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008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8]
湖南省张家界市、衡阳市2008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联考
  湖南省张家界市、衡阳市2008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联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 9 页,七道大题,22 个小题,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禀赋 屏蔽 秉烛夜游 彪炳千秋 
B.下载 装载 怨声载道 载歌载舞 
C.供养 内讧 曲肱而枕 觥筹交错 
D.起讫 契约 雕栏玉砌 锲而不舍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念大化造物,天造地设,独垂亲于中华大地。清闲日子,我常到山清水秀的圣地,沐浴旖旎风光,感受历史沧桑。 
B.驻足思考,其实语文学习也一样,只要有碧莹莹的一川急流以及叠若累卵的巨大岩石和林林总总的花草树木就足够了。 
C.鲁迅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不断进行自我拷问,毁掉内心一切堂皇的因素,而向更深处寻求生命的意义。 
D.广大职工对带薪休假尽管欢欣鼓舞并翘首企盼,但由于领导者缄默不语,没有多少人有勇气提出来要带薪休假。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他们并不老态龙钟、老大伤悲、倚老卖老,而是老谋深算、老骥伏沥、老当益壮;他们关心民族的命运、国家的前途、个人的贡献。 
B.张悦然的小说中,没有了大多数“少年作家”作品中那种已经变成了时髦套路的愤世嫉俗和那种贫嘴饶舌的喧嚣浮躁。 
C.在距北京奥运会开幕还不到六个月的时间节点,西方某些媒体频频借达尔富尔等问题抵制北京奥运,对中国的攻击大有山雨欲来之势。 
D.犯了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自己犯了错;而知错却不肯认错,不肯矫枉过正,那就不可救药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正在研制最大载荷 25 吨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五号有望于 2014 年发射月球车、大卫星和空间站。 
B.印度将上百亿美元的采购项目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客观上制约了俄罗斯在印度武器进口上的传统优势,提升了美国军火商从中分得一杯羹的几率。 
C.《 走向和谐 》 的生命才刚开始绽放,她透着清新的气息,展现着飞扬的神采,期待着人们的品读与感悟,检阅与评说。 
D.周恩来同志的卓越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适合的一组是
中国的历任外长都有自己的风格。杨洁篪外长很有中国文化气质,就像中国的外交主张,内敛不张扬,提倡和谐共处。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面对刁钻的问题,杨洁旎    。在谈论中欧贸易摩擦问题时,他说“     ”;在回应外界对中非关系的质疑时,他认为“    ”。 
①语含锋芒,却不失平实、幽默②话语平实、幽默,却不失机锋 
③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减少并消除摩擦 ④ 这是成长中的烦恼 
⑤ 只有利益,没有朋友,未免太孤单,太无趣 ⑥ 中国是非洲人民的老朋友、好朋友 
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①③⑥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 6一9 题(12分,每小题3分)
网络成瘾综合症“网瘾”即“互联网成瘾综合症”,英文简称为IAD。它是对网络的一种过度依赖,表现为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网上操作时间超过一般的限度,以此来获得心理满足;患者即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仍无法自控。当网络依赖失控,对人产生负面影响的时候,我们就把它当作心理上的一种障碍来看待。


浏览完整试题网络成瘾的判定标准常用的有三个:一是连续一个月以上每天上网玩游戏 4、6 个小时,严重影响了工作和学习;二是认为上网能得到快乐;三是不上网就会出现躯体症状,如头痛、出汗、烦躁不安等,但一坐到电脑面前,这些症状就立刻消失。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享受它带来的便捷、高效的同时,也应充分认识到它的负面影响。科学家一组最新统计数字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目前全球6亿多网民中,约有3740万人患有某种形式的网络心理障碍,约占网民人数的 6 %。据悉,中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症发病率高达巧%,人数高达 544 万,互联网已成为部分青少年的“电子海洛因”。这部分人在网上的冲浪体验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对网络的心理依赖,随着每次上网时间的不断延长,这种依赖越来越强烈。这种不自主的强迫性现象已被称为“网络成瘾综合症”。
“网络成瘾综合症”的主要表现,就是因为过分依赖网络,而失去对现实生活的兴趣。国内外的研究表明,青少年长期沉湎于网络中,除影响头脑发育外,还会导致植物神经紊乱、激素水平失衡,使免疫功能降低,引发紧张性头疼、焦虑,甚至导致死亡。
