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88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8]
山东省烟台市2008年高三适应性练习(三)
  山东省烟台市2008年高三适应性练习(三)
语文试题
 
说明:
1.本试题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为单项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或写在答题纸开头的“第I卷答题表”中);第II卷为各类题型,答案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只收答题卡和答题纸。
2.本试题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间隙      信笺     把盏言欢   临行饯别
B.谒见      造诣     笑靥如花   摇曳生姿
C.弹劾      遗骸     骇人听闻   言简意赅
D.缜密      甄别     百福并臻   枕戈待旦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租赁   突如其来   鸠占鹊巢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B.泻药   缉拿归案   挑肥捡瘦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C.把柄   罚不当罪   眼花缭乱   明修栈道,暗度陈苍
D.徇私   响誉中外   唇枪舌剑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袁成参与了“寻子联盟在山西——          黑砖窑活动”,成功举报了多家黑砖窑,解救出数十名被拐骗而后沦为黑窑奴工的“孩子”。
②美国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于本月12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迅速实施改革,以适应全球金融系统日益复杂的变化。
③《欢乐的海》以独特的        、鲜活的人物和浓郁的海岛气息,反映了海岛渔家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生活形态和价值追求。
A.查访    敦促    视角       B.查访    督促    视野
C.察访    督促    视角       D.察访    敦促    视野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在高低杠项目中,刚在一个月前的多哈站比赛中夺冠的小将何可欣,以难度极大的成套动作获得了16.8的压倒性高分,无可非议的地高居榜首。
B.尽管有的老同志已逾古稀之年,而且听力也较为困难,但一提起石油会战,提起和铁人王进喜一起奋斗的蹉跎岁月,他们的话就滔滔不绝起来。
C.流浪汉之所以成为流浪汉,拾荒者之所以去拾破烂,是有种种原因的。切忌先入为主,把他们视为“社会垃圾”,这对他们是十分不公平的。
D.除一千多年来栉风沐雨外,龙门石窟经历了战火、盗挖等人为破坏,如今很多洞窟已经成了空洞,很多佛像已经破损不堪。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闯关东》作为2008年开年大战,在一套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
B.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罕见的雨雪和冰冻灾害后,海内外侨胸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充分体现了他们血浓于水的传统美德和扶危济困的桑梓深情。


