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02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02]
2008年河北省石家庄二中高考模拟卷一(语文)
  2008年河北省石家庄二中高考模拟卷一
语文
命题人   石家庄二中     潘军令
一、(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禅让   阐明   蝉联   殚精渴虑   肆无忌惮
B.奴婢   稗官   捭阖   俾有所悟   大有裨益
C.青苔   怡然   鞭笞   百战不殆   贻笑大方
D.温和   蕴藉   翁媪   气烟氤氲   面有愠色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常轨   课堂常规   坚韧   坚忍不拔
B.精心   漫不经心   具备   万事具备
C.发奋   发愤图强   形迹   行迹可疑
D.震动   振动频率   联翩   浮想联篇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过去曾经诬告过我,我心里对他一直耿耿于怀,也曾经想过要报复她,但最终我还是原谅了他。
B.伊斯梅洛沃是莫斯科的一个油画市场,但那里的商品多是鱼龙混杂,真品赝品
还真得需要一双慧眼去识别。
C.韩剧《大长今》热播,随后一轮又一轮的“韩潮”入侵,于是便是这样一个结
果:中国都市文化一次又一次在韩流面前显得相形见绌。
D.美国对别国的人权状况特别是中国的人权状况总是说三道四,横加指责,而对本国侵犯人权的行为却讳莫如深。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河北省气象台对最新气象资料分析后认为,预计未来一个月内,全省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将比常年减少。
B.在金昶伯的带领下,中国女子曲棍球队又在韩国的土地上继世界杯夺冠之后战
胜奥运会冠军韩国队,夺得金牌。
C.实行岗位责任制以后,这个车间的生产数量明显提高,每月的产量都超过了原定计划的百分之二十。
D.在综合科技实力及科技人才素质等方面,我国与跟我国发展情况类似印度相比还
有差距,与美国的差距更是可想而知。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加拿大癌症研究机构的一份研究报告的作者称,一项旨在揭示癌细胞如何逃脱人体免疫系统攻击的研究已经解开了癌症研究中最大的疑问之一。该报告的第一作者克利斯•布利克利说,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细胞》杂志上的研究结果对治疗自体免疫系统疾病、癌症和移植排斥(将某一有机体的某部分完好的器官移至另一有机体的有缺陷的部分,使缺陷部分恢复正常。但由于属于不同的机体,被移植的完好器官往往受到移植机体的强烈排斥,消除这种排斥在医学上仍然是一个难题)等病症具有“深远的临床意义”。
来自阿尔伯塔大学和麦克马斯特大学的12位科学家参与了此项研究。研究揭示了既可以消灭外来物质又可以消灭受到病毒感染物质的白细胞是如何实施攻击的。白细胞实际上是释放出可以进入目标细胞——肿瘤或植入细胞——的小分子“子弹”,从而达到将目标细胞杀死的目的。另一个疑问是这些分子“子弹”是如何进入目标细胞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科学家在小分子“子弹”通常取道进入细胞内部的细胞表面发现了一种分子。
布利克利说,癌细胞表面的受体与所谓的子弹——Granzyme—B(一种丝氨酸脂酶)——相结合,然后进入目标细胞,开始自毁过程。布利克利将这个过程比喻成信件炸弹被送进邮箱。这项研究结果对于癌症研究十分有用,因为其它一些研究表明,各种癌细胞——包括乳腺癌细胞、肝癌细胞和胰腺癌细胞——表面的受体已显著减少,从而阻止所谓的子弹进入癌细胞将其消灭,而受体明显减少的原因,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结论。


