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71  
标签:粤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71]
澄海中学三模语文试卷
  试卷类型:A
澄海中学高三语文综合测试卷
2008.5.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市县/区、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
A.幡然     藩篱     蕃孽     翻云覆雨     龙蟠虎踞
B.侪辈     荠菜     脐带     跻身强国     济济一堂
C.煽动     舢板     芟除     潸然泪下     姗姗来迟
D.纰漏     砒霜     秕谷     仳离遗弃     两国毗邻
2.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冰雪灾害导致了许多动物直接冻死,仁化长江镇村民说,该村村民在山上找到了两只冻死的野猪、一头水鹿和其他的一些野兽,到目前为止,流传下来的老虎或者豹子很少。
B.离即将举行的奥运会的日子越来越近,筹备工作也越来越紧张,如何使运动员在赛场上创造佳绩,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美芹之献,使运动员能够轻装上阵。
C.在人生的进程中,任何人都应该积极进取,不能满足已有的成绩,要有这山望着那山高的进取精神,不获全胜,决不罢休!
D.5月12日,中国四川省发生8.0级地震,东南亚地区、中国台湾、广东、福建、浙江都有震感,绵阳、汶川、德阳等地区的许多建筑物被夷为平地,汶川首当其冲。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二战”后的中国是一个被帝国主义摧残至极的经济落后的民族,中国的崛起面临着重大的压力,只有积极地寻找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才能化解压力。
B.木鱼镇在青川县受灾最重,木鱼镇初中教学楼垮塌,被埋学生多达460人,经过当地干部群众和外来救援队伍抢救,被埋学生已有150人从废墟中被救出。
C.由于阜阳市采取多项紧急救治措施,医护人员积累了救治危重患者的经验,群众防治、送诊意识提高等原因,阜阳市因肠道病毒感染致死的病例已经连续四天没有增加。
D.欧美用大量玉米、油菜、棕榈油等粮食和农作物大力发展生物能源,使原本紧张的自然资源雪上加霜,影响了粮食生产,破坏了生态环境。
4.把下列几个句子组成一段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的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浏览完整试题近日,一群志同道合的“驴友”牵手前往肇庆盘古山,寻找潜入人间已久的春的天使。
                                                                              。
①进入盘古山景区,沿着潺潺的溪水溯流而上
②阳光透过重重叠叠树林间的空隙在小道上留下一道道光怪陆离的黑影
③只见两旁的树林枝缠藤绕
④山泉水体、古树、古藤,散发着浓烈的原始森林精气
⑤浓密中夹杂着沉重的温绿
A.①③⑤②④       B.②④⑤①③       C.③②④⑤①       D.④①③②⑤
二、本大题共7小题,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游雁荡记          清•方苞
癸亥仲秋望前一日,入雁山,越二日而反。古迹多榛芜不可登探,而山容壁色,则前此目见者所未有也。
鲍甥孔巡曰[1]:“盍记之?”余曰:“兹山不可记也。永、柳诸山,乃荒陬中一丘一壑,子厚谪居,幽寻以送日月,故曲尽其形容。若兹山,则浙东西山海所蟠结,幽奇险峭,殊形诡状者,实大且多。欲雕绘而求其肖似,则山容壁色,乃号为名山者之所同,无以别其为兹山之岩壑也。”而余之独得于兹山者,则有二焉。
前此所见,如皖桐之浮山、金陵之摄山、临安之飞来峰,其崖洞非不秀美也,而愚僧多凿为仙佛之貌相,俗士自镌名字及其诗辞,如疮痏蹶然[2]而入人目。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盖壁立千仞,不可攀援,又所处僻远,富贵有力者无因而至,即至亦不能久留,构架鸠工,以自标揭;所以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
又凡山川之明媚者能使游者欣然而乐而兹山岩深壁削仰而观俯而视者严恭静正之心不觉其自动盖至此则万感绝百虑冥而吾之本心乃与天地之精神一相接焉
察于此二者,则修士守身涉世之学,圣贤成己成物之道,俱可得而见矣。  
[注释]  [1]鲍甥孔巡:鲍孔巡,方苞外甥。 [2] 疮痏(wěi伟):伤疤。蹶(jué)然:骤然吃惊的样子。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癸亥仲秋望前一日                      望:农历十五
B.盍记之                                盍:何不
C.欲雕绘而求其肖似                      雕绘:雕刻绘画