浏览完整试题C.防沙治沙不仅能减缓土地沙化,而且可以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独特的贡献。我国“三北”地区防沙治沙工作成效显著,空气质量已经明显改善。
D.杭州湾是世界著名的强潮海湾,在此海域架设世界第一大桥,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靠的是全体建设者的创新精神。
二、(9分,每小题3分)
歌哭悲欢里的清明节
起初,清明只是一种提示春耕的节气的名称。它是怎样变成祭奠先人的节日的呢?这不能不从清明前两天(也有前一天)的寒食节说起。寒食节在清明成为节日前,承载着国人祭奠古圣先贤的职能。溯其源,可直追两千六百多年前春秋时代晋国的一个人物——介子推。传说,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预先做好的熟食(冷食),以此纪念介子推。其实,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禁火冷食是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原始社会,钻木取火,换取新火种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暮春三月正值改火,人们在新火未到的这一天,要禁止生火,食用冷食。相沿成习,遂成寒食风俗。
从节日的起源看,寒食节与祭祀祖先并无关系。早在寒食节出现之前,古人就有祭奠先人的习俗。起初,有人去世时,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坟丘,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后来,墓穴上要堆起一个坟头,可以让子孙后代记住先人埋葬的地方。墓祭由此有了物质的依托。这大概发生于春秋后期。战国时期,墓祭的风气逐渐浓厚起来。但是,一直到汉代,人们扫墓祭祖并无固定的日子。
进入唐代,民间逐渐兴起集中在寒食节祭扫的风气。唐朝的统治者于开元二十年(732年)将寒食扫墓以法令的形式确立下来,并将之列入五礼。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便常常将扫墓沿至清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朝庭鉴于民间扫墓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下诏准许“寒食通清明四日为假”。从这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
宋元时期,人们在祭扫坟墓时,越来越流行焚烧纸钱。寒食节期间禁火,禁烧纸钱的行为只能在清明进行。这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清明上坟。也就是从这时起,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直接取代寒食节的地位。
扫墓祭祖给人的印象是悲伤的。其实,清明还有它的另一面相——欢快踏青。唐诗中即充斥着丰富的踏青游春景象。像李正封所云:“晓日清明天,夜来嵩少雨。……游人恋芳草,半犯严城鼓。”来鹄所云:“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屣齿香。”墓间祭扫的悲情与春游兴酣的喜悦,是通过一个什么样的力量安排在一起的呢?
古时在农历三月三日举行上巳节,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临河洗浴),以祈求收获生命的力量,祛除魔鬼的作祟。据古史传说,殷商的祖先契的孕育,就是由于其母在河里洗浴,吞食鸟卵所致。《论语》记载,孔子听到曾皙说:“暮春时节,穿着刚做好的春服,与朋友们到沂水沐浴吹风。”孔子会心一笑,说:“我赞同你的理想。”至晋代,潘尼有诗曰:“暮春春服成,百草敷英蕤”,“羽觞乘波进,素卵随流归”。王羲之的兰亭之会,表明修禊、踏青习俗在士人中基本成型,在流觞曲水间体验冥冥之中的天命意志,进而擢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也就成了上巳习俗中最重要的文化内涵。
自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行祭之余,便兴致勃勃地进行郊游宴饮活动了。宋元时期,清明游春宴饮之风更盛。元代一首描写清明踏青的诗云:“尽说游行好,春深桃李天。香车旅曲水,宝马踏荒烟。”
上巳习俗被清明节吸纳进去,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清明、上巳两节前后相接,相距不远,清明郊外上坟时可顺便踏青。二是中华民族是个乐天知命的民族,人们视亲人之死为“归”,生死之间不是绝对的对立,阴间乃为阳世的延长或补充。清明节,人们要祭奠亡人,以通阴间,同时也需要迎春活动,以顺阳气。
6.对“寒食节”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民间传说认为,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晋国为纪念晋国大臣介子推,规定寒食节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预先做好的熟食。
B.寒食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古代改火的习俗。暮春三月,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事先准备熟食。相沿成习,就形成了寒食风俗。
C.最初,寒食节和祭祀祖先并无关系。古代早有在宗庙祭奠先人的习俗,这大概发生于春秋后期。战国时期,墓祭的风气日盛。到汉代,扫墓祭祖还无固定时日。
D.唐代,民间逐渐开始集中在寒食节这一天扫墓祭祖。公元732年,寒食扫墓以法令的形式确立下来,并列入五礼,成为人们的重要节日。
7.下面诗句不是表现古人清明游春习俗的一项是 (    )
A.游人恋芳草,半犯严城鼓。            B.羽觞乘波进,素卵随流归。
C.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    D.香车旅曲水,宝马踏荒烟。
8.对原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开元二十四年,朝迁下诏准许“寒食通清明四日为假”,这样,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样放假。说明从这时起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直接取代寒食节的地位。
B.上巳节,在农历三月三日进行,主要活动是踏青、临河洗浴。孔子、潘尼、王羲之都在修禊、郊游宴饮中体验冥冥之中的天命意志,擢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C.清明祭祖并进行郊游,始于唐代,宋元时期,清明游春之风更盛。主要是因为清明、上巳两节前后相接,也符合中华民族乐天知命的文化传统。
D.按时间先后排序,三个节日是:寒食、清明、上巳;按其诞生后论,三个节日则是:上巳、清明、寒食。宋元以后,清明集三节于一身,成为中国春天的代表性节日。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送杨少尹序
韩愈
昔疏广、受①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是公卿设供张,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丞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两?马几匹,道边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以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然吾闻杨候之去,丞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展开余下试题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②而来也。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候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注]①疏广、疏受:西汉兰陵(今山东枣庄市东)人,疏广曾为太子太傅;疏受是疏广的侄子,同为太子少傅。②《鹿鸣》:《诗经•小雅》的篇中,是宴宾客时所用的乐歌。后人以举人登第而宴,称鹿鸣宴。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祖道都门外 祖:祭祀路神后,设宴送行。
B.又为歌诗以劝之 劝:劝说。
C.白以为其都少尹 白:启奏。
D.没而可祭于社者 没:通“殁”,死亡。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一旦以年满七十      ②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迁叱之
B.①然吾闻杨侯之去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C.①丞相有爱而惜之者 ②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D.①其在斯人欤      ②吾其还也
11.下面的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体现对杨巨源敬佩之情的一组是 (    )
①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
②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丞相去归其乡
③丞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
④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
⑤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
⑥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②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头一段写汉代的疏广、疏受后代的事迹,就是为了和下文中要写的杨巨源形成对比,赞美他功成身退的美德。
B.作者对自己因为身体有病而没有给杨巨源送行感到非常惭愧,这再次从一个侧面突出了杨巨源的美好品德。
C.作者在文中对史官能不能为杨巨源立传而不使他受到冷落,表示了自己的担忧。
D.杨巨源在离任时,丞相有爱惜之情,让他担任家乡河东郡的少尹,不中断他的俸禄,还作诗赠送给他。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3分)
 
