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182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82]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第四模块考试卷
  第四模块考试卷
一、积累运用(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面加点的词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罪愆yiān       提dī防         荒阡古陌mò       亢kàng旱三年 
   B.金钏chuàn     孱头chàn       独出机杼 zhù       蝇yíng头微利 
   C.砚yàn台       盥guàn漱       刎颈之交wěn      流觞shāng曲水 
   D.窗棂líng       樵qiáo夫       饿殍piǎo          越俎代庖zǔ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涣散      精神焕发      剪采      神彩飞扬 
B.覆盖      天翻地复      付款      入不付出 
C.贬值      针砭时弊      反馈      振聋发聩 
D.折叠      层峦迭嶂      遐想      闻名遐迩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个大学生最起码的行为规范,也需要奖励才能得以保证,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现今一些大学生缺乏公德意识的现状令人堪忧。 
B.“中国光谷”周边人文气息浓厚,消费者文化水平高,高校众多,使得房地产开发商在开发过程中都将环境的开发放在首要位置。 
C.出于对北极地区气候、环境、资源等方面长期考察,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决定在斯瓦尔巴违德群岛建立中国伊力特•沫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 
D.曹禺善于把众多的人物纳入统一的情节结构之中,制造出一个又一个紧张的场面和强烈的戏剧冲突,使《雷雨》获得空前的成功。 
4.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曲是杂剧和散曲的通称。杂剧的构成一般是一本四折,外加一二个楔子。 
B、宫调是表示声音高低的,与曲牌不同。元杂剧中每折戏只准用一个宫调,置于第一支曲子前;同一宫调下可有多支曲子。 
C、关汉卿是元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马致远、王实甫、白朴一起称为“元曲四大家”。 
D、杂剧的演出包括唱词、宾白、科介三部分,唱词一般由一个角色唱。 
5.下列句中的“于”字已按其作用分类,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赵氏求救于齐                   ②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③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④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⑤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         ⑥而耻学于师。 
⑦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⑧师不必贤于弟子。 


浏览完整试题A.①⑦/②⑥/③④/⑤⑧            B.①⑥/②⑦/③⑤/④⑧ 
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            D.①⑥/②⑦/③④/⑤⑧ 
 
二、填空题。(10分) 
6.文化常识(4分) 
(1)班固,东汉著名的          、          ,《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          体例,是继《史记》之后又一部历史与文学巨著。文学史上,司马迁与班固并称          。 
(2)莎士比亚是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初     国作家,也是欧洲          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戏剧的代表作有《奥赛罗》《李尔王》           、              等悲剧作品。
7.默写(6分) 
(1)多情自古伤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                   。(《雨 霖 铃》 柳永)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江山如画,              。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3)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凭谁问: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三、文言文阅读(18分)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且鞮侯单于初立,尽归汉使。武帝嘉其义,乃遗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常惠等百余人俱。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緱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及卫律所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怒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虞常果引张胜。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剌。武气绝,半日复息。单于壮其节,而收系张胜。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阴谋 
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候:拜见 
C、而收系张胜                          收:逮捕 
D、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坐:定罪,治罪 
9.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会緱王与第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②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③为降虏于蛮夷
④何以女为见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10.下名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膏用法相同的项是(  ) 
例句:空以身膏野草 
A、欲因此时降武                    B、单于壮其节 
C、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            D、其一人夜亡 
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候,本不该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里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反行动,导致了苏武被匈奴扣留。 
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体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节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二的崇高气节。  
1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亦留之以相当
   译文:                                                     
(2)见犯,乃死,重负国
  译文:                                                     
(3)何以汝为见? 
  译文:                                                     


展开余下试题 
四、诗词赏析。 
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蝶 恋 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答:                                                              
                                                                     
