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107
标签:
苏教版
高二
选修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07]
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阶段性测试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通州高级中学高二语文阶段性测试
第一部分 必考部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各组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聒噪/恬淡 屏气/摒弃 草屦/步履 愠色/不瘟不火
B.胡诌/反刍 淬火/萃取 铡刀/悱恻 挑灯/窈窕淑女
C.畜牧/蓄积 帷幔/瓜蔓 砧板/粘贴 禅让/箪食壶浆
D.庇护/毗邻 龌龊/龋齿 闾巷/棕榈 天籁/百无聊赖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多少单位人浮于事,到处的庙里有不撞钟的和尚,却有人才不去聘用,有天才难发展。
B.诗歌,也只要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可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震耳欲聋。
C.如今的书坛画坛鱼目混珠,且到处是圈起来的围墙篱笆,仅瞧瞧他们的名片,足以被其头衔吓倒,但若去看看那些展览,你悲哀的并不是这些“艺术家”,而是要浩叹这个时代的荒芜了。
D.我战战兢兢地在“地狱”的底部坐下来,听着潺潺的流水,和它那叫人不寒而栗的回声。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近些年来,国外教育机构不仅在寻找与我国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各校合作,而且许多人也开始将注意力投向民办教育。
B.选择最可靠、最恰当的材料,对一篇文章的成败,常常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C.围绕体育比赛中日益严重的商业化、明星化趋势,对大运会产生了一定冲击。
D.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不仅为那些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未能完成学业的人打开了一扇门,也为那些对知识有着更高需求的人提供了机会。
4.把下面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只写句子序号)(4分)
①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
②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
③回到故乡之后,又受到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
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航船进城来。
⑤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序号:
5. 仿照例句,以“这样的微笑”为对象写一个句子。要求:格式大体一致,修辞相同,有文采。(5分)
这样的好脾气就象清澈见底的湖水,你一走进去,它就把你淹没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8分)
浏览完整试题
李典字曼成,山阳巨野人也。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吕布之乱,太祖遣乾还乘氏,慰劳诸县。布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乾,欲俱叛,乾不听,遂杀乾。太祖使乾子整将乾兵,与诸将击兰、封。兰、封破,从平兖州诸县有功,稍迁青州刺史。整卒,典徙颍阴令,为中郎将,将整军,迁离狐太守。
时太祖与袁绍相拒官渡,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绍破,以典为裨将军,屯安民。太祖击谭、尚于黎阳,使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会尚遣魏郡太守高蕃将兵屯河上,绝水道,太祖敕典、昱:“若船不得过,下从陆道。”典与诸将议曰:“蕃军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击之必克。军不内御;苟利国家,专之可也,宜亟击之。”昱亦以为然。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 惇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从围邺,邺定,与乐进围高干于壶关,击管承于长广,皆破之。迁捕虏将军,封都亭侯。典宗族部曲三千余家,居乘氏,自请愿徙诣魏郡。太祖笑曰:“卿欲慕耿纯(注)邪?”典谢曰:“典驽怯功微,而爵宠过厚,诚宜举宗陈力;加以征伐未息,宜实郊遂之内,以制四方,非慕纯也。”遂徙部曲宗族万三千余口居邺。太祖嘉之,迁破虏将军。与张辽、乐进屯合肥,孙权率众围之,辽欲奉教出战。进、典、辽皆素不睦,辽恐其不从,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乃率众与辽破走权。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耿纯:东汉著名的开国功臣,曾率族人二千多人马投奔刘秀,后帮助刘秀称帝。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高蕃将兵屯河上,绝水道。 绝:渡过.
