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竞赛试卷

阅读:1153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竞赛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53]
2008年秋八年级语文竞赛训练题(一)
  2008年秋八年级语文竞赛训练题(一)
总分:100分  时间:120分  命题:花桥中学 干国栋
一、 语言积累与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 拱桥/哄骗   奖券/试卷   漫不经心/慢条斯理  B.伫立/贮藏   堤坝/提拔   惴惴不安/气喘吁吁
C.狼藉/国籍   辍学/啜泣   闻名遐迩/目不暇接  D.取缔/谛听   祈祷/筹集   相形见绌/茁壮成长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给农村带来许多新技术、新信息,让农民们获益匪浅。
B.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老百姓的消费欲望,原来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C.谎言让他感到惴惴不安,终于,他鼓足勇气,走到了老师面前。
D.阅读文章遇到“拦路虎”时,要善于使用工具书,千万不能望文生义。
3、在横线上再写几句话,组成排比句,表现“要了解自己、相信自己”的主旨。(3分)
    如果你是大河,何必在乎别人把你说成小溪;                 ,                                ;
                  ,                                      ;                    ,              
                                 。如果你就是你,那就静静微笑,沉默不语。
4、趣味语文(4分)
①王安石常和友人王吉甫在一起谈论诗文。一天,王安石出一则字谜,让王吉甫猜:“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王吉甫不一会儿就猜出了谜底,但没有直接点破,而是以谜破谜,吟道:“东海有条鱼,无头又无尾,抽除脊梁骨,便是你的谜”。王安石听后大笑,原来两人出的谜,谜面虽不同,谜底却是一样的。聪明的读者,你知道他们的谜底是什么吗?
②宋朝佛印法师大寿,文学家苏轼前往金山寺贺寿,赠一对联:“花甲一周尚余半百岁月;古稀双庆犹欠三十春秋。”聪明的读者,你知道佛印法师高龄多少吗?
5、请为下面的一则新闻拟一个标题。(连标点符号不超过15个字)(2分)
本报讯  第三届中国“十大女杰”10月20日在京揭晓。常熟“当代阿庆嫂”、江苏梦兰集团董事长、常熟市虞山镇老浜村党支部书记钱月宝榜上有名。
20多年来,钱月宝扎根农村基层第一线,带领农民发展村级经济,从2万元借款起家,把一个村办小厂发展成为全国家纺业“十强企业”——江苏梦兰集团;把一个穷村建设成为农业现代化先行村。
据了解,本次中国“十大女杰”评选活动,由全国妇联等单位联合主办,是从全国各地各条战线推荐的36位候选人中产生的,钱月宝是江苏省唯一的入选者。


浏览完整试题答:                                     
6、写出下面的漫画内容,然后概括其寓意。(2分)
答:                                                 
                                                     