调查发现,网络游戏已成为青少年上网首选。网络游戏一般以“攻击、战斗、竞争”为主,未成年人长期玩飞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游戏,会模糊道德认识,淡化虚拟与现实的差异,误认为通过伤害他人而达到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
网络成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网络传播的特点,使它比物理世界的人际传播更轻松。网络使用者人格中的某些缺陷,使他们更易沉迷于网络。现实生活压力过大,导致一些人沉溺于网络,在虚拟空间里寻求安慰和减压。社会形态转型时期,生活中的未知变量太多,如工作上的失落、社会交往挫折、科技进步带来的伦理难题等,压力骤增。人们迫切需要一个宣泄减压的宽松环境。网络成瘾实际上是暴露了目前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把网络成瘾的症结完全归于网络的使用者,是不够全面的。
那些内向敏感、现实人际交往困难的人,易沉迷于网络。例如一位女性说:“在网上,我会主动与我不认识的男士说话,这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所以,提高他们的现实交流沟通能力,重塑自信是摆脱“瘾症”的治本之途。
心理学家对网络使用者及其家属还提出以下建议以预防“网络成瘾综合症”的发生:(1)严格控制上网的时间,一天不宜超过 6 小时;(2)每天应抽出 2一3 小时与家人和同事进行现实交流;(3)一旦发现有“网络成瘾综合症”的各种症状出现,家属要强行限定患者上网的时间并积极寻求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 
6.下列对“网络成瘾综合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是一种英文简称为 IAD 的病症。 
B.是一种上网者即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仍无法自控的心理障碍。 
C.是一种让上网者只喜欢上网而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的病症。 
D.是一种上网者随着每次上网时间的不断延长而对网络依赖越来越强烈以致不能自拔的强迫性心理障碍。 
7.下列属于“网络成瘾综合症”判定依据的一项是 
A.连续 30 天以上每天上网玩游戏超过 4 小时。 
B.上网者在上网中得到了极大的快乐。 
C.上网者出现如头痛、出汗、烦躁不安等躯体症状。 
D.上网者植物神经紊乱,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降低。
8.依据原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成瘾者会淡化虚拟与现实的差异,误认为通过伤害他人而达到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 B.目前全球6亿多网民中,约有3740万人患有某种形式的网络心理障碍,其中青少年网络成瘾症发病率高达巧%。 
C.研究表明,网络成瘾者大多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从而形成对网络的过分依赖。 
D.网络成瘾实际上是网络使用者人格缺陷和当前一些社会问题共同作用的结果。 
9.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成瘾者在现实生活中不会主动与人说话,在网上却恰恰相反。 
B.对那些内向敏感的孩子家长每天要抽出 2一3 小时与孩子进行交流,这样就有可能预防网络成瘾症的发生。 
C.如果某人一天上网时间超过 6 小时,那么我们就可以判定其患上了“网络成瘾综合症”。
D.网络游戏已成为青少年上网首选目的,所以只要禁止发行那些以“攻击、战斗、竞争”为主题的游戏,就可以解决“网络成瘾综合症”。
三、文言文阅读(21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简答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一14 题。
尚志斋说
宋•虞集
亦尝观于射乎?正鹄①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蓄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向,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况乎弛焉以嬉,嫚焉以发,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
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乎?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也。不以圣贤为准的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
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于是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也;安逸顺适,志不为丧;患难忧戚,志不为慑;必求达吾之欲至而后已。此立志始终不可谕者也。
是故志苟立矣,虽至于圣人可也。昔人有言曰:“有志者,事竟成。”又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吾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
今大司寇之上士浚仪黄君之善教子也,和而有制,严而不离。尝遣济也受业于予,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他日暂还其乡,又来求说。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也。济也,尚思立志乎哉! 


