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其他类型

阅读:985  
标签:苏教版 高三 上册 其他类型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5]
2009届淮安市楚州中学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09届淮安市楚州中学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08.8.30.
命题人:茹红忠    审核人:金国春     得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选出下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3分)
  A.惊骇(hài) 诘问(jié) 絮语(xù) 霹雳(pī)
  B.闲逛(guàng) 婆娑(suō) 苔藓(xiǎn) 胸襟(jīn)
  C.愧怍(zuò) 山麓(lù) 和煦(xù) 禁锢(gù)
  D.瓜蔓(màn) 梗概(gěng) 噤声(jìn) 怄气(òu)
2.选出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组是(    )(3分)
  A.灶台的横截面大致上是个腰子形,而纵截面则不可名状。
  B.我喜爱花旦的兰花指、甩水袖、水上漂样的小碎步,以及不瘟不火、缠绵悱恻的唱腔。
  C.我返回了必不可少的大海,因为它能漂浮小船,虽然我对船只的知识只是片言只语。
  D.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刻失去了钢刀利剑,只剩下一只羊毫软笔,他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但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3.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日前,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针对一些贫困地区超标准兴建办公楼、超能力举办大型节庆活动等问题突出,发出通知要求坚决刹住贫困地区铺张浪费之风。
  B.株洲大道建成通车,将推动株洲城市扩容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加快株洲高新区栗雨工业园的开发建设,从而推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
  C.《四郎探母》一出戏中,杨四郎家人阵亡,自己被敌人俘虏,娶了铁镜公主,在异域苟活十五年,异乡对于儿女来说已是故乡,而四郎对母亲的思念则无法遏止。
  D.当年,他作为国民小学学生,作为市立中学学生,甚至作为商学院学生,就早已在这张写字台上写作业了。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旨。(不超过20字)(3分)
梦想与理想是全然不同的两种境界。
    梦想再美,仅仅从属于个人,它是满足自我的一己追求,精致细小地囿于狭窄的内  心天地里。理想却是一种责任,一种事业,一种以献身精神为动力的人类的共同追求。尽管在理想的追求中也要遭到困扰和阻挠,我却喜欢它壮阔的气势,集体的荣誉感,强有力的有血有肉的硬碰硬的奋争。无论它成功或失败,都富有同样的人生价值。成年人未必没有梦想,但只有把梦想转化为理想,才能获得人生意义上的升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记叙、抒情适合扩展带有“人物或事件性”的语句,可按时间或心理等顺序来展开扩写。根据提供的词语,以“我”为重点,扩写一段语,不少于60字。(6分)
黄昏    我     海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欧阳頠,字靖世,长沙临湘人也,为郡豪族。祖景达,梁代为本州治中。父僧宝,屯骑校尉。頠少质直有思理,以言行笃信著闻于岭表。父丧毁瘠甚至。家产累积,悉让诸兄。州郡频辟不应,乃庐于麓山寺傍,专精习业,博通经史。


浏览完整试题    梁左卫将军兰钦之少也,与頠相善,故頠常随钦征讨。钦为衡州南征夷獠,擒陈文彻,所获不可胜计,献大铜鼓,累代所无,頠预其功。还为直阁将军。刺史庐陵王萧续深嘉之,引为宾客。钦征交州,复启頠同行。钦度岭以疾终,頠除临贺内史,启乞送钦丧还都,然后之任。时湘衡之界五十余洞不宾,敕令衡州刺史韦粲讨之,粲委頠为都督,悉皆平殄。
    侯景构逆,粲自解还都征景,以頠监衡州。京城陷后,岭南互相吞并,兰钦弟前高州刺史裕攻始兴内史萧绍基,夺其郡。裕以兄钦与頠有旧,遣招之,頠不从。乃谓使云:“高州昆季隆显,莫非国恩,今应赴难援都,岂可自为跋扈。”及高祖入援京邑,将至始兴,頠乃深自结托。裕遣兵攻頠,高祖援之,裕败,高祖迁頠为始兴内史。
    侯景平,元帝遍问朝宰:“今天下始定,极须良才,卿各举所知。”群臣未有对者。帝曰:“吾已得一人。”侍中王褒进曰:“未审为谁?”帝云:“欧阳頠公正有匡济之才,恐萧广州不肯致之。”乃授武州刺史,欲令出岭,萧勃留之,不获拜命。
    时萧勃在广州,兵强位重,元帝深患之,遣王琳代为刺史。勃遣其将孙信监州,尽率部下至始兴,避琳兵锋。頠别据一城,不往谒勃,闭门高垒,亦不拒战。勃怒,遣兵袭頠,尽收其赀财马仗。寻赦之,还复其所,复与结盟。萧勃死后,岭南扰乱,頠有声南土,且与高祖有旧,乃授頠散骑常侍、都督衡州诸军事。未至岭南,頠子纥已克定始兴。及頠至岭南,皆慑伏,仍进广州,尽有越地。
    初,交州刺史袁昙缓密以金五百两寄頠,令以百两还合浦太守龚翙,四百两付儿智矩,余人弗之知也。頠寻为萧勃所破,赀财并尽,唯所寄金独在。昙缓亦寻卒,至是頠并依信还之,其重然诺如此,时人莫不叹伏。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言行笃信著闻于岭表 信:守信用
    B.頠除临贺内史 除:授官
    C.五十余洞不宾 宾:充当宾客
    D.寻赦之,还复其所 寻:不久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欧阳頠“言行笃信”的一组是(    )(3分)
    ①家产累积,悉让诸兄  ②献大铜鼓,累代所无,頠预其功  ③启乞送钦丧还都,然后之任  ④頠别据一城,不往谒勃  ⑤及頠至岭南,皆慑伏  ⑥頠寻为萧勃所破,赀财并尽,唯所寄金独在
    A.②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①③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欧阳頠生于长沙郡一个豪门望族。祖父、父亲都曾任官,但他却屡次拒绝了州郡的征召,专心于学业。
    B.侯景叛乱时,岭南局势动荡,兰裕攻打萧绍基,夺取了萧绍基的郡邑,欧阳頠毫不客气地对他提出了批评。
