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983  
标签:人教版 高二 选修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3]
仙桃市2007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
  仙桃市2007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
高 二 语 文
第Ⅰ卷(选择题  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公姥/姥爷  踟蹰/踯躅  陨落/殒身不恤
B.天台/台州  剡溪/郯子  遗施/路不拾遗
C.钿头/铜钿  蓬蒿/竹篙  机杼/毁家纾难
D.惩创/创伤  立仆/讣告  晌午/一晌贪欢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告磬  夙兴夜寐  船棹  舞榭歌台
B.暮蔼  喧宾夺主  否泰  摧眉折腰
C.编篡  杜娟啼血  荠麦  美人迟暮
D.俳优  信誓旦旦  喋血  羽扇纶巾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回到故乡,见到亲人,在外漂泊多年的他终于忍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泪水。
B.气候变化有很强的不确定性,目前我们对它的了解只是冰山一角。我们首先要做的是适应气候变化。
C.在学习中,我们不应该只一味地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还要师心自用,通过个人的努力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D.统治者穷兵黩武,被征兵的人下场悲惨,一般都战死沙场;就是在家劳动的人,也因为各种苛捐杂税,最终连个棺材也落不到,只能马革裹尸。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全球化经营已成为当今众多大公司的发展战略,而企业兼并则是它们调整生产布局和经济结构的重要手段。
B.文学作品是作家以人类的社会生活为中心而进行的精神活动,离开了社会生活就不会有真正的文学活动的发生。
C.张龙新擅长画中国长城,其作品气势磅礴,浓厚凝重,充分体现出华民族不屈不挠、奋发向上。
D.回忆百年奥运,浮想联翩,中国已经由体育弱国变成体育强国,那种任意被列强,欺侮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三峡的年平均发电量为847亿千瓦时,而美国胡佛大坝年发电量仅为40亿千瓦时。(美国著名的大坝,被评为美国现代土木工程七大奇迹之一。)
B.概括地说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八个字,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使用人才?
C.山,你是一位公正的教师,向攀登者提示生活的真谛:付出多少力就有多少高度。
D.富豪裘德道貌岸然买下的“首相一号”私人飞机只要起飞,每小时的运营成本——不算折旧费大欢4000元。
6、按顺序填入下面画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溯自周郎习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古各成奇迹。
_____________,放教彭蠡风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进都入壮观。
①匡庐瀑布 ②仙吏将才 ③地以人传 ④天留我住 ⑤苏子题词 ⑥水光山色
A.④①③②⑥⑤        B.③⑤②④①⑥
C.③④①⑤②⑥        D.①④⑥②③⑤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黄山臭鳜鱼
徽菜系列中有道名菜,叫黄山臭鳜鱼,发源于皖南山区,即黄山脚下的徽州,其味香醇、鲜脆、微辣,且有点嚼劲。不像普通人家做出来的鲜鳜鱼,棉花糖一般松软,着凉了就冒腥味。在徽州做客,主人如果不上这道菜,多半是吝啬鬼,除非你是诚心礼佛的香客。


浏览完整试题这道菜成名大约在晚清。那个时候的知名菜肴皆出自御厨之手,万岁爷吃得高兴,赐个名,立马红遍天下。好比如今的演艺圈,但凡钦定歌星上春晚,歌也成名,星也扬名。黄山臭鳜鱼不是御厨的杰作,更无缘搏得万岁爷的垂青,它是地地道道的农家菜。第一个烧这道菜的村妇姓甚名谁已无从查考,只知道她丈夫是个鱼贩子。一个太阳似火的伏天,鱼贩子卖鱼回来,担子里剩下几条鳜鱼,有些腐臭味。村妇舍不得扔,就撒些盐巴除臭,隔日从盆里捞出来烧熟吃了。本是勤俭持家的吃法,竟吃出一道名播徽州的好菜。黄山臭鳜鱼自此成了贵宾席上的佳肴。后来的厨师悟出此道,都把鳜鱼宰杀抹上盐,稍腌,且不晾晒,只待咸味入肉后下锅,或清蒸,或红烧,或煨汤。工序不繁,功夫全在抹多少盐,腌多长时间,越精确越有味道。
