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923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23]
抚顺市普通高中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
  抚顺市普通高中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
教学质量检测
高 一 语 文 试 题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 分
分数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26分)
一、(共10分  每小题2分 )
1.选出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    )
A.租赁(lìng) 档(dàng)案 褒(bāo)义词 果脯(fǔ)蜜饯
B.一爿(pán) 忖(cǔn)度 涮(shuàn) 羊肉 怙(hù)恶不悛
C.笑靥(yè) 顷(qīng)刻 汗涔(cén)涔 叨陪(tāo)鲤对
D.迂讷(nè) 慨叹(kǎi) 刽子手(guì) 酩酊(dīng)大醉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A.赌博 通宵达旦 山青水秀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B.晏会 良辰美景 真知灼见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C.文采 趋之若鹜 委糜不振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D.分量 信笔涂鸦 相辅相成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每每看到现有教育中存在着的问题,我只能________嗟叹,仿佛现有的教育在故意走一条艰辛的路。
(2)、要不要买电脑的事我跟领导说了好多次,可是至今也没得到________。
(3)、“大风暴”作为专业级财务分析系统,可以对一家上市公司的全部财务指标进行深层次的专业分析,_______ 发现财务报表中的虚增虚减成分,_______在第一时间向用户发出预警。
A、暗中       答复       进而/从而       B、暗自      批复      进而/从而
C、暗自       答复       从而/进而       D、暗中      批复      从而/进而
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八十年代以后,学院派古典主义在美国开始盛行,他的设计受到冷落,昔日芝加哥学派的许多同道也都纷纷急流勇退,转入学院派的阵营。
B、对于音像盗版现象,我们将在这次文化市场整顿中依法处治,那些敢于开顶风船的销售商将受到严厉的制裁。
C、大约是诗穷而后工的缘故吧,在北宋许多大诗人没有起来以前,这两位诗人成为诗坛的一对执牛耳的人物,号称“苏梅”。
D、筹建办公室组织专门人员反复论证,从长计议,确定二桥通航标准为满足万吨级海轮安全航行的要求。
5.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从大量观测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测。
B.我校举办的物理、生物、化学三个竞赛班,获得了国家级二等级、省级一等奖、市级一等奖等奖项。
C.满山遍野到处都是水果:梨呀,苹果,柿子……
D.本报《没有苗圃的园丁》一文,报道了宁夏海原县一位代课教师每月只拿50元工资,在没有校舍的情况下挤出自家一间房坚持办学的感人事迹。
评卷人 得   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共8分   每小题2分)
锌与人体
在人类的食物中,不论是动物性食物还是植物性食物,几乎都含有锌,但品种不同含锌量有很大差异。一般情况下,动物性食物内锌的生物活性大,较易吸收和利用;植物性食物含锌少,且难以吸收和利用。这是因为谷物中含有较多的植酸(6-磷酸肌醇),能与锌结合成难溶性植酸盐,阻碍锌的吸收;而发酵后的食物中植酸(6-磷酸肌醇)已被破坏,因此鼓励提倡食用发酵食品。另外,食物越是精制,烹调过程越是复杂,锌的丢失也越严重。在天然食品中,含锌的食物源较广,各种瘦肉、动物肝脏、蛋类、花生、核桃、杏仁、可可中锌含量较高,一般都在20毫克/公斤左右,尤以牡砺肉与鲱鱼中含锌量最高,超过1000毫克/公斤,可称“含锌食品之冠”,请注意选食。


浏览完整试题人们已知食物在加工过程中会伴有维生素的损失,如谷物在精制过程中B族维生素损失较多;现在人们又注意到,食物在加工过程中一些必需微量元素的丢失也十分可观。分析表明:将小麦精制成上等面粉后,仅保留了原小麦21%~31%的锌。从营养学的角度看,“食不厌精”的观点是片面的。有资料表明,在我国儿童中微量元素锌及铁缺乏占有相当比例,这是因锌、铁摄入不足以及生物利用度差所致。此外,由于植物性食物中的植酸在机体内可同锌结合面干扰肠道对锌的吸收,所以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国家易出现锌缺乏症。Prasad等人曾经证明,中东、南美、印度等以谷类为主食的国家中,因锌摄入不足,出现生长迟缓、性机能减退及贫血症等患者,病人血清锌浓度仅为正常人的2/3,而在用锌治疗后取得了奇迹般的疗效。
现已知缺锌会使人产生味觉减退与厌食,但过量摄入锌同样会损害味觉系统。在口服锌剂进行治疗的成人中,也有味觉减退和味觉障碍发生者,患者告知其吃食物的感觉“味同嚼蜡”。此时只有立即停止补锌才可恢复,这说明过量摄入锌同样会损害味觉系统。
酸性介质可促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如烹调中使用醋可明显提高钙、铁、锌等的利用度。多种微量元素的乳酸盐、氨基酸盐较易被人们吸收,因此发酵乳制品──酸奶制品也是被充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良好来源。
总之,人体缺锌时,对锌的吸收率会大大提高,因此,补锌后疗效显著。待症状改善后,应及时调整口服锌的服用量,最好停药而借助富锌食物来补充。
6.对第1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所有的食物中都含有锌,不过,品种不同的锌的含量也不同,各种瘦肉、动物肝脏、杏仁、可可等食物中锌含量较高。
B.鼓励提倡食用发酵食品,是因为发酵后的食物中植酸被破坏,利用锌的吸收。
C.牡砺和鲱鱼因其锌的含量最高,超过1000毫克/公斤,而被称为“含锌食品之冠”。