B稍迁青州刺史 稍:不久
C以典为裨将军,屯安民。 屯:驻守
D乃率众与辽破走权。 走:赶跑,使……跑
7.下列各组句子中,全能表现李典的军事才能的一项是 ( )
①使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 ②蕃军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击之必克。
③备望见救至,乃散退 ④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
⑤击管承于长广,皆破之 ⑥乃率众与辽破走权。
A.①④⑤ B.②④⑤ C.②④⑥ D.②③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典在李整死后,调任颖阴令,担任中郎将,统率李整掌管的军队,官至离狐太守,这说明了李典确实很有才干。
B.李典与程昱运送军粮时,没有听从太祖的命令而擅自攻打高蕃,他担心太祖降罪于自己,于是主动提出率宗族部曲迁徙到魏郡。
C.在与刘备的一战中,夏侯惇不听李典的劝告,在刘备烧了军营离去后,率军追击,结果中了埋伏,后经李典营救才得以摆脱敌军。
D.李典认为战事征伐还没有停息,应该加强郊野地区的军事防务,来控制四方,这一说法得到了太祖的赞同,提升他为破虏将军。
9.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苟利国家,专之可也,宜亟击之。(3分)
②典驽怯功微,而爵宠过厚,诚宜举宗陈力。(3分)
③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 (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南乡子•送述古 苏 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述古,原名陈述古,是作者的挚友,曾和作者一起在杭州为官,离任时,作者追到临平为他送行。
(1)请联系全词,分析“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所蕴含的思想感情。(4分)
答:
展开余下试题
(2)本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进行分析。(4分)
答: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 。
(李白《行路难》)
[2] 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
[3]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
(杜甫《登高》)
[4] 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
(《诗经》)
[5] 仓廪实而知礼节,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题。
水中的蓝天
林清玄
(1)开车从莺歌到树林,经过一个名叫“柑园”的地方,看到几个农夫正在插秧。由于太久没看到农夫插秧了,再加上春日景明,大地辽阔,使我为那无声的画面所感动,忍不住下车。
(2)农夫弯腰的姿势正如饱满的稻穗,一步一步将秧苗插进水田,并细致敬谨地往后退去。
(3)每次看到农人在田里专心工作,心里就为那劳动的美所感动。特别是插秧的姿势最美,这世间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向前的,惟有插秧是向后的,也只有向后插秧,才能插出笔直的稻田;那弯腰退后的样子,总使我想起从前随父亲在田间工作的情景,生起感恩和恭敬的心。
(4)我站在田岸边,面对着新铺着绿秧的土地,深深地呼吸,感觉到春天真的来了,空气里有各种薰人的香气。刚下过连绵春雨的田地,不仅有着迷蒙之美,也使得土地湿软,种作更为容易。春日真好,春雨也好!
(5)看着农夫的身影,我想起一首禅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6)这是一首以生活的插秧来象征在心田插秧的诗。意思是惟有在心田里插秧的人,才能从心水中看见广阔的蓝天,只有六根清净才是修行者惟一的道路;要走入那清净之境,只有反观回转自己的心,就像农夫插秧一样,退步原来正是向前。
(7)站在百尺竿头的人,若要更进一步,就不能向前飞跃,否则便会粉身碎骨。只有先从竿头滑下,才能去爬一百零一尺的竿子。
(8)人生里退后一步并不全是坏的,如果在前进时采取后退的姿势,以谦让恭谨的方式向前,就更完美了。
(9)“前进”与“后退”不是绝对的,假如在欲望的追求中,性灵没有提升,则前进正是后退;反之,若在失败中挫折里,心性有所觉醒,则后退正是前进。
(10)农人退后插秧,是前进,不是退后呢!
(11)记得从前在小乘佛教国家旅行,进佛寺礼拜,寺院的执事总会教导,离开大殿时必须弯腰后退,以表示对佛的恭敬。
(12)此刻看着农夫弯腰后退插秧的姿势,想到与佛寺离去时的姿势多么相像,仿佛从那细致的后退中,看见了每一株秧苗都有佛的存在。
(13)“青青秧苗,皆是法身”,农人几千年来就以美丽谦卑的姿势那样地实践着。那美丽的姿势化成金黄色的稻穗,那弯腰的谦卑则化为累累垂首的稻子,在土地中生长,从无到有、无中生有,不正是法身显化的奇迹吗?
(14)从柑园的农田离开,车子穿行过柳树与七里香夹道的小路,我的身心爽然,有如山间溪流一样明净,好像刚刚在佛寺里虔诚地拜过佛,正弯腰往寺门的方向退去。
(15)空中的蓝天与水中的蓝天一起包围着我,从两颊飞过,带着音乐。
12.如何理解第(12)段划线句“每一株秧苗都有佛的存在”的含意?(4分)
13.作者写到看着农夫的身影,“我”想起了一首禅诗,请说明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6分)
14.文章结尾写到“空中的蓝天与水中的蓝天一起包围着我,从两颊飞过,带着音乐”,试从修辞手法与语言风格的角度赏析这句话。(4分)
15.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从农夫在田间劳作这件事中引发了关于人生的哪些思考,试分条概括。(6分)
第二部分 选考部分
四、以下两类阅读题,考生只能选定其中一类作答,不得选做另一类中的题目。(18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生命教育不是简单的“你死我活”
王学进
