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844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44]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09届高三第一学期开学考试——语文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09届高三第一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
一、 (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岑寂(cén)  揆度(kuí)   下乘作品(chéng)   望风披靡(mí)
B.筵席(yán)  投奔(bēn)   怏怏不乐(yàng)    一模一样 (mú)
C.磐石(pán)  喋血(xiě)   暴殄天物(tiǎn)    贻笑大方(yí)
D.拗开(ǎo)   歆羡(xīn)   摩肩接踵(zhǒng)   道行高深(héng)
【答案】D   A项“靡”音mǐ; B项“奔”音bèn; C项“血”音xuè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俾使    庇护    舞弊    麻痹    秘鲁
B.通缉    垃圾    跻身    齑粉    箕踞
C.微疴    恪守    克扣    溘然    窠臼
D.亲戚    学期    圯毁    豆萁    沏茶
【答案】B 全读jī。A“俾使”读bǐ,其余读bì。C“微疴”“窠臼”读kē,其余读kè。D“圮毁”读pǐ,“豆萁”读qí,其余读qī
3.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A.提练  贿赂  夙兴夜寐  匪夷所思     B.伶俜  城廓  光怪陆离  藏污纳垢
C.回溯  瑕疵  怨天尤人  莫名其妙     D.樊笼  骐骥  络怿不绝  殒身不恤
【答案】C  A项“练”应为“炼”;B项“廓”应为“郭”;D项“怿”应为“绎”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井冈山、遵义、延安和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几处      。
②一幅幅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      画卷,铸就了一部部炎黄子孙威武不屈的英雄史诗。
③活在人心即永恒,死得其所即不朽,每一个抗震救灾为爱付出的人都值得      。
A.胜地    激昂    记忆           B.圣地    激扬   记忆
C.圣地    激昂    铭记           D.胜地    激扬   铭记
【答案】C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老师保护学生      是责任所在,义务使然,更是师德之魂的体现。在生死时速的危急之中,老师如果有丝毫的胆怯,都      让他选择逃避。责任,并不总是壮烈的理由,而人性,而存于一个师者心目中无比崇高的道德良知,却是      的,是在任何时候都最有力量的。
A.不只   足以   永恒          B.不止   用以   永恒
C.不只   用以   永存         D.不止   足以   永存


浏览完整试题【答案】A  不止:①继续不停;②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不只:不但,不仅。足以:完全可以,够的上;用以:用来;永恒:永远不变;持久:保持长久。
6.下列各句都运用互文修辞手法的一组是
①主人忘归客不发。  ②秦时明月汉时关。  ③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④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⑤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⑥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⑦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
⑧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⑨主人下马客在船。
A、①③④⑥⑦  B、②③⑥⑧⑨  C、①②⑤⑥⑨  D、①②⑥⑦⑨
【答案】B运用互文手法的有①②③⑥⑧⑨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听了抗震救灾的英雄报告,使我深深感受了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的不屈意志;每一位英模背后,都傲然矗立着一个英雄的集体。
B.报道配发的插图中,温总理那憔悴但坚毅的面庞、焦急却镇定的神色,无不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C.作为一个马上就要进入高考考场的高三学生,听课,练习,作笔记,都要从弥补弱点和总结规律为出发点做起。
D.这双曾经传播了无数知识的手臂,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年轻的4个生命,手臂上的伤痕清晰地记录了这一切!
【答案】B   A 残缺主语,去掉“使”;C句式杂糅;D“4个”应放在“年轻的”前面。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政府救助的第一批活动板房安装完毕,一部分都江堰灾民已迁入新居,他们安土重迁,开始新的生活。
B.傍晚的大山空无一人,非常寂静,余震不时地发生,空谷足音也格外地响,更增添了几分恐怖。
C. 为了安置纷至沓来的志愿者,镇政府拨给了志愿者三顶帐篷,可是,充满爱心的志愿者们却又把帐篷全部送给了灾民。
D. 预计2008年奥运会期间,将会有数千万人聚集到北京,那个时候的北京,一定是浩如烟海了。
【答案】C  A “安土重迁”指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B“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 D“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9.宋词、唐诗中常用典。对下列词句中用典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②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③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④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A.①周瑜    ②诸葛亮    ③刘裕    ④杜牧    ⑤诸葛亮
