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113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13]
庐江乐桥中学2008届高三月考试题
庐江乐桥中学2008届高三月考试题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孱弱(chán) 翩跹(xiān) 铩羽而归(shā) 烜赫一时(xuān)
B.狙击(jū) 熟稔(rén) 飞来横祸(héng) 方枘圆凿(ruì)
C.剽悍(piāo) 毗邻(pí) 胼手胝足(zhī) 焚膏继晷(guǐ)
D.家雀儿(qiǎo) 掉色儿(sè) 顺蔓摸瓜(wàn) 卷帙浩繁(zh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精萃 谛听 天网灰灰 唉声叹气
B .惯性 防害 责无旁待 良辰美景
C.通牒 旗杆 虚度光阴 关怀备至
D布署 彗星 老声常谈 心胸狭隘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史铁生的散文名著《我与地坛》一文浓缩了作者对多年艰辛生活的深切体悟,读来楚楚动人,感慨良多。
B.闹得沸沸扬扬的江苏省2008年高考方案几经波折后终于尘埃落定,新方案更加突出了语文、数学的基础地位。
C.刚从世锦赛载誉归来的羽坛名将林丹,即使着便装上街,也同样是精神抖擞,引得路人纷纷侧目而视,暗暗喝彩。
D.他是个有名的电视迷,经常看得出神入化,有时竟忘了吃饭,工作之余与别人谈论的话题也总是离不开电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如果美国政府不履行它在中美贸易协定、多种纤维协定和纺织品协定中所应承担的义务,那么,任何人也难以预料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会不会出现逆转。
B.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我们要下大力气尽快培养一支熟练掌握国际专利、商标、著作权和知识产权等法规的高级人才队伍。
C.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要求,今年要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切实抓好。
D.陈水扁再次破坏“九•二共识”,抛出给两岸关系定为的“一边一国”,阻挠祖国统一。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佩特拉:中东的玫瑰红
隐藏于死海和亚喀巴湾之间的群山中的古城佩特拉已经默默地见证了2600多个寒暑。城名源自希腊语“岩石”,因为整座城市就是从悬崖峭壁上雕凿而出的。朝阳斜晖将古城染成了绚丽的玫瑰色,也让每一个在城中漫游的人体味到生命中的玫瑰园。
谁也想不到,在沙漠峡道内,会有一座浩然壮大的洞穴都城。纳巴泰人会往高耸巨岩的天然屏障中,开始东、西贸易的活动。佩特拉当时的繁荣昌盛,引起罗马帝国的觊觎,但要进入佩特拉,除了险峻狭隘的谷中峡道,并无任何入口,所以罗马帝国屡攻不克。罗马军队意外发现,供给佩特拉城的水源竟在地峡的外面,罗马人切断了城中的水源。致命的一击,逼使纳巴泰人迅速投降。佩特拉于公元106年遭罗马帝国吞并。
浏览完整试题
公元4世纪,佩特拉沦为拜占廷(或称东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在这期间,它成为一座基督教城市,是拜占廷(或称东正教)大主教的居住地。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地区东山再起,迅速波及西亚和北非地带。伊斯兰帝国日趋强大,最终控制了从西班牙到阿富汗的广大地区,阿拉伯人让佩特拉区又成了伊斯兰帝国的一个小省。此时的佩特拉几乎处于被遗弃的地步。几个世纪后,为了争夺近东控制权,伊斯兰势力与欧洲基督教各国间战争不断。佩特拉这座石城在十字军东征期间再次兴旺起来。欧洲十字军在该地建立起短命王国,把佩特拉作为他们的一个要塞,一直坚守到1189年。公元12世纪后,曾经担负东、西方商业贸易重镇的佩特拉,由于海运的发现与兴起,逐渐被人遗忘,而成为一座死城。直到1812年被瑞士一位探险家约翰•贝克哈特发现,才得以重现光彩。
