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060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0]
2008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08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卷
命题人: 曾  奇          审题人:陈 波
时  量:150分钟          总  分:150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悚然 (sǒnɡ)      赝品 (yàn)      嫠妇(lì)      面面相觑 (qù)  
  B.誊写 (tén)       扁舟 (piān)     神龛(kān)     横槊赋诗 (shuò)
C.寒伧 (chen)      眼眶 (kuànɡ)    庾毙(yǔ)      负土累石 (lěi)  
D.两讫 (qì)        舳舻 (zhú)      窸窣 (sū)       门衰祚薄 (zà)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中国人历来讲究礼上往来,于是每逢年节便有“礼”往来穿梭,甚至于发生“礼”游一圈终又回到起点的怪事。
B.“生当殒首,死当结草”。这个排偶句,通过生与死的并连,表现了李密一定要报大恩的诚心。 
C.选秀结束后,姚明给易建联打电话说:“即来之,则安之,选秀就这样。起码挣着钱了,一年280多万美元,你想想这个安慰自己,心里就不难受了。”
D.老赵边吃哈密瓜边对他儿子说:“你明天帮我写一份招聘启事,哈密瓜马上要上市了,我需要招聘两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来帮忙卖瓜。”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督导组康淑清同志听到群众反映后,及时将情况反映到社区党委,社区党委马上召开班子会议,纠正对群众生冷硬顶的作风,坚决杜绝此类事情不再发生。
B.春节晚会上,港、台、大陆三地艺术家同台演出,那些文艺节目、舞蹈、小品、相声等受到观众一致好评。
C.面对已经没有什么开拓意义的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扩张,进行一场国际化突围,确实是冯小刚眼下的当务之急,否则长期下去,他能被“地域化”这三个字弄出病来。
D.为了促进和规范青年志愿服务,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推进和谐社会,保障青年志愿者及其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特制定本条例。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和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人是伟大的,然而自然更伟大。人相对于天地宇宙,只能是沧海一粟。
B.风格鲜明、体系完整的徽州文化,在洋洋洒洒的中华地方文化中独树一帜。
C.姐姐性格孤僻,而我性格活泼,我和她之间话极少,向来井水不犯河水,互不干扰。
D.在严打斗争中,公安干警发扬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在一次追捕贩毒分子的行动中,他们暴虎冯河,与贩毒分子进行激烈的枪战,仅半个小时就将其一网打尽。
5、依次填入下面文段中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
   倾听,是一扇通往音乐之神的大门。倾听,为我贫穷的岁月留下了欢乐。那时,我坐在被雪埋得很虚的山坡上,                 那是我从未听过的一些声音,它让我站立不安,  它让我血流加快,它让我骨头发热,它让我神不守舍。我不知道,宇宙的深处,也有自己的声音,也有用声音构架生命的信息桥。


浏览完整试题    ①可以想象,羊有多少寂寞,我就有多少寂寞
    ②就在我鞭子一扬的时候,一种隐秘的声音,通过长长的鞭梢,传至我的耳朵
    ③除了羊蹄踩雪的声音,万物中更多的声音,几乎都被雪冻僵了
    ④我只有倾听,在羊蹄踩雪的声音以外,挣断头发地倾听
    A.④①③②       B.①④②③      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 6一9 题(12分,每小题3分)
网络成瘾综合症“网瘾”即“互联网成瘾综合症”,英文简称为IAD。它是对网络的一种过度依赖,表现为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网上操作时间超过一般的限度,以此来获得心理满足;患者即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仍无法自控。当网络依赖失控,对人产生负面影响的时候,我们就把它当作心理上的一种障碍来看待。
网络成瘾的判定标准常用的有三个:一是连续一个月以上每天上网玩游戏 4一6 个小时,严重影响了工作和学习;二是认为上网能得到快乐;三是不上网就会出现躯体症状,如头痛、出汗、烦躁不安等,但一坐到电脑面前,这些症状就立刻消失。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享受它带来的便捷、高效的同时,也应充分认识到它的负面影响。科学家一组最新统计数字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目前全球6亿多网民中,约有3740万人患有某种形式的网络心理障碍,约占网民人数的 6 %。据悉,中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症发病率高达15%,人数高达 544 万,互联网已成为部分青少年的“电子海洛因”。这部分人在网上的冲浪体验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对网络的心理依赖,随着每次上网时间的不断延长,这种依赖越来越强烈。这种不自主的强迫性现象已被称为“网络成瘾综合症”。
