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09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09]
2008年高考模拟卷四(语文)
  2008年高考模拟卷四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 Ⅰ 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嗜好   沟壑   挟持   磨肩接踵
B. 纷踏   皱纹   倾圮   永保青春
C. 慰藉   砥砺   宁谧   呕心沥血
D. 豆蔻   傫然   银篦   上窜下跳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长久以来人事部门的管理观念是“因人成事”,其核心思想是要让人与事搭配,看重的是什么样的人适合什么样的职位。
B. 在参观“鸟巢”、“水立方”等在建奥运场馆时,各国记者惊叹不已,溢美之词脱口而出。
C. 有人认为,霍金的理论非常高深,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读者来说实在是不知所云。
D. 超女巡回演出,登陆上海,人气不旺,但她们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整场演出不乏精彩之处。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2008年奥运会圣火取火仪式前,伊格娜迪欧表示,取火仪式的最高女祭司必须拥有一张典型的希腊面孔,个子要高,能够表现出高贵优雅的气质。
B. 全世界“环境难民”的队伍正在迅速扩大。造成“环境难民”的原因,是土地干旱、荒漠化扩大、水灾、森林毁坏及海平面上升等引起的。
C. 姚明的再度受伤,对中国球迷并不陌生,但让中国球迷更为担心的是伤愈后的姚明是否会影响2008年的奥运会比赛。
D. 修改后的节约能源法明确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销售房屋时,应向购买人明示所售房屋的节能措施、保温工程保修期等。
4. 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最适合的一项是(   )。
①学富五车的古人,读的东西也许没有现在的一本书容量大
②我们现在接受的资讯远远多于古代圣贤,却少有超越
③某种意义上说,人成了资讯的奴隶,没有了自我
④但他们可以在山下、水边静静地思考
⑤现在中国的年轻人了解的东西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
⑥而现在人们在一个资讯接一个资讯中跳跃,却很少经过大脑的思考
A.②⑤①④③⑥ B.②⑤④①⑥③  C.⑤②①④⑥③   D.⑤②⑥③①④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去年,持续了一年多的“厄尔尼诺”现象迅速消失后,“拉尼娜”随即粉墨登场了。那么什么是拉尼娜? 
  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是气象和海洋界使用的一个新名词。意为“小女孩”,正好与意为“圣婴”的厄尔尼诺相反,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冷暖交替变化的异常表现,这种海温的冷暖变化过程构成一种循环,在厄尔尼诺之后接着发生拉尼娜并非稀罕之事。同样拉尼娜后也会接着发生厄尔尼诺。但从1950年以来的记录来看,厄尔尼诺发生频率要高于拉尼娜。拉尼娜现象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频率趋缓,强度趋于变弱。特别是在90年代,1991年到1995年曾连续发生了三次厄尔尼诺,但中间没有发生拉尼娜。
  那么,拉尼娜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厄尔尼诺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增暖、信风的减弱相联系,而拉尼娜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度变冷、信风的增强相关联。因此,实际上拉尼娜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信风,是指赤道两边热带地区的低层大气刮向赤道地区的行风,在北半球被称为“东北信风”,南半球被称为“东南信风”,很久很久以前住在南美洲的西班牙人,利用这恒定的偏东风航行到东南亚开展商务活动。因此,信风又名贸易风。