徽州村妇烧臭鳜鱼的野史,让我联想到晚清的另一个女人,一个万民景仰的女人,一个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女人。她是西太后。很多教科书对这个女人不公道,指斥她篡国、误国、卖国。其实,谁不知道晚清的皇帝难当!西太后执政的那个时代,山河破碎,沉疴泛滥,朝政腐败如一筐臭鳜鱼,人心浮躁如同一盆烂豆腐。大清帝国宛如一个垂幕的老人,全靠药物维持生命。亏得这女人天生柔术,打点国事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惊世骇俗。
历史总会留下遗憾。西太后只难办她那一代人的事。她扔掉了科举,但扔不掉皇家世袭的祖制。她也留恋,不愿放弃。历代帝王都无法割舍君临天下的一把龙椅。西太后不能超越那个时代,那种心态。她注定是个失败的英雄。囿于王朝的局限,大智大勇的西太后终究学有把科举之类的“臭鳜鱼”,打造成脍炙人口的大菜。
倒是英国人嗅觉灵敏,他们早早闻到了远在东方的“臭鳜鱼”散发出的淡淡的幽香。他们意识到朝廷通过科学举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是整肃吏治的文明利器。英国政府笃信谋士谏言,派出浩浩荡荡的官员团队来到大清,拣走了那条“臭鳜鱼”。经名厨仔细烹饪,终于创立了自己一套正风励志的文官制度,受用匪浅。这个故事颇像黄梅戏,根生湖北,花开安徽。徽班在京城唱响后,就成了国戏,再不认娘家。“臭鳜鱼”烧到这份上,不是名厨也出名。
我写这篇短文,决不是推销黄山臭鳜鱼,也无意招回业已扔掉了的另类的“臭鳜鱼”。为的是纪念那位被食客遗忘的不上大厨名册的无名氏。
历史不该忘记千千万万的无名氏。
                                              (选自芜湖《大江晚报》副刊)
7、下面对“黄山臭鳜鱼”这徽菜名品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山臭鳜鱼是徽菜系中的一道名菜,它发源于皖南山区。
B.黄山臭鳜鱼味香醇、鲜脆、微辣,且有点嚼劲;而普通人家做的鲜鳜鱼,棉花糖一般松软,着凉了就冒腥味。
C.黄山臭鳜鱼成名大约在晚清,经御厨之手烹制,万岁爷吃得高兴,就赐这个名,立马红遍天下。
D.黄山臭鳜鱼的做法是,把鳜鱼宰杀抹上盐,且不晾晒,只待感味入肉后下锅,功夫全在抹多少盐。
8、下列对西太后慈禧的评价,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慈禧是一个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女人,不过,很多教科书对这个女人不公道,指斥好篡国、误国、卖国。
B.慈禧执政的那个时代,山河破碎,沉疴泛滥,朝政腐败,人心浮躁,但她却轻描淡写而又惊世骇俗地处理国事,这正是其灭亡的根本原因。
C.慈禧扔掉了科举,但扔不掉皇家世袭的祖制,因为她也留恋权力,不愿放弃,这不仅是她个人的悲剧,更是历史使然。
D.慈禧治国和烹制臭鳜鱼没有本质的区别,慈禧没能烹制好“治国”的方略,当然不会成功。
9、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写黄山臭鳜鱼的来历以及其烹制方法,是为了引出对慈禧及其治国方法的评价。
B.晚清朝政府腐败如一筐臭鳜鱼,要想烹制这筐“臭鳜鱼”,还需用点柔术来维持。
C.英国的文官制度是学习借鉴了清朝科举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创立的,因而,我们也泌过分夸大它的优越性,因为其根本还是在中国。
D.文章结尾写黄梅戏、徽班等正是点明主旨,意在说明就像我们吃臭鳜鱼不应忘了那无名的妇人一样,很多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忘记历史上许许多多的无名人氏。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光禄四行。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埽亦斥逐,不与共朝。显荐异节,抽拔幽陋。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段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郡中中人以下,莫不归怨,乃指滂之所用以为“范党”。