D.即使是富锌食物,越是精制,烹调过程越是复杂,锌的丢失也越严重。
7.对画线句子的观点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国饮食传统之一“食不厌精”是我国儿童微量元素锌及铁缺乏症产生的主要原因,应从小改变饮食习惯。
B.食物在加工过程中,维生素及一些必需微量元素会损失,食物的营养价值降低,“食不厌精”的观点是片面的。
C.常年吃精细食物,会使人血清浓度降低,出现贫血症状,有的仅为正常人的2/3。
D.作者以小麦的精制过程为例,证明精制过程不但会使锌的含量大大降低,而且使维生素B的含量损失殆尽。
8.对有关“补锌”问题的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牛奶中虽然含锌量不少,但不易吸收,而发酵乳制品──酸奶制品却是补锌的良好来源。
B.补锌过量后,吃食物时的感觉会是“味同嚼蜡”,应立即停止补锌才可恢复。
C.酸性介质可促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故烹调时可多使用醋来提高钙、铁、锌的利用度。
D.人的机体具有较强的调节功能,当锌含量不足时,会从食物中大量摄取,一旦满足之后,又会自动停止,以保持平衡。
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动物性食物内锌的生物活性大,易于吸收利用,所以提倡多吃动物性食物,少吃植物性食物,以免出现锌缺乏症。
B.对出现生长迟缓、性机能减退及贫血症的患者,可通过用锌治疗来取得奇效。
C.现已知缺锌会使人产生味觉减退与厌食,专家通过研究分析,认为过量摄入锌也有可能损害味觉系统。
D.人体对微量元素的需求有度,要合理补充,儿童生长迅速,对锌的需求量大,但最好借助富锌食物来补充。
三、(共8分   每小题2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0—13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万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
B、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
C、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因为)
D、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万之众(率领)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执敲扑而鞭笞天下。(连词,表前一动作是后一动作的方式)
B、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结构助词,的)
C、以弱天下之民。(连词,表目的,译作“来”)
D、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以之为,把它作为)
 12、下面句中划线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吞二周而亡诸侯          B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外连衡而斗诸侯          D履至尊而制六合


展开余下试题1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中,“六世”指的是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
B、秦向南夺取的“百越之地”,指的是古代越族居住的江、浙、闽、粤各地,统称百越,也叫百粤。
C、“亿丈之城”,指的是“华山”,“不测之渊”指的是淮河。
D、“自以为关中之固”,“关中”指的是函谷关。 
                          第Ⅱ卷(共74分)
四、(共14分)
14、(6分)
(一) 用“/”给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2分)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皆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2分)
 
⑵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2分)
15、填写下列各句的上句或下句(4分)
①、 风急天高猿啸哀,                                     。
(杜甫《登高》)
② 、云树绕堤沙,                       ,                      。
(柳永《望海潮》)
③ 、莫听穿林打叶声,                                         。
(苏轼《定风波》)
④、可堪回首,                                     ,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答: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文意也可通。你觉得哪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
答:
五、(共12分)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17—20题。
沙 之 聚(节选)   
                     张抗抗
       
去敦煌不全是为了莫高窟。我明白,却不能说。其实心里惦念了很久的,是茫茫大漠中那座神奇的鸣沙山。
       人说在清朗干爽的风天,傍晚时分,在山脚下能听见沙子呜呜的鸣响。伴着月牙泉汩汩的水声,这鸣沙山就是沙漠中的音乐之城。
       血红的夕阳隐去山后,天空纯金一般烁亮。鸣沙山从尘埃中静静显露,眼前是一片混沌的金黄。也许最初的创造只是出于一场无意的游戏。千古寂寞,朔风把大山和岩石揉成沙砾,然后又把白灼的细沙重新捏成一座山岩——当鸣沙山成为鸣沙山之时,它已是一群雄健而威武的西北汉子,壮硕的脸膛上刻着重重深邃而峻峭的线条。绵延的山脊如一道锋利的刀刃,挎于腰间、举过头顶。曾在梦里见过许多回鸣沙山,在这一刻却忽然变得不那么真实——曾有过千姿百态的想象,可就是没有想到,一座沙子聚成的山,居然能聚得如此坚实如此刚硬如此有棱有角如此轮廓分明。
       那沙子是如何一粒粒汇拢堆积聚合又浑然一体地升高壮大的呢?