浏览完整试题布利克利预言道:“如果我们可以通过某种方法得知如何使肿瘤重新合成受体,那么肿瘤细胞在白细胞面前就不堪一击了。这也就是我们下一阶段所要研究的问题”。
选自《参考消息》
5.对布利克利的比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邮箱”指目标细胞,比如:癌细胞、植入细胞
B.“信件炸弹”指能杀死目标细胞的小分子“子弹”
C.小分子“子弹”不能独自进入目标细胞内部
D.真正杀死目标细胞的是小分子“子弹”
6.下列内容,不属于“此项研究”的一项是
A.白细胞既可消灭外来物质,又可消灭受到病毒感染的物质
B.小分子“子弹”通过自毁的方式杀死目标细胞
C.发现了癌细胞受体的作用
D.白细胞通过释放小分子“子弹”来实施其免疫功能 
7.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加拿大研究所的这项研究还不能解决癌症的治疗问题 
B.如果目标细胞表面有受体存在,白细胞就会杀死目标细胞
C.科学家在目标细胞表面发现的那种分子实际上就是受体
D.即使找到了重新合成受体的方法也解决不了移植排斥这一难题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8—10题
凡物之然也,必有故。而不知其故,虽当与不知同,其卒必困。先王名士达师之所以过俗者,以其知也。水出于山而走于海,水非恶山而欲海也,高下使之然也。稼生于野而藏于仓,稼非有欲也,人皆以之也。故子路掩雉而复释之。
齐攻鲁,求岑鼎。鲁君载他鼎以往。齐侯弗信而反之,为非,使人告鲁侯曰:“柳下季以为是,则受之。”鲁君请于柳下季,柳下季答曰:“君之赂,以欲岑鼎也?以免国也?臣亦有国于此,破臣之国以免君之国,此臣之所难也。”于是鲁君乃以真岑鼎往也。且柳下季可谓能说矣,非独存已之国,又能存鲁君之国。
齐湣王亡居于卫,昼日步足,谓公玉丹曰:“我已亡矣,而不知其故。吾所以亡者,果何故哉?我当已。”公玉丹答曰:“臣以王为已知之矣,王故尚未之知邪?王之所以亡也者,以贤也。天下之王皆不肖,而恶王之贤也,因相与合兵而攻王,此王之所以亡也。” 湣王慨焉太息曰:“贤固若是其苦邪?”此亦不知其所以也,此公玉丹之所以过(命题者注:过,迷惑人之意)也。
越王授有子四人。越王之弟曰豫,欲尽杀之,而为之后。恶(命题者注:恶,说别人的坏话)其三人而杀之矣,国人不说,大非上。又恶其一人而欲杀之,越王未之听。其子恐必死,因国人之欲逐豫,围王宫。越王大息曰:“余不听豫之言,以罹此难也。”亦不知所以亡也。
选自《吕氏春秋•审己》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子路掩雉而复释之  释:放走  B.齐攻鲁,求岑鼎    求:寻找
C.齐湣王亡居于卫   亡:逃亡     D.余不听豫之言,以罹此难也   罹:遭受
9.下列对文中内容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面对鲁君的请求,柳下季不知所措,只好支支吾吾,在这种情况下,鲁君体谅了他的苦衷,就把真岑鼎送给了齐侯。
B.齐湣王因亡国而居住在卫国,有一次白天散步的时候,他向金玉丹问起了亡国的原因,他说想纠正自己的过错。
C.公玉丹对亡国原因的分析,打动了齐湣王的心,齐湣王对此发出了由衷的感慨,他对自己不能保其国痛苦有加。
D.越王之弟豫大逆不道,为了篡夺王位,玩弄手段使越王杀掉了越王的四个儿子中的三个,但最终被逐出国外,阴谋没有得逞。
10.下列有关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明白事物形成的原因,才能避免陷于困窘,治国更是这样。
B.柳下季说服鲁君时,能权衡轻重,言之有理,可谓善于说服别人。
C.公玉丹对亡国原因的解释,是错误的,甚至是对齐湣王的蒙蔽。
D.越王如果早杀掉最后一个儿子,或许就不会遭到亡国的祸患。
四.(23分)
11.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齐侯弗信而反之,                                     。
(2)柳下季以为是,则受之                                          。
(3)国人不说,大非上                                      。
(4)贤固若是其苦邪?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华子岗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1)后两句的两个关键字分别是                 ,这两个字的作用是                           
                                                                                                                                                                                                                                                                                                                                                    