                                                     
二、 阅读理解与欣赏(45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1分)
    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声唁唁然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
    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乌也。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彀,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如取以去。
    嗟乎!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
7、解释句中加点词。(4分)
①巢大如盏           盏:                            ②小不能盈掬             盈掬:                
③手下鸣乃已         已:                            ④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    翼:                 
8、译句: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2分)
答:                                                                 
9.作者对鸟儿的遭遇是什么态度?(2分)
答:                                                                                            
10.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是什么?(3分)
答:                                                                                           
(二)阅读《生命的声音 》一文,回答11——15题。(14分)
那是发生在一次煤矿透水①事件中的故事。
他被困在矿井下,四周一片漆黑。卧在一个几十米高的工作台上,两天两夜了,他的精神已经临近崩溃。
他知道自己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
一个人孤零零地身处千米以下的矿井中,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更没有一点声音,不说饿死,憋也会把人憋死。
他听老矿工说过,以往煤矿透水事件中死亡的人,很少是饿死或窒息死亡,大都是精神崩溃,在救援队伍还未到来之前,先绝望死去。
一般人是肉体死了,而后精神随之消失;而精神绝望的人,一般都是精神死去,而后肉体也随之死去。
他就属于后者。他放弃了,与其这样孤孤单单地熬下去,这样在孤独中无望地等待,还不如早些死了,早些解脱。
黑洞洞的煤坑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死亡的影子紧紧地跟随着他,咬噬着他的肉体、咀嚼着他的灵魂之外,什么也没有。这时,若有一点儿声音,哪怕是对他最恶毒的诅咒,不,即使是一双手打在他脸上发出的声音,也会让他欣喜若狂,从而从恍恍惚惚中醒来,重新振作起来。
但没有,一点儿也没有,连一块坷垃滚动的声音都不再有。
迷迷糊糊地,他感到光着的膀子上有点痒,下意识的用手去挠。同时,有一个声音响起,声音很小,若有若无,但在他耳中听来,却如巨雷一样惊天动地。
嗡——分明是蚊子的声音。
他悚然一惊,忙坐起来,听着这天外之音,细细的,一波三折,时断时续。一会儿离他耳朵近了,很是清楚,如二胡的尾音;一会儿又远了,像梦的影子,让他努力侧着耳朵去寻。
这大概也是一只饿极了的蚊子,已临近死亡的边缘。他暗暗地叹了一口气。
当这只蚊子再一次落在他的脖子上时,他一动不动。他清晰地感觉到这只蚊子几只长长的脚在皮肤上爬动。接着,是一只管子扎了进去,吸他的血。
他如老僧入定②一般,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蚊子吸饱了,飞起来了,嗡嗡地唱着。真好听。它飞向哪儿,他的头就转向哪儿。一直到它飞累了,停了下来,他也停止了寻找。他想打开矿灯去看看,可又怕惊吓了它。


展开余下试题这一刻,他的心宁静极了。
他知道,他还活着,他不孤单,也不感到黑暗,至少,这儿还有一个生命陪伴着他。虽然它那么小那么小,可此时,他们互相是对方的全部,包括希望,包括精神,也包括生命。
要活下去,他想,生命之间是相互关心的,尤其在患难中更是需要相濡以沫。他相信,外面的工友们一定在千方百计地设法营救自己,他们绝不会坐视不管。
他没有别的吃的,就将煤撮着一点一点往胃里咽。他听说过,有人在煤坑里就曾以吃煤救过命。
此后的五天,他就以听蚊子叫和吃煤延续着自己的生命。
第六天,一道亮光倾泻而下。他得救了。
当他被救出时,耳边依然听到嗡嗡的唱歌声。
他的眼睛被包着,看不见,但分明感觉到了蚊子飞走的姿势,矫健,优美,绝不拖泥带水。他想,生命是多么美好啊,正是在相互支撑相互扶持中,才显得丰富多彩而毫不孤单。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7年第10期)
【注释】①[透水]指地下矿井或地下隧道等因地下水渗透过多而被淹,有时还导致矿井、隧道等塌方而堵塞通道。②[入定]佛教徒的一种修行方法,闭着眼睛静坐,控制身心各种活动。
11.整体把握。本文标题“生命的声音”有哪几层含义?(2分)
                                                                                                 
12.层次梳理。从落难到被救,矿工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填补下面的变化过程(每空限2~4字),并简要说说引起整个心理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心理变化:孤独绝望 → 悚然一惊 →(            )→(            )→ 百感交集
变化原因:                                                                     
13.内容探究。结合文章内容推断“相濡以沫”这个成语的意思,并探究文中矿工与蚊子是如何“相濡以沫”的?(3分)
                                                                                              
                                                                                              
14.语言品析。简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
                                                                                              
                                                                                              
15.情感体验。本文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当身处顺境,过得平平安安的时候,我们又该持怎样的人生态度?(3分)
                                                                                               
                                                                                               
(三)阅读《动物带来的高科技》一文,完成16—20题。(11分)

