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896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96]
2008年春季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题(开卷)
  2008年春季期中考试九年级语 文 试 题(开卷)
(拟题:韩宗秀    满分:120分,时限:150分钟)
第一部分:  书 写  (6分)
一、请将下边的句子写在书写格子内(3分)
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时代精神。
(注意:此题根据抄写文字和卷面书写水平综合评分,后边的答案文字都要认真书写。)
二、在下面括号中填写恰当的汉字:(3分)
某学校用五个读音相同的字作为校训,激励师生努力创造良好校风:环境整洁突出一个“净”字;秩序安定突出一个( )字;文明礼貌突出一个(  )字;力争上游突出一个“竞”字;强身健体突出一个( )字。
第二部分:  阅 读  (54分)
一、品读下面几则材料,然后答题。(本题8小题,共17分)
【材料一】                           茶
(唐)元稹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前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注释]铫:diào  煎药或烧水用的器具,形状像比较高的壶。
【材料二】茶和酒是千岁老友,但两人性格绝然相反。一个是豪爽,狞猛,讲义气的汉子,一个是文静,宽厚,重情谊的书生。
茶为内功,无   A   之形,无   B   之态。一盏浅注,清流,清气馥郁。友情缓缓流动,谈兴徐徐舒张。渐入友朋知己间性灵的深相映照。
酒为豪狂式的宣泄,茶为含蓄蕴藉式的内向情感。
酒,饮前清香诱人,饮后浊气冲天,污及四邻空气。茶,饮前淡淡清气,渗透人体,弥漫于不易觉察的周围空间。
酒,越陈越醇。茶,越新越香。
                                           ——艾煊《茶性》
【材料三】吾斋之中,不尚虚礼,凡入此斋,均为知已。随分款留,忘形笑语,不言是非,不侈荣利,闲谈古今,静玩山水,清茶好酒,以适幽趣,臭味之交,如斯而已。 
——陈继儒(明)《小窗幽记》
【材料四】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字。“荼”字有一字多义的性质,表示茶叶,是其中一项。由于茶叶生产的发展,饮茶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茶的文字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民间的书写者,为了将茶的意义表达得更加清楚、直观,于是,就把“荼”字减去一划,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茶”字。
                                           ——摘自茶文化网
1、阅读材料一,你从诗中读出了关于茶的哪些方面的内容?请你至少写出两条。(2分)
2、给材料二中的A、B两处各填表一个恰当的词语,使内容连贯,表达准确。(2分)
3、材料二写出了作者对酒与茶的态度,你认为作者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3分)
4、用现代汉语解说材料三中加横线句子的意思。(2分)


浏览完整试题5、说说材料三中“臭味”一词在使用上有何特点?(2分)
6、材料四的语言表达方式与其它材料不同,请你根据材料内容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2分)
7、如果将前三则材料放入“茶文化网”的某个栏目里,请你给这个栏目取个名字。(1分)
8、材料一这首诗在形式上非常独特,请你对此作一点赏析,字数在30字左右。(3分)
二、品读下面文章,然后答题。(本题6小题,共16分)
侠客李白 
                       张家翔 
说到李白,中国文人没有不知道的,他的诗篇往往以洒脱、狂放的姿态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读来,仿佛游走于无束、逍遥之境地。他的酒意更是为世人所钦佩。李白的诗,细细品来,犹如开坛佳酿,馥馥飘香。【甲】,在中国古代诗人中,能够做到诗中有酒,醉酒吟诗的人,就只有李白了。
然而,真正的李白,并不仅仅是后人所了理解的“ A ”、“ B ”,他还是一位行达天下的侠客。
李白的侠体现在他的剑,常言道“宝剑配英雄”,李白身为一个侠客,怎么会没有贴身利刃?“剑,兵中君子者也。”李白正是手握着剑,浪迹江湖,快意恩仇,仰天长啸,放浪无羁:“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倚剑登楼台,悠悠送春目。”“闲过信陵饮,托剑膝前横。”从这些诗中,【乙】,真正的李白,并不是我们心中所想象的那个外表儒雅,朱唇玉面,身饰华服,正冠危坐的懦懦书生。连他自己也说“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所以他很可能是一个满脸虬髯,身着短衣,一手提马缰,一手握宝剑的游侠。
作为一个游侠,不会饮酒是不行的,说实话李白的酒量确实很大,“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他甚至有时为狂饮而不惜付出任何代价,“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就恰恰印证了李白是一位真正的豪侠,酒就是他“豪”的最佳体现。为此,他的好友杜甫还曾劝慰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要做到一个真正的侠客,内心还要充满爱,这种爱是对于天地间苍生的博爱,也就是“侠心”,李白的“侠心”就体现在他的爱国、爱民上。他曾路见不平,仗剑杀人,他自己也说,“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当朝揖高义,举世钦英风。”“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然而在他看来,真正“侠”的定义并不是仅限于路见不平,仗剑相助,而是应该更广泛地拯救百姓于水火。所以在李白诗中,可以反复看到“贤思高举”的渴望。姜尚、管仲、诸葛亮,这些人物原先都是埋没在社会下层,后来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为君主所钦佩,故而得到礼敬,且委以安帮大任。李白一直想跟他们一样在政治上取得一些成就,他所谓的成就,是他大权在握的形势下,在国家危难之时(安史之乱)去挽救国家与百姓,然后功成身退,飘然远隐,游走山林。正如他所说:“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但李唐王朝并没有给李白这样的机会,当时昏庸的唐玄宗只是把他当作调音赋词的文臣对待,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遗憾!