    C.萧勃死后,岭南局势又出现动荡,欧阳頠奉命前往,平定了始兴,并进一步平定了广州等南越所有地区。
    D.欧阳頠为人清廉、守信,友人在他那里寄存钱财,他在资财丧尽的情况下也没有动用,在友人死后,把这笔钱还给了友人之子和龚翙。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州郡频辟不应,乃庐于麓山寺傍。(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刺史庐陵王萧续深嘉之,引为宾客。(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重然诺如此,时人莫不叹伏。(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鉴赏(8分)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面的问题。
溪桥晚兴
郑协①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遗民。②芊芊:草木茂盛。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写景应用了哪些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置杯水于坳堂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3)朝搴陛之木兰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4)不见复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5)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6)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官盛则近谀。(韩愈《师说》)
(8)落日楼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南游子。(辛弃疾《水龙吟》)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雨的四季
刘湛秋
①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②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展开余下试题③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大的雨点就打来了。可这时雨也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净,可当头浇,洗个雨澡却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档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增它全部的诱惑了。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④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⑤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不像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在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莱,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忽然到了晚间,水银柱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的还亮。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⑥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力,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但在北方干燥的城市,我们的相逢是多么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
⑦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12.文章第2段画横线的文字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四季雨的特点。(6分)
答:春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的最后,作者动情地说:“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这表达了作者对雨的无限爱恋。结合全文,请说说作者爱恋雨的理由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句中的“泪水”显得比较突兀,有人这样认为,你赞同吗?请简述理由。(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小题(18分)
甲  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游民问题与社会的游民化
王学泰
    游民、游民文化及其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在中国历史、中国文学史上都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史学与丈学史研究者有责任揭示这个历史事实,并从中探索其演变规律。在揭示这个事实与总结其规律的同时,还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对于文学创作的决定性的影响。因为最早的通俗文艺作品是江湖艺人们创作的,所以在早期通俗小说和戏曲中便带有抹不掉的游民生活的痕迹,并或多或少地反映了游民对生活和历史的理解。我们从中还可以发现,文学作品尤其是通俗文学作品,由于其受众众多,在社会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巨大,它们简直成为下层社会人们理解生活和学习历史的教科书,更是他们获取政治知识和操作手段的重要渠道。因此,它们不仅促成了游民的社会化和组织化(如明末清初,游民组织的出现),而且成为社会游民化的桥梁(游民的思想意识通过通俗文艺影响到其他阶层)。特别是走投无路的人们在铤而走险之时,这些具有游民意识的通俗文学作品便给他们以鼓舞和力量,甚至成为指导他们战斗生涯的百科全书.
