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041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四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41]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高二语文中期考试题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高2009级高二下期半期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涂写在答题卡、答题卷上。
3.将主观题的答案直接写到答卷上。
4.考试结束后,将答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便佞/便宜行事   屏息/屏弃陋习   偏裨/大有裨益
  B.薄暮/日薄西山   商贾/余勇可贾   省亲/不省人事
  C.归属/前后相属   忖度/度德量力   鲜见/数见不鲜
  D.应战/应举不第   枕藉/杯盘狼藉   更加/洗盏更酌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端详    湮没    兴高采烈     亟待解决/迫不急待  
  B.伏贴    赔嫁    面面俱到     愤世嫉俗/痛心疾首
  C.梳妆    赋与    法不殉情     涣然冰释/焕然一新
  D.针砭    部署    如雷贯灌     相辅相成/一脉相承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3月30日,2008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礼仪引导员成都地区选拔报名启动仪式在大地新光华广场隆重举行。在现场,我们看到,前来报名的选手不绝如缕。
  B. 北京时间4月11日凌晨4时许,北京奥运圣火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传递圆满落幕。这个首次迎来奥运圣火的城市万人空巷,人们纷纷走上街头,欢迎圣火的到来。
  C.近来极少数西方媒体为虎添翼,故意歪曲“3·14”事件真相。然而,邪不压正,那些穷形尽相的藏独分子打、砸、抢、烧的恶劣行径终究是玩火自焚。
  D.亵渎祖先、恶搞圣贤,虽容易“轰动”,可快速“成名”,但总难免让人想起焚琴煮鹤、粉墙点污之类为人不齿的荒诞行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4月11日,工业化七国集团的财政部长们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讨论如何对付由于美国房地产市场滑坡和信贷紧缩引起的这场持续不断的金融危机,以及因此而导致的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货膨胀压力上升。
  B. 对于姚明受伤这一突发事件,中国篮协在今天下午与中国男篮领队以及主教练开了碰头会,对这一突发事件做出了初步的应对方案,并将马上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整。
  C. 针对媒体“集体毁灭证据”之说,东航“3·31”返航事件调查组公开予以澄清:确有6架飞机未能获得飞行译码数据,其原因是由于设备工作不稳定造成的,决不存在毁灭飞机数据之事。
  D. 在这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我们非得把科学家和娱乐、体育明星放到一起PK明星效应,还要一厢情愿地让科学家胜出,这本是一件荒唐的事情。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小题
奥林匹克精神的背离
一百多年来,人们在奥运会上寄托了关于和平和奇迹的梦想,奥运也经历了战争的戕害、冷战的对垒,承载了众多体育所无法承载的东西,比如意识形态和民族主义。随着奥运经济模式的转变,高科技的发展,在不断向“更快、更高、更强”发起冲击的同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也出现了与自身精神的背离,继续承载着超过体育本身的诉求,比如追求财富,比如展示国力。


浏览完整试题奥林匹克运动寻求的是一种在努力中发现快乐的生活方式,是良好价值观的典范,能够使人们尊重普适的基本道德观念。然而,现在奥林匹克所倡导的价值观离人们越来越远。
更快,更高,更强?在雅典,希腊两名短跑名将肯特里斯、萨努涉嫌逃避检测,成为雅典奥运会第一起涉嫌兴奋剂事件的运动员。随后的十几天来,兴奋剂如瘟疫一般在雅典城迅速泛滥。尽管世界反兴奋剂组织声称雅典奥运会是反对兴奋剂战争的一个转折点,这场战争将取得胜利;但是一些专业人士认为,雅典甚至很可能会成为最后一届“干净”的奥运会。一位常年进行兴奋剂检测工作的人表示,“按照目前人类科技的发展,在下一届奥运会之前,人类将会研制并应用更不容易检测的‘基因兴奋剂’,用可以提高运动成绩的DNA对运动员进行基因改造,以获取竞技优势”。
精神愉悦的代价?7月份葡萄牙刚刚举办2004年欧洲杯,8月希腊又迎来了奥运会。这两个国家都是欧洲的小国,在欧盟15国中是最穷的,它们充满地缘上的、政治上的和经济上的焦虑。葡萄牙用了6.6亿欧元为4个星期的比赛兴建了10个足球运动场,对于一个经济连续30年衰退的国家来说,真是一个壮举。但是,葡萄牙却为了这次比赛成为欧元区12国中第一个突破《稳定和增长公约》预算赤字的国家。希腊也同样希望通过成功地举办本届奥运会,吸引旅游者和投资支持经济增长。但是,目前的奥运会的投资已经超过预期,而收益还不确定。如果在奥运会之后,希腊今年四季度的经济增长明显减缓,或者雅典的就业减少,人们就会怀疑:举办奥运会值得吗?希腊真的因为奥运会改变了吗? 
