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68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8]
郑州市2008年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质量预测
  郑州市2008年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质量预测
语   文
  第Ⅰ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决择 荧光屏 弄巧成拙 和衷共济
B、斡旋 斑马线 权宜之计 良辰美景
C、荟萃 大杂会 举棋不定 身体力行
D、漫延 多媒体 竭泽而渔 嘻笑怒骂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陈水扁当局处心积虑推动的所谓“入联公投”,22日被大多数台湾民众否决,“台独”分裂势力以“公投”之名行“台独”之实的阴险图谋遭致失败。
B、同样是“发现华南虎”事件,陕西省林业厅对待镇坪“周老虎”的态度与湖南省林业厅对待平江“吴老虎”的态度可谓大相径庭。
C、在今年春节晚会上,七名仙女装束的舞蹈演员站在升降舞台上长袖善舞,把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演绎到了极致,给观众献上了一场视觉盛宴。,
D、大学毕业后,他先是致力于电脑软件的研究和开发,在连遭挫折之后,终于改弦易辙,做起了电脑维修的生意。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路遥非常真实地没有任何逃避地参与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的历史进程,并为此做出了一位严肃作家应有的贡献。
B、残疾后的他却忘不了山里娃对读书的渴望,18年来妻子李正洁用自己坚强的脊梁背起杜广云风雨无阻为山里孩子授课。
C、针对北京奥运会圣火在欧洲传递时频受阻挠干扰,近日海外华人、留学生自发串联反制“藏独”分子干扰圣火传递,组织保卫奥运圣火。
D、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8年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提出了“防止务工收入快增长,降低由劳动力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压力”的建议,舆论普遍提出质疑。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蒙蒙细雨中,戊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黄帝故里举行。       ,       ,        ,        ,       ,       ,表达了中华儿女“祈福北京奥运盛会”的心愿。来自海内外的2万多名炎黄子孙共拜华夏始祖,共建中华精神家园,祈福北京奥运盛会。
①邓亚萍、许海峰、熊倪等29名历届奥运会冠军走到祈福树下
②高大的汉白玉雕塑的黄帝坐像,神情庄严
③将刻有祝福奥运文字的红色祈福牌悬挂在祈福树上
④距黄帝坐像50米的正前方
⑤金黄色的枝叶闪烁着耀眼的光
⑥一棵高7米、象征着中华根脉的祈福树
A、①③⑤⑥②④  B、②④①⑥⑤③C、②④⑥⑤①③D、⑥⑤②④③①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小题。
2007年12月25日,“南海一号”古沉船在广东阳江海域整体打捞出水。从1987年第一次发现“南海一号”沉船,到今天整体打捞出水,时间过去了整整20年;而从这条南宋时期古船不知原因地沉没,到它今天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岁月已经走过了800多个春秋。普通人说到“南海一号”,大约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上面价值连城的宝物。然而对于文化学者们来说,他们更看重“南海一号”承载的文化价值,特别是它对中国古代商业文化,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实证作用。
2003年,中山大学教授、广东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黄伟宗等人,到阳江考察“南海一号”出水文物,当时明确了它有四个“最”:保存最完整,年代最早,文物最多,内涵最丰富。基于这四个“最”,并从丝绸之路的范畴出发,黄伟宗等专家提出用“海上敦煌”的概念,来概括“南海一号”的地位和代表性。


浏览完整试题在中国久远的历史中,丝绸和瓷器,一直是最受欢迎的外贸产品。自长安或洛阳为东起点,经甘肃、新疆,再到中亚、西亚,最后到达地中海沿岸。从汉朝开始,来自中国的丝绸就这样由各色商人牵着驼队,通过这条重要的贸易通道运输到亚欧各国。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1877年出版的《中国亲程旅行记》中,第一次给这条道路起名“丝绸之路”。
在陆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同时,中国的丝绸和瓷器,也在通过海路源源不断地运输到国外。这是一条从中国沿海港口出发,一直向西,穿过南海,抵达外部世界的贸易通道。在上个世纪60年代,我国的两位大学者季羡林和饶宗颐,第一次提出中国古代除了陆上丝绸之路,还有一条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在汉代即有记载,当时中国船只从广东、广西、越南等地的港口出海,沿中南半岛东岸航行,最后到达东南亚各国。唐宋之后,随着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演进,海上丝绸之路航线更加遥远,贸易也愈显繁荣,对于中国瓷器来说,再也没有比水运更加便捷和安全的运输方式,于是丝绸之路也进而演变成“陶瓷之路”。
