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阅读:915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15]
2008年高考名师押题诗歌部分(原创)
  2008年高考名师押题诗歌部分(原创)
河南省唐河县第一高级中学     李春和
【名师押题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
满江红•饯郑衡州厚卿席上再赋
辛弃疾
莫折荼蘼,且留取、一分春色。还记得:青梅如豆,共伊同摘。少日对花浑醉梦,而今醒眼看风月。恨牡丹、笑我倚东风,头如雪。   榆荚阵,菖蒲叶。时节换,繁华歇。算怎禁风雨,怎禁鹈鴂。老冉冉兮花共柳,是栖栖者蜂和蝶。也不因、春去有闲愁,因离别。
1.请分析这首送别词与一般送别词的不同。
                                                                    
2.“也不因、春去有闲愁,因离别”一句中,“愁”前为何加一“闲”字?试作分析。
                                                                          
【押题理由】2008年,是台湾与大陆关系最关键的一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再次提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愿望。今年高考诗歌鉴赏很有可能扣合这一热点,在爱国题材上设置题目。
【参考答案】1. 送别的作品太多,很容易落入陈套。辛弃疾的这首《满江红》,却角度新颖,构想奇特。全词除结句外,压根儿不提饯行,自然也未写离绪,而是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写暮春之景,并因景抒情,吐露惜春、送春、伤春的深沉慨叹。及至与结句拍合,则以前所写的一切皆与离别相关;而寓意深广,又远远超出送别的范围。   2. 全词从着意留春写到风吹雨打,留春不住。字里行间洋溢着似海深愁,又偏偏在“愁”前着一“闲”字,显得无关紧要。辛弃疾力主抗金,而自己又遭到打击,报国无门,蹉跎白首,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宏愿如何能够实现!“闲愁” 实际是说此“愁”无人理解,虽“愁”亦是徒然。愤激之情,出以平淡,而内涵愈益深广。
【抢分秘诀】在鉴赏著名诗词作家的作品时,注意他们的人生际遇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
【名师押题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
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1.试分析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词的下片运用了修辞什么手法?试作分析。
                                                                               


浏览完整试题【押题理由】高考语文诗词鉴赏历来不避名家名作,陆游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南宋文坛霸主,历来被高考命题人青睐,今年更有可能走上高考语文试卷。他的《秋波媚》是首笔酣墨饱意志昂扬的词作,很能代表他的风格。
【参考答案】1. 词的上片写秋天来到边城,鼓角声充满悲哀,首句一个“哀”字充分表达了词人对国土沦丧的惋惜和悲哀。下片从上片的“凭高”和“此兴悠哉”过渡,全面表达了“高兴”的“兴”。整首词由“哀”到“兴”,反映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爱国壮志。
2. 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把无情的自然物色的南山之月,赋予人的感情,它和作者热爱祖国河山之情一脉相通,它为了让作者清楚地看到长安南山的面目,把层层云幕都推开了。然后进一步联想到灞桥烟柳、曲江池台那些美丽的长安风景区,肯定会多情地等待收复关中的宋朝军队的到来。词中没有直接说到收复失地的战争,而是以大胆的想象,拟人化的手法,来暗示作者所主张的抗金战争的前景,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情调。
【抢分秘诀】把握诗歌的情感三绝招:一是知人论“诗”,在平时阅读中多注意了解诗人的身世经历;二是借助诗歌的意象去领悟;三是注意题后的注释和题干的提示。
【名师押题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
点绛唇
朱翌
流水泠泠,断桥横路梅枝亚。雪花飞下,浑似江南画。   白璧青钱,欲买春无价。归来也,风吹平野,一点香随马。
1.这是一首历来被公认为最富特色的咏梅词,为什么?
                                                                           
2.宋代皇家画院考试画士时,曾经出过一个题目,叫作“踏花归去马蹄香”,这个题目的命意,就是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请简析。
                                                                              
