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日常阶段测试

阅读:902  
标签:苏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日常阶段测试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02]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2007-2008学年度高二语文第二次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2007-2008学年度高二语文第二次阶段性测试卷
注意事项
本试卷由必考题、选考题、写作三部分组成。分值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前,请务必将学校、姓名、考试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纸指定区域内作答;本次考试的八道选择题另按指定的序号填涂到答题卡的相应位置;考试结束,交回答题纸。
必考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选择题序号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3分)
A、氛围(fèn)    豢养(huàn)    狡黠(xié)   有条不紊(wěn)
B、框架(kuàng)  埋怨mái        喋血(xuè)   返璞归真(pǔ)
C、愠色(yùn)    脖颈(jǐng)    伺候(cì)    量体裁衣(liáng)
D、剥皮(bāo)    记载zǎi         剽窃(piāo)  强颜欢笑(qiǎng)
2、(选择题序号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由著名华人导演李安执导的影片《色•戒》在第4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的角逐中当仁不让,一举夺得包括“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和“最佳剧情片”三个重要奖项在内的七项大奖。
B、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人与人之间形成一团和气的良好氛围,始终是先贤圣哲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理想。
C、《论语》的章节简短,通过对话以直陈观点为主,较少运用比喻;《孟子》的章节则较长,善用比喻多用比喻,从而使文章具有一种翻云覆雨的气势,感情更洋溢饱满,说理也更深刻透彻。
D、六国本来结成合纵联盟对付秦国,秦国采取了“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六国最终灭亡。事实证明,六国不应该也不可能独善其身。
3、(选择题序号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面对本单位需求的专业技术人员紧缺的局面,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培养人才的工作,另一方面要把现有的中年技术骨干用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B、与打电话相比,使用短信可以避免因措词不当带来的尴尬,也不必因害怕失态而刻意控制情绪,因而沟通起来更加轻松随意。
C、台湾检方在以贪污罪起诉马英九之后,马英九13日18时举行记者会,宣布辞去国民党主席一职,并决定参选2008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
D、当我在比格尔号皇家军舰上充当自然学者的时候,曾深深地被栖息在南美洲的生物分布的一些事实以及该洲现存生物和古生物在地质上的一些事实所打动。
4、下面是为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设计的三条广告词,请从其中选出你认为最佳的一条,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简要说明理由。(3分)
① 现代汉语,一“典”即通
② 规范现代汉语半世纪居功至伟,传播中华文明五大洲声名远扬
③ 一本词典,一位良师,一生收获
最佳的一条是: (填序号)
理由:                                                            
5、根据要求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六个关键词。(6分)


浏览完整试题由于司马迁认识到了,历史终归是“人”的历史,不是“天”的意志史,于是以“绍圣《春秋》”为使命的司马迁抛弃了孔子既定的历史纪年法——编年体,而改用纪传体。这决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观念问题。他对那冰冷的历史巨轮投以轻蔑的一哂,然后满怀慈悲地去关心轮子下的那些泣血的生灵,从而,我们看到,一代一代的人物以及他们对历史必然性的反抗,对自身命运的体认,构成了《史记》的主色调。史学成了人学,必然性成了戏剧性,逻辑的链条崩溃了,生命的热血喷涌而出……
(1)历史纪年法的史学观:           、           、           
(2)人学的史学观:           、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
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史记•管仲列传》)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
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
(《国语•齐桓公求管仲》)
6、(选择题序号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贫穷困难
B、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    不听从命令
C、治国家不失其柄            根本,指治国的准则
D、鲍叔既进管仲              进献
7、(选择题序号5)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B、公子纠败,召忽死之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C、使人请诸鲁            投诸渤海之尾
D、则其管夷吾乎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8、(选择题序号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管仲三次从政为官三次被国君驱逐辞退;三次作战,三次逃跑,鲍叔不认为他没有才能、胆怯,因为知道他背时,家有老母。
B、鲍叔牙虽然缺乏智谋,但他知人让贤,以自己有五个方面不如管仲,极力向齐桓公推荐管仲;齐桓公能听从鲍叔牙的建议,把过去曾几乎致他于死命的管仲从鲁国接回委以重任。
C、对于管仲和鲍叔牙,人们认为,像管仲这样贤能的人不多见,而像鲍叔牙这样能识别人才的人却并不少见。这与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寓意正好相反。
D、管仲不拘泥于小节而以功名不能显扬于天下为羞耻。与管仲同样抱有这种人生态度的还有甘受胯下之耻的韩信、承受宫刑之辱的司马迁、主动尝仇敌粪便的越王勾践等。
9、把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国语•齐桓公求管仲》)
                                                                 
