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5—7题。 奥林匹克的人文价值 去奥运会多夺金牌,曾经是20世纪下半叶中国体育的最高目标。围绕这个中轴,高水平竞技运动对社会发展产生一系列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发挥政治和外交功能、振奋民族精神、刺激科技进步、促进传媒发展、满足娱乐需要、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等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对于奥林匹克,我们接受的是形式,忽略了它的人文价值。 经济全球化的新世纪,奥林匹克将从政治漩涡回归到文化领域,实现以人为本,走向以群体利益为重、长远关注个体和人类发展的立体层次,显示被遏制已久的人文精神,突出它的文化内涵,满足人的深层次需要。 奥林匹克将追求探索极限与人性复归——让我们更像人。奥林匹克竞技凝聚了人类的竞争、创新、奋发、向上的卓越品质。人类对挖掘自身能力的极限的兴趣,最直观的还是展现于奥林匹克运动中。探索身体运动能力极限的努力不仅仅是优秀运动员的事,也是每个个体、特别是每个青少年的人性基本需求。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探索自己的生物潜力和了解自己的身体运动极限,唤醒原始本能和反应,提醒我们生而为人的意义。 一流的运动员,从亿万人中选出,他们是人类漫长进化过程中已被赋予了极高专项发展能力的尖子,他们通过训练去不断改写人类身体运动能力的最高纪录。奥林匹克集中人类运动能力的优秀代表,作为全世界的文化大餐,是人类观照自身力量的镜子。因此,奥林匹克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锦标,而是为了颂扬人的本质——健康、和平、尊重、了解、意志、善良和友爱。 人口密度的增加会加强人的侵犯行为。在越来越拥挤的生存空间,竞技运动发挥着稳定剂的作用。竞技场,使发泄原始形式的攻击性有各种形式的替代物,并借助文化性的仪式得以升华。奥林匹克竞技将攻击性引向有益的渠道,并不是要从肉体上消灭同类,而是通过公平的竞争使对手心悦诚服地接受获胜者体格和智力上的优势。作为一种文化的仪式,运动竞赛中的礼貌、道德规范,均是为了化解对手间的攻击欲,并且在群体间产生约束力,增进友谊,促进人类的相互了解与友爱。奥林匹克体现了维护人类和平的社会意义。 竞技要求公平竞争,激烈对抗,强者取胜。肤色各异、文化悬殊、地位阶层不同的人在竞技场上待遇平等,体现了最为彻底的民主化氛围。社会生活中很难找到哪个领域,能像竞技比赛那样公平公正。观赏奥林匹克运动,已成为现代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的进步带来生存环境的异化,也导致体质的弱化。文化的发展与体质的发展是如此的失衡,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也就是说,文化发展给人类体质带来的负面后果已经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奥林匹克,正是人类进行自身维护和美化身体的教育过程。 新世纪的奥林匹克将满足现代人越来越强烈的身心需求,为人们带来极大的精神享受,成为健康、幸福、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以人为本,体现对人类自身的尊重,是奥林匹克的必然归宿。 5.下面对奥林匹克的人文价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经济全球化的新世纪,奥林匹克将关注个体、群体和人类的利益和发展,以人为本,体现对人类自身的尊重。 B. 奥林匹克促使人类探索了解自身的生物潜能和运动极限,让人性复归,明确生而为人的意义。 C. 奥林匹克以文化的形式疏导人的攻击欲,通过公平竞争体现胜者体力上的优越,体现了维护和平的意义。 D. 奥林匹克除了健身的意义外,还为不同肤色、不同地位和不同文化的人提供了一个平等竞技的舞台,体现了最为彻底的民主化氛围。 6.对“奥林匹克将满足现代人越来越强烈的身心需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对挖掘自身能力的极限的兴趣,最直观的还是展现于奥林匹克运动中。 B. 奥林匹克集中人类运动能力的优秀代表,是人类观照自身力量的镜子。 C. 作为一种文化的仪式,运动竞赛中的礼貌、道德规范,均是为了化解对手间的攻击欲。 D. 观赏奥林匹克运动,已成为现代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去奥运会尽可能多地夺取奖牌,并不是参与奥运会的终极目的。 B. 从奥运赛场上那些优秀运动员的身上,普通观众看到了自己具有与他们一样的运动能力。 C. 奥林匹克竞技可以将人类的攻击性引向有益的渠道,因此奥运会可以成为化解战争、维护和平的手段之一。 D. 奥运会可以改善人的体质,从而解决文化进步带来的生存环境异化的问题。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予友苏子美①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②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 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消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故方其摈斥、摧挫、流离穷厄之时,文章已自行于天下,虽其怨家仇人,及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公其可无恨。”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韩、李③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几百年,而古文始盛于今。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④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 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子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讁裂,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