迷人壮观的景色固然是佩特拉的一绝,然而繁华盛世突然又从文明视线中消失,传奇般的历史更增添了它的神秘。佩特拉的迷人之处与其说在于它险峻、幽深的峡谷,美轮美奂的古典建筑,奇石怪峰的壮观和绚丽夺目的岩石色彩,不如说在于它传奇般的历史更让人唏嘘不已。曾经极度繁华却又如同人间蒸发,沉寂竟长达1000多年,直到1812年瑞士探险家贝克哈特发现它为止。众多的游客悠哉游哉地漫步在奇境之中时,绝不曾想到,1812年以前,任何外人对佩特拉的接近会招来杀身之祸。
追溯历史,佩特拉的建造者纳巴泰人在现代人的眼中,始终是一个充满了迷惑的民族。他们好像在一夜之间控制了阿拉伯半岛到地中海间的重要商路,一夜之间建立起了佩特拉。鼎盛时期,纳巴泰王国的疆域从大马士革一直延伸到红海地区,却始终将都城定在群山环绕、易守难攻的佩特拉。
然后,似乎一夜之间他们又消失在历史的迷雾中。在这一点上,纳巴泰文明很像印加文明,来也突然去也突然。据说印加文明的消失,主要是因为西班牙探险家带去的疾病。而纳巴泰人败于罗马人后,一下子无影无踪,连一点线索都未留下,只有一整座石城让现代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抓耳挠腮。
摘自2005年12月30日国际在线(J-07)
5.下面对佩特拉历史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
A.佩特拉是一座中东的古城,整座城市是从悬崖峭壁上雕凿而出的。
B.纳巴泰人是佩特拉的建造者,把佩特拉作为他们的一个要塞,一直坚守到1189年。
C.佩特拉曾经是纳巴泰人的都城;也曾经是拜占廷的一部分,成为一座基督教城市;还被阿拉伯人变成了伊斯兰帝国的一个小省。
D.佩特拉在公元12世纪后,曾经担负东、西方商业贸易,由于海运的发现与兴起,又逐渐被人遗忘,而成为一座死城。直到1812年才得以重现光彩。
6.下面对人们研究和发现佩特拉古城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佩特拉在沉寂长达1000多年之后,1812年被瑞士探险家贝克哈特发现。
B.现代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对佩特拉的研究与发现,只有通过对遗留下来的一整座石城的考查进行。
C.因为1812年以前,任何外人对佩特拉的接近会招来杀身之祸,所以,瑞士探险家贝克哈特才会在1812年之后去发现它。
D.隐藏于死海和亚喀巴湾之间的群山中的古城佩特拉,因为其特殊的历史和地理位置,人们对它的研究与发现比较困难。
7.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合理的一项是( )
A.险峻狭隘的谷中峡道,既保护了佩特拉,又使佩特拉受困。
B.鼎盛时期,纳巴泰王国的疆域从大马士革一直延伸到红海地区,却始终将都城定在佩特拉,是因为佩特拉的险峻、幽深的峡谷,美轮美奂的古典建筑,奇石怪峰的壮观和绚丽夺目的岩石色彩,
C.佩特拉于公元106年遭罗马帝国吞并,就是因为罗马人切断了城中的水源。
D.纳巴泰人在一夜之间建造了佩特拉,控制了阿拉伯半岛到地中海间的重要商路。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复 鲁 絜 非 书(节选) (清)姚 鼐
桐城姚鼐顿首,絜非先生足下:相知恨少,晚遇先生。接其人,知为君子矣;读其文,非君子不能也。辱书引义谦而见推过当,非所敢任。鼐自幼迄衰,获侍贤人长者为师友,剽取见闻,加臆度为说,非真知文、能为文也,奚辱命之哉?