浏览完整试题  海洋表层的运动主要受海表面风的牵制。信风的存在使得大量暖水被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暖水被刮走,主要靠海面以下的冷水进行补充,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比西太平洋明显偏低。当信风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深层海水上翻现象更加剧烈,导致海表温度异常偏低,使得气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下沉,而气流在西部的上升运动更为加剧,有利于信风加强,这进一步加剧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发展,引发所谓的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同样对气候有影响。拉尼娜与厄尔尼诺性格相反,随着厄尔尼诺的消失,拉尼娜的到来,全球许多地区的天气与气候灾害也将发生转变。总体说来,拉尼娜并非性情十分温和,它也将可能给全球许多地区带来灾害,其气候影响与厄尔尼诺大致相反,但其强度和影响程度不如厄尔尼诺。
5.下列对“拉尼娜”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
B.拉尼娜是气象和海洋界使用的一个名词,中文意思是“小女孩”。
C.拉尼娜的现象和语意均与“厄尔尼诺”相反,是反厄尔尼诺现象。
D.拉尼娜和厄尔尼诺是交替出现的,在厄尔尼诺之后必然发生拉尼娜。
6.根据文意,下列对“拉尼娜”形成的原因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拉尼娜与赤道两边热带地区的低层大气刮向赤道地区的信风相关联。
B.信风使得赤道东太平洋地区大量暖水被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区,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度变冷,因而导致拉尼娜现象。
C.拉尼娜与赤道东太平洋深层海水上翻现象更加剧烈,导致海表温度异常偏低相关联。
D.海表温度偏低,使得气流东沉西升运动加剧,信风不断加强,持续加剧了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冷,形成所谓的拉尼娜现象。
7.根据原文,下列推断与作者观点吻合的一项是
A.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将来拉尼娜现象频率趋缓,强度趋于变弱。
B.信风又名贸易风,很久以前人们就利用它开展商务活动。因此它对人类有益无害。
C.拉尼娜与厄尔尼诺性格相反,拉尼娜与厄尔尼诺对全球许多地区的天气与气候灾害也将有明显的区别。
D.拉尼娜并非性情十分温和,它也将可能给全球许多地区带来灾害,但其强度和程度不如厄尔尼诺。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穷鬼传[戴名世①]
穷鬼者,不知所自起。唐元和中,始依昌黎韩愈。愈久与之居,不堪也。为文②逐之,不去,反骂愈。愈死,无所归。流落人间,求人如韩愈者从之,不得。
阅九百余年,闻江淮之间有被褐先生,其人,韩愈流也。乃不介而谒先生于家。曰:“我故韩愈氏客也,窃闻先生之高义,愿托于门下,敢有以报先生。”先生避席却行,大惊曰:“女来将奈何?”麾之去,曰:“子往矣!昔韩退之以子故,不容于天下,召笑取侮,穷而无归,其《送穷文》可覆视也。子往矣,无累我!无已,请从他人。”
穷鬼曰:“先生何弃我甚耶?假而他人可从,从之久矣。凡吾所以从先生者,以不肯从他人故也。先生何弃我甚耶!敢请其罪。”
先生曰:“子以穷为名,其势固足以穷余也。议论文章,开口触忌,则穷于言;上下坑坎,前颠后踬,俯仰跼蹐,左支右吾,则穷于行;蒙尘垢,被讥刺,忧众口,则穷于辩;所为而拂乱,所往而剌谬③,则穷于才;声势货利,不足以动众,磊落孤愤,不足以谐俗,则穷于交游。抱其无用之书,负其不羁之气,挟其空匮之身,入所厌薄之世,则在家而穷,在邦而穷。凡女之足以穷吾者,吾不能悉数也,而举其大略焉。”
穷鬼曰:“先生以是为余罪乎?是则然矣。然余之罪,顾有可矜者,而其功亦有不可没也。吾之所在,而万态皆避之,此先生之所以弃余也。然是区区者,何足以轻重先生?而吾能使先生歌,使先生泣;使先生激,使先生愤;使先生独往独来而游于无穷。凡先生之所云云,固吾之所以效于先生者也,其何伤乎?且韩愈氏迄今不朽者,则余为之也。以故愈亦始疑而终安之。自吾游行天下久矣,无可属者,数千年而得韩愈,又千余年而得先生。以先生之道而向往,曾无一人,独余慕而从焉。则余之与先生,岂不厚哉!”
