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247  
标签:鲁人版 高一 必修三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47]
高一下期中考试(鲁人版三册)
  高一年级期中语文测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第一卷51分,第二卷69分,共120分(作文5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监生(jiàn) 俨然(yán) 搭讪(shàn) 飞来横祸(héng)
B、笨拙(zhuō) 歆享(xīn) 埋怨(mái) 翘首以待(qiào)
C、癖好(pì) 脑髓(suǐ) 憎恶(zēng) 载歌载舞(zài)
D、模样(mú) 投奔(bèn) 落枕(lào) 惴惴不安(zhuì)
2、选出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惊悸(jì)     少不更事(ɡēnɡ)  形骸(hái)      糟粕(pò)
B.亢旱(kàng)   执拗(ào)        牲醴(lǐ)        劲厉(jìng)
C.间或(jiān)   蹙缩(cù)       炮烙(páo)      诘难(jié)
D.谬种(miào)    窈陷(yǎo)     沏茶(qì)       睥睨(pì)
3、下列各项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寒喧 形骸 暮蔼 残羹冷炙
B、自诩 掂量 响午 走头无路
C、聒噪 提防 讴歌 张冠李戴
D、誊写 伫立 匍匐 礼上往来 
4、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谄媚  嗔目  沸反盈天  唉声叹气
B.嚷袂  国萃  战战兢兢  黔驴技穷
C.摇曳  蕴藏  未雨绸缪  流觞曲水
D.盘桓  濡养   驰娉疆场  孤注一掷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比先前没什么大的改变,           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
 ②但是他觉得在官方的批准或默许里面,老是      着使人怀疑的成分。
 ③她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         地去想这样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④这幅漫画弄得他       极了。
A.但是    包藏   放纵     难堪      B.单是  饱藏     放肆    难看
C.单是    包藏   放肆     难堪      D.但是  饱藏     放纵    难看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归有光,字熙甫,人称震川先生,昆山人。明代著名散文家。他的著名作品有《先妣事略》、《寒花葬志》、《项脊轩志》等
B.《祝福》、《孔乙己》、《故乡》、《藤野先生》都是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其中《孔乙己》选自《呐喊》,《祝福》选自《彷徨》。
C.西汉司马迁,字子长,他的《史记》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开创了中国纪传体史学,也开创了中国的传记文学。它记叙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计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


浏览完整试题D. 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王会稽,东晋永和九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禊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合成一本《兰亭集》
7、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到建国一百周年时,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振兴中华的理想将变为现实。
B、 林冲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到头来却被逼得无处容身。
C、 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D、工作中无论遇到遇到什么困难,他解决起来都是游刃有余。
8、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当我在一个白夜从易卜生的故乡斯凯恩乘车返回奥斯陆的时候,沿除那幽深的有野鹿出没的森林里,那起伏着绿色松涛的山谷里,到处都响着娜拉出走时的关门声。
B、文学经典是历史的回声,是审美体验的延伸,也是后代作家超越自我的精神刻度,作家只有与经典大师的竞争中,才能拓展文学的想象空间,为未来提供崭新的审美体验。
C、三峡围堰爆破使用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数码雷管,每个雷管都有唯一的编号,就像我们的身份证有自己的号码一样,而且人们还能像给手机设定闹铃那样,给每个雷管单独设定起爆时间。
D、改革开放搞活了经济,农贸市场的货物琳琅满目,除各种应时的新鲜蔬菜外,还有水产品、鱼、虾、甲鱼、牛蛙及各种调味品。
9、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守株待兔”的“株”是什么呢?《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木根也”,段玉裁在注释时则说得更明确:“今俗语云‘桩’。”
B、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有些瓜果、蔬菜的叶子是平伸的(如丝瓜、番茄),有些作物的叶子是直立的(如水稻、小麦)。
C、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很迷惘,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
D、“安排了工作吗,这些新来的同志?”老书记关切地问道。
10、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都是古今异义的是(  )
①颜色憔悴②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③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④九岁不行,至于成立⑤零丁孤苦⑥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⑦臣之辛苦⑧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⑨沐浴清化⑩臣欲奉诏奔驰??