奥运会成为民族国家?国际奥运会对自己的版图有着清晰的定义;比赛场馆、运动员村,只有那些有票和得到许可的人乘坐专用的交通工具才能到达;奥运会有着自己的“移民”程序,只有奥运会的大家庭的成员才能使用奥运会“护照”进入机场;在行政事务上,有着穿统一着装的志愿者为运动会服务;奥运会也有自己的货币,在奥运场馆和运动员村,人们只能用“维萨卡”买东西;奥运会还有自己的秘密警察,那些穿着黑色金属光泽衣服的人负责在开幕式上保证运动员和其他人的安全。奥运会越来越具备民族国家的特征。而对普通人来说,奥运会给予了他们什么特别的关照呢?希腊奥运会的老板们曾经争论,无需给观众提供更多的东西,因为门票销售收入不到奥运会预算的10%。
奥林匹克运动在21世纪得到了发扬光大,在规模上、场馆建设上,还有在她展示的雄心上;但是如果普通人不再愿意亲临现场去体验她,奥运会就将失去她的魅力。
5.下列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有关说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奥运会虽渐进式地背离了其原本的精神,但仍在展现人们对和平和奇迹的追求。
 B.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人们在向“更快、更高、更强”发起冲击时而发现快乐的精神。
 C.奥林匹克精神是良好价值观的典范,能够使人们尊重普适的基本道德观念。
 D.狭隘的民族主义严重背离了奥林匹克精神,使奥运会越来越具备民族国家的特征。
6.作者认为“奥林匹克所倡导的价值观离人们越来越远”,下列不能作为这种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
 A.奥林匹克承载着体育所无法承载的意识形态、民族主义、追求财富和展示国力等需求。
 B.对“更快,更高,更强”“精神愉悦的代价”和“奥运会成为民族国家”的质疑。
 C.希腊两名短跑名将涉嫌兴奋剂事件后,兴奋剂如瘟疫一般在雅典城迅速泛滥。
 D.希腊希望通过成功地举办雅典奥运会,以便吸引旅游者和投资来支持国家经济增长。
7.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科技的发展,致使运动员为获取竞技优势而应用更不容易检测的“基因兴奋剂”。
 B.东道主对奥运会充满地缘上的、政治上的和经济上的渴求,只能是一厢情愿。
 C.奥林匹克运动能够给人们带来精神的愉悦,但是需要为此而付出代价。
 D.奥林匹克运动在21世纪的确得到了发扬光大,但奥林匹克精神的背离更为严重。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小题。
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辊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嘉佑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后以书见欧阳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过金陵,见王安石,曰:“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吕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曰:“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安石须说。”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又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轼戏曰:“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①,虽杀人亦为之。”安石笑而不言。
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而卒不得大用。 
                                         (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长短句虽至本朝盛,而前人自立,与真情衰矣。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选自王灼《碧鸡漫志》)


展开余下试题    [注]①磨勘:唐宋定期勘验官员政绩,以定升迁。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冠,博通经史             比:等到   
   B.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   狱:监狱
   C.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庐:建房   
