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日常阶段测试
阅读:989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日常阶段测试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9]
高一一单元诗歌散文单元测试题
高中语文第一册诗歌散文单元测试题
第Ⅰ卷
一、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3.阅读下面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偶 成 戴望舒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再听见明朗的呼唤棗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 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1945年5月31日)
A.诗歌通过抒写“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的“梦”,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深情呼唤和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
B.第二句中“古旧的凝冰”喻指中华民族同历史悠久和专制暴政而被冰结、窒息的生命力。
C.诗歌第一节写想象中的美好情境,第二节再给出其中道理,这种结构使传达的信念更富说服力和感染力。
D.诗歌多次出现“重到”“再看见”“再听见”“重开”等字眼,隐含有生命循环的悲观意味。
4.阅读下面的诗歌,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海 臧克家
从碧澄澄的天空,/ 看到了你的颜色;/ 从一阵阵的清风,/ 嗅到了你的气息;/ 摸着潮湿的衣角,/ 触到了你的体温;/ 深夜醒来,/ 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1956年)
A.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分别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写出了他对大海的感受。
B.由远而近、从白天到夜晚,大海给诗人的感觉不尽相同,这些形成了全诗的发展层次。
C.诗人将自己的感觉加以升华,使大海人格化、生命化,向我们展示出大海的整体形象。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壮观的惊喜,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表现了一定的人生哲理。
浏览完整试题
5.阅读《就是那一只蟋蟀》的第六段,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你的窗外唱歌 /在我的窗外唱歌 /你在倾听 /你在想念 /我在倾听 /我在吟哦 /你该猜到我在吟些什么 /我会想到你在想些什么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 /对诗中的那只蟋蟀
A.诗中出现的那只蟋蟀已经不是一般的昆虫,而是诗人创造的新颖独特的意象,是饱含诗意的意象。
B.这种意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沟通古今中国人以及海峡两岸人民的感情。
C.诗人和Y先生小时候都养过蟋蟀,通过它,两人找到了共同语言。
D.诗中用蟋蟀的鸣叫为主旋律谱成一曲思乡之歌。
6.阅读《那时他走在小路上——怀念小平同志》,然后回答问题。
那时,他走在小路上 /共和国也走在小路上 /从将军楼 /到拖拉机修配厂 /一条窄窄的田埂 /那些沉重的脚步 /踏向崎岖和旅途的沧桑 /“那时,他走在小路上 / 共和国也走在小路上”
对“小路”的含义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实指小平同志经过的那条从将军楼到拖拉机修配厂的窄窄的田埂。
B.小路,象征了共和国在十年动乱期间遭到林彪、“四人帮”破坏的曲折与艰难。
C.小路,象征了十年动乱期间,小平同志和共和国道路的曲折与艰难。
D.小路,既实指小平同志下放江西南昌劳动时,每天走过的那条窄窄的田埂,也象征了小平同志和共和国十年动乱时所走道路的曲折与艰难。
7.阅读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的第六段,回答问题。
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罗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她含着笑……”一连用了6次,来形容大堰河劳动时的神态,表现了大堰河性格,
下列各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不向困苦低头的倔强性格; B.热爱劳动的乐观性格。
C.化苦为乐的反抗性格。 D.不知抗争的忍耐性格。
8.阅读《礁石》这首诗,诗中“它”的形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望着海洋
A.一个生活强者的形象。 B.一个生活苦难者的形象。
C.一个革命者的形象。 D.中华民族的形象。
9.阅读下面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母 亲 [藏族]饶阶巴桑
我吸吮着母亲的奶头, /还不曾想过捏泥娃娃和捉迷藏, /还不曾想过天空和陆地, /可是心里却有一个模糊的印象: /“世间再也没有什么, /比母亲的胸脯还宽广!” / 我从遥远遥远的边疆,/渡过了长江和黄河 /虽然我还没有走到长白山, /但我的心底轻声地说:/“世间再也没有什么,/比母亲的胸脯还宽广!”
