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894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必修四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94]
2007-2008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2007-2008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二语文
命题人 张力华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本试题分Ⅰ卷(选择题)和Ⅱ卷两部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8分,每小题3)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便宜(biàn) 韶光(sháo) 笑靥(yè) 枕藉(jiè)
B.殉葬(xún) 连累(lěi) 模样(mó) 盥洗(guàn)
C.央浼(měi) 偏裨(bì) 骨头(gú) 铁钳(qián)
D.咆哮(xiào) 坟茔(yíng) 军阀(fà) 埋怨(má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痴狂 脉膊 日簿西山 杯盘狼藉
B. 斋诫 杜撰 顾盼神飞 委屈求全
C. 喝采 炭火 举按齐眉 不经之谈
D. 饿莩 暮霭 蜗角虚名 彤云密布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一般而言,年轻人对流行歌曲会有更多的兴趣,而老年人在这方面就要 多了。
②明正德嘉靖年间,著名学者杨升庵在新都桂湖“沿堤遍栽桂树”,精心培植,兴建园林,桂湖 名扬天下。
③有些人认为,许多社会经济问题都是市场化改革惹的祸。其实, 问题出在市场
化, 出在市场化改革不彻底,不完善。
A. 淡薄 至此 不仅/并且
B. 淡薄 自此 与其说/不如说
C.淡泊 自此 不仅/并且
D.淡泊 至此 与其说/不如说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需要我们去保持和发扬,可为什么作为道德行为准则之一的扶老携幼至今还没能成为某些人的自觉行为呢?
B.李老太的剪纸乡土气息浓郁,图案简洁明朗,既与传统的民间剪纸风格陈陈相因,又打破了固有的模式范畴,因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C.有意思的是,在韩晓鹏夺冠后,一位领导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一不小心把韩晓鹏说成了李小鹏,令大家忍俊不禁。
D.他的音质很好,可惜师出无名,如果能有名师指点,他在音乐上肯定会有更加光明的前途。
浏览完整试题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王老师说:“古人云:‘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全班四、五十人的意见,你最好都听一听,搞清楚大多数人到底赞成什么。”
B.教育部部长乔治·郎伯诺及夫人,恭请路瓦栽先生与夫人于一月十八日——星期一光临教育部礼堂,参加夜会。
C.我只希望有更多的读者和批评家来帮我分析:哪几步迈得不对,怎样才能进步更快而不至于走过多的弯路?
D.(鲁侍萍)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除了向这个地区的农民们学习、访问和进行实地考察之外,还查阅了大量的地方志和文学史资料。
B.此次事件引发了公众对政府应该如何处理突发社会事件以及商界应该承担哪些社会责任等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讨论。
C.随着副食品的极大丰富和人们餐饮水平的日益提高,糖尿病患者日渐增多,并向中青年伸出了魔爪。
D.我们在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中,要高度重视中华传统美德和儒家经典伦理的作用,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二、(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于公平法》,回答7—12题。
丞相西平侯于定国者,东海下邳人也。其父号曰 “于公”,为县狱吏,决曹掾,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郡中离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敢隐情。东海郡中为于公生立祠,命曰“于公祠”。东海有孝妇,无子,少寡,养其姑甚谨,其姑欲嫁之,终不肯。其姑告邻人之曰:“孝妇养我甚谨,我哀其无子,守寡日久,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母自经死。母女告吏曰:“孝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欲毒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以上府。于公以为养姑十年以孝闻,此不杀姑也。太守不听,数争不能得,于是于公辞疾去吏。太守竟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后太守至,卜求其故,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杀之,咎当在此。”于是杀牛祭孝妇冢,太守以下自至焉,天立大雨,岁丰熟。郡中以此益敬重于公。于公筑治庐舍,谓匠人曰:“为我高门,我治狱未尝有所冤,我后世必有封者,令容高盖驷马车。”及子,封为西平侯。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 狱:案件