在获得重要的考古发现以前,这条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只存在于零星的文献记载当中,对于贸易路线和贸易方式,人们知之甚少。直到本世纪航线沿岸的一些港口,陆续发现一些来自中国的瓷器和其他文物,人们才得以一点一点地拼接出有关这条航线的细节。这条航线显然早已超出东南亚的范围,而是穿过南海,驶过印度洋,到达波斯湾各国,甚至非洲东海岸的许多港口也有中国瓷器出土。
黄伟宗说,海上丝绸之路既然在世界上这么重要,它应该有个标志。这个标志现在找到了,就是“南海一号”。 “南海一号”船头朝向西南240度,看来正是从中国港口出发,驶向外洋的货船。它将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中国航海史、造船史、陶瓷史提供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如果说敦煌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一个标志的话,正是从这个意义上,黄先生把“南海一号”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海上敦煌”。
5、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能体现“南海一号”地位和代表性的一项是
A、“南海一号”拥有价值连城的宝物。
B、“南海一号”对中国古代商业文化、对海上丝绸之路有实证作用。
C、“南海一号”有四个“最”: 保存最完整,年代最早,文物最多,内涵最丰富。
D、“南海一号”被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海上敦煌”。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中国久远的历史中,陆上丝绸之路将中国的丝绸运输到亚欧各国;而海上丝绸之路因为其便捷和安全的运输方式只适合中国瓷器进而演变成“瓷器之路”。
B、“南海一号”沉船为南宋时期商船,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
C、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只存在于零星的文献记载中,对于贸易路线和贸易方式,人们知之甚少。
D、季羡林和饶宗颐提出中国古代除了陆上丝绸之路,还有一条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广西、越南等地的港口出海出发,沿中南半岛东岸航行,最后到达东南亚各国。
7、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南海一号”考古研究的意义,不仅对中国航海史、造船史、陶瓷史有实证作用,还对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各国的经济、文化、外交、风俗等提供了宝贵资料。
B、“南海一号”沉没的原因肯定是与遭遇海上风浪有关,因为“南海一号”沉没的海域一直是台风等气象灾害频发的区域。
C、如果是在一百年前,“南海一号”必定与敦煌藏经洞发现的文物一样,难逃悲剧的命运,而不会像今天这样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精心保护。
D、“南海一号”沉没海底800多年,船体历经海水的冲刷、腐蚀已非常脆弱,采用整体打捞的方式可以避免船上价值连城的瓷器受损。
三、(9分,每小题3分)
李尚隐,其先赵郡人,世居潞州之铜鞮,近又徙家京兆之万年。弱冠明经累举,补下邽主簿。时姚珽为同州刺史,甚礼之。景龙中,为左台监察御史。时中书侍郎、知吏部选事崔湜及吏部侍郎郑愔同时典选,倾附势要,逆用三年员阙,士庶嗟怨。寻而相次知政事,尚隐与同列御史李怀让于殿廷劾之,湜等遂下狱推究,竟贬黜之。时又有睦州刺史冯昭泰,诬奏桐庐令李师等二百余家,称其妖逆,诏御史按覆之。诸御史惮昭泰刚愎,皆称病不敢往。尚隐叹曰:“岂可使良善陷枉刑而不为申明哉!”遂越次请往,竟推雪李师等,奏免之。
俄而崔湜、郑愔等复用,尚隐自殿中侍御史出为伊阙令,怀让为魏县令。湜等既死,尚隐又自定州司马擢拜吏部员外郎,怀让自河阳令擢拜兵部员外郎。尚隐累迁御史中丞。时御史王旭颇用威权,为士庶所患。会为仇者所讼,尚隐按之,无所容贷,获其奸赃钜万,旭遂得罪。尚隐寻转兵部侍郎,再迁河南尹。
尚隐性率刚直,言无所隐,处事明断。其御下,豁如也。又详练故事,近年制敕,皆暗记之,所在称为良吏。
十三年夏,妖贼刘定高夜犯通洛门,尚隐坐不能觉察所部,左迁桂州都督。临行,帝使谓之曰:“知卿公忠,然国法须尔。”因赐杂彩百匹以慰之。俄又迁广州都督,仍充五府经略使。及去任,有怀金以赠尚隐者,尚隐固辞之,曰:“吾自性分,不可改易,非为慎四知也。”竟不受之。
累转京兆尹,历蒲、华二州刺史,加银青光禄大夫,赐爵高邑伯,入为大理卿,代王鉷为御史大夫。时司农卿陈思问多引小人为其属吏,隐盗钱谷,积至累万。尚隐又举按之,思问遂流岭南而死。尚隐三为宪官,辄去朝廷之所恶者,时议甚以此称之。二十四年,拜户部尚书、东都留守。二十八年,转太子宾客。寻卒,年七十五,谥曰贞。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五》)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明经累举 累:多次
B、中书侍郎、知吏部选事崔湜及吏部侍郎郑愔同时典选 典:主管
C、尚隐按之,无所容贷 贷:推卸
D、尚隐寻转兵部侍郎,再迁河南尹 寻:不久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李尚隐“刚直”的一组是
①尚隐与同列御史李怀让于殿廷劾之 ②尚隐叹曰:“岂可使良善陷枉刑而不为申明哉!”
