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59  
标签:粤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9]
2008年全国普通高考预测卷(广东卷)
  2008年全国普通高考预测卷(广东卷)
命题人:广东省潮州市绵德中学   许喜桂
本试卷共10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腈纶  茎叶  痉挛  旌旗蔽空  泾渭分明
B.寂寞  蓦然  病殁  厉兵秣马  相濡以沫
C.跻身  侪辈  跂望  济济一堂  光风霁月
D.翌日 对弈 肄业 自怨自艾  苦心孤诣
参考答案:A(A痉jìng 其余都读jīng;B都读mò;C跻jī,侪chái,跂qì,济jǐ,霁jì;D都读yì)
2.依次填写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韩剧成功在哪里?首先是题材贴近生活,         观众的收视心理。
②近年来,我先后收到小读者来信8000余封,从中对他们的文学作品的阅读
          多少有些了解。
③对于不少参加考试的人来说,考试已经          为过关的“敲门砖”,因此不惜代价,唯考是举,考了就丢,缺乏学习兴趣和高尚动力。
A.契合    诉求    异化          B.契合    诉求    变化
C.符合    要求    变化          D.符合    要求    异化
参考答案:A(“契合”较之于“符合”,更突出两者相合程度之“切”;“诉求”义为诉说理由并提出请求,更符合前句提供的语境;“异化”比较“变化”,带有贬义。)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和“山西紫禁城”的王家大院,不仅拥有庞大的建筑群,还保存了大量卓尔不群、璀璨夺目的“三雕”——砖雕、木雕和石雕艺术精品。
B.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
C.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积极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
D.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我们当面鼓对面锣,不拐弯抹角,不绕圈子,敢讲问题,触及灵魂,有效地保证了党组织的纯洁性。
参考答案:D(A项“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出常人。此处使用对象错误。B项“拍手称快”:鼓掌欢呼,表示非常高兴。多用于表示正义得到伸张时或事情的结局称人的心意。泼水节泼水,并不存在正义得到伸张的意思。C项“功败垂成”:事情就要成功的时候却遭到了失败,多含有惋惜之意。垂——将要,接近。功败垂成怎能在此一举?D项“当面鼓对面锣”:比喻面对面的谈判或交换意见。)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今年的4月22日是第38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善待地球——从节约资源做起”。确定这样一个主题,目的是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和行为。
B.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全面运用人脸识别系统。人们在进入奥运场馆时会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安全人员就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发现各类“危险人物”。


浏览完整试题C.称歌迷为“粉丝”本无恶意,却让人们有意无意地把歌迷当作某种舞台装置似的“物件”,漠视他们也有自己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期盼。
D.省统计局最近发布的分析报告显示,去年全省城镇单位从业人数与前年相比增加了50万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因而比前年增长14%。
参考答案:C(A项,“唤起”与“行为”搭配不当;B项,成分残缺,应在“进入奥运场馆时”后加上“这种系统”或“人脸识别系统”;D项,逻辑关系混乱,从业人数增加和职工平均工资增长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因而”使用错误。)
二、本大题7小题,共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也。少峻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 初为郡功曹,太守徐璆甚敬之。府中闻子将吏,莫不改操饰行。同郡袁绍,公族豪侠,去濮阳令归,车徒甚盛,将入郡界,乃谢遣宾客,曰:“吾舆服岂可使许子将见。”遂以单车归家。
劭尝到颍川,多长者之游,唯不候陈寔①。又陈蕃②丧妻还葬,乡人毕至,而邵独不往。或问其故,劭曰:“太丘道广,广则难周;仲举性峻,峻则少通。故不造也。”其多所裁量若此。
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邵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动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
劭从祖敬,敬子训,训子相,并为三公,相以能谄事宦官,故自致台司封侯,数遗请劭。劭恶其薄行,终不候之。
劭邑人李逵,壮直有高气,劭初善之,而后为隙,又与从兄靖不睦,时议以此少之。初,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司空杨彪辟,举方正、敦朴,征,皆不就。或劝劭仕,对曰:“方今小人道长,王室作乱,吾欲避地淮海,以全老幼。”乃南到广陵。徐州刺史陶谦礼之甚厚。劭不自安,靠其徒曰:“陶恭祖外慕声名,内非真正。待吾虽厚,其势必薄。不如去之。”遂复投扬州刺吏刘繇于曲阿。其后陶谦果捕诸寓士。及孙策平吴,劭与繇南奔豫章而卒。时年四十。兄虔亦知名,汝南人称平舆渊有二龙焉。
