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969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9]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中检测题(泗水县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泗水县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七年级语文检测题
说明:1、本试卷涵盖一、二、三单元。
2、全卷共四大题,共八页,检测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3、答卷前,请将自己的姓名、班级按要求填写在密封线左边的指定位置。
4、请认真书写每一个字,使字体端正,卷面整洁。
题号 一
(20分) 二
(20分) 三
(30分) 四
(50分) 总分
(120分)
得分
金猪辞去银鼠到。转眼间,我们的语文学习之旅已跨过一站,进入新学期。做这套检测题是我们新旅程中的第一次亮相,请大家闪亮登场,自信地拿起你们的笔,尽情地施展你们的才华。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将下面的文字抄写在田字格内,要做到规范、端正、整洁。(2分)
泰山从这里崛起
黄河由这里入海
孔子在这里诞生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1)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shàn( )笑。
(2)东交民巷街道中的花pǔ ( )种满了蒲公英。
(3)这是荒原,人迹罕( )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4)我心里怀着炽( )痛的热爱。
3.按要求填空。(6分)
(1)我们要表示“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轻底细”之意的时候,可以用来源于《木兰诗》的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
(2)《孙权劝学》中表示“另眼看待,用新眼光看人”之意的文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章《邓稼先》中,作者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成语,准确描述了邓稼先的一生,热情赞美了他勇于奉献,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
(4)假如好朋友多时不见,你决定连夜乘车(或乘船)去寻找拜访他,这时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抒怀。《峨眉山月歌》
(5)吴均的《山中杂诗》中通过写鸟儿和云彩,来描写山中有趣生活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现在正是春天,请默写一句古人描写春天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把下面三个短语分别填在句中的横线上(3分)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你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出_________________,
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文字)
①灿若明珠的黄河文化 ②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③黄皮肤的群落
5. 品读下面的两个句子,说说你悟出的道理。(3分)
(1)这些日子(两弹试爆成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的日子。
——杨振宁《邓稼先》
(2)(“嫦娥一号”成功发射)有位海外华侨流着泪激动地说:“祖国的卫星飞的多高,我们海外侨胞的头就昂的多高”。
——温家宝《在庆祝“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大会上的讲话》
浏览完整试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著导读(2分)
(1)世界上许多伟大的人物小时候都经历过磨难,原苏联作家高尔基就是其中一位。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了自传体小说《____________》,这部小说讲述的是___________(人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2)有这样一部描写昆虫的书,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它是_______________(书名),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7——13题。
(一)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7.诗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 (2分)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分)
(二)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薛谭学讴①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②。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③,抚节④悲歌,声振林木,响遏⑤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
【注释】①讴:唱歌;②遂辞归:于是就告辞回家;③饯行于郊衢: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④抚节:打着拍节:⑤遏:阻止。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4分)
①世隶耕 隶
②父利其然也 利
③未穷青之技 穷
④声振林木 振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词义。(4分)
①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 古:____________ 今:_________
②薛谭乃谢求反 谢 古:____________ 今:_____________
11.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2)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2.从学习的态度和结果两方面,说说仲永与薛谭有什么差别。(3分)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24题。
(一)
引语:最后一堂课上,虽没有刀光剑影,但透过字里行间,我们却分明地感受到战火硝烟的弥漫。下面的乙段文字也不是直接写战争场面的,相比之下其火药味比甲段浓得多。怀着悲愤的心情,认真读一下吧。
(甲)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乙)
一列火车缓缓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小孩,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身体虚弱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扳,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场上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13.这两段文字都以战争为背景。但它们所表现的主题不同。从感情角度来说,甲段重在突出_________,乙段则意在表现人们的___________情绪。(2分)
14.甲段写韩麦尔先生发给学生的字帖上都是“法兰西”“阿尔萨斯”的圆体字,其目的是要从侧面表现_______________;乙段写老妇人多次重复“一、二、三”。其含义是指老妇人对______________的痛苦诉说,也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__________________。(3分)
15.甲段运用了细节描写,请摘取一例,并简要分析其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乙段结尾写道:“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句话具有怎样的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展开余下试题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7.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勤奋刻苦的治学精神?(3分)
18.选文引用杜甫晚年“一月不梳头”的典故有何用意?(2分)
19.闻一多先生刻苦钻研学问的目的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
20.下面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2分)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三)
冬阳 童年 骆驼队
——《城南旧事》出版后记
林海音
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
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
爸爸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另外一个拉骆驼的,在招呼骆驼们吃草料。它们把前脚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来。
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也许它天生是该慢慢的,偶然躲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很难看。
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
“为什么要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们带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
“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们,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
“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太阳特别的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吗?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峰上。麻袋空了,“乌金墨玉”都卖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
“夏天它们到哪里去?”
