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1001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1]
2007—2008年度石家庄六中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2007—2008年度石家庄六中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考试范围:四册一、二、五单元 时间:120分钟 分值:150分)
注意:第II卷答案一定要写到答题纸上
第I卷
一、选择题(38分 ,1—6小题每小题3分,7—11小题每小题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惫(bèi)懒 华冠(guàn) 卮(zhī)酒 赍(jī)发 掎(jī)角之势
B、蹩(bié)进 寂寥(liǎo) 孽(niè)障 债券(quàn) 行(háng)户人家
C、夹(jiā)缝 厢庑(wǔ) 偏裨(pí) 踉跄(qiàng) 敛声屏(bǐng)气
D、打烊(yàng)愀然(qiǎo) 服帖(tiè) 笑靥(yè) 恬(tián)退隐忍
2、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攫取 渲泄 自惭行秽 不经之谈 纨裤子弟
B、阜盛 亵渎 委屈求全 形单影只 雕粱画栋
C、蜉蝣 瘐毙 沧海一栗 如泣如诉 轻手摄脚
D、幽壑 诟骂 笑容可掬 弥留之际 怦然心动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路瓦栽的丈夫得知妻子丢失了项链,惊惶得面面相觑。
B、虽然历年来北大文科分数线一直居高不下,但各省市文科考生还是对北大趋之若鹜。每年各省市的文科状元大部分都被北大录取,而今年北大更是将文科状元包揽了。
C、他把相声演员的话转述得历历在目,引得人们哄堂大笑。
D、如果妻子死了 ,要把财产放手一部分,哪怕是极小极小的一部分,只要他管不着,他就觉得逆情背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些国家级示范高中不但开展了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而且有的普通中学也开展了这方面的活动。
B、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加大教育投入,形成良性的发展机制,实现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
C、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
D、 太阳能和核能两个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展示了美好的前景,是未来最有希望的能源。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巴尔扎克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家,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幻灭》《高老头》《邦斯舅舅》《贝姨》《被遗弃的女人》。他的小说集总称为《世间喜剧》。
B、《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水浒传》。
C、高晓声,当代作家,著有系列小说《“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包产》等。
D、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是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 。
6、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坐:很危险地坐着
B、得其尤绝者家焉 尤绝:尤其绝妙的地方
浏览完整试题
C、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 省:反省
D、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笃:更加
7、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慈父见背(背离,指死去) 省坟墓(探望) 善鉴万类(借鉴)
B、不省所怙(害怕) 往往而剧(剧痛) 七月既望(即将来临)
C、门衰祚薄(福分) 而使汝夭(早死) 横槊赋诗(长矛)
D、猥以微贱(猥琐) 谪潇水上(贬官) 牢笼百态(包罗)
8、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
②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③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④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
A、①和③相同, ②和④相同 B、①和③相同 ②和④不同
C、①和③不同 ②和④相同 D、①和③不同 ②和④不同
9、对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具以表闻 ②则刘病日笃
③将成家而致汝 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⑤名之以其能 ⑥长吾女与汝女
⑦泣孤舟之嫠妇 ⑧侣鱼虾而友麋鹿
⑨东流入于潇水
A、①③⑤⑥/②④/⑦⑧/⑨ B、①②⑥⑦/③④⑤/⑧/⑨
C、①③⑥⑦⑧/②/④⑤/⑨ D、①③⑥⑦/②⑨/④⑤/⑧
10、下列加点的词语全都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①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②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③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④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⑤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⑥ 吾与汝俱少年
⑦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⑧ 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⑨ 又可冀其成立邪 ⑩ 而汝抱无涯之戚
A、①②③④⑧⑨⑩ B、 ①②⑤⑥⑦⑧⑨
C、②③④⑤⑥⑦⑩ D、 ①③④⑥⑦⑧⑨
11、对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真是一代英雄,可今天又在哪里呢?