   D.知徐州                     知:主持、掌管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苏轼“才学政绩”的一组是(     )
  ①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②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③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          ④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
  ⑤争减半年磨勘,虽杀人亦为之    ⑥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从小就以东汉范滂为榜样,母亲赞许他的志向,并说儿子你能做范滂那样的人,母亲我也能像范母一样。
    B.苏轼在徐州当政期间,遇到水灾,他身先士卒,发动城里的富人和禁军一起修筑城墙,最后徐州城得以保全。
    C.路过金陵,苏轼劝王安石面对国家危险的政治局势要勇于向皇上进言,两人针砭官场现状,相谈甚欢。
    D.苏轼才学受到欧阳修称颂,文章得到宋仁宗、宋神宗夸赞,词学成就被王灼褒奖,可惜他最终没有得到重用。
第Ⅱ卷
题号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四、(26分)
 11.按要求将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5分,共10分)
  ⑴翻译上面文言文中划线句: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 
译文:                                                                    
  ⑵翻译《逍遥游》中句子(划线部分):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译文: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13.按要求将名篇名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每空1分,共10分)
    ⑴李密在《陈情表》中述说母孙二人相依为命、相濡以沫的句子:臣无祖母,               ;祖母无臣,                  。
⑵自古文人多伤感,“寄蜉游于天地,           ”,这是苏轼在感叹生命的渺小与短暂;“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这是王勃在抒写人生的无奈与顿悟。看来,只有像庄周那样,“乘天地之正,             ”,做到“无己”、“无功”、“无名”,方能消解无奈和痛苦。
⑶苏轼在《赤壁赋》中对宇宙、人生的“变”与“不变”作了辩证的思考:“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而又何羡乎!”从而得到了一种超脱的生命意识;而王勃在《滕王阁序》一文中, 亦能表达自己壮志不因年迈困顿而有改变:“老当益壮,               ?              ,不坠青云之志。”从而传达出一种积极的人生追求。  
⑷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潦水尽而寒潭清,                  ”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变换,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深秋景物的特征。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小题。
黄山绝壁松 
冯骥才
黄山以石奇云奇松名天下。然而登上黄山,给我以震动的是黄山松。
黄山之松布满黄山。由深深的山谷至大大小小的山顶,无处无松。可是我说的松只是山上的松。
山上有名气的松树颇多,如迎客松、望客松、黑虎松、连理松等等,都是游客们争相拍照的对象。但我说的不是这些名松,而是那些生在极顶和绝壁上的不知名的野松。
黄山全是石峰。裸露的巨石侧立千仞,光秃秃没有土壤,尤其那些极高的地方,天寒风疾,草木不生,苍鹰也不去那里。一棵棵松树却破石而出,伸展着优美而碧绿的长臂,显示其独具的气质。世人赞叹它们独绝的姿容,却很少去想在终年的烈日下或喊风中,它们是怎样存活和生长的。
一位本地人告诉我,这些生长在石缝里的松树,根部能够分泌一种酸性性质物质腐蚀石头的表面,使其化为养分被自己吸收。为了从石头里寻觅生机,也为了牢牢抓住绝壁,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风的撕扯与摧折,它们的根日日夜夜与石头搏斗着,最终不可思议地穿入坚如钢铁的石林。细心便能看到,这些松根在生长和壮大时常常把石头从中挣裂!
