彩,认真掐算着,精心安排好每一个日子,细水长流地支付自己的美丽心情。只要有花可开,就不允许生命与暗淡为伴。而当凋谢必然降临,就在自己的花影中欣然谢幕,不怨艾,不盘桓,走得果决而又凛然。
心许子午兰。唯愿我的爱从尘世的喧嚷中沉静地滤出,作别繁复与火爆,携着一个简约的梦想,步入一种全新的纯美境界……
16.请说说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是什么,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展开余下试题17.试分析结尾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5分)
18.作者为何要心许子午兰?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杨锦麟这家伙》序
《山海经》说:“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闽在海中是传说,西北有山是事实。福建境内山岭耸峙,河谷错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土地都被大山占去,人被挤到了海边上。辽阔无垠的大海就这样成了闽人的土地,闽人的故乡。
长期与变幻多端的海洋打交道,使闽人身上具有一种双脚离开陆地的不安定感,一种明知凶险却冒死而为的勇猛,一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机敏,一种比其他人更能吃苦耐劳的原动力。
作为闽人的杨锦麟,就是在这种地理文化环境下长大成人。
杨锦麟明白三个道理:
一、珍惜机会。如果一个人用数年血汗、星夜急走八十里山路的哀求,尚不能争取到上中专的机会,他一定知道“机会”二字意味着什么。
    二、勤劳肯干。无论是农民还是渔民,手停意味着口停。冒死出海,才能让自己活得好,活得踏实。
三、自信人生。喜欢你的人不再喜欢你,但是你自己要喜欢自己,对你有信心的人不再有信心,但你要对自己有信心。把自己当成一个皮球,别人越骂你,你的气越足,蹦得越高。
恢复高考的机会被他死死抓住了。1978年闷热的夏天,杨锦麟发奋复习了二十天,用他话说“扇扇子只会浪费时间”,最后连裤裆都捂烂了,真是苦不堪言。考试结束,他竟然没忘了像“白卷英雄”张铁生那样,给自己报考的厦门大学的老师写了一封信。信的最后是四个字:我要读书!
然而,他交的不是白卷。杨锦麟被厦大录取。
杨锦麟的勤奋很少有人能与之相比。一则真实的笑话是:一天晚上,老杨入住内地一家高级酒店,不知是喝多了还是别的原因,稀里糊涂把卫生间的门锁死了。第二天早起,想方便一下,发现进不了门,急忙呼叫服务生。趁着服务生取钥匙的档儿,老杨打开电脑写文章,以此分散内急的注意力。等钥匙取来时,他已写了一千字。方便之后,老杨仰天长“笑”:我这一泡尿值一千块钱呀,哈哈哈!
2003年,凤凰计划开办一档全新的读报节目,每天把海内外华文纸质媒体讯息精华以“评说”的方式介绍给观众,满足生活节奏快、没时间读报纸的电视观众对于报纸资讯全方位、多视角的信息需求。我为这个节目起了个名字:《有报天天读》。“天天读”带点“文革”色彩,“毛主席语录天天读”是我们这代人共有的名词记忆。
用杨锦麟自己的话说,他这种“变音国语”、臃肿身材、长相平凡、年过半百的对象,在内地任何一家电视台,不仅没有机会上岗,即使哭着喊着争取在电视台当个保安门卫,也未必有机会,更遑论被毫不犹豫地推到前台。但是,我相信他、佩服他,我认为他一定能行!
果然,不到半年时间,《有报天天读》火了。内地各种“克隆”节目纷纷出台,但往往形似神缺,东施效颦。杨锦麟这只稀世老鸟哪那么容易找到第二只?以正统的播音标准论,杨锦麟浓重的闽南口音简直不可饶恕,无论说国语、粤语还是英语,其实全是一个“闽南调”!
这样的形象、这样的口音、这样的年纪,还能红,还能火,凭什么?两个字:经历。杨锦麟读报读的是什么?新闻?故事?笑料?忧国之心?都是,也都不是。老杨读报的“魂魄”,在于一个饱经忧患、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这五十多年来在底层苦过、在上层混过、在内地呆过、在香港漂过的这种复杂的人生经历。
这经历使他对自己的人生磨难记忆犹新,对民族国家的苦难理解深刻。中国从穷到乱,从乱到治,从封闭到开放、多元……时代的大变迁,他亲历其中,更在一旁思考、反省。大爱思过,大爱坦荡。
所以,读报背后,是其集数十年功力于一身的真学问、真智慧、真见地。杨锦麟懂得中国,懂得人生。他以一己之心推论天下,与大多数国人同喜同悲,心灵相通。更可贵的是他跃然屏幕的率真个性,言人所不敢言,对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忧心”的爱国情怀,如此,赢得电视观众的真喜爱、真钦佩也就不足为怪。
杨锦麟这一生阴错阳差。别人毕业了,他去上学;别人立业了,他去闯世界;别人退休了,他突然成名了。他说,五十知天命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人的一生把握自己的运程和机会非常重要,取得一点成功后,更应该惜福、感恩。
杨锦麟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凡人怎么成了一个名人,一个报人怎么成了一个电视人,而光环之下、屏幕背后的生活又是多么单调寂寞。虽然,杨锦麟狡黠而乐天,但是,他的生活总体上是孤独的。哪一个读书读报读出点名堂的人,不是“板凳要坐十年冷”呢?好在杨锦麟是闽人,是与海为伴的人,对于孤独和奋争,常有与众不同的见解。
是为序。
19. 本文是传记,可开头为什么却从“闽人土地”说起?(4分)
20. 从全文看,杨锦麟突出的个性特点是什么?(5分)
21. 杨锦麟说自己“‘变音国语’、臃肿身材、长相平凡、年过半百”,而又是什么使他主持的“有报天天读”这一节目“火”起来?请结合实际谈谈杨锦麟的成功历程对你有何启示。(6分)
五、本大题3小题,共12分。
22.把下面的消息缩写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个字)(4分)
    荷兰克劳斯亲王基金会奖10月18日下午在荷兰驻华大使馆举行颁奖仪式。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士吴良镛因其在建筑与文化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成为本年度这一奖项的获得者。
    克劳斯亲王基金会奖是在荷兰享有极高声望的文化奖项,它的设立旨在奖励全球,特别是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在文化和发展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士和组织,由此鼓励全球的艺术家、思想家进行交流,并通过授予奖项、资助出版、促进宣传和资助艺术作品的制作等途径鼓励文化和发展领域的各种活动。
    克劳斯基金会认为,吴良镛不仅了解到传统建筑及现代建筑的价值,还帮助人们认识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重要意义,他以其无可估量的贡献而成为对中国现代建筑师产生影响和鼓舞的源泉。    
    今年80岁的吴良镛,1944年毕业于国立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1946年协助梁思成教授筹办清华大学建筑系,1948年赴美深造。他曾任国际建筑协会副主席,世界人类居聚学会副主席,主席等职。
23.仔细观察漫画《祖孙“三带”》,领会画面内容的寓意,参照例句在横线上各写一句50个字以内的话。(4分)

标签:粤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7-2008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0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