于是,先生与之处,凡数十年,穷甚不能堪,然颇得其功。一日,谓先生曰:“自余之先生也,而先生不容于天下,召笑取侮,穷而无归,徒以余故也,余亦悯焉。顾吾之所以效于先生者,皆以为功于先生也,今已毕致之矣。先生无所用余,余亦无敢久溷先生也。”则起,趋而去,不知所终。
【注】①戴名世:清初桐城人,字田有,一字褐夫,文中被褐先生即指自己。②为文:指韩愈《送穷文》寓庄于谐,文中韩愈认为被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五鬼缠身。③剌谬:违背常情、事理。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送穷文》可覆视也             覆:查核
B.入所厌薄之世                     薄:轻薄
C.然余之罪,顾有可矜者             矜:自夸
D.余亦无敢久溷先生也。             溷:打扰
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凡吾所以从先生者                    B.数千年而得韩愈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C.以先生之道而向往,曾无一人         D.顾吾之所以效于先生者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展开余下试题10.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寓言式散文,文章借助穷鬼与被褐先生的对话,抒写了作者的不平之意和愤世之情。
     B.穷鬼虽穷,却不肯苟且附人,附于被褐先生,是因为九百余年才找到一个像韩愈这样的一个人。
     C.被褐先生之所以要赶走穷鬼,是因为人一旦沾上穷鬼,就会穷于言、穷于行、穷于辩、穷于才、穷于交,时时困窘,事事困窘,于世不容。
     D.穷鬼与被褐先生相处几十年,使得如召笑取侮,穷而无归,不能容于天下,终无所用,因而不敢久留,匆匆离去。
第 Ⅱ 卷(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凡女之足以穷吾者,吾不能悉数也,而举其大略焉。
译文:                                                               
                                                                     
(2)于是,先生与之处,凡数十年,穷甚不能堪,然颇得其功。
译文: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天净沙•鲁卿庵中[张可久]
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红叶山斋小小。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
⑴“青苔古木萧萧”,此处景语对全诗的表情达意有何作用?(4分)
答:                                                                 
                                                                     
⑵此诗所写时令为秋天,当无梅花盛开之景,作者为何还要说“探梅人过溪桥”?(4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6两题任选一题,每题1分)(5分)
(1)                 ,泉涓涓而始流。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爱纷奢,                    。                       ,用之如泥沙?
(4)                      ,开妆镜也;                       ,梳晓鬟也;
(5)苟利国家生死以,                   。
(6)寄意寒星荃不察,                     。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又见桃源
马卡丹
一片桃林,一条小溪,粉红的花瓣顺流浮沉,似乎还泛着几丝清香。小溪的尽头是窄窄的洞口,山洞的尽头是淡淡的人烟,鸡鸣、犬吠,三五间屋、十数亩田,一个农人蓑衣箬笠吆牛把犁,犁开丝丝春雨……    
这样的意象屡屡出现在梦境,这样的梦境屡屡印证在现实。在湖南桃源,在重庆酉阳,在庐山,在武夷,在闽中的桃源洞……这一刻,我又走在一个叫做桃源的风景点。尽管这儿从未留下过陶渊明的足迹,却并不妨碍导游宣称此地才是正宗的桃源:陶翁本就未曾涉足桃源的呀,《桃花源记》说的只是渔人的故事,那个渔人误入的肯定是这里。你看这桃林、这小溪、这山洞、这洞天深处的别有洞天,与陶翁的描写几乎不差分毫。再说,这样的好山水,酷爱幻想的陶渊明,怎么不可能在梦里到此神游呢?    