展开余下试题                                                                      (7分)                        
(2)从诗的题材看,本诗属于                         诗派的作品。(1分)
13、默写。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天行健,                                   。(《易经•乾》)
2.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14-17题。(22分)
这样的攀登者
                                 王彬彬
  他不愿意与庸众一起在尘埃中呼吸,在泥淖里翻滚,在垃圾堆上觅食。
  他厌恶于与庸众一起在地面上生活,在地面上苟且偷生和寿终正寝。
于是,在一面峭壁上,他开始攀登。他相信,在峭壁的上面,有清新的空气,秀丽的风景,有鸟语和花香……
  在峭壁上,他艰难地凿出可供手足攀援的洞眼。在每一个洞眼里,他都留下了他的血。
  就这样他为自己开辟出一条上山的路。就这样他忍受着饥渴、烈日、寒风、冷雨……日夜不息的把自己的身体向上缓缓地、缓缓地挪动着。
  没有人与他为伴。没有。饿了,他随手采一把岩壁上的野草野菜;渴了,他伸出舌头寻找着岩壁上渗水的潮湿处。倘若能偶然在攀援的途中遇到一处泉眼,他便贪婪地把皲裂的双唇紧贴上去,如吻着自己心爱的女子般用全身的力量吸吮着、吞咽着,仿佛要把峭壁里蕴藏的水都一下子喝尽。
  衣衫,已经磨破、撕碎,一片一片地离开了他的身体,他已赤身裸体了。只有头发披散下来,风起时,如一面旗帜。
  而他的身体,也干瘦成了一根旗杆。他要将一杆旗帜插上山顶。
  许多个岁月过去了。
  他感到牙齿已开始松动,咀嚼起随手采来的野草野菜来,已渐不如以前那么干脆利落了。
他感到衰老已在体内萌生,并日渐茁壮、长大,充满了他的整个身体。他虽然越来越干瘦,但却感到身体越来越沉重了。每成功地完成一次挪动,都要将身体贴在岩壁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休息许久后才能开始另一次的挪动。
  现在,当他举目向上时,他已经能模模糊糊的看见山顶了。然而,山顶似乎并无清新的空气,并无秀丽的风景,并无鸟语和花香;然而,山顶上似乎也有尘埃,也有泥淖,也有垃圾。
  有失望和悲哀袭上他的心头。有后悔不时闪电般掠过心头,闪电般短暂也闪电般明亮。
  也许,根本就不该开始这样的攀登。也许,还可以退下山去,同人群一起在尘埃中呼吸,在泥淖里翻滚,在垃圾上觅食。
  似乎有意,又似乎无意,他第一次扭头向下,想看一眼下山的路。他惊讶地发现,他已离开地面那样远。而他更惊讶地发现,被他艰难开辟出的上山的路已消失。那些洞眼,在他的手足离开后,很快便又恢复了原状。他的血似乎是良药,石头的创伤在他手足移开后立即便长好了。他的脚下仍是一面峭壁,正如他的头上的峭壁一样。
  当他在山脚时,开辟一条上山的路是可能的,他已经这样做了;当他在山腰时,开辟一条下山的路是不可能的,谁也无法这样做。
  现在,他明白了,他攀登的,是一座只容人上不容人下的峭壁;他开辟的,是一条只能往前走不能往后退的道路。现在,他平静了,他只有奋力向上了。他已不再举目向上,他已不关心山顶上是怎样的世界了。
  现在,他惟一担忧的,是死在峭壁上。死在某一次不成功的把身体向上挪动过程中,如果这样,死后的已如野人般的身体便会向下落去。而死后的身体落在地面上,落入尘埃中,落进泥淖里,落在垃圾堆上,是他所不愿的。
  怎样才能使死后的身体不落下呢?他想起了披散下来的头发——这飘扬的旗帜。
  也许,临死之前,可以在峭壁上凿出一处洞眼,让头发穿过其中悬挂住尸体,像旗帜悬挂住旗杆一样。
  那时,岩壁将成为旗杆,而尸体将成为旗帜。
14.仔细想想,“这样的攀登者”的什么精神值得你佩服(4分)
                                                                                                                      
                                                                                                             


展开余下试题15.“尸体将成为旗帜”别有意味,请你说说这句话的含义?(4分)
                                                                                                 
16.俗话说“人死如灯灭”,死后之事是大可不必在乎的。但攀登者为什么不愿意死后身体落在地面上呢?根据文意说说你的理解。(4分)
                                                                                                    
                                                                                                              
17.⑴“有失望和悲哀袭上他的心头。有后悔不时闪电般掠过心头,闪电般短暂也闪电般明亮。”你认为这样写会不会损害攀登者的形象?为什么?(5分)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8年河北”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0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