读了《感恩不应是件令人恐惧的事》一文(2007年10月9日《中国青年报》),心有戚戚焉。翟春阳先生针对杭州某小学一次主题队会的主题——当你与妈妈两人中只能有一个人活下来,你是选择生还是选择死,表达了“感恩不是还债、不是伪孝、愚孝”等观点,我完全赞同。
我发现,这类生命教育很有市场,不仅小学在搞,中学在搞,连大学都在搞。在我编辑的杂志上曾发表过一篇题为《澳洲少女的眼泪折射了什么》的文章,作者系本地一所著名中学的语文老师。他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时,设计了一个心理游戏:写下对你而言最重要的五个事物(可以是人、东西或者需求、心愿等),然后一样样进行放弃,看看最后留下什么。结果发现,中国学生在游戏中异常活跃,而澳洲少女在课外则哭成一团。为什么?因为她们没法在God(上帝)和friend(朋友),God(上帝)和parents(父母)之间作出抉择,只能用眼泪表达她们内心的痛苦和不舍。
类似的活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也曾搞过,心理学老师胡建兵给一百多名学生开了一堂心理游戏课:每名同学在白纸上写下对自己最重要的五个人的名字,然后因为一次意外,失去了其中一位,在纸上划去一位,然后是划去第二位,最后剩下父母。
缺乏生命教育应该说是当今中国教育的一大弊病,是到了补上这一课的时候了。老师们试图用此种方法补课,结果却南辕北辙。
就以杭州某小学的此次主题班会为例,在生死抉择中,近四分之一的孩子没有选择让妈妈活下来,这就是说,这部分学生选择了自己活,而这一结果恰恰是设计者不愿看到的。按照我们传统的伦理观,学生应该选择让妈妈活下来,标准答案也是这样。否则,学生就是自私的,是缺乏感恩心的表现。
展开余下试题
这里,老师们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这恰恰是不懂得敬畏生命所致。创立了敬畏生命伦理学的施韦泽曾说:“敬畏生命的伦理否认高级和低级的、富有价值和缺少价值的生命之间的区分。”他认为,所谓伦理是一种客观的、普遍的道德准则,它要求敬畏我自身和我之外的生命意志。这里的关键在于,生命是伦理的基础,伦理比无私更高;无论为己为人,都不能成为伤害和毁灭生命的理由。同样,在生死关头,父母的生命与自己的生命都值得敬畏和珍惜,任何以假想方式要求学生作出抉择的教育方式,只会误导学生的生命价值观,结果只能培养学生的狠心而不是不忍之心。
澳洲少女为什么会哭?就因为她们有不忍之心即恻隐之心,对她们来说,不论是朋友还是父母甚至上帝,他们的生命都是不可剥夺的,是无价的。她们在中国式的考题中交白卷,恰恰证明了她们有着健全的生命伦理观,从中也可知她们那儿的生命教育是正确的。而反观同一课堂中中国学生的积极表现,不难发现,他们并不懂得敬畏生命,其生命伦理观多少有些病态。当然,这不是他们的错,而是教育方式错了。
由此看来,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首先要对教育者进行生命启蒙。眼下最要紧的是让教师确立敬畏生命的伦理观,然后再去向学生普及有关常识,拒绝自以为是的残忍的生命教育方式。
(选自《杂文选刊》,有删改)
16.“老师们试图用此种方法补课,结果却南辕北辙”,对文中“南辕北辙”一词的理解最为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近四分之一的孩子没有选择让妈妈活下来,而这一结果恰恰是设计者不愿看到的,也和设计者设定的标准答案不同。
B.教师以假想方式要求学生作出抉择的教育方式,实际上误导了学生的生命价值观。
C.生命是伦理的基础,伦理比无私更高,中国学生的选择证明了这一点,老师却持相反的观点。
D.学生本应有恻隐之心,澳洲少女泪流满面是意料之中,而中国学生的表现却异常积
极。
17.“眼下最要紧的是让教师确立敬畏生命的伦理观”的原因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因为中国的学生对生命的价值观的认识太浅薄了。
B.因为许多教师也缺乏对敬畏生命的伦理观的认识。
C.中国的生命教育还存在很大问题。
D.中国的教师大多不懂得敬畏生命。
18.请用自己的话解释伦理学家的那句“敬畏生命的伦理否认高级和低级的、富有价值和缺少价值的生命之间的区分。” (6分)
19.(1)文中的心理游戏都很类似,作者分别举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例子,是否重复雷同?为什么?(3分)
(2)为何又提到澳洲少女的反应?(3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3题。
蔡元培的北大时代
黄艾禾
①北大因为蔡元培,从此确立其现代传统和校格。而蔡元培也因北大,成为中国伟大的教育家。
②1916年时的北大,虽然已经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其作为“皇家大学”的官僚气与衙门气依然浓厚。在教员中,有不少是北洋政府的官僚,这些教师即使不学无术,也受到学生巴结,以便日后自已当官仕途方便。陶希圣先生对那时的北大曾有这样的回忆:“民国初年。贵族子弟仍然不少。……两院一堂是八大胡同受欢迎的重要的顾客。一堂就是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北大的这种腐败名声,蔡元培早有所闻,朋友们也劝他不要去,担心他“进去了,若不能整顿,反于自己的名声有碍”,然而蔡元培内心里已经下定决心。实际上,“教育救国”的理念,是蔡元培自戊戌变法失败后一直坚信不移的信念。
③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接受了北洋政府大总统黎元洪的北大校长委任状。1917年1月4日,蔡元培赴北大上任。据当时正在北大上学的顾颉刚的回忆,到任那天,校工们在门口恭恭敬敬排队向他行
上一篇:
200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
下一篇:
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标签:
苏教版
高二
选修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江苏省通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0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