我在迎客松后边的山崖上仰望一处绝壁,看到曾有一颗松子飞落到这里,在这冰冷的石缝间,什么养料也没有,它却奇迹般地生根发芽,生长起来。如此幼小的树也能这般顽强?这力量是来自物种本身,还是在一代代松树坎坷的命运中磨砺出来的?我发现,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很不一样。那些密密实实拥挤在温暖的山谷中的松树,干直枝肥,针叶鲜碧,慵懒而富态;而这些山顶上的绝壁松却是枝干瘦硬,树叶黑绿,矫健而强悍。这绝壁之松是被恶劣与凶险的环境强化出来的。它强劲而富于弹性的树干,是长期与风雨搏斗的结果;它远远地伸出的枝叶是为了更多地吸取阳光……这一代代艰辛的生存记忆,已经化为一种个性的基因,潜入绝壁松的骨头里。因此,它们才有着如此非凡的性格与精神。


展开余下试题它们站立在有人迹罕至的地方。那些荒峰野岭的极顶,那些壁立千仞的悬崖峭壁,那些凶险莫测的绝境,常常可以看到三两棵甚至一棵孤松,十分夺目的立在那里。它们彼此姿态各异,也神情各异,或英武,或肃穆,或孤傲,或寂寞,远远望着它们,会心生敬意;但它们——只有站在这些不可高攀的地方,才能真正看到天地的浩瀚与博大。
于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在风狂雨骤间,在云烟明灭时,这些绝壁松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像站立在船头镇定又从容与激浪搏斗的艄公;战场上永不倒下的英雄;沉静的思想者,超逸又具风骨的文人……在一片光亮时空的映衬下,它们的身影就如同用浓墨画上去的一样。
但是,别以为它们全像画中的松树那么漂亮。有的枝干狂风吹折,暴露着断枝残干,但另一些枝叶仍很苍郁;有的被酷热与冰寒打败,只剩下赤裸的枯骸,却依旧尊严地挺立在绝壁之上。于是,一位强者应当有的品质——刚强、坚韧、适应、忍耐、奋进与自信,完全都具备了。
现在可以说了,在黄山这些名绝天下的奇石奇云奇松中,石是山的体魄,云是山的情感,而松——绝壁之松是山的灵魂。
14.作者说:“给我以震动的是黄山松。”请简要概括使作者震动的原因。(6分)
15.作者赋予了“个性的基因”怎样的含义?请根据文意加以阐释。(4分)
16.请你从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两方面赏析第八段画线的句子。(4分)
17.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1)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请举出二例加以简析。(6分)   
 
 (2)文章最后,作者说绝壁松是“黄山的灵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六、(12分)
18. 把下列句子填在后面的横线上,组成语义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句子的序号)(3分)
①于是,我想用青春的热血给自己树起一个高远的目标。   
②人又能攀多高?   
③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   
④这事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向。   
⑤这话不是要问双脚而是要问志向。
⑥不仅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是为了追求一种境界。
   人能走多远?              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丰富而充实,在我看来,这就是不虚此生。
19.阅读下面几句话,提取有效信息,概括说明“日凌”的形成原理。(5分)
    ①“凌”是一个天文学名词,是“侵犯”的意,而“日凌”却是一个通讯现象。
②“日凌”是一年两次,春分3月21日是从北方到南方,而秋分9月21日就则是从南方到北方的规律了。
③“日凌”中断一般比较容易发生是在中午11点--12的时候
④ “日凌”主要就是太阳、探测卫星、地球上地面卫星站(数据接收天线),正好在一条直线之上产生的。
⑤地球站想接收卫星来的信号,那么在这同时呢,太阳的发射的能量产生强烈的电磁波要影响地球站的接收。
⑥太阳发射的电磁波的能量比卫星发射的信号能量要强得多,这样就产生了“日凌中断”现象。 
⑦涉及到我们生活中,受“日凌”现象的影响主要有:可以全国漫游的寻呼机、70%的长途电话、卫星电视、股票数据和因特网等卫星的数据传输。
                                                                             
                                                                     。
20. 清明、端午、中秋这三个中国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被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其意义,一言以蔽之:“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我国每个节日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请仿照参考示例,各用一句话表现清明和中秋的特点。(4分)
(示例)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一缕英魂万古传。
              龙舟竞发千帆舞,汩罗江畔吊屈平。
中秋节:                              
    
    清明节:                              
七、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根据你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自拟标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四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成都市实验”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4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