展开余下试题【注释】 ① 正鹄:靶心。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挽必圆,视必审                  审:仔细 
B.患难忧戚,志不为慑                慑:屈服,改变
C.此立志始终不可谕者也               谕:超过
D.况吾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            党:同类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此立志之最先者也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B.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D.援笔书所欲言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12.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阐述了射箭过程中“正鹊”的必要性,用来比喻做学问时目标与条件的关系问题,是再恰当、直截、鲜明不过的了。
B.文章论述了做学问立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者认为,一个人只要有了固定的目标,君子就不会和他绝交,他就能交到许多朋友。 
C.一个人如果志向明确并持之以恒的话,就能够达到圣贤们的境界;如果不确立志向,将难成大事。 
D.文章写得精简有力,引譬喻类,节奏层次分明,文笔也很有韵律,且遒劲畅达。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
                              
(2)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
                              
(3)“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
                              
14.原文说“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道”指什么?请联系上下文作答。(3分)
答:                              
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1分)
15.阅读下面的词,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
浣溪沙
孙光宪
寥岸风多橘抽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  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 
(1)有人说“望”字颇有韵味,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                              
(2)“兰红波碧忆潇湘”的抒情方式别具一格,试加赏析。(2分)
答:                              
16.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古诗默写。(必须默写)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     。(李白《蜀道难》)
(2)古文默写。(共两段,任选一段默写)
①盘盘焉,国困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_____,_____?复道行空,_______? _________,不知西东。(杜牧《阿房宫赋》 
②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而又何羡乎!(苏轼《赤璧赋》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一20 题。
废城的召唤
宗璞
①冬日的斜阳无力地照在这一片田野上,刚是下午,清华气象台上边的天空,已显出月芽儿的轮廓。顺着近年修的柏油路,左侧是干皱的田地,看上去十分坚硬,这里那里,点级着断石残碑。右侧在夏天是一带荷塘,现在也只剩下冬日的凄冷。转过布满枯树的小山,那一大片废墟呈现在眼底时,我总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好像历史忽然倒退到了古希腊罗马时代。
②这一带废墟是圆明园中长春园的一部分,从东到西,有圆形的台、长方形的观、已看不出形状的堂和小门的方形的亭基。原来都是西式建筑,故俗称西洋楼。在莽苍苍的原野上,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履没的船只,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三十多年前,初来这里,曾想,下次来时,它该下沉了罢?它该让出地方,好建设新的一切。但是每次再来,它还是停泊在原野上,远浪观的断石柱,在灰蓝色的天空下,依然寂寞地站着,显得那样空荡荡,那样无依无靠。大水法的拱形石门,依然卷着波涛。观水法的石屏上依然陈列着兵器甲育,那雕镂还是那样清晰,那样有力。但石波不兴,雕兵永驻,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 
③时间在这里,如石刻一般,停滞了,凝固了。建筑家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的遗迹,又是什么呢?凝固了的历史么?看那海晏堂前的石饰,像一个近似半圆形的容器,年轻时,曾和几个朋友坐在里面照相,现在石“碗”依旧。
④对着这一段凝固的历史,我只有怅然凝望。西行可见一座高大的废墟,上大下小,像是只剩了一截的、倒置的金字塔。悄立“塔”下,觉得人是这样渺小,天地是这样广阔,历史是这样悠久……
⑤路旁的大石龟仍然无表情地蹲伏着。本该竖立在它背上的石碑躺倒在土坡旁。它也许很想驮着这碑,尽自己的责任罢。风在路另侧的小树林中呼啸,忽高忽低,如泣如诉,仿佛从废墟上飘来了“留―留―”的声音。 
⑥我诧异地回转身去看了。暮色四合,与外观的石块白得分明,几座大石叠在一起,露出一个空隙,像要对我开口讲话。告诉我这里经历的烛天的巨火么?告诉我时间在这里该怎样衡量么?还是告诉我你的向往,你的期待?