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⑩           B ①②③④⑥⑦⑧⑩ 
C ①②③④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⑤⑥⑦⑧⑨
11、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是(  )
  例:急于星火
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C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D “离骚”者,犹离忧也
12、下列各项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有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志洁,其行廉                         B  屈平属草稿未定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博闻强志                                  有情人终成眷属
C   信而见疑                              D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靡不毕见                                  后刺史臣容举臣秀才
慈父见背                                  举孝廉不行
13、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是(  )
①以一仪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③竟为秦所灭
②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④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美丽《诗经》  
                                  鲍鹏山
  《诗经》是一个谜,它有太多的秘密没有被揭开。可是,它实在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
  《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我可以稍微武断一点地说,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对很多问题我们都各持见解而互不相让。即便有些问题看来已被“公认”,但那也正是全体的无能为力。我举几个例子。
  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便有了“采诗说”和“献诗说”。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诗”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意。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根据。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英才苑《左传》中也无这种说法。但我们却又无力驳斥班固和何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缺乏证据,却是一个合理的推断。更重要的是,否定这个说法,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合理的说法。
  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这种说法也只有《国语》“召公谏厉王”中的一个孤证,且这“公卿至于列士献诗”之英才苑“诗”,是否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问题。况且,就一些尖锐的讽刺之作看,像《小雅•十月之交》中对皇父等七个用事大臣的点名揭批,大约也不是“献诗”的好材料。
  《诗经》的搜集固然是一个问题,然而集中起来的诗,要把它按一定的规则编排成书,又是哪些人?最后毕其功的人物是谁?司马迁说此人是孔子,这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但司马迁并没说明他这么说的证据。这个说法也受到后人的质疑。


展开余下试题  就《诗经》本身,它的作者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抗战前,朱东润先生在武汉大学《文哲季刊》上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理据充分的质疑,却不见有什么反响。1981年,朱先生又出出版《诗三百篇探故》,仍没见什么回应。我私下认为这种尴尬其实很好理解:大家都不愿再惹事,得过且过。
  上述种种学术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正如一位绝世佳人,她吸引我们的是她的美丽和风韵,而不是她的身份和背景。
  据《世说新语》载,东晋谢安曾问子弟《诗经》中何句最佳。他的侄子谢玄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确实很美,但如果谢太傅问我,我一定回答《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月亮出来明晃晃啊,那个美人真漂亮啊。步履款款身苗条啊,我的心儿扑扑跳啊。)
  我曾用“天堂的三个元素”来评述这首诗。美是一种没有峭壁的高度,她不压迫我们,但仍让我们仰望;她不刺戳我们,但我们仍然受伤。她如此接近我们,却又如此远离我们;如此垂顾我们,却又如此弃绝我们。这个美丽的女子,是月夜的一部分,或者说,月夜是她的一部分,她与月已经构成了圆满,我们已无缘参与其间,但她如皎月泻辉般辐射出来的美,还是灼伤了我们的心。对这澄澈圆融的境界,我们能介入其中的,不,能奉献与之的,也只是这颗怦然而动的心……明月、美人和我们的心,是这首诗的三个主要意象。要知道,自然、美人和我们:天堂只要这三个元素就够了。
  《诗经》305首,美丽的诗篇触目皆是,我只是举了一例。《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只有这样,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
14.作者认为,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3分)(     )
A.司马迁和《左传》都没有提到“采诗”说,大、小雅中的讽刺之作应该不是“献诗”。
B.司马迁虽然说到孔子是《诗经》的主编者,但没有提供证据。
C.《诗经》的作者是个大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
D.朱东润先生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了质疑,并且理据充分。
15.文中用了比较多的笔墨写《陈风•月出》,对其作用的表述最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是为了解说作者对诗歌的评价标准,美丽的诗篇必须符合“天堂的三个元素”。
B.是为了说明《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不是《诗经》中最美的,《诗经》最美的诗篇应该是《陈风•月出》。
C.是为了说明对《诗经》的学术研究无关紧要,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
D.是为了说明《诗经》的美丽,《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
1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诗经》是一个谜,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属于一种推断与猜测,缺乏历史根据。
B.“采诗说”、“献诗说”、孔子是《诗经》的主编者、“国风是民歌”等,即便这些问题看来已被“公认”,但也因证据不足,受到质疑。
C.学术界对《诗经》的种种学术疑问之所以得过且过,不太热心,主要是这种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
D.我们只有把《诗经》当“诗”来读,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
17.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学术界对《诗经》很多问题的研究仍然莫衷一是,主要是年代久远,史料鲜有记载造成的。
B.《诗经》毕竟是“诗”,只有抛开充满疑问的学术研究,才能真正走进《诗经》美丽的境界。
C.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殚精竭虑不胜疲惫通过读“诗”来解《诗经》的“谜”,这种不把《诗经》当“诗”来读的现象现在依然十分严重。
D.不仅仅是《诗经》,古代诗歌由于史料很少,普遍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了。
第Ⅱ卷(共69分)
三、翻译(9分)
18、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5分)
19、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4分)
四、
20、默写(10分):
⑴沉默啊,沉默啊!_______      _,______      __。
⑵明道德之广崇,             ,               。
⑶其志洁,               ,            ,故死而不容。
⑷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
⑸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
⑹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宠命优渥,            ,有所希冀。
⑺三岁为妇,          ;             ,靡有朝矣。
⑻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                        !