侠,必行也。李白的“侠游”是浪漫而又曲折的,从《蜀道难》到看《关山月》,唱着《幽州胡马歌》至《金陵城西楼月下吟》,由《游太山六首》到《从军行》,从《登峨嵋山》游到《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直至最后客死当涂,发出最后的一啸:“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丙】,李白的诗并不完全是从酒里“泡”出来的,而是诗人广泛地接触了各个地域的人情世故,并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欲问诗篇穷妙处,只缘吾笔写吾真。”这才是他真正的创作源泉。
后人称李白为“  A  ”、“  B  ”,这的确不错,但他同时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喜有悲的人,是生活于当时社会的真实个体,“  A  ”、“  B  ”的称呼,只是后人的心灵被李白的浪漫诗篇触动之后,而发出的感慨罢了。所以,我个人认为李白称之为“诗侠”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1、本文作者从四个方面写了李白的侠客之风。请你分别用2个字来概括这四方面。(4分)
2、请将“可以看出”、“由此可知”、“可以说”三个短语准确填入文中甲、乙、丙三处,使文章语意通畅。(2分)
3、我们在李白的诗中常常可以看到“剑”或“酒”的出现。请你写出其中你最熟悉的一句,写明出处。(2分)
4、根据文中划线句子进行相关联想,还有哪些诗人作家也具有这种“对于天地间苍生的博爱”?请列举出2位,并默写出表达这种博爱的名句。(2分)
5、结合文意,调动你的积累,在文章中的A、B两处填上适当的内容。(2分)
6、在作者笔下,李白是一个侠客,豪放大气。在你的心目中,李白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请你仿照本文的行文风格,描述你心目中的李白形象。字数在80字以内。(4分)
三、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本题5小题,共11分)
谁是宋词
① 时光荏苒,过客倥偬,千百年的吟诵,无数次的唱和,“谁是宋词”的拷问,在后人的心中渐而凝炼成了绮丽与凄美,哀叹与感伤。
②宋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国运衰微、政治颓败的时代,不论是心有鸿鹄的志士,腹纳珠玑的俊才,还是眷顾红颜的情种,目睹江河日下,百业凋零,笔下的诗文均难以摆脱时代的烙印,难以洗去备受蹂躏的风尘。所以人们说悲天悯国才是宋词的风骨,感伤凄凉才是宋词的铅华。
③想来也是。贵为天子的南唐后主月下赏花,不是也发出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别愁离怨么?赳赳武将军蔡挺固守边塞,不是也道出了“剑歌骑曲悲壮”的慷慨悲歌么?(                            )……
④虽说悲与怨定成了宋词的风韵之塑,但却不足以展露宋词的深邃与乐观。这像极了秋风萧瑟,可以吹落枯叶,却无法阻止来年的春意染绿江南;像极了                     。宋词的孕育者们从来没有熄灭心头的那缕激情,每当国事的兴替,人事的升沉,情爱的离合与心头烈焰相互碰撞时,诞生的新词总会迸射出坚定与昂扬、高蹈而进取的光辉。谁能忘却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英雄气概?谁又不曾为晏殊“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坚贞之爱感慰襟怀?就连那误入风尘的弱女子也把希望倾入了诗文:“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其出淤泥而不染的风姿足以令人钦佩。


展开余下试题⑤有人曾说,宋词比之于唐诗,少了些傲世狷狂的雄阔,多了写红袖添香的缠绵;也有人曾明晰,宋代词人无奈于以心事国,惟有以情寄怀。他们把时序的迁流、万物的兴替、爱恨的交织都用一个“情”字糅进了诗文,勾勒成了历史。一声叹息,就是一段伤心的往事,几声蛙鸣,就是几段风月闲情。
⑥言至此处,“宋词是谁”已然清晰,宋词不就是一帧实实在在的历史画吗?只是这部用词绘出的画卷,比起平实的历史,更多了几分姿采,更添了几许灵动。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倥偬      蹂躏(2分)
2、认真阅读第③段,请你在段后括号处仿照前面的内容和形式,续写一句。(2分)
3、认真阅读第④段,请你在段中横线处仿写一个比喻句,使上下文连贯。(2分)
4、文中作者说宋词“一声叹息,就是一段伤心的往事,几声蛙鸣,就是几段风月闲情”。请你根据自己平时的阅读宋词积累,选用两句宋词名句加以佐证,并注明作者。(2分)
5、我们在初中阶段学了不少宋词,宋词在你心里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请简述。50字内。(3分)
四、品读下面文章,然后答题。(本题共5小题,计10分)
传承传统文化要注入“新意”
①一段日子以来,各种冠以传承传统文化名义的活动搞得挺热闹,也引起了不少争议。有的大学设立国学院,有的大学办国学“老板班”,有的大学规定“四书五经”为新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必修课,有些人在大力提倡青少年要读“四书五经”,有些地方进行祭拜孔子等古圣先贤的活动。对此,媒体、学者和社会公众都在议论:这样做,能否起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