⑦风又从废墟上吹过,依然发出“留―留―”的声音。我忽然醒悟了。它是在召唤!召唤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固的历史。废墟,不愿永久停泊。
⑧然而我没有为这斗争过么?便在这大龟旁,我们几个人曾怎样热烈地争辫呵。那时的我,是何等慨慷激昂,是何等地满怀热忱!但是走的只管走了。和人类比较起来,个人的一生足小得多的概念了。而我却愿无愧于这小得多的概念。楚国早已是湖北省,但楚辞的光辉,不是永远充塞于天地之间么? 
⑨空中一阵鸦噪,抬头只见寒鸦万点,驮着夕阳,掠过枯树林,转眼便消失在已呈粉红色的西天。在它们的翅膀底下,晚霞已到最艳丽的时刻,西山在朦胧中涂抹了一层娇红,轮廓渐渐清楚起来。那娇红口又透出一点蓝,显得十分凝重,正配得上空气中摸得着的寒意。 
⑩这景象也是我熟悉的,我不由得闭上眼睛。 
○11“断揭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身旁的年轻人在自言自语。事隔 30 余年,我又在和年轻人辩论了。我不怪他们,怎能怪他们呢!我吸哺着,很不理直气壮,“留下来吧!就因为是废墟,需要每一个你呵。” 
○12“匹夫有责?”年轻人是敏锐的,他清楚地说出我吸哺着的话。“但是怎样尽每一个我的责任?怎样使环境允许每一个我尽责任?”他微笑,笑容介于冷和苦之间。 
○13我忽然理直气壮起来:“那‘怎样’,不就是内容么?  
○14他不答,我也停了说话,且看那瞬息万变的落照。远山凹处,红日正沉,只照得天边山顶一片通红。迄通行来,前面高耸的断桥便是整个圆明园唯一的遗桥了。远望如一个乱石堆,近看则桥的格局宛在。桥背很高,桥面只剩了一小半,不过桥下水流如线,过水早不必登桥了。 
○15“我也许可以想一想,想一想这废墟的召唤。”年轻人忽然微笑说,那笑容仍然介于冷和苦之间。


展开余下试题○16我们仍望着落照。通红的火球消失了,剩下的远山显出一层层深浅不同的爹色二浓处如酒,淡处如梦。那不浓不淡处使我想起春日的紫藤萝,这铺天的霞锦,需要多厂凡攀萝花瓣啊。
○17仿佛听说要修复圆明园了,我想,能不能留下一部分废墟呢?最好是远燕观一苦,或只是这座桥,也可以的。 
○18为了什么呢!为了凭吊这一段凝固的历史,为了记住废墟的召唤。(文章有删节)
17.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每句2分) 
(1)下次来时,它该下沉了罢?
答:                               
(2)楚国早已是湖北省,但楚辞的光辉,不是永远充塞于天地之间么?
