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1100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四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00]
田东高中2007—2008学年度下学期高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试题
  田东高中2007—2008学年度下学期高二语文
第六单元检测试题
命题:黄华韵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翼轸(zhěn)  瓯越(ōu)  台隍(huáng)  棨戟(jī)
B.懿范(yì)  胜饯(jiàn)  下榻(tà)  潦水(liǎo)
C.鹤汀(tīng)  绣闼(tà)  雕甍(méng)  闾阎(yuán)
D.舸舰(gě)  遄飞(chuán)  多舛(zhuǎn)  睇眄(miǎn)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常以身翼蔽沛公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B.夫列子御风而行            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
C.未有知其修者也            乃重修岳阳楼
D.适百里者,宿舂粮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3.从文言文特殊句式来看,下列各句与其他不同的一句是(   )
A.求人可使报秦着
B.女侄不幸,为顽童所辱
C.为夫婿所薄,舅姑不念
D.吾属今且为之虏矣
4.下列有关唐传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传奇是在汉魏晋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吸收了市民文学的营养而发展起来的。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
B.唐代时期,写小说成为文人有意识的创作活动,他们创作的古白话短篇小说被称为唐代传奇。
C.唐代传奇的创作多用浪漫主义手法,因其情节奇特、神异,故名“传奇”。唐代传奇大都形象鲜明,情节曲折,结构完整,文辞华美。
D.唐代传奇对后世文学影响较大,尤其是戏剧,如元代白朴的《梧桐雨》、清代洪升的《长生殿》。
二、科技说明文阅读。(9分,每题3分)
科幻小说之“科”与“幻”
在科学幻想小说这个词组中,包括了三个概念:科学、幻想以及小说。究竟何为小说,这里不必多谈,但在科学和幻想这两个限定概念中,显然幻想要比科学更为重要。幻想,是科幻小说最关键的要素,它在这里的意思与人们在日常语义中的理解并无太大差别。没有幻想,科幻小说也就没有了灵魂。而科学二字,当用在这里时,却是有些微妙的,其词意与最标准意义上的科学定义颇为不同。这里的科学,并非那些科学普及活动中所要传播的有共识的现有科学,而只是在意象上与现有主流标准科学有某种相似和相关性,是想象意义上的科学。其内容可以与现有的标准科学不一致甚至相抵触,甚至于在一些极端的情形下,科幻中所谓的“科学”是对现有知识的颠覆。好在文学本是允许虚构的,这才使其避免受到相应批判的命运。不过,这已经是在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了。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往往将科幻作为科普的一个子类。这样很有问题,会带来一系列悖论:倘若将科幻作为科普的一个子类,必然要其承担传播和普及科学的责任,在这样的要求下,其中只能涉及现在认可的科学,而这又必然会限制其幻想力的发挥;反之,如果取消了其中只能涉及现在认可的科学的要求,那么,就无法让其承担传播和普及科学的功能。这种悖论在某种程度上导致过去中外科幻作品的一些重要差异,包括在想像力拓展程度上的差异、在悲观与乐观结局上的差异、在可读性上的差异等。 