③其御下,豁如也。 ④尚隐坐不能觉察所部,左迁桂州都督。


展开余下试题⑤有怀金以赠尚隐者,尚隐固辞之 ⑥尚隐又举按之,思问遂流岭南而死。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②⑥④ D、③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尚隐不畏权势,在他任左台监察御史时,敢于同僚御史李怀让一起在殿廷弹劾曾滥用职权的“知政事”者,使崔湜和郑愔被贬黜。
B、李尚隐为官谨慎,当他升任广州都督,前去赴任时,有人怀藏金子来赠送他,李尚隐坚决推辞,到底未接受。
C、李尚隐嫉恶如仇,任御史大夫时,司农卿陈思问任用小人做其属官,隐瞒偷盗钱粮,积聚到好几万。李尚隐又检举审问他,陈思问便被流放岭南而死。
D、李尚隐刚正不阿,处事明断,先后三次担任司法官,总是铲除朝廷里的坏人,伸张了正义,受到时人的称赞。
第Ⅱ卷(120分)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遂越次请往,竟推雪李师等,奏免之。
译文:                                                                                 
(2)临行,帝使谓之曰:“知卿公忠,然国法须尔。”
译文: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绝句
石柔①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②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注】①石柔,宋朝人,他一生远离故土,辗转仕途,曾任密州教摇。②飞球:杨树籽
(1)首句中“轻黄”一词用得恰当吗?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                                                                               
(2)这首诗的构思历来为人称道,请简析其构思的巧妙之处。(4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一题)(5分)
(1)             ,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         , 
            。(苏洵《六国论》)
(2)              ,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将进酒》)
             ,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苏轼《赤壁赋》)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晚照残红的歌声
吕娅南
①九月枣似的柔柔的绸缎,被老天爷轻轻一抖,罩住了远远近近的山峦。九曲弯弯的黄河静静地在崇山峻岭间蛇似的游走。俯仰之间,万世飘零。那山那水,伴随日月星辰,将至永远。
②高原牧人伴着高原的阳光和风雪在这片土地上代代奔走,蜿蜒曲折的山道和遥远清澈的长天练就一副钢铁般硬的腿骨和锐利真纯的目光,羊群撒着欢儿在洒满阳光的草地上品味芬芳,牛偶尔低吼着悠闲地漫游。
③当河水的涛声消失在远处,伴着高高的山岩,牧人的歌声就随着西下的斜阳响起:
“阿拉古山上的烟瘴大,黄河里的水大……”
  ④音调在高潮中拉得如泣如诉,婉转低回,昂扬直入云霄又嘎然而止,一线收束,把韵律插入灵魂又兀自静默,悲抑苍凉的回声在天幕下久久徘徊,远远望过去,牧人身穿半旧黑衣,腰扎绳索,脖颈围着经久耐用的滞腻毛巾,一手拿着牧鞭,拉腔扬颈,表情专注,沉浸在音乐的意境中,在霞光里如一幅孤独的树的剪影。隔着一片在微风里摇曳的草地,我望着天空偶尔划过的飞鸟,望着傍着白云盘旋的老鹰,望着吐着芬芳的鲜黄、粉白、姹紫的小野花,望着暮霭一点点浓重,在村庄袅袅飘过的炊烟里,在吐纳澄明空气的分分秒秒间,我聆听着他的歌声:
“天上的白云飘着啊,地上的牡丹开着啊……”
⑤夕阳掉在河对岸高高的山峦后面,草地在黄昏的暮色里如水墨画似的由淡变浓,天幕上的星星像小灯泡似的一颗颗亮了,河面上吹来的晚风带着丝丝凉意,牧人的歌声也渐行渐杳。断断续续的冗长的曲调在高远的天际苍凉的飘逸,就象夜晚山野间流动的一束萤火。