[注]作者饶阶巴桑原是一位农奴娃娃子后来参加了解放军,成长为优秀的部队文艺工作者。
A.诗人出身贫苦的农奴家庭,幼年难得母爱,故起笔以幻觉自慰;笔法有意“幼稚”,为后面的感情成熟作铺垫。
B.这首诗前一节的“母亲”指生母,后一节的“母亲”喻祖国,全诗重在歌颂祖国给予诗人新的生命和新的世界。
C.第二节写诗人踏入人生新的旅途后,对世间的认识与幼年对母亲特殊印象的内在联系,前后两节,诗情紧密相连。
D.两节诗复唱“世间再也没有什么 / 比母亲的胸脯还宽广”,增强抒情力度,完成了爱母亲更爱祖国的情感升华。
10.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这话叫我今天怎样说?/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A.“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一句话”虽没有说出,但它已如即将溃堤的洪水,入转瞬就要出膛的炮弹。开篇两句有狂飙突进的气势。
B.第一节,两次使用“突然”一词,意在提醒人民随时做好迎接最后斗争的准备;诗中的“你”,指的是知识分子中的一部分对反动政府抱有幻想的人。
C.“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中国应当属于人民大众,纵然五千年没有说破,但反独裁的情绪却如熔岩在地下积聚、奔突。
D.这首诗通过火山爆发、青天霹雳、铁树开花等连比凝聚出短促而响亮的结句,突出了强烈的政治内涵和诗人进步、高昂的反抗意识。
1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追 求 [台湾] 覃子豪
大海中的落日 /悲壮得像英雄的感叹 /一颗星追过去 /向遥远的天边 /黑夜的海风 /刮起了黄沙 /在苍茫的夜里 /一个健伟的灵魂 /跨上了时间的快马 (1950年8月)
A.诗的第一句实写,第二句虚写,时空阔大,意象壮美,写现实境界而又超越现实境界,激发读者对人生境界和人生价值的审美领悟。
展开余下试题
B.日落之后是黄昏,“一颗星追过去/向遥远的天边”,星斗临空,诗人对黄昏作了传神的动态演示和静态描摹。
C.黄昏之后是黑夜,“黑夜的海风/刮起了黄沙”,四周墨黑,嗨风呼啸。黄沙飞扬,声色并茂,令人如见其闻,给人留下了可供联想的天地。
D.最后三句以虚写结束全诗,“快马”之暗写“追”与“一颗星追过去”之明写“追”,从隐与显两方面扣紧题旨:真正的人生,应该有高远的追求。
12.对下面一首新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民歌 余光中
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 / 从青海到黄海 / 风 也听见 沙 也听见
如果黄河冻成了冰河 / 还有长江最最母性的鼻音 / 从高原到平原 / 鱼 也听见 / 龙 也听见
如果长江冻成了冰河 / 还有我,还有我的红海在呼啸 / 从早潮到晚潮 / 醒 也听见 / 梦 也听见
有一天我的血也结冰 / 还有你的血他的血在合唱 / 从A型到O型 / 哭 也听见 / 笑 也听见
A.题为“民歌”是因为素材取于民间,形式模拟《诗经》中的“国风”;诗人希望平民百姓能理解他的心声,代代传唱这首诗。
B.虽是新诗,却借鉴了古典格律诗的创作手法,结构工整、精巧;用语通俗,读来上口,有浓郁的民歌韵味。
C.“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 / 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这开篇诗句时空阔达,具有积极的象征意义,充满民族自豪感。
D.诗中景物不断转换诗情愈来愈深沉,当结尾出现了“还有你的血他的血在合唱 / 从A型到O型”这样撼人魂魄的诗句时,家国之思、民族之爱得到了崇高的升华。
13.阅读小诗《钟乳》,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友人送我一石钟乳,/我爱它一滴滴凝成非凡气度。/我把它摆在桌上细细地观赏,/蓦地,听见它深情地倾诉:/十万年后,我该是一架大山,/人类的爱,是我的痛苦。
A. 石钟乳没有生命,诗人却说“听见它深情地倾诉”,从思维的角度看,这属于想象;从修辞的角度看,这是拟人手法。
B.“十万年后,我该是一架大山”前面省略了表示条件的句子,补上去,可以这样写:如果我仍旧生长在原来的地方。
C.这首小诗是说,要让事物按自身的规律去发展,而不应持主观主义态度。
D.这首小诗的主旨应当是:爱,应有正确的态度,应采取正确的方法。
14.读戴望舒的《赠内》一诗,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空白的诗帖,幸福的年岁;/因为我苦涩的诗节,只为灾难树里程碑。
即使清丽的词华,也会消失它的光鲜,/恰如你鬓边憔悴的花,映着明媚的朱颜。
不如寂寂地过一世,受着你光彩的熏沐,/一旦为后人说起时,但叫人说往昔某人最幸福。
A.这首诗是赠给妻子的,全诗朴实无华,却情真意切,抒写了诗人为自己有这样一位美丽而又贤惠的妻子相伴一生而感到无比幸福之情。