浏览完整试题其实,为什么一定要让科幻作品负载科学性并承担科普的功能呢?科学并非是人类所唯一需要的东西。如果将对科学的要求淡化到仅仅作为一个意象性的最宽泛的大背景程度,而更多地注重幻想的发挥,将“幻”作为首位要素,“轻科重幻”,就会使科幻小说获得解放,摆脱束缚。这种以激发读者想像力为首要目标的科幻教育,反过来倒可能为未来真正从事科学研究的读者提供更好的能力培养——当然,这不应该成为科幻小说的首位目标,毕竟,广大的科幻读者并非都要成为科学家。 
值得一提的是,与传统中像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或关于机器人之类的标准科幻小说相比,近些年来,一些以科学研究为背景而又显然属于商业通俗小说的作品多成为畅销书,像克莱顿的《侏罗纪公园》或《猎杀》等。在更宽泛的意义上,我们不妨也把它们视为科幻小说的新类型。在那些小说里,标准的科学同样不是必要的元素,只是将幻想放在了与对科学的人文研究相关的那些新理念的基础之上而已。在国内的科幻小说中,其实已经有了某些带有这种意味的作品,像张之路的《非法智慧》和郑军的部分科幻作品——这应该是一个有希望的发展方向。(作者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教授)
选自2006年12月30日《光明日报》
5、 下列对于“科学幻想小说”中“科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与最标准意义上的科学定义有非常大的区别。
B、它并不是指共识的现有科学。
C、它是科幻小说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
D、它可以与现有标准科学不一致、相矛盾,甚至是对现有知识的颠覆。
6、作者认为科幻作品不一定要承担科普的功能,下列表述中不属于作者这样认为的理由的一项是( )
A、淡化科幻作品对科学的要求,有利于提高科幻小说的艺术性。
B、科幻作品承担科普的功能会带来一系列悖论,限制科幻作品想象力的发挥。
C、淡化科幻作品对科学的要求,注重幻想的发挥,有利于科幻作品打破禁锢。
D、科幻教育以激发读者想象力为首要目标,反倒有可能为将来从事科研的读者提供更好的能力培养。
7、下列理解与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导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科幻作品在想象力拓展程度上、可读性上不如外国作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将科幻作品看做科普的一个子类。
B、激发读者想象力不应该成为科幻作品的首要目标,因为广大科幻作者并非终归都要成为科学家。
C、以科学研究为背景的《侏罗纪公园》《猎杀》等畅销书,与传统的标准科幻小说有所不同,可看作科幻小说的新类型。
D、国内已出现带有将幻想放在与对科学的人文研究相关的新理念基础上意味的科幻作品,这应该是一个有希望的发展方向。
三、文言文阅读。(12分,每题3分)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曰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8.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川灌河                 灌:灌注,流入        
B.河伯始旋其面目           旋:掉转
C.吾非至子之门,则殆矣     殆:大概)   
D.泾流之大                 泾:同“径”
9.下列名中加点“其”字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化而为鸟,其名为鹏(代词,译为“它的”指鸟的)
B.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用在选择句中,加强揣测语气)
C.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助词,无义)
D.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代词,译为“它”指水)
10.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对鹏鸟是歌颂的,歌颂了鹏鸟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怒而南飞的壮美。
B. 作者对鹏鸟是歌颂的,歌颂了鹏鸟挣脱束缚,追求绝对自由境界的精神。
C.作者对蜩、学鸠、斥鴳等是赞赏的,赞赏他们无所追求,无忧无虑的生活。
D.作者对蜩、学鸠、斥鴳等是嘲讽的,嘲讽了它们飞不高,行不远,却自以为得到了逍遥;而鹏鸟击水三千、扶摇九万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展开余下试题1. 2. 3. 4. 5. 6. 7. 8. 9. 10.

班别            姓名                 学号        
第II卷(非选择题,120分)
四、(23分)
11、把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3)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1)在诗的结尾,你认为作者创设了一种怎样的境界?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2)请以“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这两句为例,简要分析,诗人是怎样描写清溪的清澈的。(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闾阎扑地,               ;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                   (王勃《滕王阁序》)
 (2)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             。牵衣顿足拦道哭,                 。          (杜甫《兵车行》)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白露为霜
虞邯
  要到了白露,方知道什么是秋色。
  倒不是因为这个时候,西北的胡杨,大片大片如融金;也不是因为各处的枫叶,都如同猎猎的火焰;也不是因为南方的湿地,蒹葭白茫茫开得正盛,一年丰繁的色泽,此时为最。而是因为白露才是秋天的本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白露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露凝而白。到了这个时节,早晨起来,风将一条路刮得发白,空气里仿佛都流动着透明的铅灰色。心里寥落又开阔,好比一幅笔法疏淡的水墨,便晓得,秋天当真来了,随同一个终古美丽的名词。
  这个名词,从先秦的诗歌源头,溯流而下,唐风宋韵里,都可以听到它的脆响——一直到今天,它和惊蛰一样,依然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富诗歌意象、最易触动心底柔软部分的名词。
  秋天是生命的提醒。而白露,是秋天的结绳记事上,另一个细节的提醒。有三个最美的绳结,打在历史的诗章上,也打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骨血里——关于对宇宙、所爱与自身存在的美感体验,我们可以拈取它们来重温梦境,那几乎是每个人都曾经经历或将去经历的梦境。