       我读不懂鸣沙山
       脱去鞋袜,光脚走上沙丘。沙极细且柔软,有一种温热的暖意,从脚跟缓缓浮起。沿着山脊上坡,瘦削的山顶如地平线在远天呼唤。沙中的脚窝很深,却不必担心会陷落,沙窝似有弹性,席梦思般地托着,起起伏伏,沉沉浮浮,跳着即兴而随意的舞蹈,在自己身后扔下一长串荡逸的脚印……
       忽然恍悟,沙山原来还很温柔。
       ……
       夕阳已完成沉落。月亮从大漠尽头悄悄升起,沉浸在月色中的沙山,如海上飘流的冰峰。烟笼雾绕,白璧无瑕。
       人,生性也许是喜欢玩沙的吧,那是一个童年的游戏,也是成年后过于放纵的渴望。
       于是伙伴们都索性纵身跃入沙海,身体自是滑板,双手代桨,一个个挂在陡峭的沙坡上,前前后后只见憧憧的人影晃动,像一座座移动的沙丘。
       月色迷茫,星星深远,亘古大漠,冷峻寂然。有凄凉的风,从沙底一丝丝透出来。那个时刻,我相信永恒。
       前来膜拜沙山的人,几乎每个人都要从沙山上带走些许沙子,沙子藏在鞋里衣里头发里,带到山下,带回他来的那个地方。可是,为什么这鸣沙山竟然未被络绎不绝的游人踩塌?它一日日依然如故,巍然耸立,每日里流失的沙子,为什么竟没有使它低矮下去呢?
       我仍然读不懂鸣沙山。
       有人说,当第二天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游人留在鸣沙山上那一行行凌乱的脚印,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鸣沙山又恢复了原状——杳无人迹的雪峰、缎子般的金沙滩。舒缓而坦然,没有一丝波纹和皱褶。
       是月牙泉的女神,在黑夜里辛劳而奇巧的创作吗?
       是沙漠的精灵,不厌其烦的一个游戏吗?
       也许是来去无踪的风,是风之手,在人们歇息之时,抚平了沙山的每一道印痕,又将沙子驱赶回它们原来的位置,将它们重新凝聚、重新整合、重新磨砺。每日每日,风都在这样不知疲倦地完成着它手中不朽的雕塑。
       所以鸣沙山每天都是新的。
       人们难以察觉风的工作。人们不会知道,沙子也是可以塑造的。不是用强力粘合剂,不是用万能胶,更不是用强于“沙”的水泥,而就是用这无形无状无色无味的风。当人们发现风儿揉捏了修复了再造了沙山时,风,已飘然而去。
于是我再次仰视再次攀临鸣沙山,在这西域的吉祥宝地,风,已成为聚合物的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它来去随缘,挥洒自如,从不刻意而为,却能移山搬山,还能潇洒地在沙山上拨响它的琴弦。
沙之聚,有自由的风之手。那么人心呢?人心之聚,更求八面来风。若是一盘散沙,解铃还须系铃人——风聚沙,便是一个顺其自然、循序渐变的演进之途。想必是,当风渗透了沙子的心,风的需要成为沙子的需要时,沙子就自己走动起来,舞蹈起来,最后完成它的屹立。
声声驼铃,在大漠上丁东远去。鸣沙山,却无言。
17.节选的文章中二次提到“读不懂鸣沙山”,试分析每一次读不懂的原因。(4分)
答:第一次:
                                                                        


展开余下试题第二次:
18.理解下面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义。(2分)
“当风渗透了沙子的心,风的需要成为沙子的需要时,沙子就自己走动起来,舞蹈起来,最后完成它的屹立。”
答:
19.本文的作者借“沙之聚”的景象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2分)
答: 
20.选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这篇文章的思路是很清晰的,先写读不懂鸣沙山,再写理解“风聚沙”,最后写由此而产生的感悟。
       B.本文为我们展示了鸣沙山奇异的景色,它既雄伟威武,又温情脉脉,虽不断受损,却依旧巍峨,这一切,全赖风之力。因此,作者写沙,实际上是“借沙写风”借景抒情,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C.综观全文,虽然作者意在写风聚沙,写人心之聚,但用了很多笔墨写“读不懂鸣沙山”。这是因为鸣沙山是风塑造的,把鸣沙山的奇异之处,令人读不懂之处写出来,其实就是在写风的力量之大,最后再写“风聚沙”就水到渠成了。