生物钢指的是羊奶钢,也指牛奶钢。羊奶与牛奶,本来与钢铁风马牛不相及,但科学家却将它们巧妙地结合起来了。
1997年初,美国生物学家安妮•穆尔发现,在美国南部有一种称为“黑寡妇”的蜘蛛,它吐出的丝比现在所知道的任何蜘蛛丝的强度都高,而且这种蜘蛛可以吐出两种不同类型的丝织成蜘蛛网,第一种丝在拉断之前,可以延伸27%,它的强度竟达到其他蜘蛛丝的2倍;第二种丝在拉断之前很少延伸,却具有很高的防断裂强度。由这种蜘蛛丝织成的布,比制造防弹背心所用的纤维的强度还高得多。“黑寡妇”蜘蛛丝的优良性能,很快引起科学家兴趣,他们设想,要是有一种办法能生产像蜘蛛丝那样的高强度纤维该多好。
科学家想到让牛奶的蛋白基因中含有“黑寡妇”蜘蛛丝的蛋白基因,于是就先找山羊进行转基因的科学实验。让山羊与“黑寡妇”蜘蛛“联姻”,将蜘蛛蛋白基因注入一只经过特殊培育的褐色山羊体内,在这只山羊产下的奶中,有大量柔滑的蛋白质纤维,提取这些纤维,就可以生产衣服。
实践表明,由转基因羊奶纤维织出的布,比防弹衣的强度还大十几倍。这种超强坚韧的物质,是阻挡枪弹射击的理想材料,也可以用来制造坦克、飞机与装甲车,以及作为军事建筑物的理想“防弹衣”。根据国外的资料报道,一只羊每月产下的奶提取的纤维,可以制成一件防弹背心。美国正在研究利用蜘蛛丝的专家称,利用这种纤维制成的2.5厘米粗的绳子,足以让一架准备着陆的战斗机完全停下来。
科学家给这种物质取名叫“生物钢”。羊奶与牛奶变成的“生物钢”,不仅有钢铁的强度,而且还可以生物降解,不会带来环境污染,可替代引起白色污染的高强度包装塑料和商业用渔网,以及用于医学方面的手术线或人造肌肤等。


展开余下试题
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盲人生活在黑暗中,出门时即使拿着拐杖也极不方便,他们很羡慕蝙蝠能在黑暗中自由地飞翔,而不会碰到任何障碍物。如今他们也可以像蝙蝠一样自由地行走了,因为英国科学家受到蝙蝠的启发,研制出了“蝙蝠拐杖”。
蝙蝠之所以能在黑夜中自由飞翔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它自身发出的一种超声波。超声波碰到物体后反射回来,蝙蝠就能知道前面有物体,于是会很轻易地躲过障碍。英国利兹大学的研究人员从这个原理上得到了启发,研制出“蝙蝠拐杖”,这种拐杖能发出一种人耳听不见的声纳波,帮助使用者探测障碍物,拐杖的塑料柄上有4个接收器,哪个方向有障碍物哪边的接收器就会产生震动,使用者就知道障碍物的具体方位。障碍物远,震动就弱,如果离得很近,震动的速度就加快,拐杖使用者可以及时躲开。
英国有140万盲人,“蝙蝠拐杖”可以让他们对周围的环境形成一幅“脑中地图”,这样他们就可以走出家门,享受外面世界的精彩。“蝙蝠拐杖”正在英国、美国、加拿大以及德国等国家进行试用。
                               (选自2005年《读者》第12期)                                                  
16、请结合文章内容,给第一、第二部分分别拟一个小标题。(不超过7个字)(2分)
第一个小标题是:                           第二个小标题是:                   
17、根据第一部分的内容,概括生物钢的两个特点。(每点不超过4个字)(2分)
   答:                    、                  。
18、第一部分划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答:                                                                          
19、“生物钢”已经成了世界各国重点研究的新的生物科技。请结合文章第一部分内容与下列资料,说出“生物钢”的含义。(不超过20个字)(2分)
资料一:加拿大魁北克内克夏生物科技公司研究人员培养的哺乳类细胞含有蜘蛛丝的基因,因此可以“纺织”出大量的蜘蛛丝。
资料二:目前,中国农业大学的课题组已经克隆出三个“人造基因蜘蛛丝”蛋白基因。还成功地将蛋白基因转移到老鼠身上,培育出第一批携带这种蛋白基因的转基因老鼠。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竞赛试卷
相关:关于“2008年秋八”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5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