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中考模拟卷
阅读:919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19]
2008年重庆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研测试语文试题.
2008年重庆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研测试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30分)
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1—2题
重庆,因其依山而建,层峦叠zhōng ,得“山城”之名;又因其傍水而筑,襟带两江(长江和嘉陵江在此会合),更有“江城”之称。这样,被群山拥抱着的重庆城,又为两江环绕,依山傍水,山水相应,山、城、水r6ng 为一体,有山之起伏,有城之活力,更有水之潋滟。所以,自古以来重庆城山清水秀,人杰地伶,是巴渝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长江上游的航运交通shū 纽。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分)
层峦叠zhòng róng 为一体 shū 纽
2.找出文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2分)
改为 改为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个建筑工地管理混乱,建筑材料随意堆放,错落有致,被责令限期整改。
B.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可以事倍功
半,一蹴而就。
C.托尔斯泰的墓地没有墓碑,不留姓名,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
大理石和奢侈装饰更扣人心弦。
D.学习遇到疑难时,我们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4.请将下列被选项填在恰当的位置上。(4分)
书是益友,当你痛苦时, ;当你困惑时, ;当你迷茫时, ;当你消沉时, 。与书为伍,如有良师益友指路导航,目光可以穿越历史的漫长隧
道,透彻人生的真谛。
A.书给你指路 B.书给你抚慰C.书给你振作D.书给你解疑
5.下文画线的三个句子中有两个病句,请修改。(4分)
垃圾畅销书畅销的原因很多,或是为了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或是作为一时新闻的
补充,①或是拿来作为炫耀,但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生命力短暂,②未必经丕起仔细推敲。
它们因急功近利而生,也因急功近利而死。走过街头旧书摊,我时常发现它们的踪影。③
它们灰头土脸地夹杂在一些过期杂志中,没有了往日的骄横。
句应改为
句应改为
6.阅读下面的故事,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并提炼出“年轻人”明白的人生哲理。(4
分)
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去请教一位得道高僧。高僧明白他的来意后,便在他面前放
浏览完整试题
了两只装了茶叶的杯子,他用温水冲了一杯,叫年轻人喝,年轻人喝下几El后发现一点香味也没有。高僧又用沸水冲了另一杯,只见茶叶在杯子里上上下下的沉浮着,一会儿.一
丝细微的清香便缓缓地从杯中溢出来。接着,高僧又往杯中加了点沸水,一共加了三次
水,里面的茶叶一次比一次沉浮得厉害。年轻人闻到的是沁人心脾的芳香。他细细的品味了一会儿,满意地点了点头,说一切全明白了。
内容:
人生:
7.同学们,你一定读过许多文学名著吧,请任选一个下面提供的情节填空。(先把选中的打上∨号)(5分)
A.醉打蒋门神( ) B三打白骨精( ) C.过五关斩六将( ) D.黛玉葬花( )
(1)出自哪一部名著
(2)用一句话来评一下这人物
(3)用一句话简要介绍该书中的另一情节
。
8.在徜徉书本、汲取知识的同时,让我们把目光投向社会。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8分)
(1)总有一些景物,让我们流连忘返。看那“长河落日”、“小桥流水”、“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青山换绿”、“柳树萌芽”,你有什么感受?任选其中一处景物,完成下面的填空。
(2分)
示例:我看青山换绿,感受到生机勃发的力量。
我看 ,感受到 。
(2)总有一些人,让我们心生敬意。在消防队门口,有这样醒目的标语:“赴汤蹈火为
人民.恪尽职守保平安。”请你说说标语中运用“赴汤蹈火”这一成语的妙处。(3分)
(3)总有一些事,让我们热泪盈眶。在2008年初,那些震憾人心的抗冻救灾的故事激
发了足够的热泪、感动、激动。请你模仿下面的点评从下列两个事件中任选一件来抒发你
心中的感动。(3分)
【示例】事件:1月30日温总理视察广州火车站。温总理来到了了一站台——广州往武
昌的列车。视察了一节车厢,然后从站台进入大厅,在三号候车棚对旅客讲话,并将一包
食物送给一位重庆的旅客。温总理说知道大家辛苦,正在修复电网,让大家回家过年,并
祝新春快乐。候车的旅客听了温总理的话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点评:总理那焦虑的目光,承载千万受灾同胞的期望。总理热诚的话语,消融千里冰
障。总理坚强的脚步,赋予南中国灾区信心和力量。
事件一:1月31日广州火车站大批乘客聚集在站前广场准备进站时,一乘客在人海中
晕倒.人们用接力的方式将其抬高送出。
事件二:2月1日一辆运送供电抢修器材的卡车陷进南昌招贤镇盘山公路的积雪里,
附近马口村村民闻讯后带着铁铲和铁链跑了5公里路赶来,帮助将汽车拉出,大家喊着:
“乡亲们加把劲。供电抢修车绝对不能陷在里面……”
你选事件
你的点评: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默写(10分)
9.(1)天街小雨润如酥,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2) ,甲光向日金鳞开。(《雁门太守行》李贺)
展开余下试题