    唐以前的朝代实行兵农合一、全农皆兵的制度,人人都是兵,农闲,每人都要参加军事训练。唐代实行府兵制,可以说是“全兵皆农”,在所划定的“折冲府”内,大部分农民都是兵,要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宋代和宋代以后,整个社会风气是崇文抑武的,普通的老百姓对于战争、武备是很陌生的。他们只能从反映游民冒险生活的文学作品中吸取武装斗争和反抗的经脸。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下层社会的人们在武装反抗统治阶级的斗争中的戏剧化或小说化的倾向。这种情形甚至波及到许许多多有群众参加的社会运动中去。如天地会组织模仿《水浒传》、《三国志演义》、《说唐》等小说作品,义和团的斗争生活模仿通俗戏曲。正像张鸣在《戏曲文化视野中的义和团的意识走向》一文中所说:
    “也许没有任何一场农民运动能像义和团那样,在其自身的活动中存在着如此明显又随处可见的戏曲映像。我们在义和团的仪式活动、舆论宣传、行为举止、言语服饰中,不时地可以发现戏曲行当、念白、表演做派的影子。”
    随着这些通俗文艺作品的普及,凡是有群体参加的活动,人们半真半假地排演着戏文。清末民初,土匪遍地,几乎所有的杆子都打着《水浒传》所树立的“替天行道”的旗号。英国汉学家贝思飞在考察了民国时期的土匪活动资料之后指出:
    “(《水浒传》中)描绘了一系列暴力事件,由豪饮的场面和插科打诨作点缀,但是重点在于罗宾汉式的英雄生活,打富济贫,在‘替天行道’的旗帜下聚义。正如对世代土匪首领所提供的激励,小说继续把年轻人的梦想引向现实。”


展开余下试题    作者还说,土匪们正是根据《水浒传》所提供的标准选取领袖、组织战斗、安排生活,乃至对待弟兄等。不仅缺少文化教养的游民、农民如此,连南明弘光小朝廷为抵抗满洲铁骑南下侵略,在长江边装模作样地举行誓师大典时,也未能免俗,作为兵部尚书的阮大铖参加典礼时所穿的服装就是戏曲里的行头,成为当时的笑柄。真是如我们平时所说的:在中国,戏往往不像生活,而生活却有时很像戏。
16.根据文意,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正如社会生活对文学创作有重大影响一样,文学作品对社会生活也有巨大作用。
    B.文学史上最早期的小说是由江湖艺人创作的,因此都明显带有游民生活的痕迹。
    C.《水浒传》、《三国志演义》、《说唐》等都是典型的具有游民意识的通俗文学作品。
    D.从宋代开始,社会风气变为崇文抑武,普通百姓只能从通俗文艺中学习军事知识。
17.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社会游民化”的是(    )(3分)
    A.在通俗文学作品的影响下,明末清初,一些游民组织起来反抗暴政。
    B.在《水浒传》的影响下,清末民初的土匪都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
    C.义和团的仪式、宣传、言行、服饰等方面都明显受到通俗戏曲的影响。
    D.阮大铖身为兵部尚书,参加誓师大典时所穿的服装就是戏曲里的行头。
18.文章最后引用了一句现代流行语:“在中国,戏往往不像生活,而生活却有时很像戏。”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作者引用这句话有哪些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文中所述,通俗小说对下层群众来说具体有哪些重要意义?(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幽幽琴韵伴书香  季季常熟农家乐
舒  炜
    中新社苏州2007年1月12日电: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常熟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具有近3000年历史,琴棋书画各类艺术源远流长,人才辈出,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堪称江南艺苑的一颗明珠。今天,常熟这些文化活动已进入新农村和社区,做到了雅俗共赏。
泠泠七弦  幽幽琴韵
    常熟的古琴文化源远流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了“古琴之乡”的称号。同时.常熟素有“评弹第二故乡”、“江南第一书码头”之誉,名家响档层出不穷,流派纷呈,其创作的《千里寻宝》还荣获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
    2006年,设施条件处于华东地区一流水平的常熟评弹艺术馆建成,演员队伍通过以老带新、名师传授得到不断培养,经常保持在八档左右,年均演出超过2000场次,听众超过30万人次,居中国县级市前列。常熟农民在丰收年里,听着吴侬软语、琴弦拨动的悠扬曲段,常常沉浸在幸福和欢乐之中。
卷卷木牍   默默书香
    明清以来,常熟一直被誉为“中国藏书之乡”。2005年落成的常熟图书馆,拥有藏书近百万册.其中善本古籍达到20万册,在这中国县级市中规模罕见,而民间藏书更在背后默默强力支撑。辛庄镇张家桥村农民华瑞芯四十多年前开始藏书,至今已积累书籍近三万册,他还带动周围村民一起阅读,常熟营造了一个从城市到农村的以书会友、互通有无的良好读书、藏书氛围。
    据介绍,去年常熟就曾举办“十佳农民藏书家庭”评选等活动,今后还将投入更多的财力,先在古城外的街道均衡布点,设立图书分馆,并逐步扩大覆盖面,建好社区电子网络,以后争取可以在所有社区建起电子图书馆。
世上湖山     天下常熟
    常熟地处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县境平畴万顷,岁岁丰收,从未发生过自然灾害,历史上被称为“常熟田”,常熟地名亦因此而得。国画大师钱松喦在中国现代山水画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作《常熟田》,描绘的正是这一盛景,汪道涵也曾赞称这里是“世上湖山,天下常熟”。去年常熟秋粮更是喜获丰收,农户大幅度增产,37.5万亩粮田就收获水稻2.5亿公斤。
    而在生态农业建设中,常熟形成了十大特色种植养殖基地,实现农业规模化发展。当地充分发挥苗木、奶牛、茶叶等传统种养业优势,将优质蔬菜栽培技术、奶牛胚胎技术、油菜直播技术等十项农业重点适用技术示范推广,建成了千亩无公害西瓜基地、五千亩无公害稻米基地、千头无公害奶牛基地和千亩茶叶生产基地,在培育一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品牌的同时,明显改善了生态环境。
16.下列对常熟的特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常熟人才辈出,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B.常熟是“中国藏书之乡”,有良好的读书、藏书氛围。
    C.常熟土地肥沃,生活富庶,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
    D.常孰平畴万顷,生态农业建设富有特色。
1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3分)
    
标签:苏教版 高三 上册 其他类型
相关:关于“2009届淮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