(2)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天下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鲁周公世家》)
                                                                 
(3)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高祖本纪》)
                                                                 
古代诗歌阅读(8分)
10、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注: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排挤。《乌江亭》写于王安石变法革新失败以后。
(1)两首诗分别从什么角度来评价项羽的,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4分)
(2)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和际遇,分析他们各自的写作目的。(4分)
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__________________,衣食足而知荣辱。(《管仲列传》)
(2)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_______________。(蒲松龄)
(3)人固有一死                ,                ,用之所趋异也。
(4)亦欲以                ,              ,成一家之言。
                ,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泰 山 赋
李木生
    阅历过人类全部世纪的泰山,又在反复地翻检二十世纪,并将其永远保鲜地存入记忆之中,任谁也无法动摇它,更不能贿赂它,泰山就这样铁面无私地记下了一百年间人类真实的生活,包括全部细节。
    诺言的雾霾,专制的恐怖,加上人类易于遗忘的天性,有时会使历史面目全非,甚至会让现实也黑白颠倒。但是泰山在这里矗着,背依次第升高的万里大陆,面临翻卷自如的万里海洋。他无言地裸露着真实,一次次纠正似乎早已板上钉钉的定论。那个指鹿为马的赵高,手大也无法遮天。两千多年来,鹿还是鹿,马还是马。
    是哪个星球与地球的野合,孕生了这个地之骄子?一定有过万雷裂变式的幸福的呻吟,一定有过通体红透的痛苦的燃烧,而后在漫天豪雨与倾海怒涛的淬火中,定格成如此超凡脱俗的“这一个”。二十五亿年间,不阿天,不媚世,独立于中国的华北平原之上。
    英雄云涌的世纪,他兴奋的情怀里会悬下百架千架的瀑琴,让风弹奏。更多的是委琐的时代,只有神权合一的宝座和宝座下跪着的灵魂。这时,泰山更加不挠地矗立着,让似乎决定一切的宝座看着,到底还有一个站着的,也让跪着的灵魂领略站着的美丽。
    泰山曾经眼睁睁地看着“利欲”二字,怎样地将一个站立的巨人,腐蚀成一团跪着的侏儒。泰山上的第一块刻石,为李斯所书。当秦王赢政下令逐斥各国人才的时候,是李斯挺身而出,直面威烈的秦王,上了千言的《谏逐客书》。这时的李斯,是巨人的李斯。但是一己的利欲把他的心灵熏瘫了,竟然为了禄位,堕落成与赵高为伍的小人,阿顺苟合胡亥之意,污仁义,咒尧禹,颂残暴。
    李斯之后才一百多年,汉武帝蛮不讲理地将站着的司马迁摁趴在地上。汉武帝像捏碎一个蚂蚁摁倒他又无情地羞辱了他。蒙着最大的羞辱,被摁倒的司马迁,却踉跄着挺着脖梗站了起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身受腐刑的司马迁向命运与朝廷发出的挑战。一个穷而无权身遭残疾的知识分子,终竟写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一部比整个王朝值钱百倍的史诗,也为中华民族树起了一个泰山般站立者的形象。
跪,可说是中国的国粹。也许跪着可以爬一条平坦的仕途,但是跪着的官员怎能治理好一个国家?跪着的大众怎能走进文明的世纪?
于是,站着的人就一个个成为了国家的福音,民族的骄傲,也只有站着的人才真正地为国家为人类留下了传世的文明硕果。从喜马拉雅山到泰山,中国有一道道屹立的山脉;从屈原到鲁迅,中国有一尊尊站立的知识分子;从陈胜吴广到中国工农红军,中国有前仆后继的站立的民众。泰山在,站立的种子就会春风吹又生。
我常常会想象二十五亿年前的那个泰山诞生的时日。穿透兆亿年的混沌,横空而立,一身的岩浆。燃做红透的旗帜。从此成为人类最古老也最新鲜的歌谣,哪怕梦魔如磐,风雨如磐,都终究在它与旭日的面前败阵。它和人类共同经历着一世世生活的沉重,一辈辈生旅的磨难,仍然天天以自己屹立的身躯,豁然撑起无垠的天幕,接生旭日,报告光明与希望,也向世界袒开天幕样无垠辽阔的胸襟和胸襟中无比自由的心。
黎明,站在地球之巅的泰山,为宇宙司晨。
啊,泰山,我的泰山!
12、文章前三段着重刻画了泰山的哪两个特征?(4分)
13、文中对李斯和司马迁的写法有何不同?文章写这两人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6分)
14、请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6分)
(1)英雄云涌的世纪,他兴奋的情怀里会悬下百架千架的瀑琴,让风弹奏。
 
