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37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37]
河南省郑州市2008年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
  河南省郑州市2008年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预测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本卷共l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夙愿(sù)         紧箍咒(zhòu)        流言蜚语(fēi)           良莠不齐(yǒu)
      B.刹那(shà)        侃大山(kǎn)          形销骨立(xiāo)      风流倜傥(tì)
      C.禅让(shàn)      哈蜜瓜(mì)           刚愎自用(bì)           相形见绌(chù)
      D.瑕疵(cī)          城隍庙(huáng)      义气用事(yì)           博闻强识(shí)
2.下列各旬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三位农民工代表成为中外媒体聚焦的“热点人物”,因为下里巴人步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履行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标志着中国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B.2008年2月22日上午,各方关注的许霆ATM机恶意取款被判无期徒刑一案,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重新审理,控辩双方再次对簿公堂。
    C.某校高三1班班风正、成绩好,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相敬如宾,在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多次被学校评为先进班集体。
       D.随着气温回升,曾是白茫茫一片的郴州涣然冰释,从冰冻灾害中走出的人们顾不上喘口气,就又投入到灾后重建的艰巨工作中。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十几年来,他风风雨雨地奔波,所做的就是把山里的特产担到外面卖,把山外老百姓需要的日用品买回来。
    B.随着高校自主招生的力度不断加大,最近北京多所著名大学在郑州设置考点选拔生源,以期发现优秀创新人才。
       C.李青坦言,工作繁忙压力大,已经有很长时间忽略了与家人的沟通,尤其对孩子的关心和学习重视不够。
    D.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应该成为大城市公共交通的主体,把大部分出行人员吸引过来,才能使大城市从交通拥堵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节日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和情感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传统节日传承了很多文化、历史和传说,充分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博大哲学思想。如             ,                ,
             ;             ,             ,              ;∙∙∙∙∙∙∙∙∙∙这些节日均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和,其中蕴涵很深的中国文化传统。


浏览完整试题       ①人们登高远望                                             ②感受大自然朝气蓬勃的生命力
    ③清明节正值万物复苏时期                         ④可在大自然里直抒胸臆
    ⑤重阳节逢秋高气爽时节                             ⑥人们可户外踏青
    A.③⑥④⑤①②    B.⑤①④③⑥②      C.③⑥②⑤①④    D.⑤⑥④③①②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从发展史来看,人类文明已经历了原始采集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环境的等。在既有的制度框架内,人类无法有效消除这些危机和困境。因此,人类必须寻找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实现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如果说以工业生产为核心的文明是工业文明,那么,生态文明就是以生态产业或产业生态化为主要特征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生态文明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从狭义上讲,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所做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它标志着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进步状态。而从广义上来讲,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人类文明形态。它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建设人类社会整体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
    生态文明的价值观主张要平等对待世界,包括自然界与人的世界,这也意味着奉行社会公正。生态文明所理解的社会公正,涉及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实行公正的政治,包括公正、公平、公开的政治参与和政治决策;二是建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抑制司法腐败;三是建立公正的经济运行机制,实施公平竞争原则;四是形成公正的社会监督,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体制外的监督力量;五是追求环境正义,尊重环境作为人类社会发展重要因素的权利和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当代与后代之间维持一种公正的代际关系。
