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日常阶段测试

阅读:1066  
标签:苏教版 高二 选修 日常阶段测试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6]
滑集中学07—08学年(上)高二语文《史记选读》检测试题
  滑集中学07—08学年(下)学期
高二语文《史记选读》检测试题
命题人:王永田
本试卷分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30分)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庙堂    打园场    举一返三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B.枯槁    吊胃口    刎颈之交  百尺竿头,更近一步
      C.麾下    唱高调    作璧上观  老骥伏枥,智在千里
      D.栈道    香饽饽    礼崩乐坏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    我国面临着资源缺乏和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然而坚定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容置疑。 
   ②本报    以民为本、善于监督、勇于维护公民权益的宗旨,为广大读者提供详尽、实用的新闻资源与法律服务。 
   ③市妇联、市体育局决定即日起在全市    巾帼体育健身志愿者,以便更好地在全市推广科学、文明的体育健身活动。 
      A.尽管  秉承    招募    B.不管  继承  招聘 
      C.不管  秉承  招聘    D.尽管  继承  招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对于流氓软件,做到防患于未然,提前进行有效的防范措施,就远比“亡羊补牢”要实在的多。
     B.法院执行工作单靠温文尔雅是做不好的,很多被执行人都有“吃硬不吃软”的秉性,任你把嘴皮磨破,也不愿意主动履行义务。 
     C.看来,美英当局要想摆脱在伊拉克的困境,还得及早改弦更张,如果继续一意孤行,更多更大的麻烦和危险或许还在后头呢! 
     D.联欢晚会上的许多小品,就是典型的农民文化,它蕴涵的调侃、风趣、机智乃至油滑,恰恰是农民文化中不足为训的准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有的学生考试前会出现失眠、烦躁等现象,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太在乎考试成绩,心理负担过重所造成的。
    B.联想集团为了使客户真正得到没有后顾之忧的服务,率先提出了对所售产品三年内保修,二十四小时服务的承诺。
    C.最近一段时间,各种传媒、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大量地报道了美国在阿富汗进行的反对恐怖主义的战争。
D.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创新,必须利用语文学科特有的优势和独特的能力结构,加强言语操作,创设大语文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动起来,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什么是“和谐社会”?社会学认为,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群体形式,是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它的特征之一是具有结构性。


浏览完整试题    而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或社会体系中诸要素之间比较持久、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相互协调,整个社会才能保持有序和谐的状态。所以,“和谐社会”就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我们在把工作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统筹社会各种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著名的政治学家亭庭顿关于现代化引起不稳定、现代伴随着风险的观点已经得到许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证明。即在现代化起飞的时期,是进入社会结构错位、社会问题增多、社会秩序失范、社会风险易发的时期。我国社会转型正面临关键的临界点,即进入社会发展的矛盾凸显时期,也就是社会失调时期。这种由社会结构内部不协调而产生矛盾、冲突或人们的无序互动导致的紧张状态而产生的压力,称为社会张力。当社会张力的能量逐步积蓄起来,会对社会结构形成巨大的冲击力,并在社会结构最薄弱的环节释放出来。而这种无序的社会力量爆发就是社会危机或社会风险。
    这十几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但并不是社会各个方面完全协调发展的时期。我们的主要精力一度集中在经济建设上,而忽略了各种社会问题,有的人在GDP的崇拜下,只讲效率而忽视了公平,使社会问题有积压、增多的趋势,甚至以牺牲一个阶层(群体)的利益去满足另一个阶层(群体)的利益,形成了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使社会运行不顺畅。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了“和谐社会”问题,要建设和谐社会,自然涉及作为执政党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提高我们党整合社会结构、社会利益、社会关系等等能力。因此,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必须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从社会整体利益和人民的长远利益出发,正确引导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尽可能将社会转型的代价降低到最低程度,使整个社会结构协调与和谐,顺利渡过社会发展的阵痛期。
  5.根据原文,下列对“和谐社会”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谐社会是指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
 B.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各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构成有序和谐的状态。
 C.和谐社会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
 D.和谐社会也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它要求兼顾各方,运筹得当,协调发展。
 6.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和谐社会是建立在稳定的持久的独立的社会结构基础之上的。
 B.经济发展快速迅猛,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整个社会的发展就会和谐。
 C.和谐社会是针对社会转型时期通常伴随的不稳定这一特定社会现状而提出的。
 D.社会发展所带来的阵痛是每个社会必然要经历的,是任何人都不能改变的,也是无能为力的。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小康社会”相比,“和谐社会”更应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小康社会”强化的往往是经济指标,“和谐社会”则是综合社会各要素而提出的目标。
 B.陶渊明笔下的那个既稳定又怡然自乐的物质贫乏世界绝不是我们当今“和谐社会”的理想。
 C.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及时发现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避免社会各种矛盾的产生,使社会始终在良性状态下运行。
 D.构建“和谐社会”,是对我党执政能力的一大考验,必须统筹各类社会资源,使之回到有序发展的轨道上来。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①,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②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注:①木主: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②傥:假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叔齐让伯夷 让:责备
  B.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 叩:通“扣”,拉住
  C.扶而去之 去:离开
  D.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 宗:尊奉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遂饿死于首阳山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①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①亦各从其志也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①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②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二人因不肯继承君位而相继逃走,国人只好另立他人。