(3)庭下 , ,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4)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巾蕴涵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深
刻哲理的千古名句是 , 。
10.漫步街头,你会发现有些饱含文化底蕴的招牌,请指出下面几个招牌所隐含的诗
文名句。
例:食为天酒店(民以食为天) 。
人和客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杏花村酒家 , 。
涌泉鲜花礼品店 , 。
(二)阅读下列文段,同答10一13题(15分)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此
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世人盛爱牡丹(普遍,广泛) 出淤泥而不染(沾染)
B.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陶后鲜有闻(少)
C.亭亭净植(立) 不可亵玩焉(亲近而态度不庄重)
D.中通外直(通过) 予谓菊(认为)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志向?(3分)
。
14.作者以“莲”自比,又用“菊”和 “牡丹”来衬托。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欢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喜爱的理由。(3分)
(1)最喜爱的花 。
(2)喜爱的理由 。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向生命鞠躬》一文,完成15—20题。(24分)
①早就想带儿子爬一次山。这和锻炼身体无关,而足想让他尽早知道世界并不仅仅
是由电视、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T的东西构成的,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儿子两岁半
的初冬。
②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剩下的麦茬已经黄巾带黑,术就稀捕的树木凶枯叶的飘落
更显孤单,黄土地少了绿色的润泽而了无生气。置身在这空旷寂寥的山上,更多感受的是一种原始的静谧和苍凉。
③因此,当儿子发现了一只蚂蚱并惊恐地指给我看时,我也感到十分惊讶。我想这绝
对是这山上惟一至今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
④我蹑手蹑脚地靠过去。它发现有人,蹦了一下,但显然已很衰老或孱弱,才蹦m去
不到一米。我张开双手,迅疾扑过去将它罩住,然后将手指裂开一条缝,捏着它的翅膀将
它活捉了。这只周身呈土褐色的蚂蚱因惊惧和愤怒而拼命挣扎,两条后腿有力地蹬着。我
觉得就这样交给儿子,必被它逃脱,于是拔了一根干草,将细而光的草秆从身体的末端捅入,再从它的嘴里捅出——小时候我们抓蚂蚱,为防止其逃跑,都是这样做的,有时一根
草秆上要穿六七只蚂蚱。蚂蚱的嘴里滴出淡绿的液体,它用前腿揽刮着,那是它的血。
⑤我将它交儿子,告诉他:“这叫蚂蚱,专吃庄稼的,是害虫。”
⑥儿子似懂非懂地点头,握住草秆,将它盯视了半天,然后又继续低头用树枝专心致
志地刨土。儿子还没有益虫、害虫的概念,在他眼里一切都是新鲜,或许他在指望从土里
刨出点什么东西来。
⑦我点着一支烟,眺望远景。
⑧“跑了!跑了!“儿子忽然急切地叫起来。
⑨我扭头看去,见儿子只握着一根秃秃的草秆,上面的蚂蚱已不翼而飞。我连忙跟儿
子四处寻找。其实蚂蚱并未逃m多远,它已受到重创,只是在地上艰难地爬。问或无力地
跳一下,因此我未找出两步就轻易地发现了它,再一次将它生擒。我将蚂蚱重又穿回草
秆,所不同的是,当儿子又开始兴致勃勃地刨土时,我并没有离开,而是蹲在儿子旁边注
视着。我要看看这五脏六腑都被穿透的小玩意儿究竟用何种方法竞能逃跑!
⑩儿子手里握着的草秆不经意间碰到了旁边的一丛枯草。蚂蚱迅速将一根草茎抱
住。随着儿子手的抬高,那穿着蚂蚱的草秆渐成弓形,可是蚂蚱死死地抱住草茎不放。难
以想象这如此孱弱和受着重创的蚂蚱竞还有这么大的力量!儿子的手稍一松懈。它就开
始艰难地顺着草茎往上爬。它每爬行一毫米,都要停下来歇一歇,或许是缓解一下身体里
的巨大疼痛。穿出它嘴的草秆在一点儿一点儿缩短,而已退出它身体的草秆已被它的血
染得微绿。
⑾我大张着嘴,看得出了神。我的心被这悲壮逃生的蚂蚱强烈震撼。它所忍受的疼痛
我们人类不可能忍受,它的壮举在人世间也不可能发生。我相信我正在目睹着一个奇迹.
一个并非所有人都有幸目睹的生命的奇迹。当蚂蚱终于将草秆从身体里完全退出后.反
而腿一蹬,从所抱的草茎上滚落到地上。它一定是精疲力竭了,生命所赋予它的最后一点
展开余下试题
儿力量,就是让它挣脱束缚,获得自由,然后无疑地,它将慢慢死去。
⑿儿子手里握着的草秆再没有动。我抬眼一看,原来他早已如我一样。呆呆地盯着蚂
蚱的一举一动,并为之震惊。
⒀我慢慢站起来,随即向前微微弯腰。
⒁儿子以为我又要抓蚂蚱,连忙喊:“别,别,别动它!它太厉害了!”
⒂我明白儿子的意思。他其实是在说:“它太顽强了!”
⒃儿子大概永远也不会明白我弯腰的意思。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
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
15.本文中作者目睹的“一个生命奇迹”具体指的是什么?(3分)
16.第②段是一段景物描写,它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17.作者两次将蚂蚱捉住,穿在草秆上,其前后感情是否一样?概括叙述作者对蚂蚱的感情变化。(4分)
18.文中第⑧段,儿子曾急切地叫道:“跑了!跑了!”第⑩段中,儿子却又连忙喊:“别,
别,别动它!它太厉害了!”这一‘‘叫”一“喊”,分别表现了儿子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9.文章题目能否改成《向那只蚂蚱鞠躬》?为什么?(5分)
&nb
上一篇:
2008年5月上林中学九年级第三次综合测试语文模试试卷
下一篇:
2008年漳州市高中自主招生四校联考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08年重庆”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1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