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狱吏谓曰:“凡坐系皆祭皋陶。”滂曰:“皋陶贤者,古之直臣。知滂无罪,将理之于帝;如其有罪,祭之何益!”众人由此亦上。狱吏将加掠考,滂以同囚多婴病,乃请先就格,遂与同郡袁忠争受楚毒。桓帝使中常侍王甫以次辨诘,滂等皆三木囊头①,暴于阶下,余人在前,或对或否,滂、忠于后越次而进。王甫诘曰:“君为人臣,不惟忠国,而共造部党,自相褒举,评论朝廷,虚构无端,诸所谋结,并欲何为?皆以情对,不得隐饰。”滂对曰:“臣闻仲尼之言,‘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欲使善善同其清,恶恶同其污,谓王政这所愿闻,不悟更以为党。”甫曰:“卿更相拔举,迭为唇齿,有不合者,见则排斥,其意如何?”滂乃慷慨仰天曰:“古之循善,自求多福;今之循善,身陷大戮。身死这日,愿埋滂于首阳山侧②,上不负皇天,下不愧夷、齐。”甫愍然为之改容。乃得并解桎梏。


展开余下试题滂后事释,南归。初,滂等系狱,尚书霍讠胥 理之。及得免,到京师,往候讠胥  而不为谢。或有让滂者。对曰:“昔叔向婴罪,祁奚救之,未闻羊舌有谢恩这辞,祁老有伐之色。”竟无所言。
                                                   (节选自《后汉书•范滂传》)
[注]①三木囊头:颈、手、足都锁上木制刑具,用囊蒙头。②首阳山:商代的伯夷、叔齐辞职让王位,谏周武王伐纣,在周灭商后,耻于吃周家天下的粮食,采薇首阳山,最后饿死。后称两人为有高尚节操的人物。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         厉:严厉
B.后牢修诬言钩党               钩:牵连
C.滂以同囚多婴病,乃请先就格   婴:患
D.或有让滂者                   让:责备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范滂高洁品行的一组是(    )
①滂在职,严整疾恶                    ②显荐异节,抽拔幽陋
③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                ④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
⑤乃请先就格,遂与同郡袁忠争受楚毒    ⑥自相褒举,评论朝廷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滂被太守宗资重用,忠于职守,严肃整治不良风气,大力推举才能卓异的人。
B.范滂用人徇私,即使对自己的外甥也是如此,让他在家里休息,不要去做官。
C.范滂被人诬陷为结成朋党而下狱,但他光明磊落,在狱中坚决不祭拜皋陶。
D.范滂面对王甫的审讯,慷慨激昂进行申辩,认为自己问心无愧,从而打动了王甫。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
四、(24分)
13、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欲使善善同其清,恶恶同其污。(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昔叔婴罪,祁奚救之,未闻羊舌有谢罪之辞,祁老有自伐之色。(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寄李①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适君别,今日花开双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②有流亡③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①李儋,字元锡,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当时任殿中御史。②邑:指属境苏州,当时韦应物任苏州刺史。③流亡:出外流亡的人,指灾区的饥民。
(1)这首诗不是一般的应酬之作,而是寄寓了诗人对时局的看法的感怀之篇。诗中“春愁黯黯独成眠”中的“春愁”的含义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颈联“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自宋以来,备受颂扬。它表达了当时作者怎样的心境?(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人评价韦应物的诗“高雅闲谈,自成一家之体”,继承陶渊明而别具特色,请结合本诗进行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补写出下面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泪是人内心情感的外现,古典诗词中有大量描写人流泪的句子,如《卫风•氓》中的“不见复关,______________”《迢迢牵牛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等等。