(2)泰山在,站立的种子就会春风吹又生。
 
15、文章前后两处写到泰山的诞生却不给人重复的感觉,为什么?(4分)
选考题
以下四、五两大题中选择一道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目
《史记》的书生私见
费孝通
①我一生读书、教书、译书、著书,识字以来,除不得已外,70多年来,和书须臾不离。自称书生,当不为过。说来也难以自信,尽管我的小小书斋满架、满橱、满桌、满壁、满地都是图书报刊,但我常挂记在心头的书并没有几本。细细思来,关于太史公的《史记》实有不少久藏在心里的话,不吐不快。
    ②我和《史记》相识是出于父命。年未及冠,父亲带我去拜见老师。礼毕,老师说:“那么,就让他从《史记》圈起吧。”这是他定下的入门规矩,先得圈几部书。图书就是现在所说的标点,但符号单纯,只用圈断句。接着又指点一句:“可以先从‘列传’圈起。”父亲和老师作出这个安排,目的在学文,而不在学史。
    ③在我这一代,父命师训固然还起一定的作用,但是我大热天能坚持埋头圈书,其实还是出于《史记》本身的吸引力。要分别了,我去向老师告辞。他抽了一筒水烟,抬眼看了我一下:“你觉得这部书怎么样?”对这突然袭击,我毫无准备,只能率直地说:“我很喜欢读。”“为什么?”“太史公文中有我,把古人写活了。”这位老师露出一丝微笑,并不像是满意的微笑。他接着说:“既然喜欢读,还不妨多读读。”
    ④事隔30年,我列名老九,置身册外。当其时,亲友侧目,门庭罗雀,才又想起这部“不妨多读读”的书来。读到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我惘然如跌入了时间的空洞。历史应当是个逝者不能复返的过程,怎会在2000年前他已写出了我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自己当时活生生的心态?
    ⑤过了半个花甲再读《史记》,眼前不能不浮起那位老师不像是满意的微笑,似乎明白了他“不妨多读读”的意思,好像是说:“年轻人,慢慢体会吧。”这么多年的世道,把我的思路导入了对《史记》新的反应——太史公文中有我,把后人写活了。
    ⑥这种体会却又引出了一个难解的困惑。2000年的时间丢到哪里去了呢?我似乎见到了一个时间的空洞。我在“喜读”这部书的感情里,插入了一种“惶悚”的心理。如果真的是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乃见清士——这不是一个令人心寒的世界么?我生来是个软心人,盼望着在时间的推移中世界是会越来越好的。如果时间真是有空洞,人不能在时间过程中不断进步,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
    ⑦又过了30年。我已入耄耋之龄。在写这篇“说史记”的短文时,突然发现我连太史公的生卒年代都不知道。查了一些工具书,对太史公哪年去世都用“?”号,存疑不写。后来我在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3321页注16下找到《集解》①说:“骃案:卫宏《汉书旧仪注》曰:‘司马迁作景帝本纪,极言其短及武帝过,武帝怒而削去之。后坐举李陵,陵降匈奴,故下迁蚕室(古代施宫刑的牢狱)。有怨言,下狱死。”关于太史公保李陵、下蚕室的事,在《报任安书》中言之甚详,也是后世所熟知的。裴骃引卫宏的注,我是第一次读到。似乎是隐约地说,司马迁下蚕室的真实原因是笔下无忌,得罪了皇上,保李陵何至于下蚕室?结果是死在狱中,年月不详。这个下场,历代史书一般是隐讳不提的。