⑼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                ,信可乐也。
⑽群贤毕至,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映带左右。
五、作文(50分)
 21.一个青年,从大陆到香港工作,对各种服务的周到规范印象深刻,而最令他震撼的是,那些服务人员都很自尊。比如负责他房间保洁的是一位老太太,她高高兴兴地干自己的工作,极其坦然地和客人聊天,一点也未觉得自己比别人矮一等。许多到美国的人也有这种感觉。很多美国人身为粗工阶层,也是心满意足。当你出入豪华宾馆时,为你叫车的男孩不卑不亢,礼貌周到,你会感到他的自信。然而有的人却不是这样,在权贵者面前奴颜婢膝,在外国人面前低三下四,或者故作蔑视忿然的样子……


展开余下试题 根据上面材料,请以“自尊”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试题答案
1、D。A俨(yǎn)横(hèng)B埋(mán)C癖(pǐ)
2、 A  (B项,“执拗”中的“拗”应读“niù”;脑髓中的髓读“suǐ”C项,“间或”中的“间”应读“jiàn”;D项,“谬种”中的“谬”应读“miù”,“沏茶”中的“沏”应读“qī”睥睨中的睥应该读“pì”)
3、C。A喧——暄 蔼——霭 B响——晌 头——投 D上——尚
4、C (A瞋目,B攘袂,国粹D驰骋)
5、C(单是,仅仅是;包藏,有包含的意思;放肆,轻率任意,毫无顾忌;难堪,难以忍受)
6、B (《故乡》《藤野先生》不是小说。
7、C(“妄自菲薄”用于自己,而不是别人)
8、D。水产品与鱼、虾、甲鱼、牛蛙不能并列。
9、B括号位置不当,分别移到“蔬菜”“作物”后面。
10、B(“零丁”和“沐浴”不是古今异义)
11、C(例句是状语后置,A、B都是被动句,D是判断句)
12、D(A志向,志愿,记;B写作,连接,亲属;C表被动,通“现”表现,“我”;D全,推举,推举)
13、D(以,“用”,“因”;为,“表被动”,“语气词”)
14.C  解析:是一种现象,不是依据。
15.D  解析:题目为《美丽〈诗经〉》。加上最后一段的归结就可得出答案。A“天堂的三个元素”是作者对本诗的评价,不是针对所有诗歌;B作者并没有否定《小雅采薇》的美,个人喜好而已;C“无关紧要”错。
16.C  解析:“得过且过”主要针对的是《诗经》的作者,不是所有疑问;原因归结也不对。
17.A  解析:B作者并不反对对《诗经》的学术研究;C在学术界存在,但说“现在依然十分严重”过于武断;D以偏盖全。
18、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接连发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国家的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这是因为所谓忠臣并不忠,所谓贤臣并不贤。
19、室前新开四扇窗户,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阳光,经日光反照,屋子里才明亮起来。在庭前我又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往日的栏杆,也就增加了新的光彩。
20.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⑵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⑶故其称物芳;其行廉
⑷谗谄之蔽明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⑸外无期功强近之亲,茕茕孑立
⑹过蒙拔擢,岂敢盘桓
⑺靡室劳矣;夙兴夜寐
⑻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⑼俯察品类之盛,足以极视听之娱
⑽少长咸集。又有清流激湍 (218.57.138.210)  
标签:鲁人版 高一 必修三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高一下期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4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