B.郡中离文法者 文法:法令条文
C.我老,久累丁壮奈何 丁壮:年轻男子
D.其后,母自经死 自经:上吊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其父号曰“于公”,为县狱吏 B.其姑告邻人之曰
旦曰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C.于公以为养姑十年以孝闻 D.郡中离文法者
不赂者以赂者丧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9.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能表现“于公”执法公正的一组是( )
①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 ②东海郡中为于公生立祠
③郡中离文法者,皆不敢隐情 ④数争不能得,于是于公辞疾去吏。
⑤于是杀牛祭孝妇冢 ⑥及子,封为西平侯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④⑤ D.③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丞相西平侯于定国的父亲曾作过县里的狱吏,后来升为郡里的狱官,他断案执法公正,从未有过被冤枉的。
B.东海郡有个孝妇,没有子女,年轻时就守寡,侍奉她的婆婆特别恭谨。《窦娥冤》中窦娥有一句唱词:“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其中“孝妇”说的就是她。
C.东海孝妇的婆婆可怜她,不忍心长久地拖累她,上吊身亡。后来,她婆婆的邻居家有个女孩告到官府,说:“这个女人杀了她的婆婆。”官府逮捕了孝妇。
D.文中的“于公”在孝妇“屈打成招”后,认为孝妇侍奉婆婆几十年并以孝闻名,这就证明她不会杀死婆婆,可是多次争辩也未能改变太守的意见,于是他就借病辞去官职。
第Ⅱ卷(共90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
(1)我治狱未尝有所冤,我后世必有封者,令容高盖驷马车。(3分)
(2)于公以为养姑十年以孝闻,此不杀姑也。(3分)
12、用斜线“/”给下面一段话中断句,不需标出具体的标点。(3分)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
三、填空( 每空1分,共10分)
13、名句默写
(1) , ,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
(2) ,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 ;
,声断衡阳之浦。
(3)举酒属客, , 。
(4) ,羡长江之无穷。
(5)乌鸟私情, 。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14—15题。(共7分)
展开余下试题
探 春
黄 庶
雪里犹能醉落梅,好营杯具待春来。
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14、这是一首写景小诗,它表达了诗人的一种情感,诗中洋溢着一股情绪。诗题中的“探”表露了诗人一种 的生活态度。(3分)
答:
15、诗的三四两句“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用的是唐人的表现手法和构思,如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就是将“春风”(亦即“东风”)拟人化,表现春风的造化之功。宋人黄庶这两句中的“便试新刀尺”构思有独到之处,请做简要赏析。(4分)
五、阅读下文,回答16—18题。(15分)
流泪的滕王阁 (潘碧秀)
江畔小舟、轻摇的芦苇、南来聚拢的风……赣江上一览无余,视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
我在滕王阁的一隅,独想王勃。
游人的思绪如牵强的秋风,薄薄地依偎在滕王阁穿越时空的坚强里。站在清冷的滕王阁上,睁眼闭眼间全是王勃清瘦忧郁的神情。斜阳拥抱着欲泣的滕王阁,阁影斜斜地躺在江水里荡漾。帝王君子犹不见,槛外长江空自流。寂寞的阁上,觥筹交错的场景不复存在,诗弦管乐也只是附和。我坐在阁的阶梯上独自听江的声音,江波的皱褶里藏着绝代的才子王勃。
阁的忧伤无声息地让我追随。每一寸楼板、每一株丹朱都在我的心弦上颤动。想为流泪的滕王阁续一首诗,诗里面是伤痕累累的王勃。流泪的滕王阁日日孤寂地走入我梦中,独自徘徊复徘徊。我找不到王勃的诗句,无数醒着的黑暗的夜里,枕着阁影到天明。