D.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        完:保全
6.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越二日而反                              俱可得而见矣
B. 而山容壁色,则前此目见者所未有也。      若兹山,则浙东西山海所蟠结
C. 所以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            察于此二者
D. 欲雕绘而求其肖似                        俗士自镌名字及其诗辞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雁荡山“不可记”原因的一项是(    )
A.幽奇险峭,殊形诡状者,实大且多
B.则山容壁色,乃号为名山者之所同
C.无以别其为兹山之岩壑也
D.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本文名为游记,却没有具体的描景状物,而重在议论,阐述作者的主观感受。
B.作者举了浮山、摄山、飞来峰等名山受到愚僧俗士破坏的例子,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愤慨。
C.雁荡山“岩深壁削”令人肃然起敬,杂念俱消,与天地的精神融为一体,不像一般的山水仅能以明媚景色吸引游人。
D.本文旨在借赞颂雁荡山能够保持天然形状的可贵,表达了崇尚自然、向往自然的人生追求。
9.断句和翻译(9分)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3分)
又凡山川之明媚者能使游者欣然而乐而兹山岩深壁削仰而观俯而视者严恭静正之心不觉其自动盖至此则万感绝百虑冥而吾之本心乃与天地之精神一相接焉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子厚谪居,幽寻以送日月,故曲尽其形容
②又所处僻远,富贵有力者无因而至
10.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①          柳宗元
  杪秋②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黄叶履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注] ①此诗为柳宗元贬居柳州时所作。②杪(miǎo)秋,深秋
(1)请用一个字概括这首诗所写景物的特点,并说说全诗用哪些意象体现了这一特点。(3分)
(2)末句写到受惊的麋鹿,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小题,多选则按前三题计分)(6分)
  (1) 问今是何世,                ,                。(陶渊明《桃花源记》)
  (2)                ,                ,奚以知其然也。(《庄子•逍遥游》)
  (3)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扈江离与辟芷兮,                。(屈原《离骚》)


展开余下试题  (4)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三、本大题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民间艺术的当代变异
冯骥才
    如果把唐宋墓中出土的陶制玩具与当下乡村的泥玩具放在一起,就会惊奇地发现它们几乎一模一样,为什么?
    民间艺术与精英艺术最大的区别是,后者因时而变,而且是主动地变。然而,民间艺术却是历久难变的。这因为民间的审美是共性的审美。必须是这一地域人们的审美都变化了,它才会悄悄地发生改变。
    但是在漫长的古代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的内容和方式基本上是一成不变的。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地域,大多是在封闭状态中静静地生息与传衍。因之,许多古老的文化形态总是在民间存活得很久很久。比如纳西古乐和河南的泥泥狗。无怪乎人们称它们为古文化的活化石了。
    当然,民间艺术并非全都不变。即使变,也会非常缓慢。一般的规律看,交通方便的地方,比较容易发生变异。
    从民间艺术史来看,民间艺术的全面发展变异是近代。一方面外来文化的涌入,冲击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另一方面则由于现代城市的崛起,城市文化是十分敏感的,它们是一种强大的更新换代的审美的源,向广大乡间放射,产生影响。愈是挨近城市的地方,民间艺术的变异就愈明显。这种变异是不可扼制的,也是正常的文化现象。
    然而,更强烈的变异却发生在当代——当前!现代化、工业化、乡村城镇化以及媒体、科技、生活方式、时尚,都对我们传承久矣的固有的民间艺术发生根本性的冲击。一部分民间艺术处于濒危,正在消亡,这是我们都看到的,那么,另一部分依然“活着”的民间艺术是怎样的呢?