⑥大凡高原上生活过的人都知道“花儿”。在古城西宁每年农历四月的凤凰山,都有一台“踩青花儿会”,从花红柳绿的林间穿过,象置身于节日的盛典,光鲜斑斓的男女,舞之蹈之歌之,耳边听到的是:“三月的清明四月的会,一对大眼睛的尕妹妹”,“歌台上金光闪闪,对歌的尕妹妹锦毯上站”,夹杂浓郁的表演色彩,思维的俗务与热闹汇聚,如潮水般浸润心田。在河湟两岸的田间地头,会听到“林子里飞的是比翼鸟,它落在树梢上了”及“阿哥”与“阿妹”间相互呼应,歌声中透着情感的探询,表达的是浓浓的爱情情绪。古朴的民风将人类隐秘的恋情羞涩地用歌声喷发而出。在那些寂寥广阔,人迹罕至的苍茫漠野,有些终身与白云、大山、草原、牛羊为伴的牧人,上天赋予他们歌唱的才华,天生一副音域宽广的歌喉,在高天后土的地域柔肠百结地唱一首“花儿”,那悲情沉厚,激越感伤的曲调,总能钩起人荡气回肠的情结,远山近野的苍茫辽阔容纳了牧人一生的风雨,他孑然独立在天地间放逐自由的心灵,与“现代”远离,与繁华无缘。那绮丽诡异的晚照下,雕塑似的牧人,昂然挺颈,揪心扯肺的歌声,如海啸般由远而近滚滚而来,没有喝彩,没人献花,没有缤纷的布景设计,他的听众乃是浑然山川,莽莽旷野及蓝天白云下的牛羊,他的舞台是黄褐色的山道,洒着金色阳光的草场,惟西部的豪雄、野性的大风肆意地来来往往雕刻着他的岁月,为纯真悠远的歌声添加了灵魂中蕴积的厚重,当我背着囊括半生风雨的行囊在茫茫天际踽踽独行,忆起那天际之间的孤独的树,那野韵博大的高原上袅袅依依的仙境中如神女甩落的长长的绸子似的略带忧伤苍凉的歌声,那软软苍劲旋律悠缓绵长,舐舔着在坎坷中磨砺的伤口,像一次漫长的阅读,感受着血液的奔涌和灵魂的跳跃,抚慰着疲惫、无奈的辛酸,化为我心灵深处锥骨的感动和对滚滚红尘万千诱惑的深一层感悟。


展开余下试题⑦迷蒙的细雨濡润着漂泊的灵魂,我在意念中找寻牧人的歌声。人生多愁怨,让情感附着悠远的韵律和粗犷的长调在高天浓云飘飘洒洒是回避苦难的桃花源。悲抑苍凉的歌声回荡在青春的梦里,已恍若前朝旧事,我耳畔响起的是由窗而入的邻人那时而悠扬,时而欢快,时而沉郁的笛声。在冬雨弥漫的黄昏奔腾、跳跃、飘零,或抒情,或低诉的曲调,一会儿如潺潺流淌的小溪,一会儿似哗哗如雨迅疾的马蹄。音乐是心灵的语言,吹笛人与听笛人共在音乐的通道里缠绵,在城市的嚣声里找寻宁静的一隅,享受片刻高贵的孤寂。
⑧当心灵的尘埃落定,心灵的本色和纯真逐渐清晰明朗,生命的原体追求在如烟似雾的梦里愈显珍贵,温惠的亲切、柔和、沙哑、激越的喉音在远逝的青春岁月里如夏夜的闪电,一晃即逝,杳然无踪,让我留下半生的惆怅,在思念的长夜品享那飘忽的美感和心灵的寂寞。
⑨高原的花儿,高原的牧歌,因为有高原滔滔奔涌的江河和高原纯净博大的天地作陪衬,才有了悠远、悲抑、苍凉、雄浑。在一个歌如海潮的时代,唯一引起我灵魂悸动的歌声,仍是那忘情于山水之间飘荡在那片土地上空的“花儿”旋律,那屹立在苍茫天地之间的粗豪、伟岸的牧人是我心中永远的歌唱巨星。《散文百家》 2008年第3期
14、文章①②两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答:                                                                                 
15、在歌如海翻的时代,高原的“花儿”有什么特点?请分条概括。(6分)
答:                                                                                 
16、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两句话的含义。(4分)
(1)断断续续的冗长的曲调在高远的天际苍凉的飘逸,就象夜晚山野间流动的一束萤火。
答:                                                                                 
(2)迷蒙的细雨濡润着漂泊的灵魂,我在意念中找寻牧人的歌声。
答:                                                                                 
17、从全文看,第⑦段写邻人笛声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                                                                                 
六、(15分)
18、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分别写出车夫和船夫所说的话。要求语言得体,简洁明确。(4分)
四个能说会道的人要给闹分家的哥俩说和,事先开个碰头会。厨师说:“我看咱们去了,要快刀斩乱麻,别锅啦碗啦分不清。”车夫说:“                       。”裁缝说:“我们办事不能太偏了,要针过去,线也过得去才行。”船夫说:“                         。”
19、阅读下面材料,请从不同角度辩证地谈一谈自己的看法。(6分)
2008年1月4日晚,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帆在授课时迟到,当他发现很多学生逃课时,便生气地斥责学生。一个女生认为杨教授“在上课时骂学生,十分无聊”,打算离开教室。杨教授则认为女生“中途离开,扰乱课堂秩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郑州市2008”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