(取材于《后汉书·卷六十八》)
注释:①陈寔(shí)字仲弓,颍川许昌人,醒帝时曾任太丘县长,以平正闻名乡里。②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为人刚正,以气节名世。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濮阳令归    去:前往 B.常卑辞厚礼    辞:言辞
C.故不造也      造:拜访 D.征,皆不就    就:任职
参考答案:A(离职、卸任)
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参考答案:B(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A项,介词,表凭借/介词,表原因;C项,副词,表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竟(然)”/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D项,结构助词“的”/代词“他(许劭)”)
7.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许劭有知人之明的一组是
①好人伦,多所赏识 。 ②府中闻子将为吏,莫不改操饰行。
③劭恶其薄行,终不候之。 ④劭初善之,而后为隙。
⑤举方正、敦朴,征,皆不就。 ⑥遂复投扬州刺吏刘繇于曲阿。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④⑥
参考答案:C(②是从侧面说明许劭对人洞察入微,不是“直接表现”。④许劭与耿介刚直的李逵产生矛盾,不可能说明他善于知人,而是引人非议之处。)
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劭认为即便是名重当世的陈寔和陈蕃也各有其缺点,所以不去主动探望。
B.袁绍突然改变招摇过市的做法,不是由于品行高洁,而是因为害怕舆论监督。
C.曹操为了得到许劭的品评,先是卑辞厚礼,继而伺机威胁,可谓用心良苦。
D.许劭与许靖名望都很高,每月作“月旦评”,汝南人称赞二人“平舆渊有二龙”。
参考答案:D(被称赞“平舆渊有二龙”的是许劭与许虔。)
9.断句和翻译(9分)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3分)
今公所谓贤者,皆可为羞矣。事私利,枉主法①,猎农民;以官为威,以地为机②,求利逆暴:譬无异于操白刃劫人者也。初试官③,倍力为巧诈,饰虚功,执空文,以罔主上,用居上为右;试官不让贤陈功,见伪增实,以无为有,以少为多,以求便势尊位;食 饮 驱 驰 从 姬 歌 儿 不 顾 于 亲 犯 法 害 民 虚 公 家 此 夫 为 盗 不 操 矛 弧④ 者 也 攻 而 不 用 弦 刃 者 也 欺 父 母 未 有 罪 而 弑 君 未 伐 者 也。何以为高贤才乎?
                                                   (取材于《史记·日者列传》)
注释:①主法:君主的法令。②机:机关、工具。
③试官:任用官职,做官。④弧:木弓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事私利,枉主法,猎农民。
②初试官,倍力为巧诈,饰虚功,执空文,以罔主上。
参考答案:(1)(3分)食饮(/)驱驰/从姬(/)歌儿/不顾于亲/犯法(/)害民/虚公家/此夫为盗不操矛弧者也/攻而不用弦刃者也/欺父母未有罪而弑君未伐者也
【评分参考】
①/为必断处,对5处以上得3分,对4处得2分,对3处得1分,对1—2处不得分。
②(/)为可断可不断处,此处断句不得分,亦不减分。
③错误的断句,错一处减1分,减完3分为止。
(2)①他们谋求个人的利益,歪曲君主的法令,掠夺农民的财产;
②刚做官时,竭力要弄巧诈伎俩,分饰虚假的功劳,拿着华而不实的文书去欺骗主上。
【评分参考】
事(1分),枉(1分),句子大意(1分)(3)为(1分),罔(1分),句子大意(1分)。
10.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山    雨     翁 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山    雨    何绍基


展开余下试题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①翁卷《山雨》一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2分)
参考答案:此诗前两句描写了雨前之景:整整一夜,星月交辉,清光满林,无云无雷,一派晴和天气。(1分)为后两句作者的惊异之情作铺垫。(1分)
②两首诗都描写了雨,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在描写手法上,翁诗采用侧面描写,通过雨前、雨后之景的描绘写出了山雨的特点;何诗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除侧面描绘山雨之奇外,还在中间两联正面描绘山雨的特征。(2分)在抒情手法上,翁诗寓情于景,抒写了诗人对山雨奇景的惊异之情;何诗则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写了诗人雨前的心旷神怡、雨中的喜雨、雨后的“奇”雨之情。(2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三小题,多选则按前三题计分)(6分)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                 。
(诸葛亮《出师表》)
(2)                ,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苏轼《赤壁赋》)