B.①诸葛亮  ②刘备      ③刘义隆  ④柳永    ⑤诸葛亮
C.①诸葛亮  ②孙权      ③刘义隆  ④杜牧    ⑤诸葛亮
D.①周瑜    ②诸葛亮    ③刘裕    ④杜牧    ⑤刘备
【答案】A
10.依次填入括号中的虚词,正确的一项是
①此非曹孟德之诗(    )       ②是造物者之无尽藏(    )
③而不悲者无穷期(    )       ④又可冀其成立(    )
⑤予得专而名(    )                  ⑥不知周之梦为蝴蝶(    )
A.乎   也   矣   邪   焉   与        B.哉   也   矣   乎   也   耶
C.乎   矣   也   邪   焉   耶        D.邪   矣   乎   也   也   与
【答案】A
二 (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哲学是民族之魂。哲学标志着一个民族对它自身自觉意识所达到的高度和深度,体现着它的心智发育和成熟的水准。从这一意义上说,创造“当代中国哲学”,实质上就是要创造中华民族的“思想自我”。一个社会和民族要站起来,当然经济上的实力是必要的基础,然而这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首先要从思想上站立起来。一个思想上不能站立的民族,哪怕它黄金遍地,也不可能真正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当今中国社会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它内在地要求人们从理性的高度来判断中国社会的历史方位,澄清社会发展的价值前提,展望未来发展的可能道路,也即是说,创建当代中国哲学理论,乃是中国人反思自己的生命历程、理解自己的生存境遇、寻找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和迫切需要。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毫无疑问,我们的哲学研究取得了许多重大的进展。但另一方面,我们缺乏应有的自我创造,失落了我们的“哲学自我”。长期以来,我们用于哲学研究的主要精力都是围绕着别人的理论进行的。从别人那里输入问题、引进概念、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释他人思想、解释他人著作、转介他人观点,几乎忘了我们的“自我”。有了这一段历史经历,我们现在更应该清醒,应该把哲学研究的主要精力转移到创建属于自己的当代哲学理论方面上来。
这里说的“当代中国哲学”,首先意味着它是“中国的”:它在生活基础、思想主题、问题意识、表述风格等方面,都应该反映出自己鲜明的“民族个性”。其次,它是“当代的”“中国哲学”:毫无疑问,它作为中国哲学必须充分吸收中国传统哲学丰富的文化资源,但它的基点是立足中国的当代现实,它的理论应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再次,哲学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只能通过哲学家个体生命的理论活动去体现,因此,“中国当代哲学”作为中国哲学家通过个人生存体验和生命领悟自由独立的思想探索的产物,它必然凝聚着哲学家强烈的个性。最后,“当代中国哲学”生长在世界发展到今天的理论语境,它必须以人类文化已有的全部历史成果为基础,并广泛地吸钠别国一切有价值的先进思想,从这一意议上说,它作为中国当代的哲学,同时也就具有了世界性和人性。


展开余下试题11.根据文中所给的信息,下列对“哲学是民族之魂”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哲学思想深厚,现代有马克思哲学指导,我们研究哲学,主要是将这些理论进行整合。
B.哲学标志着一个民族对它自身理性认识所达到的高度和深度。
C.当今中国社会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发展需要哲学的指导。
D.哲学能从理论高度直面民族的历史与现实,对民族思想、文化进行反思、总结、探索。
1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哲学标志着一个民族的心理水准,主要作用是判断本民族的历史方位。
B.发展中国哲学应努力从别的国家引进新的思考,努力解决他们和我们国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C.创建当代中国哲学是中国人反思自己的生命历程,理解自己的生存境遇以及寻找未来道路的内在需求。
D.改革开放以来,哲学研究取得了成绩,特别是在引进概念、转介他人观点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
1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一个民族的站立,要有站立的精神与思想,这些都离不开哲学的指导。
B.全球化在加速,为防止西化,我们的哲学研究应突出时代性与世界性。
C.我们要学习西方先进的哲学理论,但别人的理论是无法代替我们当代中国人的哲学思考的。
D.中国在21世纪,需要有着自己独特鲜明个性的大哲学家,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的大厦。
  【答案】11.A(既不解答哲学是民族之魂,在内容上也不准确。我们的哲学研究应当针对现代中国问题)
   12.C(A项表述不全面,对主要作用表达不当; B、D与原文不符,题中的提法恰是原文批评目前我国哲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13.B(为防止西化,我们的哲学研究应突出民族性,而不是“世界性”。)
三 (10分)
甫,字子美,京兆人。审言生闲,闲生甫。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诏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琴客董廷兰之故罢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解,不复问。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lǚ 贫),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力救得止。
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 
(唐才子传)
14.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的是
A. 少贫不自振      振:通赈,救济        B. 迨审言以文章显    迨:等到
C. 窃恐转死沟壑    窃:暗地里,暗自      D. 亲诣其家    诣:看望
【答案】D
15.下列句子中“其”与“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意义相同的是
A.李邑奇其材                B.安陵君其许寡人!
C.其信然邪?其梦邪?        D.其孰能讥之乎?