【押题理由】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词人描摹歌咏的对象。梅花与诗词有着不解之缘。朱翌的《点绛唇》是一首历来被公认为最富特色的咏梅词,高考涉及此类词作,除了选取这一首,别无他选。
【参考答案】1. 咏梅词大多写得干枯瘦硬,老气横秋,这首则写得清光明媚,风流俊赏。上片写梅,短短四句,勾勒出一幅清新淡雅的咏梅图。   2. 综观这首词,给读者描绘了一幅春游咏梅图:骑着骏马踏春游,平川旷野,小桥流水,梅花飞雪,景色象一幅图画。美丽的春色,高洁的梅花,玉璧金钱是买不到的。尽情地享受吧,回家的时候,只能带一点清香!题目“踏花归去马蹄香” 的命意恰与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一致。
【抢分秘诀】鉴赏咏物诗,要注意:①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②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③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咏物诗托物言志,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名师押题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
西江月
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濔濔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1.联系全词,说说词的小序有何作用。
                                                                               
2.我们曾学习过苏轼的《前赤壁赋》,这首词与他的《前赤壁赋》所表达感情是否相近?请分析。
                                                                               
【押题理由】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西江月》一词短小精致,诗文结合。这样的大家,这样的词作,正是2008高考诗词鉴赏的首选。
【参考答案】1. 词前小序,如一首优美的散文诗,短短几十字写出了地点、时间、景物以及词人的感受,充满诗情画意。小序与词相互掩映生发,流露出作者的真性情。   2. 相近。《前赤壁赋》与本词都作于苏轼被贬黄州后,经历了痛苦和从痛苦中解脱的心理过程,认识到世间原本没有一样东西属于自己,只有天地间自然的清风明月,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表现了坚定而洞达的世界观、人生观。
【抢分秘诀】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做此类鉴赏题的关键是要在短时间内在试题和课内阅读之间架起沟通管道。
【名师押题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展开余下试题1.试分析本词上片借杜鹃意象渲染了一种什么情怀?
                                                                               
2.本词在表情达意方面有何特点?
                                                                               
【押题理由】“北宋词坛,不能缺少晏氏父子;高考诗词鉴赏,更不能疏远晏氏父子。”这是命题者发自肺腑的话。特别是小晏,人非常有个性,词作更是细腻。他的《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奉劝2008参加高考的考生千万不能小看了。
【参考答案】1. 词作开头两句描绘了杜鹃啼叫的季节和环境,紧接着又动态的再现了花间杜鹃好似与人深情相知的情态,细细读来,一位听到繁花深处的杜鹃啼鸣,依傍在青山楼台里游子鲜活地跃现在纸上,渲染了一种思乡归聚情怀。   2. 这首词表情达意曲折婉转,写“乡思”却不平铺直叙,而是去写有心之鸟、无意之人,以物观我,情为物动,辞意反复回荡,纯情秀雅,读来动人心弦。
【抢分秘诀】鉴赏古典诗词,要紧紧抓住诗词中的意象,通过意象的寓意去理解诗词内蕴。特别是一些常用意象,其寓意指向一般较明确。
【名师押题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 
蝶恋花 • 送春
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作无情,莫也愁人意。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欲下潇潇雨。
1.这首词表现的是什么话题?前三句有什么暗示?
                                                                               
2.这首词最成功的地方在哪里?请作简要分析。
                                                                               
【押题理由】提到宋代女词人,大家马上会想到李清照。别忘了,宋代还有位叫朱淑真的女词人。可能有人还弄不清她的性别,但和李清照相比,朱淑真还真不差。命题者要在宋代女词人身上打主意,不会只盯着李清照吧。这首《蝶恋花•送春》足见朱淑真才艺之高。
【参考答案】1. 这首词表现的是“惜春”话题。前三句暗示:春天总要归去,用垂杨的枝条系住它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   2. 这首词最成功的地方是巧妙运用联想和比拟,把垂杨、飞絮、杜鹃、春雨、春等意象完全人格化,使它们成为不依附于抒情主体的、鲜活的生命体,并通过垂杨系春、柳絮随春、杜鹃啼春,把酒送春,揭示了作者层层递进的心理变化过程。
【抢分秘诀】这是难度较高的一种题型,但命题人员对她却十分青睐。我们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抓住特点写景(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结合等)或采用什么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说出其妙处或表达效果。
【名师押题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栏杆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1.“群芳过后”与“西湖好”是否矛盾?试简要分析。
                                                                             