    那些摆在各个旅游景点的小摊上的布挂、面具、布老虎,那些画在各个民俗村屋梁房柱上的图案,以及竖在那里的匪夷所思的图腾柱、旗幡与神像 ------谁会知道这些民间艺术是真是伪,反正有点特点就行。
    特点就是旅游的最大卖点。
在全球化商品经济的时代,正在退出历史舞台的民间文化,大概只有转化为旅游对象才能生存与延续下来。同时,旅游产业也必须拥有这份巨大的必不可少和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民间艺术原本是一种地域的生活文化。一种民俗方式,当它转变为一种经济方式时,便在本质上发生变异。表面看,好像是题材与风格中发生了变化——唐老鸭与圣诞老人进入剪纸,迪斯科的动律渗入了民族舞蹈,其实非仅如此。从深层看,民间艺术中那种自发的、淳朴的、天真的精神情感不见了。它的特色被无度地夸张着,它内在的灵魂与生命却没有了。
过去乡间妇女在缝布老虎时,心中想着的是生命的阳刚之气与避邪之威,现在却和批量地加工娃娃没有两样。
    商品化是民间艺术的当代变异。这种变异正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着。这种貌似“茁壮成长”的民间艺术,在文化意义上却是本质性的消亡。难道民间艺术只有这样一条出路吗?其实我们现在这种将民间文化直接而功利地转化为商品的做法来源于美国,这只要在夏威夷看一看美国人如何将土著人的民间舞蹈转化为穿着草裙为游客廉价地表演就行了。他们是设法把民间艺术变成美元。世界上还有另一种对待自己传统和文化的方式——在欧洲和日本,那就是保持民间艺术那种生活的虔诚与执著,把民间艺术视为一种传统精神。他们是真正懂得自己民间艺术的价值和美感的。为此,民间艺术一直是他们民族情感与精神的载体之一。
    我知道,在当今这样做何其困难。所以,普查与记录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就是迫不及待要做的事了。究其目的来说,就是——不只为了记录一种文化形态,一种充满情感的美,更为了见证与记载一种历史精神。
                                               (节选自2007年8月21日《光明日报》)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根据文意,下列表述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作者笔下把唐宋墓中出土的陶制玩具与当下乡村的泥玩具作比照,表明某些民间艺术作为古老的文化形态在民间存活得好久。
B.民间艺术因民间审美是共性的审美而经久不变,而精英艺术却是主动求变的。
   C.民间艺术中的纳西古乐和河南的泥泥狗因存在于相对独立的地域而被称为古文化的活化石。
   D.民间艺术在经历了当代变异后,其特色被无度地夸张,它的题材与风格没有发生根本了变化。
   E.作者以美国人“将土著人的民间舞蹈转化为穿着草裙为游客廉价地表演”作为论据,说明民间艺术转化为商品的做法源于美国。
F. 民间艺术在当代只要转化为旅游对象就能摆脱变异,能生存与延续下来。
13.下列关于“民间艺术的当代变异”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民间艺术的当代变异是外来文化的大量涌入,冲击了人们的审美习惯,以及现代文化城市的崛起而引起的。
B.民间艺术的当代变异是受现代化、工业化、乡村城镇化以及媒体、科技等的根本性冲击而引起的。
C.民间艺术在当代变异,其突出表现之一是民间艺术由一种民俗方式转变为经济方式,成为旅游产业的文化资源。
D.民间艺术在当代的变异,其本质上的表现是丧失了民间艺术原有的那种自发的淳朴的天真的精神情感。
14.文中用乡间妇女缝布老虎今昔对比的例子,其用意是什么?请分两点概述。(4分)
15.面对民间艺术的当代变异,作者认为正确对待民间艺术的方式和做法是什么?请作阐述。(5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先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好望角
老人划着船向岸边驶来。我踏上船板,船身晃荡了几下,荡出去一层层细密的波纹。
我回头朝岸边望去,老人问:“岸边像什么?”我盯着那个凸出的尖端,想给老人一个精当的比喻。
他乐呵呵地说:“非洲好望角!”我愣住了。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
我不解地问:“您到过好望角?”
老人呵呵一笑:“非洲那个我倒是没去过,但我现在不整天都在好望角吗?”他将目光送到了远处的河岸。
河水哗哗地响。河上无风。芦苇丛簇挺立。
“我小的时候,在一本地图册上看到了这个地名。当时我就想,长大后一定到好望角,看看那里到底是个啥样子!可我连小学都没读完,日本鬼子就扛着枪进村了。人们四处逃难,我和爹娘跑散了。后来,我就参军打鬼子、打老蒋,差不多把山南海北都跑遍了。那本地图册一直揣在怀里,行军或休息时总把手放在胸口上摸一摸。”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的小册子——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有一页折起一角,翻到那页,好望角的浪潮就从灰黄粗糙的纸页上拍打了出来,我似乎闻到了成腥的海浪气息。


展开余下试题“这怎么破了一个洞啊?”