(3)                       ,唯见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琵琶行》)
(4)纷纷暮雪下辕门,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参考答案:(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3)东船西舫悄无言       (4)风掣红旗冻不翻
三、本大题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科技为艺术提供载体
樊月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创造的是人类的物质文明;作为上层建筑之一的艺术,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的范畴,它创造的是人类的精神文明。科技与艺术似乎没有什么关系,其实不然,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科学技术和艺术一样,也是人类社会的一项重要的文化现象,自然科学的理论是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通过理论的抽象,揭示客观世界(自然界)的本质,同时它又通过技术的手段转化成社会生产力,创造出人类的物质文化。科技对人类文化的巨大影响涉及哲学、道德、宗教、艺术等各个领域。
但从总体上来讲,艺术产生的原因,归根到底是由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物质生产的实践活动。然而物质生产实践所取得成果的多寡,是由生产力水平的高低来决定的,生产力水平的标志,第一位的就是科学技术。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告诉我们;艺术产生于非艺术,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的历史发展之中。这也就是说,艺术是在人类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科学技术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后才产生的。
艺术产生于非艺术,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这些原理揭示了艺术在它产生的当时,它的审美价值是作为实用价值的附庸而存在的。因为它的载体都是具有实用价值的,比如生产工具、生产器具等。而人类的某种生产工具和生活器具的出现,都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革命和变革而发明创造的。追本溯源,人类制造的第一件工具,是人类科技史上第一场破天荒的革命,人工制造工具的出现,标志着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结束,也标志着人类文化的起源,制造工具最鲜明地体现了人类的自由制造的特性,也可以看出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艺术产生于非艺术这一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于是,石器成了艺术的载体。新石器时代的半坡遗址出土的石斧、石凿和石锛,具有造型美的特征,在美的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山东大汶口出土的玉斧,更具有明显的审美特征,不仅加工精致,造型美观,而且这些美感形式具有了更多的意义。因为这种玉斧虽然保留了工具的形式,但它已不用于生产劳动,而是一种权力或神力的象征品,斧真正成了艺术的载体。陶器,不论是彩陶还是黑陶,它的形式美的法则,都是以陶器为载体的,没有陶器制造技术,也就没有了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的出现了。与陶器相比较,铜器的出现,是人类科技史上更大的一次技术革命,商周时代的灿烂的青铜文化和青铜艺术,都是以铜器为载体的。鼎,本是食器,但鼎的造型(三足、四足、圆形、方形、有耳、无耳)、鼎的纹饰、鼎的铭文,都可以说是商周艺术的代表,如果没有人们对于矿石开采,对于青铜冶炼的科学技术,就决不会有这青铜的闪闪发光的艺术传于后世。今传的青铜器都是氧化成青绿色的,鲁迅先生说青铜器在商周时代是铮明瓦亮的。绘画先是画在石壁上的,文学先是在口头流传,然后是写在竹简和木牍之上。由于养蚕和纺织技术的出现,使文学和绘画又有了新的载体材料。特别是纸的发明(造纸技术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为许多艺术,诸如文学、绘画、书法提供了轻便、便宜的载体材料,有了纸,文学就可以不必书写在笨重的简牍和昂贵的绢帛之上,绘画就不必描摹在岩壁、墙壁之上而走出洞穴,艺术就可以不胫而走,传播于四面八方。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印刷术的发明,对艺术的传播更是一日千里。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有两项是直接与艺术相关的,科学技术对艺术的作用,于此可见一斑。
12.文中划线句子在“客观世界”之后,用括号括出“自然界”,其用意是什么?请选出下面正确的两项(    )(4分)
A.客观世界就是自然界。
B.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相对而言,这里强调的是:客观世界就是自然界。
C.客观世界是指人的意识以外的物质世界,自然界仅是其主要的一项,故特别标出。
D.客观世界就是物质世界,物质世界当然就是指自然界了。
E.客观世界是人认识的一切对象,自然界是其主要的对象,故特别标出。