B、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这些知识本领不可能一下子得到,不如在悲凉的秋风中演奏箫声。
C、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我去了汴州,你果然没有来。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
第II卷
二、诗歌鉴赏、默写及翻译(36分)
12、阅读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诗人笔下,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成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4分)
(2)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洽的举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6分,每空1分)
①《陈情表》的作者李密父亲早死,母亲何氏改嫁时,李密年仅四岁,而又多病。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成人后,祖母“ , ”泰始三年(公元267年),晋武帝下诏征他为太子洗马,当时李密44岁,祖母96岁,且祖母“ , 。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李密上表请武帝允许他 “ ,愿乞终养。”如蒙允许“臣 , 。”来报答武帝。晋武帝看了他的表,很受感动,说他在当时的名望不是虚传的,就不再勉强他。
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
③ ,羽化而登仙。
④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 ,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泣孤舟之嫠妇。
⑤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而又何羡乎!
⑥ ,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_ _。
14.翻译句子。(6分)
(1)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2分)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2分)
(3)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2分)
15.翻译下列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6分 )
(前秦苻融为冀州牧),有老妪遇劫于路,唱贼,路人为逐擒之。①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②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三、现代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说《红楼》(节选)
王蒙
①整个说来,《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说:“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其失真。”这段写实主义的声明由“石头”所做,有点令人哭笑不得,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
展开余下试题
②写实的作品中,穿插环绕一些神话的、使写实的作品增添了一些幻化的生动、神秘、奇异、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使写实的作品生出想象的翅膀,生出浪漫的色彩,这就比一味写实、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
③一般地说,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或反过来说,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拙,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能不能把二者结合一下呢?厚重中显出轻灵,执著中显出超脱,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朦胧。这是真小说家的境界,这是人生真味的体验。
④荒诞、幻化也是人的精神主体的一种要求,当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要求(包括观赏、享受的要求)的时候,荒诞性与梦幻性就应运而生了。荒诞、幻化也是一种美,是一种突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就像梦的美、痴的美……
⑤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强调“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经历过一番梦幻”,“说来虽近荒唐,细说颇有趣味”,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未敢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极大灵活性,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留下了自己的创作自由,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的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⑥完全地写实,写作本身也变成一种介入,乃至变成了一种舆论,一种“大众传播”,一种“站队”,就必然会碰到一系列世俗人生中的问题。涉嫌不敬,涉嫌溢美,涉嫌揭人隐私,涉嫌造舆论,涉嫌提倡异端与犯上作乱……曹雪芹有几个脑袋敢去以身试文字狱!小说毕竟只是小说,至少首先是小说,虽然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有明确的针对性,却因失去了这种针对性而获得了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写小说就要把小说当小说写。《红楼梦》摆在案头,您就“把玩” “把玩”吧。反正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16.第①段中的“写实”在本文中指的是什么?(回答不超过30字)(4分)
17.第④段说,荒诞、幻化是一种“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这里的“大地”是指什么?(6字内)(4分)
18.第⑤段说:“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请指出这种间离手段的作用。(分两条写出,每条不超过15个字)(4分)
19.下面说法符合本文意思的两项是( )(4分)
A.《红楼梦》“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体现了曹雪芹的创作思想。
B.作者不同意用小说的创作去反映、干预现实生活。
C.作者认为一味地写实,或者完全的梦幻化,都不是小说家的境界。
D.作者提醒人们,写实的作品会变成一种介入,一种舆论,容易提倡异端,容易犯上作乱。
E.作者认为,只有穿插装点一些荒诞的幻化的内容,才能把小说与人生间离开来。
四、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
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
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
两首童谣,叙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三个和尚”之所以“没水喝”,是因为不负责任,互相推诿;“三只蚂蚁来搬米”之所以能“轻轻抬着进洞里”,是团结合作的结果。从这“人不如蚁”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呢?请以“协作”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题目自拟,不得抄袭。
2007—2008年度石家庄六中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
答题纸
二、诗歌鉴赏、默写及翻译(30分)
12、(1)
(4分)
(2)
(4分)
13、(16分,每空1分)
① ,
, 。
,
,
② 。
③ ,
④ , ,
,
⑤ ;
,
⑥____ ______, 。
展开余下试题
14.翻译句子。(8分)
①
。(2分)
②
。(2分)
③
。(2分)
15.①
。(3分)
② &n
上一篇:
初三语文中考模拟测试题
下一篇:
八年级下册课内诗词曲五首古诗鉴赏及同步练习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2007—2008”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