【答案】D.题干的“其”为副词,表反问“难道”。A人称代词“他的”;B副词,期望命令;C连词,选择;D副词,反问
16.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表为参谋”中的“表”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朝济而夕设版焉               B.夫虽无四方之忧
C.一人升天,仙及鸡犬           D.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
【答案】C 名词动用
17.下列句子都能够表现杜甫“放旷不自检”性格特点的一项是
①沉郁顿挫,随时敏给    ②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    ③关辅饥,辄弃官去
④甫见之,或时不巾      ⑤常醉登武床,瞪视          ⑥武中衔之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②③         D.④⑤⑥
【答案】D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年少时生活贫困,但很有才能。他客居在吴越等地,李邑很看重他,第一个去看望他,推荐他参加进士考试没有考中,滞留在长安。
B. 玄宗到太清宫朝献,祭祀宗庙,并到郊外祭天的时候,杜甫献上赋颂三篇,皇上觉得他很有才,就让他在集贤院待诏,命宰相考考他的文章。
C. 房琯因罪降职,杜甫上言为之脱罪而惹怒肃宗。在宰相张镐的劝说下,肃宗才平息了怒气,不再让三司共同追究杜甫的罪过。
D. 严武因为自家与杜甫是世代交谊,就对杜甫十分优待。而杜甫性格急躁,气量狭小,又傲慢放肆,常常对严武不恭,以致于严武为此心中怀恨,想杀掉他。
【答案】A 不是“第一个去看望他”,也不是“推荐他”参加考试。
第Ⅱ卷
四、(31分)
19.把第Ι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令执先臣故事。
2.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3.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1译文:如果能让(我)操祖先的旧业。
得分点:省略句宾语“我”译出,1分;故事,先辈的事业(职业)译出,1分。
2.译文:(杜甫)幼弱(的孩子)快要到饿死的程度了,于是(朝廷)允许杜甫自行回家看望家人。
得分点:孺弱至饿死,句意1分;因,于是,许,答应,允许,1分;自往省视,句意1分。
3.译文:肃宗即位后,(杜甫)身穿破旧衣衫,从鄜州想要投奔肃宗所在之地,被叛军俘获。
2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5分)
1.祸患常积于忽微,                     。欧阳修•伶官传序
2.虹销雨霁,彩彻云衢。                   ,                   。             ,
                  ;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3.碧云天,黄花地,            ,北雁南飞。              ?__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王实甫《西厢记》
4. 且夫天地之间,________________苟非吾之所有,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6. 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7. 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曹操《观沧海》
2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8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时作此诗。 
①诗中“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人们普遍认为“雁引愁心去”要比“雁别秋江去”更好。请你把两句做一简要比较,说说前句好在哪里。(4分) 
②结合诗人的经历,谈谈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①“引”在文中是“带走”的意思,②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③通过拟人手法,表达出了李白流放遇赦后的高兴心情。而“别秋江”则只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缺乏感情色彩,形象也不够生动活泼。 
这时候正值遇赦的李白,心情轻快,眼前景物也显得有情有意,表达了诗人欢乐和喜悦的心情。
五、(18分)
①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惟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里,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依照古礼,溺死不详,何况是醉酒落水。他的亲朋对此讳莫如深。可这实在是最诗人的死法。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他那天籁似的诗文,他那横空出世的才华,萌芽于何方?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
②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版图的。从李白幼年上溯约一百年,李白家族在隋末遭受重大变故,全家人从陇西成纪流放于遥远的中亚碎叶。李百五岁那年,在中亚度过了漫长岁月的李白家庭有举家内迁。 这个漂泊的家族在地广人稀的西域,在以游牧者为主体的人民中间,顽强生存上百年,完全拒绝异族血液是不可能的——李白至少是半个胡儿吧?这仅仅是我的猜想。
③这个漂泊的家族终于孕育了一位伟大的漂泊者。历史在此与一位伟大的天才相遇。
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光彩的时代,开朗雍容的气势在整个封建社会空前绝后。只有大唐江山才能安措天才李白那样的脚步。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生成。没有那个开放的时代,这个饱含异质的天才会被扼杀;没有这个天才的加入,那个时代也会减却许多光辉。  
  ⑤异域情调、漂泊情怀其实充满李白所有诗文。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他由碎叶入蜀,由蜀入荆楚入山东,由山东又辐射到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诗人拒绝根的存在。这是彻底的漂泊情怀:把生命看做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没有第二人的。
⑥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它的豪情义气,它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在他眼里,游侠比皓首穷经的儒生光彩多了。即使闯进了朝廷,他那强横的乃至有些无赖的游侠脾气也是不改的。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皇帝也应把他当朋友才好。他不习惯仰视。
⑦在喀什、若羌、阿勒泰、伊犁这些西域城市之间跋涉,每个地方的人文地理都给我有力的震撼。几十个世纪以来,这片广袤的大地为游牧民族提供了表演的舞台,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游牧者后裔的单纯与猛烈。昆仑山、天山、阿勒泰山,像横亘中亚细亚的三架竖琴,将咚咚的马蹄声传递到最遥远的地方。骑士们贲张的血脉不理会任何荒凉。成吉思汗的马队从塔尔巴哈台从伊犁河从阿勒泰山掠向中原,将浩瀚的里海变成内陆湖。多么凶蛮单纯而强烈的节奏啊!李白从另一个方向来了,大地高山冰川骏马胡姬,化为他精神的马队。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飙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
⑧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山水。 
                              选自《在西域读李白》夏立君,有删节
22. 作者说李白“连死都是一首诗”,的意思是说                        &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河北省石家”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4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