鼐闻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惟圣人之言,统二气之会而弗偏,然而《易》《诗》《书》《论语》所载,亦间有可以刚柔分矣。值其时、其人告语之,体各有宜也。自诸子而降,其为文无弗有偏者。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镠铁。其于人也,如冯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观其文,讽其音,则为文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焉。
且夫阴阳刚柔,其本二端,造物者糅,而气有多寡进绌,则品次亿万,以至于不可穷,万物生焉。故曰一阴一阳之为道。夫文之多变,亦若是已。糅而偏胜可也;偏胜之极,一有一绝无,与夫刚不足为刚,柔不足为柔者,皆不可以言文。宋朝欧阳、曾公之文,其才皆偏于柔之美者也。欧公能取异己者之长,而时济之;曾公能避所短而不犯。观先生之文,殆近于二公焉。
惠寄之文,刻本固当见与,钞本谨封还。然钞本不能胜刻者。诸体中,书、疏、赠、序为上,记事之文次之,论辨又次之。鼐亦窃识数语于其间,未必当也。《梅崖集》果有逾人处,恨不识其人。郎君令甥皆美才,未易量,听所好,恣为之,勿拘其途可也。秋暑,惟体中安否?千万自爱。 (选自 吴拯寰等 《清文观止》 岳麓书社2004年版)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桐城姚鼐顿首 顿:叩,磕 B.如君而朝万众 朝:朝向
展开余下试题
C.刻本固当见与 与:赠送 D.然钞本不能胜刻者 胜:胜过
10.下列各句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读其文,非君子不能也。 而我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观先生之文,殆近于二公焉。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C.亦间有可以刚柔分矣 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D.其于人也,如冯高视远。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11.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为书信体,开头和结尾两段看似一般书信的套语,实则展示了作者谦虚的态度和希望人才自由发展的思想。
B.本文以自然界万物的“品次亿万”肯定了文章风格的多样性,同时认为与“夫刚不足为刚,柔不足为柔者” 不能谈论文章。
C.本文中间两段是文章的重心,“鼐闻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一句,从大处落笔,揭示了整篇议论的理论基础。
D.作者认为:具有阳刚风格的文章像雷霆,像闪电,像大江决口……具有阴柔风格的文章像清风,像,云霞,像曲折的涧水……
第Ⅱ卷(选择题 共117分)
四、(20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句3分)
(1)辱书引义谦而见推过当,非所敢任。
译文:
(2)观其文,讽其音,则为文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焉。
译文:
(3)郎君令甥皆美才,未易量,听所好,恣为之,勿拘其途可也
译文:
l2.阅读杜莆的《宾至》,按要求答题。(8分)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这首诗作于上元元年(760)杜甫卜居成都草堂:诗题一作“有客”。诗题里的“宾,当指事先通报“车马”而至的“贵介之宾”,有别于“花径”不扫,“不速而来的“相知之客”)
(1)根据上下文理解诗歌意思(4分)
“幽柄地瓣经过少”是说
“老痫人扶再拜难”是说
(2)从此诗的标题与内容的关系上看,你认为此诗所写的重点是什么?诗人对“来宾”的态度是怎样的?请就以上两点作简要分析。(4分)
答:
l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 。 ,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同川。 , 。
(李白《蜀道难》)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诗经•周南•关雎)
衔远山,吞长江, , ; ,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壮美的印江
聂鑫森
①嵌在黔东北的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在未与其晤面之前,我常把她想象成湖南湘西的凤凰:玲珑的城廓,宁静的村寨,山如黛眉,水似眼波,歌舞翩跹,银饰丁当,说不尽的秀润与妩媚。
②我与几位文友应邀去了印江。先到贵阳,再乘车近7小时始达,真正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③几天来,我们走访印江县城,街市井然,新楼亮丽,澄碧的印江水,窄窄,款款,穿城而过;到处绿树蓊郁,清凉可人,那枝丫间无意中便会绾住一段少男少女的歌谣;杜鹃花红红粉粉,肆意地开得正盛。我们踏勘山环水绕的村寨,茶园、果园、稻田,一片接一片,绿意盈盈,而在结构精美的吊脚楼、桶子屋,燃着灿若红莲的火塘,奇瑰的传奇故事,在口口相传中繁衍生长。我们在紫薇园,观赏土家族婀娜多姿的摆手舞;在合水镇木黄河边的古作坊,看薄如蝉翼的白皮纸如何诞生;在梵净山半山腰的护国禅寺方丈室,听年过九旬的高僧细说因缘……印江,你是如此静穆,如此娟丽,如此纤柔。
展开余下试题
④不,这不应是印江全部的内蕴,当采风活动日渐深入,兀地触摸到印江强烈而雄劲的脉跳时,我眼中的印江分明呈现出一种别样的壮美,喷涌出震撼心脾的伟力和热情。
⑤到印江不可不去梵净山,它绝不是一副低眉顺眼的模样,而是充满着无羁的野性,山峰陡峭,断崖如削,沟谷幽晦深邃,泉瀑奔涌呼啸掷出万钧沉雷。与之相配的怪石嶙峋狰狞,奇树傲岸挺拔,翠竹剑戟横空,连四时开放的杜鹃花也凝重如血。到了梵净山,不可不飞身登绝顶,日出或日落,霞云簇拥,山顶铸金,这“红云金顶”何其气象万千。当一番潇潇春雨过后,天兀地晴亮,金顶会出现巨大的环状佛光,登临者的身影镶嵌环中,何等壮观啊!