(2)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3分)
 
(3)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候不去其乡为法。(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寒 夜①
揭傒斯
疏星动霜空,流月湿林薄。
虚馆人不眠,时间一叶落。
    [注]①本诗作于作者离乡为官的第七年。
(1)诗歌题目中的“寒”有什么含义?请简要说明。(4分)
 
(2)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时闻一叶落”的妙处。(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个小题)(6分)
   (1)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使天下之人,                   。(杜牧《阿房宫赋》)
   (2)千呼万唤始出来,                 。(白居易《琵琶行》)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李白《蜀道难》)
   (3)春江潮水连海平,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天行健,                  。(《周易》)
   (4)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穷且益坚,                    。(王勃《滕王阁序》)
五、(12分)
16.将下面几个句子改写为一个长句,内容不能省略,词语可调整、增删。(4分)
社会化养老服务是一种养老服务新模式。
社会化养老服务为年老人提供专业化生活照料。
社会化养老服务是以政府为主导的。
社会化养老服务参与方有: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个人等。
社会化养老服务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
                                                                           
17.随着出境旅游的不断升温,部分中国游客在境外的不文明举止也引起舆论关注。大声喧哗 、随地吐痰、乱扔杂物、排队加塞、乱刻乱画、衣冠不整等,这些行为已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民形象,海外一些媒体把这看作是中国游客的“通病”。为加强教育引导,提升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的文明素质,请为出境口岸拟写一条两句话的条幅,要求主题鲜明,温馨得体,每句不超过10个字。(4分)
                                                                           
18.欣赏下面这幅漫画,然后回答问题。(4分)
 
 
(1)为这幅漫画拟一则标题。(不能拟为“无题”)(2分)
 
(2)简要说明漫画寓意。(2分)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庄子的翅膀
叶春雷
人到中年,活着感觉越来越沉重。这种沉重就像一个人陷入沼泽,你拼命想挣脱泥水的围困,想让自己的身体变得轻盈,从而从泥沼的吸引中脱颖而出,但是你似乎越挣扎,陷得越深。我感觉自己正陷入这种恐惧。我周围的生活就像一个巨大的泥沼,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这时候我想到了庄子,想到了那个贫穷而中年丧妻的庄子。这只蝴蝶。或者大鹏。这是长翅膀的庄子,从人世的巨大泥沼中超脱出来从而变得轻盈无比的庄子。比起我生活的时代,庄子的周围才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泥沼,一个恐怖的陷阱。庄子,包括和庄子一样地位卑微的“士”以及比庄子地位更加卑微也更多数的“庶”,他们只是君主的猎物,被围困在君主的苑囿里,君主什么时候高兴了或者不高兴了,就宰杀一只,纯粹为了娱乐。那是一个毫无生命尊严的时代,那是一个人命低于草菅的时代。庄子也是一只猎物呀,被君主围捕,但却冲破君主的包围圈,胜利大逃亡了。