老人笑了笑,眼角的皱纹亲密地挤到一起,说:“鬼子枪子打的,还在我肚子上打了一个洞。”老人微笑着摸了摸小肚子,“解放后我买了很多书,我想,只要把书念成了,迟早会被国家派到国外学习。可书没读多少,又是‘文革’什么的,干脆不念了。这辈子就没有念书的命。那年我托人说了个媳妇成了家。我想,这好望角啊,它就在这张书页里,世上压根儿就没有!”老人向远处望了一眼,“可后来我儿子非说,好望角就在非洲南端。”
“你儿子?”这时,一只白色水鸟从芦苇丛中飞来,落在了我们小船上。老人伸手抚摸着,呵呵地笑了起来:“是啊,后来有了个儿子。不光我儿子说有,连这家伙也呱呱叫着,一个劲地说‘有,呢。”水鸟果真朝他吆喝了起来。老人从口袋里抓出一把米粒,丢在船板上。水鸟啄了一阵,在老人头顶飞旋了两圈,飞回了芦苇丛。那里传来了很多鸟嬉戏的鸣叫声。
老人激动地说:“儿子很争气,考上了大学,后来恰好到非洲工作。那次他差点就把我接过去看好望角了。”老人的手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了出来。
河上起了一阵风,吹得芦苇沙沙地响。①老人轻轻地摇了摇头:“他在非洲被当地人给绑了。老婆子一听就晕了过去。她在床上躺了半年,我想了各种办法骗她,可她就是想走了,谁也拦不住。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老人的讲述纯净如清澈的河水。
“老婆子一走我就觉得院子太大了,就像穿了一条肥裤子一样老是那种松松垮垮的感觉。有时候又觉得院子太小了,压得我胸闷。那天我走到村外,在河边一直坐到傍晚。日头把整条河照得黄灿灿的,我跳进河里,游了很远。回头一看,他娘的!河岸跟地图册上画得一模一样。这不就是好望角吗?我盼了一辈子好望角,竟在家门口找到它了。我哇哇地叫喊了起来,让老鼻涕眼泪也痛快了一回……”老人哈哈笑了起来,笑声随着波纹微微荡漾。
“现在我啥也不想了,我划划桨,喂喂鸟,整天都能看到好望角,自在得很!”老人的脸庞像天空一样明净而深远……
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②
16.去看“好望角”,是老船夫一生的追求。请概括他人生各阶段有关这一追求的具体内容。(4分)
17.文中画线部分的两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5分)
18.对文学作品的主题可以有多种理解。说说你对这篇小说主题的一种理解,并结合本文阐述理由。(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寂寞的茨威格
钱定平
(1)奥地利萨尔茨堡是个人口12万的城市,以两样“宝物”出名。一是耸立在山上的12世纪古堡,赫然叫做“萨尔茨堡”,二便是音乐神童莫扎特。
(2)一到萨尔茨堡,人们就立刻被这两样东西所“君临”、所“左右”,叫你的神经和五官一起喘不过气儿来。不管人们走进萨尔茨堡的哪个角落,那座城堡老是高高地威严地洞察一切地俯视和监视着你;人们走街串巷,到哪儿也都逃避不了莫扎特,从莫扎特故居,莫扎特诞生屋,到耳朵里灌满他的音乐,像《A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之类,一直到行人个个嘴里嚼着的“莫扎特巧克力球”……
(3)但是,萨尔茨堡其实还应该同另一个名字连在一起。
(4)他就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
(5)茨威格的魅力究竟又在哪里?
(6)诗是年轻人的花园,有哪个年轻人不曾读过,甚至写过一两首诗?又有哪年轻人不曾想要在诗歌里面发现自己?
(7)各种年龄档次的人们都读茨威格,因为,他们也都想在茨威格的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诗对于年轻人的魅力,也就是茨威格对于各种年龄档次人们的魅力。人们读茨威格,也是想通过茨威格阅读自己,读清楚自己。茨威格有一种力量,一种也许是从他所崇敬的弗洛伊德那里借来的力量,逼使你把自己的内心面貌同小说的主人翁面对面对照。日本人称他为“打开了弗洛伊德危险闸门的心灵猎手”。
(8)茨威格以他笔下生花,制作生产出一大群丰美多姿、感情奔放而又命薄缘悭的女性而出名。这一点是高尔基这个苏联文坛的祭酒所特别看重并且指出的。伟大的高尔基毕竟是高尔基,即使在“斯大林主义”如日中天的时候,他也毫不掩饰自己在阅读“资产阶级作家”茨威格的《巫山云》后是多么激动和惊叹。他给茨威格写信道:“这个短篇那种惊人诚挚的笔调,那片对于女人的超人的温存,那种对于主题的独创性,以及只有真正的艺术家才具有的表现力,把我深深地打动了。”难怪高尔基后来同茨威格建立了“最珍贵友谊”。而且,他还把“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的桂冠送给了茨威格。
(9)不仅如此,茨威格也可说是世界上最了解读者,但又并不曲意取悦读者的作家。他那时代的文学,对于严肃的读者,严肃的作品照样一印就是几万甚至几十万。茨威格在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里,曾多次不无骄傲地谈到他的书的出版盛况。“我的每一本书,当它第一天在德国公开发行时,就要销售两万册。”他那本旷世杰作,即便同目前所谓“畅销书”标准保持很远距离的《人类群星
标签:粤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澄海中学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7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