⑥“似痴如醉弱还佳,露厌风欺分外斜”,宋人杨万里所描绘的紫薇花,不过是一种小型灌木,袅袅婷婷,与病美人何异?但在印江永义的紫薇园,却屹立着一株历千余年风霜,高30余米的紫薇树,属第三纪残遗植物,在神州大地仅此一株。一年开花一次,脱皮一次,但种子落地不生,枝条嫁接不活,与园中各类紫薇科植物迥然不同。多少紫薇在无尽的劫难中,从外形到内质,不断虚化和蜕变,成为纤弱的种群,顾影自怜。而这株千年神树,永远保持硕大的体魄和刚毅不屈的品格,在开花和脱皮中不断新陈代谢,以恪守坚贞不渝的信念,如一面猎猎飞扬的旗帜,昭示着生命的真谛。不可再生,不可嫁接,正如一种壮美的精神气质不可复制,不可克隆。
⑦在灯影交织的严家祠堂,我们观赏过遒劲古拙的傩戏,那充满诡秘的一招一式,将远古初民的遗风流韵,肆无忌惮地渗入现代生活的图景,激腾起都市一族对大自然的由衷拜服。在庙会的开幕式上,土家族的长号唢呐向天而吹,其声沉宏峭拔,穿空裂云,让闻者心胆俱壮。在木黄河边生产白皮纸的作坊里,粑窝冲绒,粗重的木杵撞击石臼所发出的惊天动地的声音,揭示着传统文明不竭的张力。
⑧那个夜晚,星月交辉,印江城“火树银花触目红”。土家族、苗族和汉族的各路好汉赤膊赤脚,和着雄浑的锣鼓声、长号唢呐声,舞着龙灯呼啸而来。于是壮汉们举着缠绕鞭炮的长竹竿,捧着填满硝药的大竹筒,蓦地“杀”入龙阵“打火炮”和“打花”。鞭炮点燃了,烟花点燃了,一声声的炸响,一团团的火焰,在舞龙汉子的身前身后翻腾喷溅,于是欢声更高,龙影更疾。我看见火光在赤脚下流淌,火焰在古铜色的脊背上滚动,没有人稍有怯色,没有人略显彷徨。只听见舞龙汉子齐刷刷呼喊:“呵嗬———呵嗬———”
⑨他们曾这样踏着火光走过漫长的历史,他们曾这样呼喊着塑造印江的山山水水。在火光和呼喊声中,我看见跨在龙背上的印江,如此壮怀激烈,如此意气飞扬,如此威风八面!
⑩印江啊,壮美的印江!
(《人民日报》2006年01月30日 第三版)
14.文章第二段,有这样一句话:“真正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请结合文意体味这句话的含意。(4分)
答:
。
15.文章第三段,写出了作者对印江的哪些印象?(3分)
答: &nbs
上一篇:
2007~2008学年度汕头友联中学人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
下一篇:
重庆市高2008级学生学业质量调研抽测试卷(第二次)(语文)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庐江乐桥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1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