答:                              
18.文章前面说“它该让出地方,好建设新的一切”,后文却说“能不能留下一部分废墟呢?最好是远稼观一带,或只是这座桥,也可以的”,这样行文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 4分) 
答:                               
19.作者以“废墟的召唤”为题有什么好处?“废墟”召唤的是什么? ( 4分)
答:                              
20 .“在莽苍苍的原野上,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在这句话中作者用了几处比喻?本体和喻体分别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答:                              
六、文章赏析(14分) 
21.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 300 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1)简析 《废墟的召唤》 的结构安排
(2)简析 《废墟的召唤》 的景物描写 
(3)简析 《废墟的召唤》 的修辞手法
七、写作 (60分,其中卷面分3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①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参考答案
一、(15分,每小题3分) 
1.B。都读 zài。A“屏蔽”的“屏”读 píng,其余读bǐng ; C“内讧”的“讧”读hóng , 其余读gōng ; D “锲而不舍”的“锲”读qiè,其余读qì。 
2.A。“垂亲”的“亲”应为“青”。 
3.D。“矫枉过正”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矫:纠正;枉:弯曲;正:直。近义词―过犹不及。反义词―恰到好处。 
4.C。(A杂揉病,把两句杂揉为一句。要么在“研制”后加“的”字;要么在“长征五号”后加“,这种火箭”。B成分残缺 D暗中更换主语) 
5.A。②句强调“平实、幽默”,照应前面的“内敛不张扬”,而①句强调的是“锋芒”;并且②句“不失机锋”比①句“语含锋芒”得体。④⑤句照应“幽默”“机锋”,③⑥句只是如实回答,难以看出外交官的智慧。
二、(12分,每小题3分) 
6.D (其它三项概括都不全面) 
7.A ( A项由原文“连续一个月以上每天上网玩游戏4一6 个小时”可知;B项原文为“认为上网能得到快乐”; C项原文还有“但一坐到电脑面前,这些症状就立刻消失”的表述) 
8.D ( A项原文指的是“未成年人”,并不是指所有的网络成瘾者;B项“青少年网络成瘾症发病率高达巧%”指的是中国青少年;C项颠倒因果,应该是“因为过分依赖网络,而失去对现实生活的兴趣” ) 9 . B ( A、C项的说法都过于绝对,D项中以“攻击、战斗、竞争”为主题的游戏的发行并不是网络成瘾的根本原因,所以推断错误)
三、(21分,10一12 每小题3分,13题9分,14题3分) 
10.C(谕:通“渝”,改变) 
11.C(A表判断/疑问语气 B 表语气/兼词 C 均是介词,替 D 所字结构/表被动) 
12.B(后面一句将必要条件理解为充要条件) 
13.(9分,每小题3分) 
(1)志向(如果)没有确定,就像漂浮在茫茫无际的大海上没有抵达的地方。(或不知到哪里去)。(“则”、“泛滥”、“底止”,句式特点,为记分点,意思对即可)
(2)平时家居没有事情的时候,这种志向不曾懈怠过。(“平居”、“未尝”、“慢”,为记分点,意思对即可)
(3)“用心专一,不分心,就可以聚精会神。”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 “此之谓也”的句式特点,为记分点,意思对即可) 
14.指从师、取友,读书、穷理,不管情况怎样变化,都应持之以恒,始终不渝地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共3分,只答出“从师、取友,读书、穷理”,扣1分)
四、(11分)
15.(1)“望”字是领字,领出后面的内容,贯穿送客前后。“楚天长”是告别时的“望” , “片帆”“孤光”是目送亲人远去的“望”。一个“望”字写出了作者不忍与亲友离别,思绪翻涌的心情。(答出“望”的内容计2分,写出“望”的作用计1分) (2)虚写(推想)别后景象,表面上是说亲友在来年红兰盛开、碧波如染的时候,会想起离别时美丽的潇湘,实际上是借对方来写自己,更好地表达了自己对远在他乡的亲人的思念。(怎样表达1分,情感1分) 
16.(1)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2)①长桥卧波,未云何龙?不霎何虹?高低冥迷②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每空 1分,出现一个错别字,则该空不计分。)
五、(17 分) 
17.(1)采用比喻,作者希望圆明园建筑遗迹能尽快有所改变,社会能不断发展进步。(修辞1分,理解1分。)(2)作者举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例子,说明楚国尽管成为历史,但屈原精神永存,自己希望像他那样为历史做出自己的贡献。(答“相对于社会而言,个人是渺小的,但也可以干出巨大的成绩,名留青史”只计1分。) 
18.不矛盾。前文说的是改造历史,后文说的是不忘历史,两者相辅相成。(前一问计1分,后一问计3分) 
19.文章本是“我”对圆明园废墟进行凭吊,感悟,思考,标题却说“废墟”召唤“我”,运用拟人手法,使文章形象生动,亲切感人。“废墟”召唤人们改造这“凝固的历史”,为了国家的进步,每一个“我”都应尽到自己的责任,对国家有所贡献。(每一问2分) 
20.这段话一共有四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湖南省张家”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