展开余下试题  B.伯夷、叔齐看见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时征讨纣王,“耻之,义不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
  C.颜渊敏而好学,他立志学习伯夷兄弟坚守节操,以致终身贫困,宁可饿死也不吃糟糠之食,不幸早逝。
  D.太史公对当时那些操行不端、违法乱纪者却终身安逸快乐,有操行者却要横遭灾祸的现象,深感疑惑。
第Ⅱ卷(120分)
四(23分)
11、翻译:10分
1、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
2、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
12、从(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补写出空缺的部分。(5分)
(一)
(1)屈原曰:“         ,         ,是以见放。”  (司马迁《屈原列传》)
(2)谚曰:“桃李不言,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司马迁《李将军列传》)
(3)生我者父母,                    。(司马迁《管仲列传》)
(4)运筹帷幄之中,                  。(司马迁《高祖本纪》)
(二)
昔西伯拘羑里,   ;孔子厄陈、蔡,      ;      ,著《离骚》;      ,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           。(司马迁《太史公自序》)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拜新月
      李 端
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1)这首小诗写的主人公是谁?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4分)
(2)第三句中说,别人听不见诗中主人公的细语,结合诗中的意境,想一想这些细语该是些什么内容?第四句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这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4分)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书   梁实秋
 从前的人喜欢夸耀门第,纵不必家世贵显,至少要是书香人家才能算是相当的门望。书而日香,盖亦有说。从前的书,所用纸张不外毛边连史之类,加上松烟油墨,天长日久密不通风自然生出一股气味,似沉檀非沉檀,更不是桂馥兰薰,并不沁人脾胃,亦不特别触鼻,无以名之,名之曰书香。书斋门窗紧闭,乍一进去,书香特别浓,以后也就不大觉得。现代的西装书,纸墨不同,好像有一股煤油味,不好说是书香了。 
 不管香不香,开卷总是有益。所以世界上有那么多有书癖的人,读书种子是不会断绝的。买书就是一乐事,旧日北平琉璃厂隆福寺街的书肆最是诱人,你迈进门去向柜台上的伙计点点头便直趋后堂,掌柜的出门迎客,分宾主落座,慢慢地谈生意。不要小觑那位书贾,关于目录版本之学他可能比你精。搜访图书的任务,他代你负担,只要他摸清楚了你的路数,一有所获立刻专人把样函送到府上,合意留下翻看,不合意他拿走,和和气气。书价么,过节再说。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一个读书人很难不染上“书淫”的毛病,等到了四面卷轴盈满,连坐的地方都不容易匀让出来,那时候便可以顾盼自雄,酸溜溜地自叹“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现代我们买书比较方便,但搜访的乐趣,搜访而偶有所获的快感,都相当地减少了。挤在书肆里浏览图书,本来应该是像牛吃嫩草,不慌不忙的,可是若有店伙眼睛紧盯着你,生怕你是一名雅贼,你也就不会怎样的从容,还是早些离开这是非之地好些。更有些书不裁毛边,干脆拒绝翻阅。 
“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日:‘我晒书。’”(见《世说新语》)郝先生满腹诗书,晒书和日光浴不妨同时举行。恐怕那时的书在数量上也比较少,可以装进肚里去。如今的图书装订技术进步,不像宋朝的“蝴蝶装”那样的娇嫩,但是读书人通常还是爱惜他的书,新书到手先裹上一个包皮,要晒,要揩,要保管。我也看见过名副其实的收藏家,爱书爱到根本不去读它的程度,中国书则锦函牙签,外国书则皮面金字,庋置柜橱,满室琳琅,书变成了陈设、古董。 
 读书乐,所以有的人一卷在手往往废寝忘食。但是也有人一看见书就哈欠连连的,以看书为最好的治疗失眠的方法。黄庭坚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这也要看所读的是些什么书了。如果读的尽是一些猥亵的东西,其人如何能有书卷气之可言?宋真宗皇帝的劝学文,实在令人难以入耳:“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不过是把书当作敲门砖以遂平生之志,勤读六经,考场求售而已。十载寒窗,其中只是苦,而且吃尽苦中苦,未必就能够进入佳境。倒是英国19世纪的罗斯金,在他的《芝麻与白百合》第一讲里,劝人读书尚友古人,那一番道理不失雅人深致。古圣先贤,成群的名世的作家,一年四季的排起队来立在书架上面等候你来点唤,呼之即来挥之即去。行吟泽畔的屈大夫,一邀就到;饭颗山头的李白、杜甫也会连袂而来;想看外国戏,环球剧院的拿手好戏都随时承接堂会;亚里士多德可以把他逍遥廊下的讲词对你重述一遍。这真是读书乐。 
 人生如博弈,全副精神去应付,还未必能操胜算。如要沾染上书癖,势必呆头呆脑,变成书呆,这样的人在人生的战场之上怎能不大败亏输?所以我们要钻书窟,也还要从书窟里钻出来。朱晦庵有句:“书册埋头何日了,不如抛去寻春。”是见道语,也是老实话。  
  14.“一个读书人很难不染上书淫的毛病”,此处“书淫”怎样理解?作者对此的态度如何?(6分) 
  15.文中第四段,作者为什么说“十载寒窗,其中只是苦,而且吃尽苦中苦,未必就能进入佳境”?(6分)
 16.概括作者主要谈及了有关“书”的哪些方面的话题?(5分)
 17.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倡导什么样的读书观。(5分)                
六、(15分) 
 18.按下面的提示答题。(4分) 
汉语语言博大精深,词汇尤其丰富多彩。同样一种现象,带有不同感情色彩的人就会运用不同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认识。假如你“说话写文章善于用书上的文字或成句”,欣赏这种做法的人会说你精于“引经据典”;觉得你喜爱卖弄文采的读书人会说你①“       ”;认为你不忘表演,时时显示自己的“新新人类”就会说你②“       ”。同样,假如“两个人彼此一样,不分上下”,若强调“力量相当”可用“势均力敌”来形容;若用词追求典雅,则可说他们③“       ”;若用词通俗且带有贬抑,则可说他们④“         ”。
19、  仿照下列例句,以“我喜欢《史记》” 开头,再造两个句子,使整个句式形成排比。( 5 分) 
  例句:我喜欢《史记》,喜欢它“读其书想见其人”的记载,让我领略那高尚的灵魂,伟大的人本主义精神。
20、参照下面的内容,用简明的文字叙说自己对父母威信的看法。(50字以内)
(6分)
一位家长感慨:唉,现在的孩子真了不起,知道的东西比我们还多,弄得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常被他们瞧不起,更不要说什么威信了.