(2)同样是描写音乐,白居易善用比喻,如《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幽咽泉流冰下难。”而李贺借助奇特的想象,使《李凭箜篌引》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如“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___。”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年  味
北塬
①记忆中的年味总是伴随着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年货逐渐变浓变稠的,那些在当时看起来十分诱人的年货也是随着年关的一天天临近而逐渐增多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我记忆中的年味是留在舌苔上,在这个年味越来越浓的年代,我开始怀念并细细咀嚼关于年的一些零碎记忆,而惟有留在舌苔上的记忆是丰厚而绵长的。
②小时候,总是盼着过年的,那是蓄积了一年最热切的盼望。我常常能忆起这样一句话:腊月二十三,过年丢(剩)七天。过了二十三,房屋要彻底清扫一遍,手巧的姑娘媳妇着手剪窗花,剪各色各式的,贴在木格窗户上,有人物、有风景、有反映农村生活的,也有抽象夸张的……村里人要送灶神,腊月二十三这天晚上,泡上一杯清茶,在自家的场心处把灶神送上天,据说灶神是回去转娘家,一年当中,只有七天的时间,七天以后,也就是大年三十晚上,她又得回来陪这一家人一起过年。村里人总会香火不断地烧上三天,既要给已逝的先人烧香,还要给灶神、天神、财神们烧香。总之,过年了,什么都可以忘,什么都可以省,惟独香表不能忘也不能省,忘了香表就等于忘了自己的先人,更重要的是,恐怕要得罪众神。
③我对过年的全部记忆是从一身崭新的衣服开始的。只有过年了,我才能堂而皇之地向父亲要一身新衣服,而父亲往往在这个时候是极其慷慨和大方的。他甚至提前就准备好了做衣服的料子,尽管那些布料可能是他赶场时买的便宜货,但做成新衣服,穿在身上感觉还是很洋气的。特别是上衣的四个兜,上面的两个兜能别好几支笔,而下面两个兜,就不愁挣的洋糖装不下了。那个时候,撑得鼓鼓的两兜糖才是最值得炫耀和满足的了。所以,在过去,糖的真正味道反而淡忘了,那种本质的甜好像不留给嘴里的倒像是留给两个大衣兜的。
④小时候,盼着穿新衣服比盼着过年更让人心焦和难熬的了,其实,当时对过年最直接的理解就是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虽然一身衣服从量身订做到缝成前后要试好几遍,但总感觉年前这新衣服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直到过年了,穿上身再不舍脱下。大年三十晚上要坐夜,要一直坐到天亮不能睡觉,也不能犯困。我遵循这样的习惯,反正有新衣服穿,还有一串鞭炮,鞭炮不能一下就点着了,那样第二天手就得闲着,只好拆开一个一个地放,小鞭炮的声音倒是挺响的,胆小一点的还得把耳朵捂上,炸一声身子也跟着晃动一下。
⑤三十晚上不想睡觉的中一个原因,就是厨房里不断飘出的肉香味,肉要等到吃过晚饭了才能入锅。村里人无论家境如何,大年三十都得煮一锅肉。我史妹多,母亲就将肉全部剁成小块,往往肉要煮到很晚,这是需要很大耐心的。我借故在院里放鞭炮,总会隔着厨房的纸窗户偷偷闻上那么几下,那锅里像聚集了一年中所有的香气。


展开余下试题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过年的认识渐渐发生着变化,我的压岁钱也由原来年几毛变成几块、几十块,所以,我还是希望一年的周期变短变快一点。不仅如此,过年了,我不再只奢望一身新衣服。过去只在过年时穿的新衣服,平日里上学或者干活我都能舍得穿在身上了。在我的潜意识里,我家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富足了。有人说,年关,年关,是这一年中的一个坎,一个关。因为在过年,佃农们没有自己的土地,只能靠租种地主的土地维持生计。每年的年三十,地主就开始挨家挨户地收租金。往往有的佃农一年的收成还不够交地主租金的,年自然不好过了。
⑦关于年的来历有一段传说,据说年是一种动物,年三十这天,它就会窜村子,吃掉或抢去村人的食物和物品,所以,人们敲锣打鼓就是为了吓跑年。年被吓跑了,村里人的食物和物品保住了。锣鼓声却没有停下来,过年了,村里人总会聚在一起,敲锣打鼓,小孩扭起了秧歌,小伙舞起了狮子,俊姑娘顶起了彩船,老人喊起了揖称……一个村子的社火就这样浩浩荡荡出发了。