“网络成瘾综合症”的主要表现,就是因为过分依赖网络,而失去对现实生活的兴趣。国内外的研究表明,青少年长期沉湎于网络中,除影响头脑发育外,还会导致植物神经紊乱、激素水平失衡,使免疫功能降低,引发紧张性头疼、焦虑,甚至导致死亡。
调查发现,网络游戏已成为青少年上网首选。网络游戏一般以“攻击、战斗、竞争”为主,未成年人长期玩飞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游戏,会模糊道德认识,淡化虚拟与现实的差异,误认为通过伤害他人而达到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
网络成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网络传播的特点,使它比物理世界的人际传播更轻松。网络使用者人格中的某些缺陷,使他们更易沉迷于网络。现实生活压力过大,导致一些人沉溺于网络,在虚拟空间里寻求安慰和减压。社会形态转型时期,生活中的未知变量太多,如工作上的失落、社会交往挫折、科技进步带来的伦理难题等,压力骤增。人们迫切需要一个宣泄减压的宽松环境。网络成瘾实际上是暴露了目前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把网络成瘾的症结完全归于网络的使用者,是不够全面的。
那些内向敏感、现实人际交往困难的人,易沉迷于网络。例如一位女性说:“在网上,我会主动与我不认识的男士说话,这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所以,提高他们的现实交流沟通能力,重塑自信是摆脱“瘾症”的治本之途。
心理学家对网络使用者及其家属还提出以下建议以预防“网络成瘾综合症”的发生:(1)严格控制上网的时间,一天不宜超过 6 小时;(2)每天应抽出 2一3 小时与家人和同事进行现实交流;(3)一旦发现有“网络成瘾综合症”的各种症状出现,家属要强行限定患者上网的时间并积极寻求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 
6、下列对“网络成瘾综合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一种英文简称为 IAD 的病症。 
B.是一种上网者即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仍无法自控的心理障碍。 
C.是一种让上网者只喜欢上网而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的病症。 
D.是一种上网者随着每次上网时间的不断延长而对网络依赖越来越强烈以致不能自拔的强迫性心理障碍。 
7、下列属于“网络成瘾综合症”判定依据的一项是 (    )
A.连续 30 天以上每天上网玩游戏超过 4 小时。 
B.上网者在上网中得到了极大的快乐。 
C.上网者出现如头痛、出汗、烦躁不安等躯体症状。 
D.上网者植物神经紊乱,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降低。
8、依据原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成瘾者会淡化虚拟与现实的差异,误认为通过伤害他人而达到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 
B.目前全球6亿多网民中,约有3740万人患有某种形式的网络心理障碍,其中青少年网络成瘾症发病率高达15%。 
C.研究表明,网络成瘾者大多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从而形成对网络的过分依赖。 
D.网络成瘾实际上是网络使用者人格缺陷和当前一些社会问题共同作用的结果。 
9、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成瘾者在现实生活中不会主动与人说话,在网上却恰恰相反。 
B.对那些内向敏感的孩子家长每天要抽出 2一3 小时与孩子进行交流,这样就有可能预防网络成瘾症的发生。 
C.如果某人一天上网时间超过 6 小时,那么我们就可以判定其患上了“网络成瘾综合症”。
D.网络游戏已成为青少年上网首选目的,所以只要禁止发行那些以“攻击、战斗、竞争”为主题的游戏,就可以解决“网络成瘾综合症”。
三、文言文阅读(共21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西湖香市
明•张岱
  西湖香市,起于花朝,尽于端午。山东进香普陀者日至,嘉湖进香天竺者日至,至则与湖之人市焉,故曰香市。
    然进香之人市于三天竺,市于岳王坟,市于湖心亭,市于陆宣公祠,无不市,而独凑集于昭庆寺。昭庆寺两廊故无日不市者,三代八朝之古董,蛮夷闽貊之珍异,皆集焉。至香市,则殿中边甬道上下、池左右、山门内外,有屋则摊,无屋则厂,厂外又棚,棚外又摊,节节寸寸。凡胭脂簪珥、牙尺剪刀,以至经典木鱼、伢儿嬉具之类无不集。


展开余下试题    此时春暖,桃柳明媚,鼓吹清和,岸无留船,寓无留客,肆无留酿。袁石公所谓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已画出西湖三月。而此以香客杂来,光景又别。士女闲都,不胜其村妆野妇之乔画;芳兰芗泽,不胜其合香芫荽之薰蒸;丝竹管弦,不胜其摇鼓欱笙之聒帐;鼎彝光怪,不胜其泥人竹马之行情;宋元名画,不胜其湖景佛图之纸贵。如逃如逐,如奔如追,撩扑不开,牵挽不住。数百十万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日簇拥于寺之前后左右者,凡四阅月方罢。恐大江以东,断无此二地矣。