展开余下试题  第一个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八个字读出来,凡识得汉字的,无不心旌神摇。《诗三百》是诗歌,也是原典。即使没有后文“溯洄从之,宛在水中央”的伊人,这八个字,也允为最美的文字。它开启了一个传统——这是一个可以意会,难以言明的传统。天地如此静默美好,自身如在其内,如在其外;深情如若可言,如不可言。唐人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慨然千古,怆然泪下的意境,似乎都可追溯到此。日本《枕草子》描写春天,说:“春,曙为最,逐渐转白的山顶,开始稍露光明”,文字简约、意境优美庶或近之,但却没有那苍茫辽远之感。美丽到了苍茫的境界,这八个字,是不可企及的上古文字。……
  秋天的气质,不管硕果红叶,如何渲染它的热闹,终归是偏于幽冷肃杀的———《礼记•月令》里说:“孟秋之月,用始行戮”。说的是旧时天子们多半在这个时节用兵。即使没有实力出征,也得杀几个罪犯,所谓“秋后正法”。掌管刑罚的司寇因此被称为“秋官”,而文人不遇,迟暮无成,多半被称为“秋士”。秋天被附丽的感伤色彩越来越浓厚,人们面对秋天时的情感,也就越来越偏于血亲人伦。所以第二个美丽的绳结打上———“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何事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此刻思乡怀远,衣裳正单,往往催生出无限的愁怨。这种思乡怀远的深情,和诗经中那种几乎能带来宇宙本体论的触发而言,体现了一种文明的进路和文化的烙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总是那么沉郁不露,然而一咀嚼间,就有一种逝水难追、乐土不返的悲凉。被逐出伊甸园的人们,再也返回不去了,就好像我们知道了,就永远抹不去成人的记忆。这里面所追怀的,是时间与空间的双重流失———而流失的总是如此美丽,我们保有的美丽回忆,如此刺伤我们的心灵。
  失却了本体,徒留了追怀,白露于是越来越清冷幽怨,但还有第三个绳结———“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时间已经是宋朝,有一个超迈豪绝的人物,和友人一起泛舟赤壁。“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清冷肃杀间,他居然有吞吐宇宙的豪气。和他同行的友人,不能免俗,拿了个洞箫,呜呜咽咽地吹将起来。说:你瞧瞧,清秋好时节,转瞬即过,我们与草木同腐,如何不伤心?那人一听,就说了一段高论:“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他又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在文明已经行进到一种衰糜难振的状态时,还有人发此浩然之音,斯人可谓不负清秋。
  这个人,我们都晓得,叫苏轼,发明东坡肉的那一位。他的无数旷达之作,都是在秋天写出来的———那草尖上可怜可爱的白露,在他的醉眼睥睨里,竟可以横大江接水光,让他歌诗“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于是草木摇落而变衰的年节,照样就倜傥行过了。在文明的末世,能够拯救自己的,其为一心乎?
  眼看就要秋深了。
  14.请简要分析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含意。(4分)
  (1)秋天是生命的提醒。而白露,是秋天的结绳记事上,另一个细节的提醒。
                                                                   
  (2)于是草木摇落而变衰:的年节,照样就倜傥行过了。在文明的末世,能够拯救自己的,其为一心乎?
                                                                     
  15.文中第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四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田东高中20”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0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