2.这首词通篇写景,而语景中见情,试作分析。
                                                                            
【押题理由】自古描写西湖的诗文很多,大都描绘西湖胜景,或“接天莲叶无穷碧”,或“杨柳依依”,今天你读了欧阳修的《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想必对西湖会有另一番品味。词虽短小,但构思独出机杼。 
【参考答案】1. 不矛盾。由“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可知西湖的好和“群芳”的过与不过关系不大,而在于“游人”之去与不去。如今“游人”已散去,忽见双燕归来,此刻,这美丽、灵巧的双燕不由取代了“游人”的位置,一阵喜悦蓦的掠过心头,所以虽“群芳”已过,“游人”已散,作者仍然觉得“西湖好”    2. 词的上片先点出群芳过后的晚春时节,然后以花残、柳絮飞、和风拂柳的景色,写出时令特点。下片写了游人散后始觉春空的惆怅,以细雨双燕的景象来结情。全篇在写暮春之景时,融入了流连光景的淡淡情思。
【抢分秘诀】对于独出机杼之作,我们在鉴赏时,一定要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紧紧抓住作品中的景物特点,细细体会作者寄情拖意的方式。
【名师押题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
满江红• 咏雨
无名氏
斗帐高眠,寒窗静、潇潇雨意。南楼近、更移三鼓,漏传一水。点点不离杨柳外,声声只在芭蕉里。也不管、滴破故乡心,愁人耳。  无似有,游丝细。聚复散,真珠碎。天应分付与,别离滋味。破我一床蝴蝶梦,输他双枕鸳鸯睡。向此际、别有好思量,人千里。
1. “点点不离杨柳外,声声只在芭蕉里”是如何写雨的?表达了怎样的心境?
                                                                             
2. 巧妙地沟通各种联想,是这首词的特色。试加以分析。
                                                                               


展开余下试题【押题理由】在浩如烟海的宋代词作中,有一批无名氏之作,在历年高考命题组中,总有一些人提出是否也涉及一下这类作品。在过去一味保稳思想驱使下,这类作品很少被选用。在不断要求创新的今天,这类作品肯定会有很大的市场,被人们重视。
【参考答案】1. 词人移情于物,把雨人格化,闻声生情,觉得雨点点是离情,声声是别绪,惹得人离恨切切,愁绪绵绵。   2. 通过雨滴声,联想到雨滴柳叶、雨打芭蕉的情景。进一步联想到雨点聚成水珠又滴落溅碎的细节。这些,表现的都是从听觉形象化出视觉形象的通感。是更为巧妙的相似联想,漏声、雨声是相似联想;又把自然现象与生活现象联想起来,从雨丝的若有若无联想到梦思的飘忽断续,从水珠的聚散想到人生的离合。
【抢分秘诀】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初看以为较难,其实经过仔细分析便会发觉很容易。只不过是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番综合罢了。
【名师押题9】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1—2题。
〔双调〕大德歌•春
〔元〕关汉卿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1.此曲开头用了《诗经》中常用的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2.从全诗看,“虚飘飘柳絮飞”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押题理由】诗歌鉴赏题是语文高考试题中的必考题,参加2008年的考生在读诗方面侧重读一下律诗、绝句、小令和中调,但作为升华心灵的文学鉴赏来说,元曲当然也是不应该忽视的。
【参考答案】1.比兴手法。既写景,又写时,点明为春天,为下文作铺垫。2. “虚飘飘柳絮飞”一句表面写的是自然之景,实际是暗喻少妇的心理状态。远人在外凶吉祸福不知,怎不令人憔悴?心绪不定,正如虚飘飘的柳絮,无所适从,无处归依。
【抢分秘诀】写作技巧(艺术手法)是必考内容之一,这个角度涉及的面很广,如:词语的锤炼、诗眼的寻找、修辞的运用、象征的手法、虚实的结合、动静的结合等。要调动平时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名师押题10】阅读下面元曲,完成1—2题。
卖花声•怀古
〔元〕张可久
其一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其二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1.在第一首的后半部分中化用了南唐后主李煜的一句词,请写出这个句子。第二首中罗列了三件历史事实,请写出其中的两件。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08年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1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