“谁?”
“骆驼呀!”
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
“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选自《城南旧事》,有删改)
21.请结合你的体验,说说“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章第5段以儿童特有的视角形象地写出了儿童特有的情趣,结合文章做简单的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文中写道:“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实际的童年”指_____________________;“心灵的童年”指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4.童年悄然而逝,一去不返。看着文中冬阳下走过的骆驼队,你心中会升起一种什么样的情绪?(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50分)
作文首先是自我倾诉。是“我要写”而不是“要我写”。作文就是用手说话。“我手写我心”是作文的真谛。今天的作文,我们遵循作文的规律,给你最大的自由空间。
你是否有过长大的感觉?你是否有过促你成长的难忘故事?记下来吧,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成长的快乐!
请以“成长”为话题作文,文体不限。此时此刻,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文章字数为600左右)
泗水县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七年级语文检测题(答案)
一.1.书写评分:书写规范得1分,端正、整洁得1分,共2分。写错一字扣1分,扣完2分为止。
2.Hǎn chì 讪 圃
3.(1)扑朔迷离(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4)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5)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6)诗意为描写春天即可。(每处错一个字全句不得分)
4.正确顺序为:②③①(填错一处扣一分)
5.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力强盛,才能使国格高尚,才能让国人扬眉吐气。(意对即可)
6.(1)《童年》 阿廖沙 (2)《昆虫记》或《昆虫物语》或《昆虫学札记》均可 昆虫的史诗
二古诗文阅读
(一)7.听到《折杨柳》笛曲(2分,意思对即可)
8.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3分,意思对即可)
(二)9.①属于 ②以……为利 ③学完 ④振动
10.①以宾客之礼相待 客人 ②道歉 感谢
11.(1)他的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宗族的人为内容。(2)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要求能返回(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再说回去的事了。
12.仲永是“不使学”,结果“泯然众人”;薛谭是知错就改,终身求学。(意对即可)
二.(一)13.爱国 反战
14.韩麦尔先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失去三个儿子 控诉
15.示例:“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这是韩麦尔先生的精心安排,目的是要激发孩子们爱国热情,而小弗朗士所想的“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恰恰体现了这一点。
16.这句话含蓄地表现了人们知道事情的真相后,在思考战争的可怕以及对战争的厌恶。(意对即可)
(二)17.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各一分)
18.以杜甫的勤学衬托闻一多的勤学。
19.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探索救国的道路)
20.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闻一多为探索救国道路而刻苦治学的精神。(意对即可)
(三)21.孩子的内心世界纯真无暇,生活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大人经历沧桑,心灵可能过于现实,缺少了生活的情趣。(意对即可)
22.骆驼在童年“我”的眼中是“丑”的,它慢慢的咀嚼,我也跟着动牙齿,儿童善于观察、喜欢模仿的特点跃然纸上。
23.实际年龄的童年 童年那颗纯洁天真的心灵
24.提示: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失落,淡淡的惆怅。(意对即可)
四.依据中考阅卷标准评阅。 (222.175.186.105)
上一篇:
广西自治区玉林市200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篇:
泗水县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检测题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人教版/七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