B.诗人总是以“苦涩的诗节”叙写灾难的人生,而对幸福的爱情生活却没留下诗行,为此,他深感遗憾。
C.诗人以比喻和映衬的艺术手法赞美妻子的容颜,着重表现的是妻子的外在美。
D.诗人愿熏沐妻子的光彩,寂寂地度过一生,这是直接抒情;“但叫人说往昔某人最幸福”,则是间接抒写感受,含蓄地表现了妻子的内在美。
15.阅读小诗《红叶》,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风,把红叶,/掷到脚跟前。/噢,秋天!/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经霜后我才发现……
A.前两句写出了秋风劲吹、枝叶稀疏之状,是一幅简洁的秋景秋色图,从这个图景中看不出诗人明显的爱憎。
B.诗中“噢”字以下道出了诗人的领悟:已是深秋,并点明对此景有独特的感受。
C.此诗迥异于他人的新发现在于“绿色的生命有热血”,即赋予绿色以生命、和平、蓬勃生长之意。
D.诗的末句虚实兼备,既写了树叶经霜变红的事实,也喻指作者经受了风吹雨打、霜欺雪压的考验。
16.阅读郭沫若《炉中煤——眷恋祖国的情绪》(片断,作于1920年),选出对诗中意象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A.“炉中煤”是诗人自喻,活埋地下多年,今朝重见天光,决心燃烧自身,报效国家。
B.“年青的女郎”,既实指作者心中的恋人,也虚指晨光熹微的祖国。
C.“黑奴的胸中”“火一样的心肠”,强烈抒发了诗人眷恋祖国,献身祖国的深情。
D.“你的殷勤”表达了作者对“五四”以后的祖国的一种期待心情,这是诗人抒情的出发点。
17. 阅读北岛《迷途》,对诗歌象征意义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沿着鸽子的哨音/我寻找你/高高的森林挡住了天空/小线上/一棵迷途的蒲公英/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下/我找到了你/那深不可测的眼睛
A.“哨音”象征天使般的召唤,“森林”象征遮挡于前进道路的障碍因素。
B.“蒲公英”象征一时迷途的同伴,我与同伴一起找到追寻的目标。
C.“湖泊”象征追寻的归宿,它是作者心目中美好的理想。
D.“你”“眼睛”象征着深不可测的湖泊和清清一碧的湖水。
18. 阅读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选出对词语解说不准确的一项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祖国在那头
A.“邮票”在诗中指代信件。第一个诗段写游子少时离家,凭书信宽慰乡愁。
B.“船票”在诗中指代船只。第二个诗段写游子和新娘各自在水一方,以船只替代鹊桥。
C.“坟墓”在诗中指代封闭的家园。第三个诗段写游子飘零在外,遥望大陆,不得其门而入。
D.以“浅浅”饰“海峡”,说明海峡不是阻隔两岸的障碍,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愿。
19. . 陆俏梅《南方唱给北方的情歌》空缺的词句和原作一致的一项是
喜欢你把我看成操着吴腔越语的女子/总是缠绵绵在三月的经纬上相思、流泪/把三月的雨丝①/把三月的花枝②/然后一点船篙高绾裤腿躲进杨柳岸这边
我双眼皮的湖泊/波动着一页一页如岁月摇动的桨声/一阕一阕婉婉约约地折叠起来/折叠起一部重感情的地方志/第一页是③/第二页是琵琶女浔阳江头的琵琶韵/第三页是④
第一诗段:a.当作芬芳美酒b.插得满身都是c.梳成好看的发式挂在背后
第二诗段:d.王昭君独留青冢的千载泪e.西施们楚楚动人的捣衣声f.白娘子多愁善感的儿化韵
A.(1)a(2)b(3)d(4)f B.(1)a(2)b(3)(4)f C.(1)c(2)b(3)e(4)f D.(1)c(2)b(3)f(4)d
20. 阅读白桦《轻!重!》,选出对诗中对比手法分析不准确的一项
展开余下试题
隐入绿色的边境森林,/谁能比边防军士兵更轻?/萤火虫飞过去也要闪亮一星星火光,蝴蝶翩翩起舞也要扬起霏细的花粉;/我们活跃在深深的林海里,/就像是一群无声无息的黑影。
迎着黑色的骤雨狂风,/谁能比边防军士兵更重?/千年不化的冰川也会在雷电中崩裂,万年凝固的雪山也会在暴风里震动;/我们站立在神圣的国境线上,每一个哨岗都是一座不移的山峰!
A.诗中的“轻”旨在刻画边防军士兵身手矫健、动作快捷的机警形象。
B.诗中的“重”旨在凸现边防军士兵坚强无畏的精神和不可战胜的钢铁意志。
C.“黑色”“绿色”形成了对比关系,突出了“骤雨狂风”的恶劣,士兵生活的艰苦。
D.萤火虫、蝴蝶与冰川、雪山对比,作用在于形成强烈的轻重反差,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第Ⅱ卷
二、
21.根据原文,将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①.山如眉黛,小屋 。
②.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