       D.本文寓说理于写景之中,理与景融为一体,含蓄深沉,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E.本文的语言如诗如画。这不仅表现在写景的时候作者能写出诗一般的意境,还体现在文章的语言方面,句式工整,字数相同,叠词运用自如,夸张、比喻修辞生动形象,使语言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评卷人 得   分

六、(共8分)
21、将下列六个句子按合理的顺序加以排列。(3分)
①陶醉在人们对她的赞美和羡妒所形成的幸福的云雾里。
②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
③陶醉于成功的光荣。
④她狂热地兴奋地跳舞。
⑤陶醉在妇女们所认为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
⑥沉迷在欢乐里,什么都不想了。
答:正确的排序依次是:                        (只填序号)
22、改写下面的句子,把排比句放到最后,不要再用否定词,但不改变原意。(3分)
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
答:
23、阅读下面一则《渔夫和小鱼》的寓言,用一个深刻而精练的语句总结寓意(不超过10个字)(4分)
有条小鲤鱼还只是个鱼苗,被渔民在河边捉住了。“权当充数吧。”渔民看着这抓到手的小鱼说,“这也许是盛餐的一个好预兆,就把它放在鱼篓里吧。”可怜的小鲤鱼对渔民说:“我能做成什么菜呢?您顶多够吃半口,放了我让我长成大鱼,当您重新捉到我,还可卖个好价钱。不然的话,您得促上百十条我这样的鱼,才够您做成一个菜,那太费神了。听我的,这真没多大意思。”“没什么意思?算了吧!”渔民说,“鱼啊,你这么漂亮,还挺会说的,可你是枉费口舌了,你到油锅里去吧,今晚我就会把你油煎了吃掉。”
   答:
七、阅读下文,按要求完成24题。写作(40分)
24、请对一枚掉在地上的硬币展开想象,写一篇文章。标题、主题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二、三题共26分,每小题2分)
一、(10分)
1、B(A项“租赁”lìn;C项“顷qǐng刻”;D项“酩酊dǐng”)
2、D(A项应为“山清水秀”;B项应为“宴会”,C项为“委靡”)
3、C(①“暗自”指私下里。“暗中”指黑暗之中或背地里。句中没有“背地里”之意,应选“暗自”。②“批复”指对下级的书面报告批注意见答复。“答复”指口头或书面回答别人的问题或要求,也指回答的话。从语境看,这里应选“答复”。③“从而”是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进而”表示继续往前,进一步。这里应选“从而/进而”)
4、C(“急流勇退”比喻在为官得意时当见机及时引退,以保全自己,用在此处不妥。B“开顶风船”指百折不挠地勇于向各种困难作斗争的精神和作法,用在此处不当。C“执牛耳”指某一领域的领导人物,用在此处恰当。D“从长计议”指慢慢多加商量,不急于做出决定,用在此句中不合语境)
5、D(A项缺少主语,应改为“大量观测的事实告诉我们……”。B项句义不明,应在“获得”前面加上“分别”。C项属状语多余,删去“到处”。)
二、(8分)
 6.A  (A中“所有事物都含有锌”与原文“几乎都含有锌”不符)
7.B  (A中对原因解释有误,应该是锌、铁摄入不足以及生物利用度差所至)
8.D  (原文中无根据,且与事实不符)
9.D  (A“少吃植物性食物”无根据;B中所列症状并非都因缺锌引起,所以用锌治疗未必都有奇效,C“有可能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抚顺市普通”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2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