⑧前些年离开了村子,在一个小城生活。平时很少有回家的机会,过年了,倒急切切地想赶回去。想利用过年的当儿陪父母说说话,想到村口转悠转悠,想遇到几个熟人随便唠几句,想到亲戚邻里走动走动。但回到家里,父母便开始不停地忙活,几次想开口,酒菜全摆上桌时,我开始不知道说什么好,父母一个劲地夹菜,我一个劲地扒菜,好久都没有吃父母烧的菜了。
⑨吃完饭到村口转悠,我遇到了和自己一起玩大的铁杆阿壮,本想天南地北地聊上一通,不想刚见面,他就恭恭敬敬地递上一根烟,我点上,然后我掏出烟弟给他一根,他双手接住,慢慢顶在嘴上。还是要当城里,瞧瞧这烟,名牌的。他开始向几名抱孩子的妇女炫耀起来,我知道那中间有一位是他的媳妇。
⑩突然就没有了转悠的兴致,索性呆在家里。如今,农村也像城市开始变得越来越拥挤。可不知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这个年,我只好呆在家里,我想,这年比往年又是冷清很多,可能有很多人和我一样,不是不想出去,只是见了面,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二00七年三月五日
16、文章第一段中说“惟有留在舌苔上的记忆是丰厚而绵长的”,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都写了哪些关于年的回忆?(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画线的句子若替换成了下面的句子,哪一个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小孩扭起了秧歌,老人喊起了揖称;小伙舞起了狮子,俊姑娘顶起了彩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给结尾部分写到“和父母吃饭”、“和阿壮互敬烟”两事,这其中包含了怎样的感情?有何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你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2分,每小题4分)
20、阅读下面的寓言,用一个精练而深刻的语句总结其寓意。(不超过15个字)(4分)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抓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野草丛中。
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阅读下面的文字,仿照前一句补充横线处的内容,要求连贯、简明。(4分)
    舍得,从字面意思看,就是要有“舍”才能“得”。韩信忍胯下之辱,舍得勇士的颜面,才有“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辉煌;___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___。自然界同样如此,蝴蝶冲破坚固的茧,才得以在蓝天白云间翩然飞翔;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22.请你针对下列情况,从其负面影响上谈谈你的看法。(4分)
为了让自己的广告更加吸引市民的眼球,商家们绞尽脑汁,成语不断被篡改,如“‘骑’乐无穷”(山地车)、“‘鳖’来无恙”(补品)、“一‘明’惊人”(眼镜)、“‘饮’以为荣”(饮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苏轼、辛弃疾旷达的个性,成就了豪放派“大江东去”和“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绝世气慨;柳永、李清照的多情伤感,孕育了婉约派“执手相看泪眼”和“人比黄花瘦”的哀婉凄美。
从普希金汹涌澎湃的《致大海》到冰心那充满爱与童真的《春水》,从闻一多令人回味的《红烛》到舒婷含蓄深沉的《致橡树》,我们都可以看出,每一位文化名人身上都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因子,散发着文化的芳香。
请以“走进文化名人”为题作文。
要求:①自主立意,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字数不得少于800字。
③不得
标签:人教版 高二 选修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仙桃市2007”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