③.四百多年里,它一面 , ,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
三、
阅读宗璞的《报秋》回答后面各题
报 秋 宗璞
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籍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控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署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得一种玉籍花精神罢。
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们常这样自嘲。
玉籍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往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有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未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幕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玉籍花下却总是干净的。可能因气味的原故,不容虫豸近身。
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
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怪谁呢,很难回答。
久居异乡的兄长,业余喜好诗词。前几天寄来南宋词人朱敦儒的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我把“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吟哦,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实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
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22.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看见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
(1) 作者为什么吃惊?(不超过8个字)
(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怅然?(不超过10个字)
23.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红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不超过12个字)
24.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6个“便”字和5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2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三项是
A. 玉簪花的芳香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可以提醒人们秋的到来,让人减少一些惰性。
B. 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赞美那种“生活上而下比,工作上而上比”的玉簪花精神。
C. 作者对“领取而今现在”一句的吟哦让人体味到一种悠然自得、面对现实的人生态度。
D.“领取自己那一份”,是是劝尉人们要及时把握自己应得的那一份,而不要有非分之想。
E.作者借助比较的手法,巧妙地写出了玉簪花所散发出的与其他几种花不同的芳香。
F.作者把玉簪花的绿叶描写为“绿波”,使人联想到生活的长河,有广阔的空间感和深邃的时
间感。
四、作文
题目:悔
要示:1、写成记叙文 2、字数在600字以上
附答案:
1-20:DDDDC DCCAB BACBC BDCCC
21.略
22.(1)答:没几天便是立秋 (2)收获季节却两手空空
23.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
24.(1)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
上一篇:
高考自然科技文主观阅读练习
下一篇:
2008年福建省语文高考模拟试卷五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日常阶段测试
相关:
关于“高一一单元”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