导游的振振有辞开初我只觉好玩,渐入佳境,方才觉得这歪理似乎不歪。“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极狭……豁然开朗,别有一天地……黄发垂髫,怡然自乐……”仿佛就是走在《桃花源记》的字里行间,每一步都在印证着陶翁美文的一个字符、一个标点。陶翁或许真是在梦里到过此处的啊,哦不,他的梦里,怎么会有当今旅游开发的喧嚣呢?他笔下那些怡然自乐的黄发垂髫,那些“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淳朴山民,又怎么会有目突突期盼孔方兄的眼神呢?不要说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新景点了,就是那些遐迩闻名的景区,那些竞相标榜如假包换绝对正宗的一个个“桃源”,哪一处瞄准的不是你的钱袋子呢?“桃源”的争夺也许是当今最为激烈的一类文化资源的争夺了。比如赤壁,比如隆中,比如女娲故里、伏羲故里、黄帝故里,都有若干地方互相争抢、各不退让,但参与争夺的毕竟还是少数,毕竟只是关联密切的地方才有争夺的资格。桃源则不同,她本来就是陶翁的想象陶翁的梦,大江南北,相似于桃源景致的所在知有多少,谁不可以亮出“桃源”的招牌呢?陶翁足迹停留的地方固然当仁不让,就是陶渊明做梦也未曾梦到的所在,照样可以“传说”、可以有“民间故事”证明其“正宗”地位。不要说早已目迷五色、心陷物欲的现代人,即便起陶翁于地下,怕也是难以辨识真伪的。 


展开余下试题平心而论,这些林林总总难以计数的“桃源”,与陶翁笔下实在是极为相似,一样的林,一样的水,一样的洞,一样的别有洞天。无林的栽上了林,缺水的引来了水,不是洞天深处别有天的,可以开一段曲里拐弯的洞、布一出豁然开朗的景,现代的仿真术,还有什么不能造出来呢?但造得了“形”,“神”却是造不出来的,那深层的内涵是造不出来的。走在一个个“桃源”,我的心情总先是欣喜然后再深深的失望:所有的桃源都极似桃源又极不似桃源,所有的桃源都极具其“形”却不具其“神”,那怀揣薪水、套上蓑衣箬笠吆牛下田来回表演的“农夫”,那领着津贴、身着古装面对游客频频作秀的“黄发垂髫”,哪里有一丝桃花源中人的味道呢?孜孜讫讫在细部打磨务求其似的现代人,为什么不去追求陶翁的意境,追求桃源的深层内涵呢?
说起来,桃源的景致其实是很普通的,不过就是桃林、小溪、山洞、农田,不过就是些安居乐业、淳朴无争的男女老少,为什么却让那么多的现代人魂牵梦萦呢?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在世俗的风尘中摸爬滚打日趋麻木的心,多么需要安顿、需要小憩。无怪乎会有那么多的“桃源”,无怪乎还有那么多的“桃源”在源源不断地新发现、新开发,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的桃源都自有其存在的价值。只是,这些人造“桃源”,真能抚慰现代人受伤的心灵么?      
人世间或许是不会有桃源的,所有寻觅桃源的人,都注定像那个武陵渔人,再也不得桃源之门而入。渔人是这样,陶渊明也是这样,真正的桃源是永远找不到的,正因为找不到,才会有《桃花源记》那样的神来之笔;正因为找不到,桃源才会有那无尽的永恒的魅力。对于每个寻觅桃源的人来说,桃源只在心中,只在梦里。何必苦苦追寻呢?当静夜来临的时节,当晨曦初吐的时候,请安顿好你的心,静静咀嚼桃源的滋味。
转过身,离开仿真的茅舍、土屋、田畴,离开作秀的“农夫”、“黄发”、“垂髫”,重新走入曲曲弯弯的山洞、走向回程。暗黑的洞壁拽着我的目光终于脱离了赝品,一片暗色中心头只觉一派澄明。仿佛“捧心西子”,我庄重地捧紧我的心,那里,珍藏着我的桃源。
14.纵观全文,现实中林林总总的“桃源”有什么共同点?请简要概述。( 4 分)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这样的意象屡屡出现在梦境,这样的梦境屡屡印证在现实。(3分)
                                                                        
                                                                        
(2)桃源只在心中,只在梦里。 ( 3 分)
                                                                  &nbs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8年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0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