崇祯庚辰三月,昭庆寺火。是岁及辛巳、壬午洊饥,民强半饿死。壬午虏鲠山东,香客断绝,无有至者,市遂废。辛巳夏,余在西湖,但见城中饿殍舁出,扛挽相属。时杭州刘太守梦谦,汴梁人,乡里抽丰者,多寓西湖,日以民词馈送,有轻薄子改古诗诮之曰:山不青山楼不楼,西湖歌舞一时休。暖风吹得死人臭,还把杭州送汴州。可作西湖实录。
(选自《陶庵梦忆》)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独凑集于昭庆寺                    凑:聚集
 B.山色如娥,花光如颊                  娥:美女的蛾眉
 C.而此以香客杂来,光景又别            光景:时光
 D.民强半饿死                          强半:大半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起于花朝,尽于端午                  月出于东山之上
 B.以至经典木鱼、伢儿嬉具之类无不集    舅姑毁黜以至此
 C.不胜其泥人竹马之行情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D.凡四阅月方罢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12、下列各句中,不能证明恐大江以东,断无此二地矣的一项是(    )
 A.厂外又棚,棚外又摊,节节寸寸
 B.岸无留船,寓无留客,肆无留酿
 C.日簇拥于寺之前后左右者,凡四阅月方罢
 D.暖风吹得死人臭,还把杭州送汴州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嘉湖进香天竺者日至,至则与湖之人市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逃如逐,如奔如追,撩扑不开,牵挽不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但见城中饿殍舁出,扛挽相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该文前三段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写到了熙熙攘攘的人群,湖光山色的明媚,丝竹管弦的悠扬,极尽西湖香市的热闹场面。试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诗文赏析和古诗文默写(11分)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①作者漫游在长江下游一带。  ②襄水,古属楚国。  
(1)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的特点的?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的第二、三联是如何抒发作者的思乡之情的?请作简要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古诗文默写(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陈情表》)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春的感知
严 阵
前些天友人从江南为我带来几株兰草,并附来一封短信,信上说:从电视上看到,北京正在下雪,而此时的江南,却已春意浮动,因此希望通过这几株兰草,给我带来一些春的感觉。
友人带来的兰草,是放在蒲叶编织的包里外加草绳裹起来的,所以虽经路途遥远,我打开时,包里的泥土却依然保持着江南空气里的那种柔润。看到兰草根部的那一团褐里透红的泥土,我不由想起江南那些如淡墨一样微微隐现于云影中的小山,我想,正是这些小山,正是这些小山的泥土,培育出了我面前的这些兰草吧。
当我把这几株兰草,小心地栽进一只青花瓷盆里时,才发现兰草的根部居然已经发出几支小小的尖尖的裹得紧紧的青玉一样的花苞,看到这几支在窗外皑皑白雪映照下显得极其珍贵的花苞,想起胡适先生有关兰草的那首诗以及他面对从山中带来的兰草,一日看三遍,苞也没一个的失望和无奈,我不由感到春色乍然光临的那种幸运和喜悦。
我想,这也许正是友人不远千里为我带来兰草的用意所在吧!其实我们中国人历来讲究节气,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将全年划分为二十四个段落。节气一到,大地春回,又有何处何地不在春天的萌动之中呢?因此,面对这几株兰草,我不免浮想纷涌。
那么,雪里也有春色吗?有的。只要大的气候到了,雪里也充满春意,你看到那些雪里的白杨吗?它戴雪的梢头,正孕满了三春的绿意。你看到那些冰上的垂柳吗?它挂冰的枝条,正蕴含着柔情万千。你看到那些梅园吗?你看到那些竹园吗?你看到那些樱桃园吗?你看到那些玫瑰园吗?此时此刻,它们也都在或深或浅的积雪里,忙碌地编织着它们春天的梦境,它们知道,在这个新的春天里,人们需要多少梅花,人们需要多少绿竹,人们需要多少樱桃,人们需要多少玫瑰。
那么,风里也有春色吗?有的。把皮帽摘下来,把棉帽摘下来,你便会感觉到这些依然带有寒意的风里,正怎样百般地将你爱抚。你的发丝、你的衣袖、你的领口以及你的每一粒纽扣上,都会悄悄留下它带来的有着二十四番花信的憧憬。难道不是吗?千万不要错过,不要错过此时此刻正从我们身边似乎是默默的但却是一涌而过的人间最美丽最值得品味的风景。
那么,雨里也有春色吗?有的,把沉重的雨衣收起来,把雨伞也收起来。不要遮住那些雨,不要挡着那些雨,去接受那满面的嫣红吧,去接受那满身的姹紫吧。要知道,此刻在你面前出现的每一颗雨点里,都藏着一个开放的故事,此刻在你面前消失的每一阵雨声中,都留下了一片发展的辉煌。


展开余下试题你知道山也有声音吗?你知道我们所有的山脉,此刻正在说什么吗?你当然知道水声,但你知道我们所有的水系,此刻正在说什么吗?那些美玉,那些青瓷,那些琴弦,那些绘画,那些溶化,那些凝固,那些打造,那些建筑。那些普普通通的车轮,那些普普通通的道路,那些普普通通的脚印,那些普普通通的汗水和泪水,还有那些几乎司空见惯的普普通通的微笑里,普普通通的握手里和普普通通的呼吸里,都布满了留待你去解密的这个正在到来的全新的春天的数码。
你注意到南极冰盖上那一面正在飘动的五星红旗吗?