    生态文明的价值观首先强调人、自然、社会的多样性存在。现代性要求规范、标准,倾向于整齐划一,试图让人们按照同样的方式生活,使用同样的资源和技术。但生态的价值观强调尊重多样性。尊重多样性将带来多样的社会形式。其次是可持续性。可持续性不仅意味着尊重自然环境,而且意味着公平地分配经济的与社会的报酬和机会,这样,所有人都能休戚与共地奔向共同的未来。还有,生态问题不是局限于特定的区域、特定的国家之内,生态危机是全球性的,因此,建设生态文明也需要从整体上、从全球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节选自2007年10月18日《中国环境报》)
5.下列不属于对“生态文明”内涵理解的一项是
       A.生态产业或产业生态化是生态文明的主要特征。
B.人类文明形态发展的必然阶段就是生态文明。
C.生态文明表现为人类在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所做的全部努力和成果。
    D.生态文明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还要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6.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生态文明是人类与社会进步的最终标志。
       B.实现人类社会整体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要在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不断地努力。
       C.生态文明的价值观强调平等、多样性、可持续性和整体性等。
       D.尊重环境作为人类社会发展重要因素的权利和地位,是奉行社会公正的关键。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文明必将超越和替代工业文明。
       B.生态文明的提出,源于人们切身感受到的危机,如全球变暖、异常天气日渐频繁等。
    C.追求环境正义就要实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人没有权利把自己当作万物的主宰。
       D.在理想的未来,全体社会成员能够休戚与共地平分经济的与社会的报酬和机会。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周湛字文渊,邓州穰人。进士甲科,为开州推官,改通判戎州。俗不知医,病者以祈禳巫祝为事,湛取古方书刻石教之,禁为巫者,自是人始用医药。累迁知虔州。初,江、湖民略良人,鬻岭外为奴婢。湛至,设方略搜捕,又听其自陈,得男女二千六百人,给饮食还其家。徙京西路,邓州美阳堰岁役工数十万,溉州县职田,而利不及民,湛奏罢之。为江南西路转运使,州县簿领案牍,淆混无纪次,且多亡失,民诉讼无所质,至久不能决。湛为立号,以月日比次之,诏下其法诸路。湛治烦剧,能得其要,所至喜条上利害,前后至数十百事。为夔州路转运使。云安盐井岁赋民薪茅,至破产债不已,湛为蠲盐课而省输薪茅。为江、淮制置发运使。大江历舒州长风沙,其地最险,谓之石牌湾,湛役三十万工,凿河十里以避之,人以为利。除度支副使。旧制,发运司保任军将至三司,不得考覆而皆迁之。至是,以名上者三十五人,湛尽覆其滥者。知襄州,襄人不善陶瓦,率为竹屋,岁久侵据官道,檐庑相逼,火数为害。湛至,度其所侵,悉毁彻之,自是无火患。然豪姓不便,提点刑狱李穆奏湛扰人,徙知相州。右司谏吴及疏曰:“湛裁损居民第,为官也;百姓侵官而主司禁之,其职然也。况闻湛明著律令,约民以信,乃奉法行事,百姓自知罪不敢诉。郡从事高直温,夏竦子婿也。竦邸店最广,故加谮于穆,且谓湛伐木若干株。昔之民居侵越官道,木在道侧,既正其侵地,则木在中衢,固宜翦去。又湛种楸桐千余本,课户贮水,以严火禁。又于民居得众汲旧井四,废而复兴,人得其利。道傍之井,反在民居之下,其侵越岂不白乎?望诏执政大臣辨正湛、穆是非,明垂奖黜。湛守大郡,于湛不为重轻,但国家举错有所未安,奉职者将何以劝邪?”未几卒。


展开余下试题(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改)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湖民略良人                       略;抢劫。
    B.襄人不善陶瓦,率为竹屋         率:率领。
    C.檐庑相逼,火数为害                数:多次。
    D.课户贮水,以严火禁                课:督促。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周湛施政利民的一组是
       ①湛取古方书刻石教之,禁为巫者               ②湛治烦剧,能得其要
    ③湛尽覆其滥者                                           ④湛役三十万工,凿河十里以避之
       ⑤湛明著律令,约民以信                             ⑥湛种楸桐千余本,课户贮水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湛任戎州通判时,由于当地百姓不懂医疗,病人仅靠请巫师为其驱鬼禳灾,因而耽误治疗。周湛取古药方医书刻在石上教化百姓,并禁止巫祝骗人害命,在他的推动倡导下,戎州习俗得以改变。 
       B.周湛任江南西路转运使时,发现所属州县案牍的记载保存混乱无序,加上被告多已死亡或逃走,百姓诉讼无人对质,致使案子久拖不决。周湛将文簿各立名目,按年月依次编号,极大提高了办事效率。朝廷下诏各地仿照实行。
       C.周湛每到一地,即兴利除弊,造福百姓。如在任夔州路转运使时减免了百姓的盐税定额从而省去征收柴草,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任江、淮制置发运使时,用劳役凿河十里来避开水势险要的石牌湾,使沿河百姓受益。
       D.周湛出任襄州知州时,对侵占官道、易引发火灾的竹屋进行拆除,杜绝了火患;又
种植楸桐,并找到旧时废井重新利用,百姓得益。但周湛的革新措施,损害了豪强的利益,以致周湛被诬告而调任相州知州。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湛至,度其所侵,悉毁彻之,自是无火患。
      译文:                              
(2)但国家举错有所未安,奉职者将何以劝邪?