展开余下试题对于“士”,君主不是纯粹用刀剑来对付,他们还用蜂蜜和甜酒,用玉帛和铜币。他们要让一部分猎物成为自己的宠物,供自己取乐,同时也会为自己充当爪牙,去猎杀更加低级的“庶”。庄子被诱惑。楚王派使者持千金来了。楚王要降服这一只桀骜不驯的猎物。温柔的大网张开了,暗藏杀机。但庄子就是不入其彀中。庄子选择了突围。庄子冲天而起。庄子就是这样被逼出了一双翅膀。
庄子从此不再是一只猎物。庄子完成了自己。因为有了翅膀。因为舍弃。
庄子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自由是什么?自由是你一无所有之后,还能自信地对所有的人说:“我富甲天下。”我们有这种气魄吗?没有。所以我们成不了庄子。庄子曾经向监河侯贷粟。因为庄子家贫。庄子从来不是迂腐的伯夷叔齐,庄子知道生命的可贵。但庄子从来不向君主摇尾乞怜,像那些君主豢养的哈巴狗。庄子是有翅膀的人。庄子的灵魂在天上,在与天地精神相往还的浩渺宇宙间。庄子是能够吞吐宇宙的人,“抟扶摇直上者九万里”,庄子哪会下作到向君主摇尾乞怜。庄子宁愿在污泥中曳尾,因为曳尾污泥,那是在与大自然肌肤相亲。
庄子就这样拔地而起。庄子在我们灵魂的仰望中翩翩起舞。庄子是雄浑的,庄子也是妩媚的。庄子一会儿是大鹏,力拔山兮气盖世;一会儿是蝴蝶,流连戏蝶时时舞。庄子让当时的社会吃惊,更让后人吃惊。这个长着翅膀的怪物,滑过阴暗的宫廷,滑过君主的刀丛,竟然毫发无损。凭什么?凭他的一对翅膀。
人到中年,我感到生命的沉重。因为我没有庄子的翅膀。说到底我没有庄子那样彻底的思想。思想使人轻盈。金钱使人沉重。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每个人都被捆缚在欲望的战车上,每个人都在冲锋陷阵,都在拼命拼杀。这是另一个尸横遍野的战场,没有硝烟,但比起战国的刀光剑影、血肉横飞,丝毫也不逊色。我们没有翅膀,我们只有欲望。
沉重是自找的。
庄子是战国时最伟大的散文家。因为庄子的散文也有一双翅膀。能够飞翔的散文才是好散文,而能够在飞翔中不被大风刮散架的散文才是散文中的珍品。庄子的散文在历史的大风中飞翔了二千多年。不仅没有散架,没有像羽毛一样被吹刮得无影无踪,反而在风沙的打磨中日益铮亮,这得益于庄子翅膀的轻盈,还有坚实。
我飞不起来。因为我的沉重。这种沉重是污浊的,散发着生活的枯枝败叶的腐朽气息。我的生活中堆积着那么多腐朽的枯枝败叶,但我一点也不舍得丢弃,反而视若珍宝,所以我注定无法轻盈。
我想飞,却怎么也飞不高。那是许多年前的一首老歌。一首老歌诉说着我们对飞翔的梦想,而一双绑缚着沉重黄金的翅膀,是怎么也飞不起来的呀!
还是不要胡言乱语了。让我们的心,老老实实地在股票与基金的浮沉中,飞翔一生吧。
19.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一段的作用。(4分)
 
20.庄子为什么能“从人世的巨大泥沼中超脱出来从而变得轻盈无比?”(4分)
 
21.结合文章,谈谈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1)我们没有翅膀,我们只有欲望。
 
(2)(庄子的散文)在风沙的打磨中日益铮亮。
 
22.这篇文章给我们哪些人生启示?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臧克家:诗比人更长寿
念过中学的人,没有谁不熟悉这么一段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中国当代诗坛大师臧克家的《有的人》教育了几代人追求真善美,以耐人寻味而深深“烙印”在亿万国人脑海里。
臧克家从小生活在一个诗的王国,家庭的文化空气很浓。父亲和祖父都好诗,他的庶祖母给他讲《聊斋》,说《水浒》,话《西游记》,“这些故事,常引出我同情的眼泪和美好的幻想。”臧克家永久也不能磨灭这些在心上打上深深的印记。
小克家喜欢整天跟穷人的孩子在一起,“我同情他们,热爱他们。童年的一段乡村生活,使我认识了人间的穷愁、疾苦和贫富的悬殊,纯朴、刻苦、良善……我的脉管里流入了浓民的血。我高兴,有人说我是‘农民诗人’。不错,我是‘泥土里的人’。”
1923年,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臧克家接受到“五四”新文学思潮的影响。这时期,他读的新诗很多,如饥似渴地吞咽下去;也写了不少诗作。1930年,臧克家被国立青岛大学破格录取。这期间,在闻先生的指导下,他以难民、洋车夫、渔翁等一些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为着笔点,创作了不少好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朱自清评曰:“从臧克家开始,我们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王统照称道:“(臧克家的出现)真像在今日的诗坛上掠过一道火光。”
臧老经历了20世纪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的全部过程,入过学,做过战,随军采访,主编杂志……这种生活境地、职业的变更,令诗人有了更丰富更鲜活的生活素材,也正是这些,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也正是这样,他在诗中抒发一个热血诗人的沸腾之情。激情勃发的臧克家,由“农民诗人”成了“人民诗人”。
臧老的床头高高地排放着一摞摞书刊,上面少不了他的圈圈点点或评论。他历来嗜书如命,到老年却自觉心里空虚,因此更以补课的心情拼命读书。他每天用于读书的时间不少于全部活动的三分之一,孤灯夜读,思接千载,名篇佳作,会心动情,是他生活的又一大乐趣。
他不仅读,而且写。其中,不少文章文情并茂,精譬独到颇有见地。臧克家从不想自己“来日无多”,只是笔耕不辍,依旧诗涌成潮,虽在文坛已耕耘了60多年,但他那颗跳动的诗心充满活力。他从未停止过写作,就是在病魔缠身、卧床不起的情况下仍不放下手中的笔。他把写作视为与病魔斗争的一种手段,进入九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山东省烟台”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