有人说:所有的风景都会拒绝一部分人,偏爱一部分人,所有人,生来都会属于不同风景。在朝堂上得不到肯定的滕王,一再遭谴受贬,然而层层不得意却抹不掉他悠游于世,歌舞人生的脾性。贬到赣江边任小刺史,他仍意兴遄飞地要为自己建一座阁“拍檀板唱歌,举金樽喝酒”,吸引文人才子登临放歌。那个仲秋的日子,王勃的“独角戏”正演着。他深望着水天相接的江面,感慨人生如江面枝柯,沉浮复浮沉,一腔激情和渴望却在纸上无羁地飘洒,洋洋一派文章,力透纸背的全是对生活的向往。有人说“厚积”是为了“厚发”,王勃客居剑南数年,终有了其巅峰之作。滕王阁只不过是显其巅峰昂然之姿的一种凭藉罢了。此时的长安,或许已将王勃淡忘得一干二净。谁会在抚筝时,思绪在筝上游移间想起王勃?如今,赣江畔的孤骛年年此时都要背起王勃馈赠给它们的礼物一上一下翩翩地飞,托起无限秋水长天的风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游人仍在阁上徘徊留连,眺望阁外水云间,心似江水茫茫欲拍阑干。浅云灰地衬着阁,如一双饱蓄泪水的眼脸。
扁舟载着一截悠悠的阁影,忧郁地前行,涌起的江浪层层间依稀可见当年王勃的风姿。这个自幼饱读诗书,贯通九经的青年,行于线装书中陶陶然的青年,瑟缩在蜀地的乡居里,不再想读书之外的事情。蜀地去长安已遥遥又遥遥矣。无人识君,只有在迷惘中放纵文字:《蜀中九日》、《盛泉宴》……“每有一文,海内惊瞻。”(杨炯语)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一些门只对一些人是永远敞开的;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生遗憾的门。王勃若一心为文,历史也许重新改写吧。可惜,王勃在剑南之地逍遥了二年,终究不甘寂寞,踌躇北上,到河南任参军。书生之迂,终惹大祸,龙颜大怒,险丢小命。人生沉浮反复,王勃心冷了。
一片阁 / 躲在云层下 / 疲倦和黄昏的鸟一样 / 面对江水恸哭。江水缓缓流,终有温柔得叫人落泪的时候。一介书生咬文嚼字,终有让人品错味的时候。该张皇?迷惘?失落?还是愤懑?毕竟人生不是“数点扁舟向斜阳”那样诗意、简单而又直观。——人无语,惟有惘怅地醉去。滕阁王不在出产帝王将相的长安,站在这玲珑典雅的阁上,赣江无限风情一览无余,王勃的梦魂可以与阁相依偎至永远了。
昆德拉说:生活是棵长满可能的树。王勃在客居剑南的日子里,也许模拟了日后的种种可能,却没料到人生最绝望的一种可能就立在水中候着。
王勃如断线的纸鸢一头栽进江里去了,灵魂可依附在了江中鱼儿身上?想他经行处会不会开出一江的花来,让鱼儿也欣喜,让鱼儿也惘怅。
斜阳已成余辉,阁上人去,鸟去,空留一片寂寥。
(选自《散文》2003年第10期)
[ 注 ]据《唐才子传》载,王勃因溺水而亡。
16、文中说:“想为流泪的滕王阁续一首诗,诗里面是伤痕累累的王勃。”从全文看这里的“伤痕累累”有什么含义?(3分)
17、文中说:“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一些门只对一些人是永远敞开的;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生遗憾的门”,结合文意,分析其中含义。(3分)
有人说作者的视角独特,见解独到。谈谈你的看法。(5分)
下列对本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全文以极具抒情性的笔调表达了对王勃的千古追思。文章写“流泪的滕王阁”实际是在写自己为王勃的际遇而感伤流泪。
B、作者借滕王阁上凭吊王勃,描写了王勃当年在滕王阁上写作诗赋的那忧郁伤感的情怀,并高度肯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C、文中“赣江畔的孤鹜年年此时都要背起王勃馈赠给它们的礼物一上一下翩翩地飞,托起无限秋水长天的风情”这句话,意在表达对王勃的深深哀思。
D、“所有的风景都会拒绝一部分人,偏爱一部分人,所有人,生来都会属于不同风景”一句中的“风景”一词,其含义是“适合展现个人才华、施展个人抱负的领域”。
E、文中“王勃在客居剑南的日子里,也许模拟了日后的种种可能,却没料到人生最绝望的一种可能就立在水中候着”这句话,意在说明人生无常。
六语言表达(4分)
20、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4分)
例:将“请节约用水”改写为:
〇现在,人类渴了有水喝;将来,地球渴了会怎样?
〇爱惜生命之源,“关”住滴滴点点
(1)将“保护草坪”改写为: 。
展开余下试题
(2)将“请勿酒后驾驶”改写为: 。
七、作文(45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作家毕淑敏在一篇文章中说过,现在的许多孩子,生活在幸福之中,却意识不到,往往不觉得别人为自己做了什么。她说,只要你“用心”观察,就不难发现许多值得你为之感激的事情。
请以“心存感激”为题,写一篇文章,字数在800以上。
洮南十中2007-2008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卷 答题纸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6分)
(1)(3分)
(3分)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
(10分)
(1) , , 。
(2) , ; 。
(3) , 。
(4)
(5)
(共7分)
14、(3分)
15、(4分)
五、(15分)
16、(3分)
17、(3分)
18、(5分)
&nbs
上一篇:
厦门市2007—2008学年高一质量检查
下一篇:
蕨溪镇中九年级语文(上)月考题(一)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必修四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2007-2008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9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