 
五、现代文阅读。(16分)  
卢沟晓月① 
王统照 
   “苍凉自是长安日,呜咽原非泷头水” 
这是清代诗人咏芦沟桥的佳句,也许,长安日与陇头水六字有过分的古典气息,读去有点碍口?但,如果你们明了这六个字的来源,用联想与想象的力量凑合起,提示起这地方的环境,风物,以及历代的变化,你自然感到像这样“古典”的应用确能增加芦沟桥的伟大与美丽。 
    打开一本详明的地图,从现在的河北省、清代的京兆区域里你可找得那条历史上著名的桑干河。在往古的战史上,在多少吊古伤今的诗人的笔下,桑干河三字并不生疏。但,说到治水,隰水,漯水这三个专名似乎就不是一般人所知了。还有,凡到过北平的人,谁不记得北平城外的永定河,——即不记得永定河,而外城的正南门,永定门,大概可说是“无人不晓”罢。我虽不来与大家谈考证,讲水经,因为要叙叙芦沟桥,却不能不谈到桥下的水流。 
    治水,隰水,漯水,以及俗名的永定河,其实都是那一道河流,——桑干。 
    还有,河名不甚生疏,而在普通地理书上不大注意的是另外一道大流——浑河。浑河源出浑源,距离著名的恒山不远,水色浑浊,所以又有小黄河之称。在山西境内已经混入桑干河,经怀仁,大同,委弯曲折,至河北的怀来县。向东南流入长城,在昌平县境的大山中如黄龙似地转入宛平县城,二百多里,才到这条巨大雄壮的古桥下。 
    原非陇头水,是不错的,这桥下的汤汤流水,原是桑干与浑河的合流;也就是所谓的治水,隰水,漯水,永定河与浑河,小黄河,黑水河(浑河的俗名)的合流。 
桥工的建造既不在北宋时代,也不开始于蒙古人的占据北平。金人与南宋南北相争时,于大定二十九年六月方将这河上的木桥换了,用石料造成,这是见之于金代的诏书,据说:“明昌二年三月桥成,敕命名广利,并建东西廊以便旅客。” 
马可波罗来游中国,官服于元代初年时,他已看见这雄伟的工程,曾在他的游记里赞美过。 
经过元明两代都有重修,但以正统九年的加工比较伟大,桥上的石栏、石狮,大约都是这一次重修的成绩。清代对此桥的大工艺也有数次。乾隆十七年与五十年两次的动工确为此桥增色不少。 
“东西长六十六丈,南北宽二丈四尺,两栏宽二尺四寸,石栏一百四十,桥孔十有一,第六孔适当河之中流。” 
按清乾隆五十年重修的统计,对此桥的长短大小有此说明,使人(没有到过的)可以想象它的雄壮。 
从前以北平左近的县分属顺天府,也就是所谓京兆区。经过名人题咏的,京兆区内有八种胜景:例如西山霁雪,居庸叠翠,玉泉垂虹等,都是很美的山川风物,卢沟桥不过是一道大桥,却居然也与西山居庸关一样列入八景之一,便是极富诗意的“卢沟晓月”。 
本来,“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最易引动从前旅人的感喟与欣赏的凌晨早发的光景;何况在远来的巨流上有一道雄伟的壮丽的石桥;又是出入京都的孔道,多少官吏、士人、商贾、农工,为了事业,为了生活,为了游览,他们不能不到这名利所萃的京城,也不能不在夕阳返照,或天方未明时打从这古代的桥上经过。你想,在交通工具还没有如今迅速便利的时候,车马、担簦,来往奔驰,再加上每个行人谁没有忧、喜、欣、戚的真感横在心头,谁不为“生之活动”在精神上负一份重担?盛景当前,把一片壮美的感觉移入渗化于自己的忧喜欣戚之中,无论他是有怎样的观照,由于时间与空间的变化错综,而对着这个具有崇高美的压迫力的建筑物,行人如非白痴,自然以其鉴赏力的差别,与环境的相异,生发出种种触感。于是留在他们心中,或留在藉文字绘画表达出的作品中,对于卢沟桥三字真是有很多的酬报。 
不过,单以“晓月”形容卢沟桥之美,据传是另有原因:每当旧历的月尽头(晦日)天快晓时,下弦的钩月在别处还看不分明,如有人到此桥上,他偏先得清光。这俗传的道理是不可靠的,不能不令人疑惑。其实,卢沟桥也不过高起一些,难道同一时间在西山山顶,或北平城内的白塔(北海山上)上,看那晦晓的月亮,会比卢沟桥不如?不过,话还是不这么拘板说为妙,用“晓月”陪衬卢沟桥的实在是一位善于想象而又身经的艺术家的妙语,本来不预备后人去作科学的测验。你想:“一日之计在于晨”,何况是行人的早发,潮气清蒙,烘托出那钩人思感的月亮,——上浮青天,下嵌白石的巨桥。京城的雉堞若隐若现,西山的云翳似近似远,大野无边,黄流激奔……这样光,这样色彩,这样地点与建筑,不管是料峭的春晨,凄冷的秋晓,景物虽然随时有变,但如无雨雪的降临,每月末五更头的月亮、白石桥、大野、黄流,总可凑成一幅佳画,渲染飘浮于行旅者的心灵深处,发生出多少样反射的美感。 
你说,偏以这“晓月”陪衬这“碧草卢沟”(清刘履芬的《鸥梦词》中有《长亭怨》一阕,起语是:叹销春间关轮铁,碧草卢沟,短长程接),不是最相称的“妙境”么? 
无论你是否身经其地,现在,你对于这名标历史的胜迹,大约不止于“发思古之幽情”罢?其实,即以思古而论也尽够你深思,咏叹,有无穷的兴趣!何况,血痕染过的那些石狮的鬈鬣,白骨在桥上的轮迹里腐化,漠漠风沙,呜咽河流,自然会造成一篇悲壮的史诗,就是万古长存的“晓月”也必定对你惨笑,对你冷觑,不是昔日的温柔,幽丽,只引动你的“清念”。 


展开余下试题桥下的黄流,日夜呜咽,泛挹着青空的灏气,伴守着沉默的郊野…… 
他们都等待着有明光大来与洪涛冲荡的一日——那一日的清晓。 
注:①本文作者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之后。“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引发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日的民族解放战争。 
 
14.文章标题为“芦沟晓月”,开篇几个段落写“原非陇头水”,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5.文章描写芦沟桥,主要表现了它哪些方面的美?请用词语简要概括。(3分) 
    答:                                                               
16. 为什么说京都八景之一的“卢沟晓月”极富诗意? (5分) 
  答:                                                             
                                                                     
17. 请简要说明下面语句的深刻含意(4分) 
   血痕染过的那些石狮的鬈鬣,白骨在桥上的轮迹里腐化,漠漠风沙,呜咽河流,自然会造成一篇悲壮的史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40分) 
   18.对话,可以是不同的对象,可以用不同的形式,也可能是不同的结果。人们常为此而生几多感慨,并赋予人生的感悟。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人教版高一”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8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