译文: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晚次乐乡县
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嗷嗷夜猿鸣。
(1)这首诗在结构安排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4分)
答:                                              
(2)尾联是用什么手法来表达作者情感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然力足以至焉,                       ,                      ;                                ,                                            ,                                ?此余之所得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其志洁,                            ;其行廉,                                。(司马迁《屈原列传》)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静夜思  
朱铁梅
    ①停电了,周围一片黑暗、沉寂。


展开余下试题    ②这是冬日的傍晚,本是华灯初上家家丝竹乱耳户户饭菜飘香的时刻。但不期然的停电打乱了这一切。一个按照惯性轰轰嚷嚷运转的世界骤然停止,静了下来。•做什么呢?我突然发现整天风风火火生活在电中的人们一旦断电是多么的手足无措,百无聊赖。睡觉?不,才只有五点半。我只好坐在了窗前。
    ③窗外是一棵高大的梧桐树,它干枯的黄叶疏疏朗朗占满了整个窗际。底子,是冬日里苍茫的暮色。夕阳熟透了的橘红散漫开来,和着天空那一汪水晶蓝涂抹出一方晶莹剔透瑰丽的夜空。起风了,宁静得近乎神秘的夜空被沙沙作响的梧桐叶子分割开来,斑斑驳驳,摇荡成一片片美人飘飞的裙裾,在风中沉醉地歌着舞着。
    ④忽然生出一种幽远宁静的感觉,恍若隔世。小时候,没有电的夜晚,总是坐在院子里,一个人,呆呆的看月亮,看星星。春天太招摇,夏天太吵闹,秋天里夜空太远太高,独独爱上冬天,爱它尘埃落定般的清凉和寂寥。
    ⑤没有电的古人在夜晚如何过呢?
    ⑥“危冠广袖汉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明月如霜,好风如水,一位清幽的女子独步闲庭,以钗击竹,在丁丁当当的击节声中自自在在的歌唱,清歌一曲,如水般流淌在清凉的夜中。“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一位悠然的雅士,在梅子黄时淅淅沥沥的夜雨中静听蛙声一片,抚弄棋子,在跳动的烛光中静候友人来对弈。其实,客来与否对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自然的声息中从容地安顿着自己的生命。更多的时候,他们是伴一盏孤灯读书,或如现在的我,静坐窗前,看,听,或者冥想自然。我曾经惊讶于他们对于“窗”这个意象的挚爱。在现代人眼中,窗不过是一个与钢筋混凝土没有任何分别的稀松平常的建筑构件。但在他们,却要竭尽巧智,把窗塑造得千姿百态,再绘上飘香的花儿,游走的鱼儿,翩飞的蝴蝶,活泼泼,鲜灵灵,尽态极妍。倘还不尽兴,索性开它一面“景窗”,尽去雕饰,纯归天然,让活生生鲜亮亮的自然万象一股脑涌进来,填个满窗满眼。在他们笔下,窗更是被赋予了无尽的情韵与内涵。他们或取窗作意象或用窗为名字——“绿窗”、“草窗”、“竹窗”、“淡窗”、“轩窗”……南宋词人吴文英更自号“梦窗”,梦与窗相连,窗外是绿色满天,一川烟草,茂林修竹,落花无言,窗内是“梦阔水云窄”,窗外的自然与梦中的世界就这样透过窗这一众妙之门浑成一片。“绿满窗前草不除”,他们沉醉其间,也便会这般珍视,把这一切呈给自己的窗。
    ⑦“来电了!”周围一片沸腾。被阻断已久的电流像冲决堤坝的洪水,以更强劲的力量撞击着眼睛,把每一个角落照得雪亮。因为双眼一时无法适应这灼热的明亮,我赶忙把目光投向窗外——呀!天地间漆黑一片,飘舞的黄叶和斑斓的夜空魔术般消失殆尽。我下意识的拉灭灯,再看,美丽如梦幻般再现,叶子依然在飘,夜空依旧绚烂。我猛然警醒,人类发明了电,在我们把自己照得雪亮的同时,自己以外的世界却黯然失色,失去了原初的美和鲜艳。中心以外的世界便越暗淡。每天被“巧夺天工”的人造像浸淫着的眼睛再也无心、无暇、无能力去看鲜活的自然。
    ⑧我站在窗前,贪婪的注视着天边的那最后一抹晚霞,它燃烧将尽了……
    ⑨楼道里一如既往的飘出有些古怪的邻居王老师每天此刻必放的《牡丹亭•游园惊梦》中杜丽娘的唱段——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河南省郑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3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