②事实上,从维新变法、“五四”运动以来,如何看待和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是争论的话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不能全盘抛弃传统文化。其实,全盘抛弃既不现实,也不可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文化之根,是我们的血脉所系,这个根无论如何还是得留住的。在全球化时代,文化发展更要体现民族性,应当充分考虑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思想情感、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
③但是,这个根也有它的不足,不能一成不变。不要说现在,就连在宋代最想保存传统的朱熹都说,“若不濯去旧见,何处得新意来”。儒家文化能在由宋至清时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关键就是不断有“新意”注入。我们现在讲弘扬传统文化,同样也得濯去“旧见”以来“新意”,在传承中重塑传统文化精神。
④不可否认,中国传统文化在19世纪以来遭遇了发展困境。这个困境我们通常归咎于外部因素,但内因可能才是真正的主导因素。固步自封、文化创造力的衰竭,都是导致传统文化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外来的挑战和由此导致的旧的社会政治制度的解体,不过是加剧了它的衰落过程。随着20多年的改革开放,当下,我国的传统文化开始有了一些走出困境的迹象。这种迹象的出现,可能并不能归功于那些强调要保存传统文化的人,而应当归功于批判它的人。没有这些批判,我们就很难看出它到底有哪些问题,更不可能有新思想、新精神的输入,我们能有机会去谈什么传统文化和现代管理之类的事吗?
⑤我们并不反对让青少年读“四书五经”,也不反对让博士生去学习基础的经典文献。青少年需要了解一些传统的知识,提高传统文化修养。多学一些知识,不管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道德层面的还是技术层面的,总不是坏事。据说背“四书五经”还能够提高记忆力呢。我们也不反对让青少年熟悉传统的礼仪制度、道德规范,但是要让青少年依样画葫芦地按照这些礼仪道德行事,可能就没有必要了。因为这些道德规范赖以成立的家庭和社会环境都已经发生了变化,应该脱其神而重其形。  
⑥传承传统文化,需要扎扎实实地逐步推进,从古典文献的整理和研究、传统文化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民族文化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到物质性和非物质性文化遗产的保护,都是需要我们实实在在去做的,只重形式或大做表面文章,看似热热闹闹,实则于事无补。至于借“国学”以谋利,倒是符合市场经济的法则,但与传承传统文化已经相去甚远。我们要珍惜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它,弘扬它,就不能将它当作旧时遗物来赏玩,更不能借“传承”之名来哗众,而是要认真地接受下来,不断赋以新的精神和形式。当前尤其要把传承传统文化同建设社会主义新道德的实践结合起来,形成新的荣辱观和道德观。这样,我们的传统才能有生命力,才能不断传承下去。“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中国文化能够继千年而不堕,端赖这“维新”的精神。
1、联系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解释“濯”字在句中的意思。(1分)
2、第⑤段加线句子中有两个字颠倒了顺序,请指出来。(1分)
3、“四书五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文献。请写出其中两部书名。(2分)
4、传统文化为什么要传承而不能全盘抛弃?请用原文回答。(2分)
5、学校是传承文化的主阵地。请就学校在传承传统文化上如何“扎扎实实地逐步推进”提两条建议,并简陈理由。(4分)
第三部分    写  作(60分)
作文一(40分)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李然来到宜昌。你作为校园电台的小记者前去采访。采访的经历奇特而有趣,请你发挥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类文章,记录下你这次采访的经过和你对李然的全新认识。字数在600字左右。
作文二、(20分)
人生如旅途,中间有一扇又一扇庄严的神秘的大门,由一个门到达另一个门,有向往,有努力,有艰辛,有失落,总留给我们丰厚的积淀和难忘的感悟。请你以“门”为主题,写出你的联想和感悟。题目自拟,350字左右。 (219.139.41.215)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2008年春季”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9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