参考答案:C、E(选择时,前提条件是明确“客观世界”、“自然界”的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13.科技为艺术的各个门类提供载体(载体是指某些能传递某种能量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质)有直接与间接之分,其中更为直接的有(    )(4分)
A.表演艺术(音乐、舞蹈)    B.造型艺术(绘画、雕塑)
C.语言艺术(文学)          D.综合艺术(戏剧、影视)
参考答案:B、D(先从动态上明确什么“载”什么,然后再从艺术欣赏的角度上认定哪两项更为“直接”)
14.文中提出“艺术产生于非艺术”,这里所说的“非艺术”主要是指什么?(4分)
                                                                               


展开余下试题参考答案:这里所说的“非艺术”指的是科学技术
15.科学技术对艺术的作用是什么?作者对这一作用是怎样进行阐述的?(6分)
                                                                                      
                                                                                 
参考答案:作用:科学技术为艺术提供载体。(3分)
作者在阐述这一作用的时候,先从文化学的角度阐述科技与艺术的关系:科技和艺术都是重要的文化现象,自然科学的理论是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通过理论的抽象,揭示客观世界(自然界)的本质,同时它又通过技术的手段转化成社会生产力,创造出人类的物质文化。然后阐述艺术产生于人类占主导地位的物质生产的实践活动,艺术产生于非艺术。最后重点阐述,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艺术的载体都是具有实用价值的。(3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含蓄恬淡,神宁气静
——从《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看王维之入静(节选)
①王维信佛,禅宗“静”的理念深深地影响了他。他期望在神宁气静的心境中张扬自我,实现个人的人生追求、艺术理想。佛的“静”,是个人心境的修炼,个人欲念的寂灭,个人俗念的绝弃。如果说“信奉”是入门的话,“入静”是极致的话,王维一生,其实也是苦苦地在门槛内外徘徊的一生。
②王维闲居蓝田辋川别业之时,与裴迪经常来往,两人志趣相映,赋诗唱和,共山水之娱,品自然之静。也正是此,王维此时之半官半隐,是处在一种矛盾的,反复自我调剂的状态中。明代胡应麟称王维“却入禅宗”,读其诗时,“身世两忘,万念俱寂”。要说有人,也不过是孤寂的主人公在长叹,王维或弹琴或长啸,自由得如周围的一株绿竹,露着本真的生命色彩,没有大唐高官的角色规定和意义附着,就是一个自在的人。然而这种自在给王维带来的并不是灵魂的轻飏。“复”是一种自由,但更是一种沉重的焦灼。所以,这并不是王维能因禅入静的见证,这只是他暂却俗念的精神追求的一刻状态。含蓄了自我困惑,以诗的恬淡慰藉了自我的心灵深处的忧思和无奈,难以排遣的厌世、愤世的苦闷。
③现实生活无法求得心灵的平静,王维放开思绪。冬天日短,春日临近,春日的辋川蓝田,该是何等的青草依依,小鱼喜跃,白鸥翔空,山青水润。如有裴迪携手同游,该是何等的畅意啊!对与裴迪同在的愿望,再也不能含蓄了。裴老弟啊,愿与君同游啊!这时,王维再无法含蓄了,他在文字上热情相邀。
④王维一生,几番沉浮。人世沧桑,仕途无常,但他终没能彻底放弃官场,人生之暮,还官至尚书右丞。所以,王维求静之心,较之陶潜更强烈,也更不彻底。王维对禅的参悟,是自我调剂的神奇的催发剂。据此,王维在半官半隐,仕途几番沉浮的人生中寻得“静”,创作出大量的禅意浓浓的山水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园”,这是塞外边漠一个无风无声的暮色,旷远荒凉的静寂,如果“静”的禅意里有了旷远荒凉,那还会不苦闷吗,那还彻底吗?但这,丝毫不影响王维在艺术上的成就。
⑤对比史上的众多文人而言,王维简约的语言更加含蓄,以恬淡的外在,造成了很多人对此信的曲解,如果我们在诵读时被诗人所建构的和谐幽静的境界所感化,所陶醉,留在脑海里的只有风清月朗,莺鸣鸟啼的大自然,感受到的只是神宁气静的幽闲氛围,仅仅认为这只是以诗人的语言、构思写就的一篇优美的写景记游散文,一首赞美自然风光和表述友情的抒情诗,那是远远不够的。
16.如何理解“如果说“信奉”是入门的话,“入静”是极致的话,王维一生,其实也是苦苦地在门槛内外徘徊的一生。”这句话的含义?(3分)
17.文章第④段中说“王维对禅的参悟,是自我调剂的神奇的催发剂。”,这里的“催发剂”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说它是神奇的?(4分)
18.王维作为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享有“诗佛”的盛誉,苏东坡也曾评价其作品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你结合学过的王维的作品评价一下其人其作,并说说王维的思想在当代社会的意义。(6分)
参考答案:
16.含义:王维是信佛的,而且由于受到禅宗“静”的理念的影响,在诗歌创作中做到了“入静”,但由于王维“没能彻底放弃官场”,所以终其一生,也不能真正地参透禅之“入静”。
17.正是随着对禅的参悟,王维的“求静之心”才多少有了着落,因此说它是催发剂。王维一生,几番沉浮,但他的精神追求不断;人世沧桑,仕途无常,王维终于在禅之入静的影响下,完成了伟大的转变,写出了不朽的作品,因此说它是神奇的。
18.王维修禅,并不拘泥于一种外在的形式。他悠游林泉,往返于繁华、清净之间,不故意弃不欲弃者,而无心求心欲求者——一切行云流水,他的自由正是源于一种对自我完全的理解,这才是王维的真正自由,也是他所谓的“禅理”。
标签:粤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8年全国”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