展开余下试题    ⑧太史公不是个贪生怕死的人,更不会不知道自己的落场。他忍辱偷生写完这部《史记》,最后在自序中还明白写出:“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在京师的那本是公开的,自然难免被削改。他似已防止这一手而把正本安放在下落不明之处。《索隐》②作者司马贞还故作谜语,引《穆天子传》说名山在“群玉之山,河平无险,四彻中绳”之处;又在《述赞》中告诉读者副本是受到篡改的,所以说“惜哉残缺,非才妄续”。但是正本究竟何在呢?
    ⑨半夜不寐,似有所悟。我真是个太史公所说的浅见寡闻的俗人。怎么不领会有生无卒的妙笔?太史公的生命早已化入历史。历史本身谁知道它卒于何时?《史记》所述正是这生生不息、难言止境、永不落幕的人世。正是这台上的悲喜啼笑构成了不朽的人类心态。这就是它的正本,也是它的名山。让这台戏演下去吧,留个问号给它的结束不是更恰当、更好些么?
    ⑩“既然喜欢读,不妨多读读。”这是60多年前老师临别时的话,不寐之夜又在耳边叮咛。时乎,时乎,怎样分辨今昔呢?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16、(选择题序号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三段说“既然喜欢读,不妨多读读”,是老师的临别嘱咐。
B、文章第十段说“既然喜欢读,不妨多读读”,不仅仅是老师临别的话,而且已经融入了作者的感悟,成为作者的自我告诫。
C、文章第三段说“太史公文中有我,把古人写活了”,这里的“我”指读者,读者阅读时会感到司马迁所写的历史人物能强烈地打动自己,从而把古人写活了。
D、文章第五段说“太史公文中有我,把后人写活了”,这里的“我”也指读者,读者在命运坎坷之际读《史记》,会和书中的人物、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会觉得两千年前的司马迁竟然写出了读者当时活生生的心态。
17、(选择题序号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文章是老学者的作品风格,言语质朴,思考澄澈深邃。具有以小见大,大巧若拙的特点。有思想的文章,无需过多技巧与花哨的语言,就能给读者带来智慧的启迪,教人深思。
B、第六段对“两千年的时间丢到哪里去了呢”的思考,作者由小我的遭遇联系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迂回曲折,表现了渴望社会进步,渴望人生实现价值与意义的赤子情怀,反映出了作者的人生观社会价值观以及世界观。
C、《史记》写出了古人,也写尽了后人。《史记》所述正是这生生不息、难言止境、永不落幕的人世。读《史记》与其说是读历史,不如说是读人世,读人世的悲欢离合,读人性的不朽心态。
D、本文是以不同的人生阶段读史记的不同感受为纬线,以对司马迁的生卒年和《史记》的正副本的探究为经线,来表达对《史记》的书生私见。书生司马迁的惨痛遭遇,在书生费孝通这里获得了巨大的人生共鸣。
18、文章第1段既写满地的书,又写心头的书,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19、综观全文,概括本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流露在字里行间的历史观。(6分)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深情的问候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看望季羡林纪实     (新华网北京8月6日电)“季老,我看您来了。”6日上午9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一走进解放军总医院病房,就紧紧握住季羡林先生的手说:“今天是您95岁生日,我向您表示祝贺。”
    温家宝送来一盆枝繁叶茂的君子兰,向这位学贯中西、笔耕一生、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学者表示敬意。
    季羡林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精通英语、德语、梵语、吠陀语、巴利语、吐火罗语,还能阅读法语、俄语书籍。他长期在北京大学任教,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造诣。
    今天,季羡林特意穿了一件红色的衬衣,病房内充满喜庆的气氛。
温家宝说:“您今天穿了一件红衣服,非常精神。您现在是红衣少年。”顿时,大家都笑了起来,房间里气氛显得轻松而热烈。
    听说季羡林仍然每天一早就开始写作,思维敏捷,温家宝高兴地说:“您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生笔耕不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您写的作品,如行云流水,叙事真实,传承精神,非常耐读。”季羡林感慨地说:“我的一生大起大落。”
    温家宝说:“您写的几本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您在最困难的时候,包括在‘牛棚’挨整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信仰。那时,您利用在传达室看大门的时间,翻译了280万字的梵文作品,,这不仅是个人毅力决定的,也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对真理的追求,对国家充满信心。”
    温家宝说:“无论是实现科学发展,还是构建和谐社会,都离不开知识,离不开人才,离不开知识分子。我们要坚持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关心、爱护、信任知识分子,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季羡林和总理饶有兴趣地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
&n
标签:苏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日常阶段测试
相关:关于“江苏省西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0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