应该说,所有这一切,都蕴含在我面前的这些欲开未开的兰草的花苞里。
由此,我不由深深地感谢送我兰草的这位江南友人,因为这时我才知道,他送给我的,决不仅仅是几棵兰草,也决不仅仅是一种春的感觉,而是一个人足以永生珍惜的对春天的感知。
1、 作者写“春的感知”,为何要从几株兰草写起?(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第三段由眼前的“兰草”想到了胡适的有关兰草的诗及其看兰草的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兰草,作者纷涌了哪些“浮想”?(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从整体构思来看,这些“浮想”间有何关系?(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写道:“他送给我的,决不仅仅是几棵兰草,也决不仅仅是一种春的感觉,而是一个人足以永生珍惜的对春天的感知。”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对《春的感知》这篇文章进行赏析,300字左右。(14分)
(1)试析《春的感知》的语言特点
(2)试析《春的感知》的主题思想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湖南有句土话,叫“霸蛮”。“霸蛮”是湖南人的性格,也是湖南人的精神。“霸蛮”不是霸道,也不是“野蛮”。言人之所不敢言、不能言,为人之所不敢为、不能为,可称作“霸蛮”;坚韧不拔,果敢刚毅,开拓进取,不怕鬼,不信邪,也可称作“霸蛮”;“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是“霸蛮”;“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是“霸蛮”;“打脱牙齿和血吞”,“不到长城非好汉”,是“霸蛮”。当然,认死理,死认理,即使撞到南墙也不回头,也是“霸蛮”。世界上的事情很多,有的要“霸蛮”,有的就霸不得蛮。
请联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漫话‘霸蛮’”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
1.答案:C(A .嫠妇lí B.誊写 ténɡ D. 门衰祚薄 zuò )
2.答案:D(A. 礼上往来—礼尚往来B. 生当殒首—生当陨首 C. 即来之—既来之)
3.答案:C(A.不合逻辑,“坚决杜绝此类事情不再发生”可改为“坚决杜绝此类事情的再次发生”,或“以使此类事情不再发生”。B.属种概念并列的逻辑错误,“文艺节目”是种概念,“舞蹈、小品、相声”是属概念,二者不能并列,第二个分句改为“那些舞蹈、小品、相声等文艺节目受到观众一致好评”。 D.成分残缺,在 “推进和谐社会”后加上“推进”的宾语“建设”。)
4.答案:A (A、“沧海一粟”指大海中一颗谷粒,比喻非常渺小。与句意相吻合。B、“洋洋洒洒”:形容写作时挥洒自如或文章篇幅很长。 C、“井水不犯河水”指互不干扰,界限分明,不相联系。多用在界限分清,各管各的,没有理由侵犯对方的情形时。此处与后面重复。D、“暴虎冯河”比喻冒险蛮干,有勇无谋。) 
5.答案:C (从③“几乎都被雪冻僵了”方能照应前面的。我坐在被雪埋得很虚的山坡上”可知③应该放在最前面,于是排除了A、B两项;由④“倾听”后面只有接上②“……隐秘的声音……传至我的耳朵”可以排除D项)
6.D (其它三项概括都不全面) 
7.A ( A项由原文“连续一个月以上每天上网玩游戏4一6 个小时”可知;B项原文为“认为上网能得到快乐”; C项原文还有“但一坐到电脑面前,这些症状就立刻消失”的表述;D项不属于网络成瘾的判定依据。) 
8.D ( A项原文指的是“未成年人”,并不是指所有的网络成瘾者;B项“青少年网络成瘾症发病率高达巧%”指的是中国青少年;C项颠倒因果,应该是“因为过分依赖网络,而失去对现实生活的兴趣” ) 
9 . B ( A、C项的说法都过于绝对,D项中以“攻击、战斗、竞争”为主题的游戏的发行并不是网络成瘾的根本原因,所以推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2008年高二”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