展开余下试题七、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但他独守清醒,决不随波逐流,更不同流合污。最终自投汨罗,甘赴湘流。
司马迁竭忠尽智,反受宫刑。虽肠一日而九回,汗发背而沾衣。但隐忍以活,不辞粪土,终于写就《史记》。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史记选读》检测试题答题卷
                              班级       姓名:      
第Ⅰ卷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第Ⅱ卷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11题:1.(5分)译文:
2.(5分)译文:
12题:5分 
(一)1、                         
  2、                       3、                   4、
(二)
13题: 1(4分)、
2(4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14题(6分):
15题(6分):
16题(5分):
17题(5分);
18题(4分):
19题(5分):
20题(6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21、作文(60分)

















































参考答案
1、D   A.园-圆   返-反  B.近-进 C. 璧—壁  智—志
 2、A    尽管:表示让步,引出的情况是事实,表示转折关系,常与“但是、可是、却“呼应;不管:表条件,引出的情况是假设的,表示条件关系,常与“都、总”呼应。
秉承: 承受(命令,指示),往往与“宗旨”“原则”“旨意”等搭配 ;
继承:1.接续前人未完的事业. 2.承继死者的遗产或权利.往往与“传统”“精神”意愿“等搭配。
招聘是用工单位招收员工,需要支付给被招收人员一定的薪资,而招募是一个群体向社会大众发出加入邀请,招募者可以不支付费用或向被招募者收取一定费用
 3、D   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A防患于未然:在祸患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B吃硬不吃软:好言好语不听从,态度一强硬,反而屈从了。形容人的外强中干,欺软怕硬。C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4.D(A、成分赘余,应删去“所造成的”。B、搭配不当,“提出”应改为“作出”。C、并列不当,媒体包括报纸、电视等。) 5、A(所理解的是社会) 
6.C(A独立有误,忽略了社会结构诸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B.与第四段第一句比对;D.与最后一段的观点矛盾) 
7.C(避免各种社会矛盾的产生有误,依据原文应是引导和处理备种社会矛盾.)
8.A 让:谦让
9. B  B.两个“而”,连词,表转折关系。A.“于”,介词,在;介词,表被动。 C.“其”,人称代词,自己的;副词,表期望语气。D.“以”,连词,因为;介词,把。
10.C C项:“糟糠不厌”应为“连糟糠之食都吃不饱”;“回也屡空”与“学习伯夷、叔齐坚守节操”无因果关系。
11、1.父亲死了尚未安葬,竟然动起兵器来,能说得上是孝吗?身为臣子却要去杀君王,能说得上是仁吗?
2、武王平定殷商之乱后,天下都归附于周朝,但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样做可耻,他们坚持节操
标签:苏教版 高二 选修 日常阶段测试
相关:关于“滑集中学07”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